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讲稿(2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课件(37张)(共37张PPT)

全面评价得启示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作用:
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 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3)有什么新鲜之处? (4)为什么没有实行?
后期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1859年)
国 发
中 国
展人
资最
本 主
早 提
义出
的 方 案
的 在 中
洪仁玕 手书墨迹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⑴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 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三河镇大捷 安庆失守
破江南大营
天京沦陷 (1864)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1853年颁布(前期)
●1859年提出(后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土地 分配
核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全面评价得启示
4、失败的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全面评价得启示
5、局限性: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人教版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22张PPT)

三、说教法
(一)教法 1、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 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重难点知识,通 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思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 环境,采用材料分析、层层设问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结合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天国 梦?(制度内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反映了谁的利益 和要求?能否同时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和劳动积极 性?为什么?(农民) 这样的天国梦能否实现?为什么?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19世纪中叶, 世界历史呈现出何种趋势?(资本主义)
(二)学法 1、素材运用 ①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的资料卡片、地图、课 后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来帮助理解史实。 ② 通过课外补充的材料、图片中分析问题。 2、方法指导 对比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总结反 思法,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到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 自身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潘旭澜先生在著作《太平杂说》中认为:“洪秀全造 反获得局部的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 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 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化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 刀俎下的鱼肉为代价的。”而李大钊则认为太平天国的运 动 “ 是满清入关以来中国民族反抗满洲的民族革命运动, 同时亦是反抗帝国主义武力的经济的压迫的民族革命运 动。” 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会褒贬不一呢?那么真 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 件?
4、重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4张PPT)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目的
内容
改革内政,重振天国 政治:法治;选举官吏 经济: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①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评价
②局限性: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和安定 的社会环境,未能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点 ①反封建 不同点
①主张不同:前者欲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发展私有制。 ②群众基础:前者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得到农民的拥护。 后者没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③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后者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②都脱离实际
(太平天国之影响篇)
金田起义
53
56
59 60
1864
天京陷落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 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 六岁以尚受田,十五岁以下一半。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 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 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 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之背景篇)
不太平的表现
经济:土地兼并、财政空亏
国内 政治:苛捐杂税、统治腐朽
天灾雪上加霜
人们生活 非常艰难 社会矛盾 十分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国际 鸦片的走私更加猖獗
1814-1864年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出身于农民 家庭,当过乡村教师。他曾四次到广州 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在广州得到一 本传道书《劝世良言》。在它的启发下, 洪秀全把基督教的教义和中国农民的 “天下太平”、“平等平均”的思想结 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 他假 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清朝最高统治者 实乃“阎罗妖”。特下凡除“阎罗妖”。 在广西省桂平县一带以传教为名,号召 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1张PPT)

问题探索 1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 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答:
提示: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 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 去了生计,促使中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鸦片战争推动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即起了加速作用。
思维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 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领导者先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后来颁布了《资政新篇》 ,提出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误区警示 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虽然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太平天 国运动爆发的根本焦 要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点 不同点 《天朝天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的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背景 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 社会经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 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平均分 济主张 义私有制 配土地和产品 群众基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 础 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 作用 发展 的斗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反映的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缺乏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特点 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提示:太平天国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 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主题一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史料应用 材料一 豪强兼并,一人而兼数十人之产,一家而兼数十家之 产。 ——《桂平县志》卷二十九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 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 卖婚姻和奴婢,设女营女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课件共30张PPT(共30张PPT)

评价
探究:资政新篇
以法治国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 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与外国通商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 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 新式教育 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 医院„„ 发展工商业 ——摘自《资政新篇》
探究: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原则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 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 按人口绝对平均分配 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 产品分配原则 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 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 产品收归国库 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 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1、起义原因
2、起义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起义原因
2、起义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 ①金田起义, 起义爆发 ②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④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⑤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金田村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问题1:《天朝田亩制度》中对土地和产品分别按照什么原则, 怎样分配?其核心是什么?体现了农民的什么理想?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内讧 2、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4、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1、天京内讧 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腐朽思想 原因 日益增长,内部矛盾尖锐 经过 1856年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2.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偏离主题,需要适时引导。
3.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理解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解释。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2.学习障碍: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解不深,难以把握其发生的必然性。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认识不足,容易简单化、片面化。
-分析历史事件时缺乏批判性思维,容易接受教材的表面叙述。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增强其学习兴趣。
3.教师评价: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编写概述:要求学生编写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概述,梳理运动的发展过程。
2.深入分析:选择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如军事斗争、政治制度等。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其探索欲望。
3.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学习的时代感。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5.在课程结束时,设置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增强其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2.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偏离主题,需要适时引导。
3.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理解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解释。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2.学习障碍: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解不深,难以把握其发生的必然性。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认识不足,容易简单化、片面化。
-分析历史事件时缺乏批判性思维,容易接受教材的表面叙述。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增强其学习兴趣。
3.教师评价: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编写概述:要求学生编写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概述,梳理运动的发展过程。
2.深入分析:选择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如军事斗争、政治制度等。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其探索欲望。
3.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学习的时代感。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5.在课程结束时,设置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增强其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4.11《太平天国运动》 (共18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①土地的分配 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 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6: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到农民的欢迎?是否
调动了农民的 革命积极性?是否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呢?为什么? 受到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但绝对平均、圣库制度。无法调动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
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实行?为什么?
没有
战乱、绝对平均
根据以上分析,你怎么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否顺应 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分散性、落后性)
•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①土地的分配 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 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6: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到农民的欢迎?是否
调动了农民的 革命积极性?是否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呢?为什么? 受到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但绝对平均、圣库制度。无法调动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
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实行?为什么?
没有
战乱、绝对平均
根据以上分析,你怎么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否顺应 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分散性、落后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共33张PPT)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一点粮食,自己不能 处理,却要上交,这不是好了他人吗?罢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 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另 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25
1859年
内容:
政治: 以法治国,…… 经济: 发展工商业,…… 文教: 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
根本原因 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3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
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2
兴起原因
地主阶级
列强入侵
加 剧
矛盾
化激
自然灾害
农花县 人。从16岁起先后4次参加科举考试 ,但都失败,最后一次失败已31岁, 醒悟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激起对现实 的不满,决心同科举功名决裂,而去 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受到《劝世良 言》的启发,决心借助“上帝”的权 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 治。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根据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 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
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试图建立一个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脱离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
22
评价
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另 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25
1859年
内容:
政治: 以法治国,…… 经济: 发展工商业,…… 文教: 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
根本原因 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3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
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2
兴起原因
地主阶级
列强入侵
加 剧
矛盾
化激
自然灾害
农花县 人。从16岁起先后4次参加科举考试 ,但都失败,最后一次失败已31岁, 醒悟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激起对现实 的不满,决心同科举功名决裂,而去 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受到《劝世良 言》的启发,决心借助“上帝”的权 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 治。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根据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 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
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试图建立一个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脱离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
22
评价
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归纳—迁移:由学生自我完成,既是
检测刚才学习的总结,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展示。
(三)是太平还是祸乱?
材料十二: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 度,但它对部分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 勒迫……这些对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多少有 点儿好处。 从社会政治来说……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 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来很大作用…… 除了这两点外,……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 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 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 火并的反面教训。
延伸思考,太平?祸乱?过渡到如何看待这 场运动。
(三)是太平还是祸乱?
材料九:他们(太平天国)并不禁缠足,禁买卖奴婢,禁娼
妓,禁畜妾,禁吸鸦片。他们有一部分确是代表着农民素朴
的要求。然而一到南京,距离事业的成功尚远,而内部便禁
不住内讧起来 。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十:农民属于小生产的范畴,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体现
附:太平天国大事纪年表
1851年初,金田起义; 1851年秋,永安建制; 1853年初,攻克武昌;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建“太平天国”; 1853年4月,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5月,北伐; 1853年6月,西征; 1855年初,大破湘军; 1856年4—6月,先后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1858年,清政府重建江北、江南大营; 1860年,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 1861年9月,安庆失守; 1863年12月,苏州失守;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天京失守,历时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覆灭。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
2018年 银 行 个 人 工 作报告 总结 时 光 如 水 ,岁 月如梭 ,一年的 时光转 眼过去 了,一 年来在 各位领 导和同 事的关 心帮助 下 ,我 认 真 提 高自身 思想素 质,加强 学习业 务技能 ,积极 履行岗 位职责 ,较好地 完成了 本 年 度 的 工 作任务 ,在思想 觉悟、 业务素 质、操 作技能 等方面 都有了 一定的提高,能
姊妹之群,何自得我存角此度疆(彼原界文之,私第,何一可手起资尔料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
一种东西方特他异人的角混度合(体专。著除,了第10二0年手后资中料国)借来并加以汉
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价两部文件;
(二)是传统还是创新?
材料六:最重要的是现代史学家们最欣赏的按人口均田的 土地政策恰恰没有实施,与此相反,洪秀全实施的则是承
认封建地主所改有革制开的放“初照期旧专交著粮,纳第税二”政手策资。料
可见, 把《制度》作为纲领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因为它 并没有指导天国的革命实践, 反而为实践所否定。
热 爱 本 职 工 作,做到 “干一 行、爱 一行、 专一行 ”,
A
教材理 解
核
教
史
心
材
学
素
编
研
养
排
究
A
教材理 解
核 心 素养
通过全方位材料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获取材 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史料实证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架构太平天国发展历程时间表,既可以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培养其时空观念;
E
自我反 思
内容繁多,史料丰富,学生能否准 确把握材料,既影响其解读材料的
能力,又影响整个课程的进行。
纵横交错,角度众多,既有时代的 烙印,又有传统的继承,对学生基
础知识和思辨能力要求较高
谢谢观赏!
材料一:1828年:14岁,赴广州应试落第。
1836 年 : 22 岁 , 应试 再 落 第 , 收 到 基 督 小 册 子
《劝世良言18》37,年未:宏读第观,三角藏次度之落(。第史;实沮记丧述返)家;始读《劝世良
言》
趣味性(漫画,图
1843年:29岁,片第资四料次)落败,创拜上帝教。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
不均匀,无人不自饱我暖也角。度”(原文,第一手资料)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凡天下婚姻不论 财。” “凡天下每一夫有妻子女三、四口,或五、六、七、八、九口,则出一 人为兵。其余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以上均摘自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三)是太平还是祸乱?
材料十三:太平天国是失败了,而满清政权,也就从此逐 渐转移到中国人手里。中国人出任封疆大吏的也多了,军 队变成湘军与淮军。便逼出满清政府以后之变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十四:“对于太平大国,笼统的肯定既不对,笼统的
否定也不对,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
材料五:由于上海的开放使广州北上的传统贸易路线改了
道,因此数以千计的人丧经失济了角生度计。被雇来跟英国作战的
乡勇突然被遣散,许多人只得落草为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设计意图
全方位探究原因; 用“制度”说“必然”;
(二)是传统还是创新?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 分寡,杂以九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务使天下共享天 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够 自 觉 遵 守 国家的 各项金 融政策 法规,。 现将一 年来的 工作情 况汇报 如下: 一 、 加 强 理 论学习 ,提高自 身综合 素质。
为 适 应 新 形 势的发 展需要 ,不断加 强自身 修养。 一是利 用业余 时间认 真学习 金融业 务 知 识 ,认 真 学习联 社下发 的各种 文件、 资料,使 之能够 融会贯 通,学 以致用 ,提高业 务 工 作 能 力 、综合 分析能 力、协 调办事 能力、 文字语 言表达 能力。 立足干 学,学干, 学 用 ,不 断 地 充实和 提高自 己的业 务技能 和治理 能力。 二是学 习法律 知识和 各项规 章 制 度 ,强 化 自身的 法律意 识,加强 思想道 德建设 ,提高 职业修 养,树立 正确的 人生观 和 价 值 观 ;能 够加强 自身爱 岗敬业 意识的 培养,进 一步 增强工 作的责 任心、 事业心 , 在 全 省 联 网 和五级 分类期 间积极 配合各 科室工 作,有时 候连续 工作三 、四个昼夜,平 时 和 科 室 的 同事共 同加班 更是常 事,我能 够积极 配合其 他同事 工作,以主人翁的精神
(二)是传统还是创新?
材料八:如果说《天朝田亩制度》是往后看,试图按照理 想中的古代大同模式来改造社会,那么,《资政新篇》则 是向前看,试图通过效法西方,使中国也走上近代化的发 展道路 。 ——王建武、黄克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
新时期专著,第二手资料
设计意图
以不同视角,总结两部文件的利弊和失败的 原因,以期突破重点。
B
方法指 导
教法选取 史料解读 地图分析 情境创设 引导探究
学法指导 示范指导法 问题指导法 归纳指导法 迁移指导法
C
学情分 析
课标要求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必然性
学生现状
熟悉度:天平天国的史实; 陌生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
D
课程设 计
历史上的“南京”还有哪些名字? 设计意图
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充分的探究,引导学生对重 大历史事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A
教材理 解
教 材 编排
宏观上
微观上
横向看
是近代历史 作为农民起义, 是在国内国
重要的组成 相继颁布《天 际环境的联
部分,既继 朝田亩制度》 合冲击下的
承了传统农 和《资政新 反应,是工
民起义的特 编》,既体现 业文明和农
(一)是偶然还是必然?
人物经历
时代发展
设计意图
多角度解读材料, 用“时代”探“偶然”;
(一)是偶然还是必然?
材料四: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著,
而秕政稠叠,国耻纷来,政…治…角此度殆所谓势有必至,理有固
然者耶。于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
而起 。
——梁启超《李鸿章传》
——摘编自崔之清《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试析》
材料七:太平军比同时代任何其他叛乱都更加专心致志地 直接对付他们的时代危机,并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具体办法。
太平天国关于新的外所国有专制著、,新第的二地手方资控制料结构以及个人与
国家之间的崭新关系的见解,就是针对清帝国后期那些令 人瞩目的问题作出的真正的反应。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点,又对后 了农民的局限 业文明冲撞
世民主革命 性,又体现了 下的产物;
有启迪作用; 时代前瞻性;
纵向看
是新时期下 农民武装起 义的新表现, 是传统农民 在新时代表 达的新述求;
A
教材理 解
史 学 研究
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天平天国史研究热度始终不减,在 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含义,受到不同解读,从革命史观 到唯物史观;从中国到海外;从大陆到台湾;相关史料、 专著、论文不胜枚举。 如何准确把握太平天国运动教学重难点的前提是教师是 否准确掌握此段历史的研究成果;是否能站在时代前沿 公正客观的评价此段历史。
者,没有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他们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自
觉地有意识地制订指导自己整个革命进程的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