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培训教材

人机工程学培训教材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经验人机工程学
1 时间:20世纪初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 特点:以机器设计为中心;通过对人的选拔和培训来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所以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3 代表人: 美国学者泰勒
铁锹实验
时间研究
吉尔布雷斯
砌砖作业 动作研究
1设备 工具 2)劳动强度 3)生产过程
4 锻炼与熟练效应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循环 呼吸
O2
劳动 匹配 (摄O2量 = 氧需)
t↓ 大 平衡 中、小 t↑
实验:RMR≤2.0 电话接线员、描图员 6 h 轻劳动、极轻劳动
RMR≤3.6 车工 铣工 80 min 中等强度劳动
RMR≤5.0 伐木工 土建工 20 min 重劳动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如表所示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人体表面积×持续时间=BSt 体表面积 Sm2= 0 0061×身高(cm)+0.0128 ×体重(kg)-0.1529
2安静代谢量:机体保持某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需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率: 用R表示 R=1 2B
安静代谢量=RS t=1 2BS t
(3) I=20~25 三级劳动强度
(4) I>25
四级劳动强度
中 重 极重
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 作业能力
1 概念:指完成某作业;作业者所表现的生理 心理、技能的综合性素质; 2 表达方式
生产成果产量 质量 = ƒ(作业能力;作业动机)
3 变化规律
①入门期 (Induction period)
劳动 生产率
③ 总体作业空间 不同个体作业场所的布置构成总体作业空间; 如:计算机房 车间、办公室。

人体工程学-人体尺寸

人体工程学-人体尺寸
套或其他某种特殊设备,弯腰这些都会延长使用 者的一般握手距离,对于这个延长量应该予以考 虑。
• 百分点的选择: 主要是确定手握距离,这个距离应能适应大多
数人,因此,选用第5百分点的数据是合理的。
• 数据: 男5%520mm
18、向前手握距离
•定义:
• 指人肩膀靠墙直立,手臂 向前平伸,食指与拇指间接触, 这时从前胸到拇指梢的水平距 离。
• 注意: 应考虑前面所讲到头部与眼睛的转动范
围、坐垫的弹性和可调节椅等的调节范围。
• 百分点的选择: 假如有适当的可调节性,就能适应从5%
到95%或更大的范围。
• 数据:
男: 5%749 95%847mm 女: 5%695 95%783mm
6、人体最大宽度:
• 定义:
指两个三角肌外 侧的最大水平距离。
冬季 外套
轻薄的工作 服、鞋和头

身高
25—40 25—40
70
坐姿眼高
3
10
3
大腿与台面下距离
13
25
13
足长
13—24
40
40
足宽
13—20 13—25
25
足跟高
25—40 25—40
35
头最大长


100
头最大宽


105
最大肩宽
13
50—75
13
臀宽
13
50—75
13
cm
2、心理修正量
心理修正量是指为了消除空间压抑感、恐惧感或为了美观等 心理因素而 加的尺寸修正量。
• 定义:
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 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 应用:

第3章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讲述

第3章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讲述
此外,还有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坐高椅,量足仪, 软卷尺以及医用磅秤等。
§3-2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在人体测量中所得到的测量值都是离散的随机变量,因而可根 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所需 群体尺寸的统计规律和特征参数。
1. 均值 2. 方差
1 n
x n i1 xi
s 2 1 n n 1 i1
2
xi x
1 n 1
n i 1
xi 2
2
nx
3.标准差
sD
n
1
1
n i 1
xi 2
2
nx
1/ 2
4.百分位数PK
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测量值分成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 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它。
例如:第95百分位数为身高180cm。 含义:有95%的人的身高低于180cm;有5%的人的身高高于180cm。
第三章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
§3-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人体测量学: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
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 究人的形态特征,使设计更适于人。 例如:见图2-1。 测量数据:
1、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 2、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二、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
1. 普通测量法 主要用来测量人体构造尺寸 2.摄影法,见图2-2 3.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见图2-3
① 近身作业空间 指作业者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站
姿状态下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如:坐姿打字
② 个体作业场所 指操作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如:计算机操作台,汽车驾驶室 。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手机等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
手机的周长受手的 围径的限制
拇指的活动范围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测量与系统的数据分析,我们对人手的形态与动态有了具体的 尺寸理解,于是可以较合理的设计出方便使用的手控操作产品,如手机等。 当然,对于手机设计时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
共计人数: 人 三 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13人
编号 刘 张 宋 曾 王 王 徐 李 和 曹 朱 罗 任 男 男 男 男 男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肩宽 29 31 32 32 33 31 30 34 45 39.5 35 39 37.5
(男:6 人 / 女:7人 人
指根距 149 137.5 134 146 154.5 151 149 146 163 164 160 152.5 154
以肩关节为圆心的直臂抓握图
-70.57
单位:厘米
2.水平抓握分析 水平抓握分析
70.57
43.05 31.79 159.85 单位:厘米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运用,对人体的肩宽,指尖距, 指跟距,以及臂长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设计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器具 时,准确的实验数据及合理的分析,对于做出好的人机产品,是十 分必要的。
通过测量值的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可以求得各组数据对应使用域为90% 的百分位数,相对于手的作业区的活动范围,我们在统计数据进行具体的产 品设计时,应以人群中较小数值人的百分位数为设计标准,以满足大多数人 的人体尺寸要求。
五 实验运用
1.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70.57
肩点 70.57
测量方法: 二 测量方法: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责任教学单位:艺术系修读方式:必修总学时数:60 学分: 3 编者:张岗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人体工程学》属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工程学规律及设计方法。

人体工程学是以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化,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为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使学生熟悉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

了解人在特定建筑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从而使设计更科学合理。

课程的重点是: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之间的设计更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课程的难点是: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学时:按本专业教学要求,计划课时3周,周课时为20节,总课时合计60节。

具体安排如下:绪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2、人体工程学的定义3、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4、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3、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人体与室内(6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测量学由来与发展2、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3、尺寸的分类(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尺寸的分类。

2、熟悉内容: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1.人体制量的基本知识…“人体测量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工业产品设分阶;要使人均产品(或设施)相互协调,就必须对产品(或设施)同人相关的各种装置做适合于人体形态、生理以及心理特点的设计,让人在使用过程呻,处于舒适的状态以方便地使用产品(或设施)。

为此,设计师必须知道人体部分外观形态特征及各项测量数据,其中包括人体高度、人体重量,人体各部分长度、厚度、比例及活动范围。

GB3975一1983《人体测量术语》和GB5703—1985《人体测量方法》规定了人机工程学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和人体测量方法,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借助于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昌。

标推规定: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陆商、测量方向、测点等持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书g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希迪电子(1)体形。

体形是指人体外形特征及体格类型,它随性别、年龄、人种等不同会产生很大差异,体形与遗传、体质、疾病及营养有密切关系。

一般人体体形的确定,是以身体5 个部位的直径大小为依据的,这5个部位是头、脸和颈部;上肢(包括肩、营和手),胸;腹部和臀部;朗和足。

人体测量中将人体体形分为肥胖形、瘦长形和标准形3种。

(2)测量姿势。

人体测量的主要姿势分两种:立姿和坐姿。

(3)测量基准面。

人体测量的基准面主要有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4)测量基准轴。

人体测量的基准轴有铅垂轴、纵轴和核轴如图6—30所示为人体测量的基被面与基准轴。

(5)测量方向。

头至脚、内至外、近至远。

(6)测量项目。

在国标GB 3975一1983中规定了人机工程学使用的有关人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共22个,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包括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

至于对具体测点和测量项目的说明可参阅有关标准,在此不做介绍,需要进行测量时,可参阅该标准的有关内容。

2.中国成年人人体功能尺寸 钽电容人在各种工作中都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工 作位置上的活动空间设计与人体的功能尺寸密切 相关。

安全人机工程学-3.1人体测量

安全人机工程学-3.1人体测量
• 眼耳平面
通过左、右耳屏点 及右眼眶下点的水 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一、人体尺度数据的测量
测量方向的要求 头侧端,足侧端 内侧,外侧 近位,远位
又称颅侧和尾侧,或上侧和下侧
相对于正中矢状面 相对于四肢附着部位
桡侧,尺侧
胫侧,腓侧
上肢(里尺外桡)
下肢(里胫外腓)
腹侧,背侧
一、人体尺度数据的测量
25(75) 30(70)
0.842
0.674 0.524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我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
人体测量数据分两类:人体结构尺寸指静态尺寸;人 体功能尺寸指动态尺寸。 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在确定的静止状态下,如立姿或 坐姿,利用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具体测量时, 应首先确定测点的位置和所需要测量的项目以及正确 的测量方法。可参考国际GB5703-2010《用于技术设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立姿人体尺寸
包括:眼高、肩高、肘高、手功能高、会阴高、胫骨点高。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坐姿人体尺寸
包括:坐高、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肘高、坐姿大 腿厚、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臀膝距、坐姿下肢长。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坐姿人体尺寸
包括:坐高、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肘高、坐姿大 腿厚、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臀膝距、坐姿下肢长。
人的特征 ——人体测量
牛奕 niuyi@
主要内容
1. 人体测量
2. 人的生理特征 3. 人的心理特征
学习目标
1. 理解人体测量学的定义、常用人体尺度数据
2. 掌握人体尺度数据的应用,人体的生理特征如感 觉、知觉对人机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人因工程 详细版

人因工程 详细版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导论1、人因工程学定义:人因工程学就是依据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讨论方法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3、人的生理阈限:听阈声压:2*10-5Pa,痛阈声压:20Pa;4、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实现对内外的协调:对外界的协调是指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的人与外界的协调关系。

对内部的协调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的协调。

(不准)5、人体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感觉器官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肤觉;运动器官1上肢、2下肢。

其次篇人的工作环境1、光的物理性质:关于光的波动性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2、亮度与照度含义:亮度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3、明适应与暗适应:人从光明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

明适应发生在由黑暗环境进入光明环境的时候。

4、环境照明设计原则:环境照明设计,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遵循工效学原则。

5、色觉的特性:1恒常性、2适应性、3显色性、4明视度、5向光性、6反射性、7负后性。

6、颜色的表示方法: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7、响度与响度级: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它与正常听力者对该声音的主观响度感觉成正比。

响度以N表示,单位为宋,并定义1宋为40方。

8、影响听力的噪音指标:9、噪声掌握方法;声源掌握,掌握噪音的传播,个体爱护,音乐调整。

10、微气候的要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11、人体舒适温度与湿度:21加减3摄氏度,湿度40到60%。

12、肯定湿度与相对湿度:肯定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克数。

定义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13、正辐射与负辐射:当环境的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放射热量,称为正辐射。

反之,称为负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姿作业的特征: 可动性大,适宜于来回走动和经常变换体位的作业。 手的用力增大,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纵力。 需要的作业空间小,当没有容膝空间时立姿比坐姿好。 不宜进行精确而细致的作业,易引起疲劳 3)坐、立姿交替岗位:适于操作者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得不采用不同的 作业姿势来完成的工作。 工业生产中,工作体位的选择推荐最适用的方案 见图8-1。
或参照表8-8
宽度:据作业功能要求而定。 若单供肘靠:最小宽度100mm,最佳宽度200mm; 仅当写字:最小宽度305mm,最佳宽度405mm; 作办公桌:最佳宽度910mm; 作实验台:视需要而定。
角度:一般为水平面
12° 24°
2. 作业范围
分为: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空间)作业范围。 设计作业范围的重要依据:静态和动态的人体测量尺寸。 水平作业范围:人坐在工作台前,在水平面上移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 见图8-16 对于正常作业区域,作业者应能在小臂正常放置而上臂处于自然悬垂状 态下舒适的操作。 对最大作业区域,应使在臀部伸展状态下能够操作, 且这种作业状态不宜持续很久。 垂直作业范围: 最舒适的垂直作业范围是由远高点、远低点、近高点、近低点四点构 成的梯形区。 立体作业范围: 最舒适的立体作业范围介于肩与肘之间的空间范围。
第三章 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
§3-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人体测量学: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 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 究人的形态特征,使设计更适于人。 例如:见图2-1。 测量数据: 1、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 2、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二、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
1. 普通测量法 主要用来测量人体构造尺寸 2.摄影法,见图2-2 3.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见图2-3
3. 最常用的姿势:坐姿,立姿和坐、立姿交替 三种作业岗位的特征
1)坐姿作业岗位:适于从事轻、中作业且不要求作业者在作业过 程中走动的工作。 坐姿作业的特征: 不易疲劳, 持续工作时间较长; 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的精确度较高。 手、脚并用作业。 2)立姿作业岗位:适于从事中、重作业以及坐姿作业岗位的设计参 数和工作区域受到限制的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 工作面
高度:主要由人体参数(肘高)和作业性质等因素决定。
图8-17,图8-18
宽度:视需要而定
2. 作业范围
水平作业范围
立体作业范围
垂直作业范围


与坐姿相同
① 重要性原则 :优先考虑实现系统作业的目标或达到其它性能最为
重要的元件。
② 使用频率原则:经常使用的元件应布置于作业者易见易及的地方。 ③ 功能原则:把具有相关功能的元件编组排列。 ④ 使用顺序原则:按使用顺序排列布置各元件,见图8-19
3)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总体作业空间设计随设计对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生产企业讲 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特点决定了总体作业空间内的设备布局。 主要介绍: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3. 容膝空间
4. 座椅以及活动余隙
坐姿人体测量尺寸是座椅设计的主要尺寸,见图6-18
椅面高度、深度、宽度等主要参数:参阅表6-2 座椅放置的深度距离:大于810mm 座椅的扶手到侧面固定墙壁面的距离:大于610mm 5. 脚作业空间 脚的作业空间,见图8-13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面、作业范围、工作活动余隙等。
三、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参见国标GB3975-88中规定的人体测量术语,该标准规定, 人体测量必须符合测量要求,数据才是有效的。
1. 被测者姿势 立姿 2. 测量基准面,见图2-4 3. 测量方向 4. 支承面和衣着 5. 基本测点与测量项目
坐姿
四、人体测量的常用仪器
在普通测量法中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
§3-5 作业空间设计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 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称作业空间。 作业空间按所包含的范围,可分为
① 近身作业空间
指作业者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站 姿状态下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如:坐姿打字 ② 个体作业场所 指操作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如:计算机操作台,汽车驾驶室 。 ③ 总体作业空间 不同个体作业场所的布置构成总体作业空间。 如:计算机房、车间、办公室。
1) 求某百分位数人体尺寸
Pk=X= X + - (SD×K)
1~50% 之 间 的 值, 50~95% 之 间 的 值, “- “ “+ “
变化系数,查表2-1可得
通常设计的产品或设备应适于90%、 95%、 99%、的人使用, 90% 时排除最高的5%和最低的5%。
5% 95%
例题
2)求数据所属百分率P
1. 均值
1 n x xi n i 1
1 s xi x n 1 i 1
2 n
2. 方差


2
2 1 n 2 xi n x n 1 i 1
3.标准差
1 2 2 sD xi n x n 1 i 1
三、人体身高在设计中的应用
以身高为基准的设备和用具尺寸推算方法见图2-16, 图中有关尺寸定义参阅表2-13。
四、人体测量值在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用人的外形尺寸确定出的空间范围,要尽可能地保持人体的舒适姿势, 要考虑到宽裕,并能频繁地自由地变换姿势,出入口要能在极短时间 内通过等。 2. 要充分留有“ 脚 空 间”,不仅立姿空间要大些,而且坐姿的脚空间 需 要更大一些。 3. 各类作业设备的高度和工作面高度,都要根据人体身高来确定。要考 虑人操作时是否方便和舒适。 4. 注意区域、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对人体尺寸的影响。 5. 人体尺寸呈现代代高现象,使用时必须考虑测量年代,进行必要的修 正。(世界各国人口身高平均每十年增加1cm) 6. 为了校核作业空间是否适合人体尺寸要求,可用塑料制成1:1 或1:5 关节可活动的人体模型。
1. 人在工作位置上的活动空间尺度 人体立姿图2-11 、坐姿图2-12 、跪姿图2-13 、卧姿 图2-14的活动空间。 2.常用的功能尺寸
GB/T13547-92国家标准提供的立、坐、跪、卧、爬等
常取姿势的主要功能尺寸,参阅表2-8。
§3-4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一、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
设计中常用测量尺寸见图2-15,有关这些数据的定义、 应用条件、选择依据等参阅表2-9。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1.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 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见图3-6。
2. 主要视力范围
视力范围是能迅速、清晰看清目标细节的范围。 根据清晰度,可分为: ① 中心视力范围:视角1.5~3° ② 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 ③ 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 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不宜超过45 °,上下也不宜超过30 °。 3. 视距: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 560mm最为适 宜,低于380mm时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 细节看不清楚。
五、人的行为特征
1.个人心理空间 个人心理空间是指围绕一个人并按其心理尺寸所要求的空间。 它包含四个范围: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社交距离:120~210cm 排除干扰 210 ~ 360cm 2. 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3-7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面、作业范围、座椅及人 体活动余隙等的尺寸设计。 1. 工作面 高度:主要由人体参数(肘高)和作业性质等因素决定。 一般工作面高度:低于肘部50~100mm 从事精细或需大视力的工作:高于肘部50~150mm 重负荷作业:低于肘部150~300mm
1)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作业特点: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所以对作业空间设计 的要求也不同。 人体尺寸:人体尺寸是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不同的设计,使用的人 体百分位数不同。
作业姿势: 坐姿图8-9、8-10
站姿 图8-11、18-12
坐立姿交替姿势等。
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人种、体型等等。 维修作业等:维修等作业对作业空间有一定的要求,但这些作业往往在 限定 的空间进行。见图8-14,图8-15,尺寸参阅表8-4至8-7 2)作业空间布置原则 作业空间布置就是在限定的作业空间内,设定合适的作业面后,作 业设备、显示器和控制器(或其它作业设备、元件)等的定位与安排。
当需得到某项人体测量尺寸Xi 所处的百分率时,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 Z=(Xi-X)/SD ② 查正态分布表,求得Z 所对应的概率数值P’ ③ 求百分率 P=0.5+P’ 例题
§3-3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一、 我国成年人人体结构(静态)尺寸
参阅GB10000-88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主要包括:
1. 人体主要尺寸, 见图2-8(a)
2. 立姿人体尺寸,见图2-8(b) 3. 坐姿人体尺寸,见图2-9 4. 人体水平尺寸,见图2-10 5. 各大区域人体尺寸的均值和标准差 见表2-6 6. 我国香港地区成年人人体尺寸 各类人体测量尺寸的数值参阅表2-2至2-7。
二、我国成年人人体功能(动态)尺寸
不同作业姿势条件下的作业空间设计;
不同性质作业场所的作业空间设计。
§3-6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寸;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度范围; 3)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 4)产品的类型确定后,选合适的设计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据4)查人体测量数据表; 6)对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