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docx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例如,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在常温下有适量水、空气的环境和低温、干燥、密封(缺乏适宜温度、水分和空气)的环境中,常温下的绿豆种子会发芽,而另一种环境中的种子不会发芽。

-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满足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一组,实验组则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如温度、水分或空气)来探究该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能够生长、繁殖、对环境有一定的反应等。

像植物会生长、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动物会觅食、繁殖、躲避危险等。

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如石头不会生长、繁殖,对周围环境没有像生物那样的主动反应。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例如在一片森林里,树木(生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非生物)、土壤(非生物)中的养分和水分(非生物),而树木又为动物(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

3. 光对生物的影响。

- 光对植物的生长、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的强度、时间长短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等生理活动,有些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长日照植物),有些则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短日照植物)。

- 光对动物的行为也有影响。

许多动物具有趋光性,如飞蛾会扑向灯光。

动物的昼夜节律也与光有关,例如昼行性动物(如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在夜晚活动,这与它们适应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有关。

4.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通常由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如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兔以草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狼以兔为食是次级消费者。

-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网络。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呢。

就像我们人要健康成长需要吃的、喝的和合适的环境一样,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你要是把种子扔到沙漠里,没有水,它肯定发不了芽;要是把种子放在冰箱冷冻室,那温度太低,它也只能睡大觉,不会发芽的。

- 我们做对比实验的时候啊,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比如说,要研究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那其他的条件,像温度、空气还有种子本身的质量等都得保持一样。

这就好比你要比较两个人谁跑得快,那除了让他们跑的距离不一样,其他的像穿的鞋子、跑步的场地这些都得相同,这样比较才公平嘛。

2. 生物的生存需要。

- 生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可不容易,它们需要很多东西。

动物需要食物、水和栖息地。

比如说小鸟,它得找虫子吃,还得找个安全的地方搭窝,像树上那些树枝交叉的地方就不错。

植物呢,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里的养分。

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像我们人不吃饭就没力气一样,植物没有阳光就不能制造自己的食物,就会慢慢饿死啦。

3. 生态系统。

- 一个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

像森林这个生态系统,有树木、花草这些植物,还有兔子、松鼠、小鸟等动物,再加上土壤、空气、水这些非生物。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说,兔子吃青草,兔子的粪便又能给青草提供肥料;小鸟吃虫子,虫子如果太多会把树叶吃光,小鸟就控制了虫子的数量,这样树木就能健康生长啦。

-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个能力是有限的。

就像一个弹簧,你拉一点点它能弹回来,但是你拉得太狠了,它就坏了。

如果我们人类过度砍伐森林,捕杀动物,那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到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

二、光。

1. 光的传播。

- 光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机灵鬼,它是沿直线传播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光就像一把箭,直直地射出去。

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手电筒的光,你把它对着墙照,光线就是直直的一条线。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4。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

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5。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

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1草→兔→鹰2草→蝗虫→鹰3草→鸟→蛇4草→鸟→蛇→鹰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错误!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错误!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错误!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错误!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
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必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课程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必背内容摘要:
1.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俱乐部
- 生物的分类:植物和动物的分类;
- 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和生物的功能;
- 动物的生活方式:食性、栖息地和生活性;
-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方式。

2. 第二单元:物质和能量
-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 物质的分离和混合:分离技术和混合技术;
- 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光能、热能和声能的传输;
- 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3. 第三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
- 水的重要性:生命活动和环境中的水;
- 水的净化和循环:自然净化和人工净化;
- 水的状态变化:水的沸腾、凝固和蒸发。

4. 第四单元:地球与天空
- 地球的外形和运动: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生物环境;
- 天空中的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

5. 第五单元: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意义和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分析;
-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安全知识;
- 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这些是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必背内容。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2.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5.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

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7.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8.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9.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产生可知,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10.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光的折射。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我们身麻頑g答:通过分析表屮数据发现,最近两年我们的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胳膊长长了,饭 量增加了力气变大了。

2、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较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答:男同学从12岁开始身体迅速增长,女同学从10岁开始身体迅速增长。

3、 预测白己在一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在未来的一年里,我的身体将会迅速长高,变重,力气变大。

1、 从海尔蒙特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答:从海尔蒙特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2、 选择一株生长良好的月季,用黑纸将一片叶的正反两面遮盖严实,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 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揭开黑纸。

把看到的情况填入下表。

3、在下图填出显微镜的结构。

4、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答: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木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木。

5、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像“格子”和“圆圈” 一样的“小房间”、“小砖块”,它们就是时的细胞。

科学家通过大最的观察发现,生物体都是rti细胞构成的。

6、什么是光合作用?答:屮的细胞屮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问”。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白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三、树木中的纹路1、树木的横截面积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还可以知道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的生长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2、(年轮的形成)树木的纹路是如何形成的?在树皮和树干的木质部分Z间有几层细胞,这几层细胞围成了一个圈层,这个圈层里的细胞不断分裂出新细胞一,年复一年,树木便会越长越粗壮。

春夏南季,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树木便会迅速生长,分裂出的细胞很多,个儿较大,形成的一圈木质显得疏松,颜色较浅。

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暧变冷,雨水相应减少,树木这时分裂细胞速度减慢,分裂出来的细胞个儿较小,形成的一圈木质颜色很深,质地细密。

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年复一年,年轮不断增多,小树也渐渐长得高大粗壮了。

3、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样可能与什么有关?同一树的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相同,这是因为,同一棵树南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都要比北边长一些。

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也不一样。

这与当年的降水量,口照时间都有关系。

因此我们根据树木的年轮,就可以大致推断当时的气候。

四、蘑菇1、蘑菇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株完整的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四部分组成。

2、在下图屮填岀蘑菇的结构。

3、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像蘑菇一样的真菌生物还有许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其屮木耳、银耳、猴头菇营养价值很高,灵芝是名贵的药材,有很高的医用价值。

4、写出下列真菌的名称。

菌褶菌丝猴头菇木耳银耳灵芝5、白然界的生物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外,还有细菌和病毒。

细菌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电了显微镜发明后,人们乂观察到了病毒,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里。

1、你认识下面这些鸟吗?写出它的名称。

3、树木屮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

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木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如果我们破坏了鸟的生活环境,就会对鸟的生存产生不良煤响。

为了鸟的生存,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我们要做到:(1)不掏鸟窝,(2)不捕杀鸟类,见到捕杀鸟类的行为要制止,(3)主动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

5、鸟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它们都是用卵进行繁殖。

有些看像鸟的动物其实不是鸟,如蝙蝠; 有些看不像鸟的动物却是鸟类,如鸡、鸭、鹅等。

旦谁吃谁1、树林里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动物都要靠食物生活。

生物Z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2、说说你知道的食物链?并说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谁?树蝉一螳螂-*黄雀草一羊一狼水草〜鱼一猫小麦老鼠~*猫水稻f稻螟f青蛙f蛇草-*兔-*狼3、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食物链屮,植物能制造白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真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一般都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4、生活屮有的人违犯国家法规捕食或贩卖青蛙。

这样做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青蛙被捕杀将会造成害虫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庄稼减产。

保护青蛙要做到不捕杀青蛙,见到捕杀青蛙的行为要制止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青蛙眼睛对运动的事物敏锐电子蛙眼2、李时珍,湖北薪春人。

他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木草纲目》。

八、鱼1、常见的鱼有鲫鱼、草鱼、鮎鱼、鲍鱼、鲍鱼、泥鍬等。

2、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片,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3、鱼终身生活在水屮,全身长满鳞片,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用鲤呼吸,用鳍游泳,用卵繁殖后代,凡是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部属于鱼类。

4、鱼用尾鳍掌握方向,用背鳍、腹鳍掌握平衡。

5、泥鍬、海马、黄鳞都属于鱼类,甲鱼、|九、蛙1、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身体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屮卵、蝌蚪生活在水屮,用鲤呼吸,幼蛙、成蛙既可以生活在水屮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2、青蛙的生活习性:用舌捕食害虫、用蹊足游泳、善于跳跃。

3、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有青蛙、蟾赊、大覲(娃娃鱼)、蝶嫄等,鳄鱼、乌龟、不是爬行动物。

第+课龟和鳖|1、龟鳖身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体表面的特点似椭圆形盒了,坚硬的骨片构成,屮间隆起呈卵形,比龟甲柔软,屮间有隆起凹沟,两侧有胶质裙边运动特点四肢短壮,适合陆地爬行,上面有蹊,适合在水屮游泳;趾尖长有利爪,用于掘冬眠。

爬行时腹部贴着地面。

繁殖特点用卵繁殖,孵化要三到四个月。

2、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眾干、四肢、尾五部分,用肺呼吸,爬行时腹部贴着地面。

用卵繁殖后代。

3、蛇、壁虎、晰蜴都屈于爬行动物,螃蟹、蚯蚓、蚂蚁、岷蚣等不是爬行动物。

鲸鱼、鳄鱼、娃娃鱼、企鹅都不是鱼类。

1、 常见的水生的植物有:鸭舌草、芦苇、风眼莲、睡莲、香蒲、蒲草、菱、浮萍等。

2、 水生植物外形及生长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3、 池塘群落屮,如果植物灭绝了,动物会因为没有食物而灭绝;动物灭绝了,植物会因为缺乏 养料或缺乏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而灭绝。

1、 做个小生态瓶的一般步骤:一、准备合适的容器;二、装沙(将沙洗干净,放入瓶内);三、 加水(最好加没有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四、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五、放置动物,盖紧 瓶盖。

2、 做好的生态瓶要摆放在便于观察、阳光充足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3、 为了使生态瓶内的生物能正常生长,我们应该注意:①选用干净的沙;②要加没有污染的 河水或池塘水,不能用fl 来水;③栽种的水生植物多少要适童;④生态瓶要放在光照充足但 又不被阳光肓射的地方。

4、 说说生态瓶中植物和动物的相互联系。

生态瓶屮的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生态瓶屮的动物为水生植物提供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

1、水泥加水干燥后,变成了坚硬的块状,不能再变冋原来那种粉状的水泥,这是一种不可逆的 变化过程。

沥青加热后会由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冷却后,乂变冋原来的状态,这是一种可逆 变化过稈。

2、 不可逆的变化有:烧煤、铁生锈、炒菜。

可逆的变化过程有:水结成冰、盐溶解、水烧开。

3、 在备种变化屮,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有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叫化学 变化。

只是形态变化了的变化有:冰雪化成水、豆了生成豆芽、小麦磨成面粉、水被烧开、 钢铁熔化、轮胎磨损、打碎玻璃、用木头做家具等。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有:木块燃烧、铁 生锈、烧煤、食物腐败、点燃酒精灯、铜表面生一层铜绿。

1、 抬起木板的一端形成的斜面,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它有省力的作用,高度相同,斜面越长 越省力。

斜面长度相同,坡度越低越省力。

2、 常见的斜面应用有:斧子、菜刀、剪刀,螺钉、盘山公路、引桥、楼梯等也都是斜面。

3、2、我们常见的桥有:斜拉桥、拱桥、石拱桥、立交桥、简支梁桥、钢桁梁桥。

1、观察车的运动要注意:要做记时的准备,要确定行驶的距离,要给不同的车编号,确定参照物。

2、描述车的运动要从位置、方向和快慢等方面来进行描述。

1、自行车上的齿轮有一大一小,它在自行车运动屮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

2、完成下表。

3、相互咬合的两个齿轮运动方向相反,大的运动速度慢,小的运动速度快。

用链条连接的两个齿轮运动方向相同,大的运动速度慢,小的运动速度快。

4、我们研究过的标杆、斜面、滑轮、齿轮等都是简单机械。

机器就是rti这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5、自行车的车把、脚踏是轮轴,支架是杠杆,传动部分是齿轮。

自行车上的齿轮不是相互咬合的,而是用链条连接起来的。

当一个齿轮运动时,另一个齿轮与这个齿轮运动方向相同,前血用力的齿轮较大,运动速度慢,后血被带动的齿轮较小,运动速度快。

要想使白行车运动速度快,应该尽量把前血的齿轮做大些,把后血的齿轮做小些。

1、本地常见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水稻、共生、玉米、芝麻、花生等。

2、小麦、油菜、蜿豆等属于冬季作物,秋季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

芝麻、花生、玉米、水稻等属于夏季作物,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3、小麦:耐旱耐寒;水稻:性喜温凉;玉米:性喜暖湿;大豆:适宜于高潮;芝麻:喜温怕涝;棉花: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4、在同一地区不同农作物物播种期不一样与植物的生长习性有关。

1、农作物大多生长在土壤里,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生长。

2、研究土壤的方法有:⑴、给土壤编序号,⑵用眼睛观察土壤颜色,⑶用手捻,观察土壤颗粒及含水量,⑷、用放大镜观察,⑸、用水浸泡,观察成份,⑹、用火烧,用鼻子闻气味。

3、人们根据土壤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把土壤分成三类。

沙和黏十•含量大致相同的是壤十.,含黏土多的是黏质土,含沙多的是沙质土。

4、设计实验研究豆苗更适合哪种土壤里生长时,,要注意保证豆苗要相同,浇水要相同,光照(放置的地方)要相同,土壤的多少要相同,土壤的种类不同。

1、以尿素为例,研究化肥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注意:①选择生长状况大致相同的玉米苗,② 移栽到3个装有一样土壤的花盆里,③浇水量要相同,放在相同的地方,④三个花盆里施肥量不同(一号盆里施适量尿索;二号盆里不施;三号盆里施校多尿素。

)2、合理施用化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

3、常见的常见的化肥一般分为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

氮肥能促进农作物叶色加深,叶面积增大,有利于产最增加,品质改善。

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加快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