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重境界

读书的四重境界世间读书人无数,成功者总是很少,得道者更是寥寥。
原因何在?——境界不同。
沿书山而上,由山脚到顶峰,可分为闲、专、达、圣四重境界。
第一层境界:闲人读书,如情窦初开,摘下满天星这类人把书当成一个休闲的零食,喜欢就来一点,“好读书,不求甚解”,泛泛而读罢了。
或如青春年少,被衬映的异性所打动,有那么一点朦胧的冲动。
因为不知情,所以爱未深,——此种人在书山的脚下,此境界曰“闲”。
第二层境界:士人读书,如情人热恋,我的眼里只有你这类人把书当成梦中的情侣。
他们或沉迷于书中,茶不思,饭不想;或逃避现实,看不到,看不惯;更多的则是津津乐道于一门知识,一种体验,甚至一种崇拜,钟情武侠者成为“金庸迷”,钟情言情者成为“琼瑶迷”。
因为情太真,所以爱太深——此种人在书山的半腰,此种境界曰“专”。
第三层境界:达人读书,如眷属终成,一生有你这类人把书当成事业的伴侣。
他们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或为了寻求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总之他们读书,注重的是知与行结合,应实践需要而寻求知识。
因为行道,所以求道——此种人在书山的高处,此种境界曰“达”。
第四层境界:圣人读书,如香火传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种人把知识当成传承的火种。
他们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是为了解决众人的问题。
或者像普罗米修斯,舍身盗取火种给人类造福;或者像孔子,诲人不倦培育三千弟子。
正如此,真理才会光大,知识才会传承。
因为传道,所以得道——此种人在书山的顶峰,此种境界曰“圣”。
从无意得之,到有意求之,从为我所用,到普惠众生,这读书的四重境界,不也是做人的四重境界吗?。
读书的四种境界和三种层次

读书的四种境界和三种层次读书的境界有很多种,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大家认同的有和三个层次。
四种境界,是北宋大儒张载(字子厚)所说,这四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和周敦颐,二程先生(程颢,程颐),邵雍(字康节)并称为北宋五子。
在儒学的发展上,发展出了“关学”,他的学说思想,对后世的陕西的文化民风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义多有前贤今人解读。
当代学者冯友兰将其称之为“横渠四句”(因张夫子长住横渠镇)。
笔者对这四句话的理解是:首先,为天地立心就是发现宇宙自然的规律,还原天地的本来面目,属于现代科学中的自然科学;这个属于第一种治学的层次。
其次,为生民立命,就是为生民,也即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安身立命之学,既包含技术应用学科,也包含社会科学;其中包罗万象,包含了对第一层次的成果的运用与实践总结。
再次,为往圣继绝学,是指将第一第二层次的学说传承下来,使之能够的以传与发扬,这自然是做学问的第三个层次。
最后,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将人类文明的所有知识成果加以运用,造福全人类的一部分至全部,当然太平只是略指,它指的是所有的美好事物。
笔者认为,这四个层次是有小大之别的。
最大的境界就是第一层的为天地立心。
天地本无心,无非就是有其本来的,自生的一些规律。
而能够发现认识这些规律,而不是违逆其中,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认识的。
而人与世间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唯有首先发现天地之心,进而达到为天地立心,才能够在现实中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在社会生活中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做到安守本分。
实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理想境界。
进而实现世界大同。
这种智慧是发现宇宙中,也即天地间的本来样貌,所以一经获得,即可使的自己的身心取得极大的改变。
先圣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通玄,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
摘要:
1.引言:读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四大境界则是衡量读书人境界的标准。
2.第一境界:积累知识,提升自我。
3.第二境界:丰富心灵,拓展视野。
4.第三境界: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5.第四境界: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6.结论:读书的四大境界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正文:
读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无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为了提升自我,读书总是能让人在其中找到乐趣和价值。
而读书的四大境界,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一境界,积累知识,提升自我。
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境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历史、科学、文学,还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每一种知识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境界,丰富心灵,拓展视野。
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心灵,拓展我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理解不同的人生,从而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
第三境界,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读书也是一种修行,它可以帮助我们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会坚持,学会思考,从而让我们的
意志更加坚定,思维更加敏捷。
第四境界,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获取足够的知识,才能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读书的四大境界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读书的四个境界

读书的四个境界
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读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层。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掌握书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在基础阅读中,我们需要耐心地一字一句地读,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这个阶段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书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二、解析阅读
解析阅读是在基础阅读之上的一个层次。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弄清楚作者的观点和思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些观点和思路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提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
三、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在解析阅读基础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围绕着某一主题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相关书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主题阅读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思维能力和
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整合,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将不同书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比较阅读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总结起来,读书的四个境界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基础阅读到解析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
通过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摘要:1.引言:读书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有其特定的境界。
2.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第四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结论:读书是有境界的,每个境界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读书人应该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正文:读书是一种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充实内心的行为。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根据晚清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观点,读书的四大境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句古诗词。
首先,第一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在这里,王国维用它来形象地描述读书的第一个境界。
这个境界告诉我们,读书人需要有远大的志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有毅力去追求它。
我们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其次,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了追求知识,我们甘愿消瘦,憔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个境界强调的是读书人的毅力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在茫茫书海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当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寻找,终于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时,那种惊喜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最后,第四境界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
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一)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句话。
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
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读书的四重境界

读书的四重境界读书是一种古老而有益的活动,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之一。
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汲取知识,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自我的修养。
然而,读书的效果与方法等因素息息相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读书境界。
下面将会详细介绍读书的四重境界。
一、读书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这是一种简单的读书境界,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
喜欢某些作家或者某一个领域的专业书籍,因此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学习。
这种读书境界,重在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以及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种读书方式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或计划,更多的是在兴致所至的时候来一场阅读之旅。
二、读书为了获取知识这种读书境界,比上一种更加深入,更加明确一些。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有用的知识,不为了满足兴趣和好玩,而是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
获取知识的目的,可以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
在这种读书境界下,人们通常会寻找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知识量大的书籍来阅读,并注重记录哪些知识对自己有帮助,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念。
三、读书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这种读书境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人们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更注重阅读对自身的提升和启发。
这种读书方式,注重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审美观念等。
通过阅读,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智力、情感及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从而更加全面的发掘自己的潜力,在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四、读书为了成为自己这种读书境界是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状态。
人们在这个阅读的境界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素养,而是为了成为自己内心所追求的理想自己。
读书成为一种内心的碰撞和磨合,成为一种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内心的肆意追求。
这种读书境界非常高深,需要有精神及智力的积淀支持。
以上四种的读书境界,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无论在哪一种阅读状态下,都是很有收获和价值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的目的,从中找到自己的阅读境界,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的几个境界

读书的几个境界
第一境界:比喻做学问之前,先要有思想准备,看到学海无边、知识无涯,从而激发有志青年奋斗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勇气,同时又感慨自己的学问之不足。
第二境界:比喻开始读书做学问为有所收获,要刻苦攻读,不怕艰苦,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最高目标,孜孜不倦,毫不懈怠,纵然是身心交瘁,殚精竭虑,也矢志不渝,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比喻经苦读钻研,一旦你历经艰辛,九死而未悔之后,突然有所发现有所得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人生莫大的幸福和快乐,其乐融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
(一)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
(二)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
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
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三)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
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四)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的真境界了。
(五)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
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六)有人说书是一位哲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情练达即文章”。
书使人耳濡目染,于无意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变乎内而形于外,终成气候。
可以这么说:“书是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茉莉花,一缕清香,盈满人生的希望,让春雨浇灌心田,把阳光洒向明天。
”
(七)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精彩而又无奈的大千世界中,唯有书籍才能给予你无尽的力量,如果没有书的陶冶,人将不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雄浑无不来自书中,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八)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捷径,足不出户,可以尽享书之韵,书之美。
读书,让我们体会“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惬意;让我们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幽;让我们理解“水面清圆,——风荷举”的怡然。
读书四境界之(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都护,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举行会审,心无旁骛。
读书四境界之(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能读进去。
“人生如梦,一尊还酻江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
读书四境界之(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在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读书四境界之(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生有钱,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