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优点、幸福和个人成长。
它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法。
因此,制定一份完整的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应包括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
学生需要了解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理论框架,如正向心理学、幸福学和个人成长理论等。
这将帮助学生建立对积极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教学大纲应包括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管理。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大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如感恩、乐观和幽默等。
同时,还应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负面情绪,如焦虑和压力。
这将使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好地应对,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三,教学大纲应包括积极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积极心理学可以为人们提供改善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大纲可以涵盖积极沟通、情感智力和人际冲突解决等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智慧。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包括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而积极心理学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大纲可以涵盖正向教育、教师情感智力和学生幸福感的培养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教学大纲应包括实践和案例分析。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学大纲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任务,如情感智力训练和心理幸福感测评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应包括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心理学在人际关系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积极心理学教案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希望教案本2012~2013 学年下学期院(部)商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积极心理学班级全校各专业任课教师何红梅教学章节: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教学重点: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2、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及发展3、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1、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2、积极力量的研究教学内容: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2)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或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1)1998年1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召开的“艾库玛尔会议”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Seligman)邀请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福勒(Fowler)等人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人。
(2)2000年1月,塞利格曼(Seligman)和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同一期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还刊载了一个积极心理学的专辑,大多数是由一些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撰写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个体幸福、成长和优越性的研究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并培养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 分析积极心理学与个体幸福、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关系。
4. 学习积极心理学在教育、职业发展和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2. 积极情绪的理论与实践- 快乐、幸福和满足的内涵与测量- 积极情绪的类型与特征- 积极情绪调节与提升的方法3. 积极特质的研究与应用- 积极特质的概念与分类- 积极特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培养积极特质的策略与实践4. 积极行为的培养与激励- 积极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积极行为对个体成长的促进作用- 激励机制与积极行为的培养方法5.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教育的概念与原则-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学素养的策略与方法6. 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选择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成就中的应用 - 培养积极心理学技能促进职业发展的方法7. 积极心理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在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中的应用- 培养积极心理学实践能力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法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2. 课程作业与小组讨论学生将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进行文献阅读、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积极心理学概念和实践应用的理解。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教学重点: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如何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引入积极心理学这一主题。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优势、潜能和幸福感的科学。
2. 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幸福生活。
3. 讲解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a. 优势理论:关注个体的优势、潜能和独特性。
b. 情绪调节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调节情绪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c. 心理资本理论:关注个体的心理资源,如乐观、自信、韧性等。
4. 介绍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a.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b. 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提高幸福感。
三、案例分析1. 分享一个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四、实践活动1.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2. 活动内容: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3.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简介
A. 课程背景和目的
B. 课程涵盖内容
C.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II. 积极心理学概述
A. 积极心理学定义和发展历程
B.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
C.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III. 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
A. 积极情绪的作用和意义
B. 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应用
C. 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IV. 积极关系与社交互动
A. 积极关系的特征与重要性
B. 建立积极关系的技巧和策略
C. 社交互动的积极心理学视角
V. 积极思维与认知塑造
A. 积极思维的原理和功能
B. 积极思维的培养和应用
C. 正向认知塑造策略的训练方法
VI. 积极性格与个人成长
A. 积极性格的特质和影响因素
B. 积极性格的塑造和发展
C. 积极性格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VII. 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A. 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B. 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C. 个人生活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VIII. 课程总结与展望
A. 课程重点和收获
B. 对积极心理学的思考和展望
C. 课程评估与反馈
备注:以上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内容和学习重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积极心理学教案大学生版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应用。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升幸福感,促进自我成长。
4.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扰。
教学重点:1.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应用。
2. 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幸福感提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
2. 相关案例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2.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积极心理学概述1. 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应用。
三、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心理韧性: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形成原因和作用。
2. 乐观:介绍乐观的定义、作用和培养方法。
3. 积极情绪:讲解积极情绪的类型、产生原因和作用。
四、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1. 案例分析:分享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2.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积极心态,提升幸福感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身优点和不足。
2. 培养学生感恩、乐观、自信等积极心态。
3. 介绍提升幸福感的技巧,如感恩练习、积极思考等。
六、活动环节1. 感恩练习: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恩清单,分享给同学。
2. 积极情绪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的美好时刻,传递正能量。
七、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心态,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学生在活动环节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积极心理学相关书籍或文章。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

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目标设定和心理素质提升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乐观精神和感恩心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核心理念。
2.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讲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积极情感、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等。
3.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4.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讲解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临床、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5.积极心理学与个人成长: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讲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积极心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烟台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案

烟台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积极心理学导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
2. 让学生理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2.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3.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 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和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心理学?2. 教师讲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
3. 小组讨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 案例分享:积极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积极情绪章节名称:第二章积极情绪的力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提高积极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2. 积极情绪的测量方法3. 提高积极情绪的策略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3. 小组活动:测量并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
4. 实践活动:学习并实践提高积极情绪的策略。
三、积极思维章节名称:第三章积极思维的力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积极思维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培养积极思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积极思维的定义和作用2. 积极思维的培养方法3. 积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思维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积极思维的定义和作用。
3. 小组活动:分享并讨论培养积极思维的方法。
4. 实践活动:运用积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四、积极关系章节名称:第四章积极关系的力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积极关系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建立和维护积极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积极关系的定义和作用2. 积极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方法3. 积极关系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积极关系的定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1325-0课程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中/英):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课程总学时:51讲授学时:51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
开课学期:4
主讲教师:吴继霞
指定教材:《积极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雪主编,2014
一、课程目标:
(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不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它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
(3)课程达成目标
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方面的内容。
(4)课程简介
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
二、课程内容
绪论
1、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教学目标
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第二节、积极心理学研究什么
第三节、积极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2、教学要求
了解: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什么是积极,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意义和价值;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涵义、研究主题、应用领域。
3、重点
积极心理学的涵义、研究主题、应用领域。
4、难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应用领域。
第一章幸福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情绪
第二节、幸福
第三节、增进幸福
2、教学要求
了解:幸福的心理机制、作用和测评方式;
理解:幸福的概念及障碍;
掌握:幸福的影响因素及增进幸福的策略;
应用:能够运用增进幸福的策略;
课程教育性: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3、重点
幸福的影响因素及增进幸福的策略。
4、难点
幸福的心理机制和测评方式。
第二章积极特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特质理论和个性优势
第二节、奉行价值观―性格优势和美德分类体系
2、教学要求
了解:特质和特质理论;
理解:积极特质的作用;
掌握:积极品质的动机;
应用:运用相关理论,培养积极品质。
3、重点
积极特质的作用、动机。
4、难点
积极特质的作用、动机。
第三章希望和乐观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幻想
第二节、乐观
第三节、希望
2、教学要求
了解:乐观、希望的结构和理论;
理解:什么是乐观、希望和积极幻想三个概念;
掌握:怎样乐观、充满希望和恰当的积极幻想;
应用:能够恰当的应用相关的方式方法;
课程教育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为。
3、重点
什么是乐观、希望和积极幻想三个概念;怎样乐观、充满希望和恰当的积极幻想;
4、难点
乐观、希望的结构和理论。
第四章沉浸
1、教学内容
第一节、沉浸
第二节、自我决定论和内在动机
第三节、元动机状态和逆转理论
2、教学要求
了解:沉浸产生体验的条件;
理解:内在动机、逆转理论和沉浸研究对增强主观幸福感的意义;
掌握:阐述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连续体概念;
应用:能够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在动机、特征优势、沉浸和幸福;
课程教育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沉浸体验和内在动机增进幸福感的临床实践。
3、重点
沉浸体验的特点;自我决定连续体概念。
4、难点
沉浸体验产生的条件。
第五章情商
1、教学内容
第一节、情商:能力还是人格特质?
第二节、情绪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情商的神经生理机制
2、教学要求
了解:情商的发展及理论;情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理解:情商的作用;依恋在情绪能力和韧性的发展中的重要性;
掌握:情商的概念,区分作为能力的情商和作为人格特质的情商;如何培养情商。
3、重点
情商的概念,区分作为能力的情商和作为人格特质的情商;如何培养情商。
4、难点
情商理论;情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天赋、创造力与智慧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赋
第二节、创造
第三节、智慧
2、教学要求
了解:解释天才的多元视角;
理解: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系统模型以及Sternbeg和Lubart的创造投资理论;
掌握:天才儿童的鉴别手段。
3、重点
解释天才的多元视角,天才儿童的鉴别手段;
4、难点
解释天才的多元视角。
第七章积极的自我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为客体的自我和作为主体的自我
第二节、自尊
第三节、自我效能感
第四节防御机制
第五节应对策略
2、教学要求
了解:自我意识、自尊的发展及防御机制,有效与无效的应对策略;
理解:自我意识、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掌握: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的应对策略;
应用:通过学习,学会完善自我意识、提升自尊及自我效能感。
3、重点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的应对策略;如何完善自我意识、提升自尊及自我效能感。
4、难点
如何完善自我意识、提升自尊及自我效能感。
第八章积极关系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生活周期
第二节、与分居和离婚有关的家庭生活周期
第三节、关系的测评
2、教学要求
了解:婚姻幸福的奥秘;
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掌握: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应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
3、重点
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
4、难点
如何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
第九章积极心理治疗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心理治疗取向
第二节、积极心理治疗技术
第三节、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有效性
2、教学要求
了解:积极心理治疗取向;
理解:14要点幸福项目、幸福治疗、生活质量治疗、以人为中心取向、焦点解决治疗和积极家庭治疗的主要特征。
掌握:什么是创伤后成长以及它对治疗创伤幸存者的意义;
应用:用本章提到的一些增强幸福感的策略进行自助练习,也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3、重点
创伤后成长以及它对治疗创伤幸存者的意义;
4、难点
积极心理治疗取向理念的形成。
三、各章课时分配表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课堂出席:10%
课堂小组参与:20%
期中考试:20%(作业)
期末考试:50%(闭卷)
五、参考书目
[1] 《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2版,Alan Carr 著,丁丹等,2013
[2] 《积极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雪主编,2014
[3] 《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美)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2012
[4]《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泰勒•沙哈尔主编,2008。
[5]《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任俊著,2006
执笔人:吴继霞
审批人:杨滨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