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徽州,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辖区。
该地区古称寿春,是古代东南方向的九州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徽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兴盛始于唐朝。
唐代时,徽州归属于肆州,是一个边陲地区,地处并不重要。
然而,唐末五代时期,徽州附近的安福山发现了铜矿,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发展,徽州也随之繁荣起来。
宋朝时,徽州又因为出产徽州矾而再度兴盛。
徽矾是一种高纯度的铝酸盐,广泛用于造纸和印染等领域,徽州因此成为大量商贸之地。
到了明清时期,徽州的商贸发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段时期的徽州,是以木结构雕花、立柱为主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同时,徽州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齐白石、徐悲鸿等一批知名艺术家。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集中反映。
徽州人民与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中蕴含着徽州人民的智慧、精神和传统优秀文化。
徽州文化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徽派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它以木构雕花、立柱、石雕、壁画为主,并带有明清时期的装饰风格。
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风格,因此也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徽派建筑风格以外,徽州文化在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和吴山等都来自徽州区,他们的画作和艺术风格受到了认可和赞赏。
此外,徽州文化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徽州女子的徽州花鼓舞、小戏、龙灯戏等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也代表了徽州文化的高度成就。
徽州还有众多的古民居和庙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总的来说,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风格和其传统的民俗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徽州历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徽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徽州历史的书籍、论文和历史档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梳理。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深入徽州古城,参观了徽派建筑、徽商民居、名人故居等重要景点。
最后,我们邀请了徽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了访谈,听取他们对徽州历史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三、徽州历史沿革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宋代,徽州成为徽商的发源地,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代,徽州城市规划达到鼎盛,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的六大街区和九座城门的格局。
清代,徽州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代以来,徽州深受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
四、徽州文化传承和影响1. 建筑艺术:徽州的建筑艺术以徽派建筑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徽州的建筑注重平衡和谐,讲究色彩和比例的搭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2. 商业文化:徽州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重镇,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集团之一。
徽商以其勤劳、聪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精神而闻名,对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文化教育:徽州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学府。
徽州出产了诸多文化名人,如宋代文学家陆游和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徽州历史的价值和意义1. 文化遗产保护:徽州的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开发:徽州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精神家园建设:徽州历史文化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人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徽州调查报告

徽州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徽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我们此次前往徽州进行调查,旨在探寻徽州的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1. 建筑风格:徽州以徽派建筑著称,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徽派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很多历史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开放。
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 环境保护:徽州周围环境清幽,山水相依,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
当地政府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发展与经济状况1. 旅游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徽州的旅游产业发达。
当地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并引导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培育新兴产业:除了传统旅游业,徽州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也为徽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人民生活状况1. 教育:徽州的教育系统十分完善,各级学校设备齐全,教学质量有保障。
此外,当地政府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医疗保健:徽州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体系,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设施完备,服务专业化,使得居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3. 社会安全:徽州社会治安良好,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旅游压力:由于徽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但是,旅游压力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公共设施紧张等问题。
建议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质量。
2. 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徽州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徽商是指起源于徽州(今安徽省徽州区)地区的商人,以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内外贸易中的活跃和卓越表现而闻名于世。
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徽州作为一个重要商贸中心开始形成,并且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
徽州商人以纺织业为主,经营丝织品、绸缎等商品,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进行贸易,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2.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徽商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
徽商的兴盛得益于徽州地理位置的优势,作为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徽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徽商开始经营茶叶、盐业、铜器、瓷器等商品,并且由于在宋金两朝之间进行的频繁贸易,徽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徽商的商业网络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徽商的贸易活动涉及到了盐、茶、纺织品、银杂、蜡烛、化学制品等多个领域,在多个城市设立会馆、商号和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4.近代时期(1840年-1912年):由于清朝的内外部问题,徽商的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一时期,徽商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参与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并逐渐转型进入现代企业经营领域。
徽商在近代银行业、保险业、纺织业等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他们以勤劳、敬业和诚信的商业精神为基础,通过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贸易的活跃,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徽商的兴盛给徽州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徽州古城详细介绍

安徽徽州古城详细介绍
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黟县境内,是徽商故里、徽派建筑的集
中展示地。
古徽州城始建于晋代,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无城”。
它是安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县城,也是中国明清古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古县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峰秀峙,四水长流;城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
上有村;城中山水交融,建筑古朴典雅。
整个古城宛如一座天然
的园林。
进入古城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城内布局紧凑,建筑别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鳞次栉比;城内建筑密度大,
却又不失和谐统一;城内街巷纵横交错、曲折回环;城内以民居
为主的建筑群融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体,被誉为“中国明
清建筑博物馆”。
古城内处处是可供游览的景点:古街上古朴典
雅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街边古色古香的特色小店和百年老店;
桥上游人如织、拍照留念……漫步在古城内,犹如徜徉在历史的
长廊之中。
—— 1 —1 —。
徽州古城旅游发展历程

徽州古城旅游发展历程徽州古城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是安徽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
徽州古城的建造始于明朝,发展于清朝,是徽州地区最重要的商业、文化、政治中心,也是徽商文化的发源地。
徽州古城的旅游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旅游业的起步阶段,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徽州古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
当时,政府开始对徽州古城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修复了古城的城墙、街道、古建筑等重要文物,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览环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徽州古城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当时,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内逐渐出现了许多宾馆、餐馆、商店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徽州古城的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进一步提升了徽州古城的旅游设施,建设了更多的停车场、公共厕所、观光电梯等便利设施,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与此同时,徽州古城也不断丰富和拓展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古迹、古建筑和古街,还增加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项目,如徽剧表演、黄梅戏演出、徽菜烹饪体验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品味徽州的文化魅力。
现如今,徽州古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的徽派文化。
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也不断投资和创新,为徽州古城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徽州古城的旅游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节假日游客过多、环境保护问题等。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规划,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保护好古城的环境和文化遗产,确保徽州古城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徽州古城的旅游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8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现在的成熟发展阶段,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徽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徽州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徽州古城,又名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它始建于唐朝初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以徽派建筑为主体、融古城墙、古城门、古街巷、古城楼、古桥港、古书院、古道巷陌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被称为“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的砖刻艺术珍品,还有
被誉为“徽州文化象征”的石牌坊,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四百余栋。
古城内古城墙高约8米,长约2000米,整个城池由北门、南门、小南门和东门桥四座城门和东西城墙组成。
城内外还分布着众多古建筑。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巷弄交错,古石桥港纵横交错。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曾有“半个徽州都在此”之说。
城内外古民居密集分布,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 1 —1 —。
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徽州文化徽州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城、、、、()六市,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
皖南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流域,徽州地区为流域。
,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等,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和,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发现的两处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
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氏占据。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
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本区设黟、歙二县,属(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治今淮南)。
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治今江苏)。
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国(治今江苏)。
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今安徽),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徽州文化徽州是指安徽长江以南地区,芜湖、宣城、马鞍山、铜陵、池州、徽州(黄山市)六市,安庆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皖山)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
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皖江经济带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长江流域,徽州地区为新安江流域。
徽州,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三天子都”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
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共工氏占据。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吴;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越;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楚。
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本区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
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
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
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
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
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
王莽篡汉,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
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的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安徽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什么是徽州文化?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等等。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
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
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
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
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也就是徽派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4、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
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
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5、徽派版画。
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
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
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
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
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6、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7、徽州刻书。
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
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
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著名有家刻有歙县汪启淑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
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8、新安医学。
"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
(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
"(徽州地区简志);9、徽派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