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控温要求
规模猪场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猪场环境控制措施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性能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通称为猪的环境。
在规模化猪场主要包括关注的是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其中又以温度为最重要。
1温度1.1温度高了导致猪中暑低了会使猪为了维持体温过多的能量,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减慢,而温度的高与低对不同阶段的猪的影响又有不同。
1.2配种妊娠舍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冬天最低10℃,夏天最高30℃,这个阶段的母猪环境比较好控制,母猪个体比较大,抗应激能力比较相对而言,在北方冬天只要把猪舍的窗户冷凝器好了,温度一般很好控制。
但是夏天问题艰巨就比较严峻了,力强母猪由于肥胖可以耐寒冷但是不耐热,温度高过30℃就很容易中暑,这措施就准许我们要把防暑降温措施搞好,一般采用湿帘风洞降温系统,条件不好的就采用喷雾降温自然通风,但是喷雾要注意喷雾降温要有时长间隔,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位点之间可以采用间隔喷雾的方式,开半小时停下来半小时,也可以开一小时停一小时。
另外夏天尽量减少母猪的活动,给予一些青绿饲料改善一下记忆力食欲。
1.3分娩保育舍这个舍里面的温度是最难控制的,因为要母猪的大环境和乳猪的小环境都舒适才可以,舍温控制在20℃~25℃,保温箱30℃~35℃(随着仔猪日龄的提高日龄逐渐降低至舍温)。
冬季明确要求舍内安装暖气片冬季或者锅炉暖风机提高舍内温度,仔猪出生七天内要求加保温箱、保温灯、电热板等。
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温度穿鞘适合知道呢?解决办法从猪身上得到,母猪安静平躺着很悠闲这时温度最适宜,母猪躺着张口喘或者玩弄饮水器表示比较热就需要降温了,母猪趴着表示不舒服原因是比较冷或者有炎症,仔猪很均匀的散布在产床上,每个都不相靠近表示比较说热,仔猪很均匀的躺在保温板上睡觉表示温度适宜,仔猪在保温灯下面并且围绕保温灯躺着但是展场展示中心没有猪,还不时的不时有猪耳朵尾巴来回摇晃,这表示保温灯太低,中心温度太高,可以调高保温灯,最后一种就是仔猪毛序,表示寒冷,这时垂直要把保温灯高度降低或者增加大的保温灯。
猪舍环境控制措施

猪舍环境控制措施吉林畜牧兽医,42(),15-15+18杨晓峰孙洪海孙洪海杨晓峰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综合服务中⼼导出/参考⽂献分享打印在养猪⽣产中,环境状况控制达不到养猪⽣产的要求⼀直是困扰⽣猪⽣产重要的问题。
1 猪舍环境对⽣猪健康⽣长的影响猪舍的环境卫⽣质量直接关系着⽣猪的成活率以及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不同⽣长阶段的猪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有较⼤差异,对于保育猪舍来说,其温度保持在22~25℃最为合适,温度过⾼或者是过低,都将会对仔猪的健康⽣长产⽣不良影响,仔猪长期⽣活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如果猪舍环境温度低且湿度⼤,那么还可能会增加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对于种公猪来说,猪舍温度过⾼的情况下,将会对其⽣殖能⼒产⽣不利影响,⽽且猪舍内湿度⼤也容易滋⽣各种细菌,细菌和病原体在猪舍内⼤规模繁殖的话,必然会增加猪群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2 猪舍环境的控制措施2.1 科学设计猪舍要想做好猪舍环境控制⼯作,⾸先就需要对猪舍进⾏科学合理的设计,明确哪些因素会对猪舍环境产⽣影响。
在⽣猪养殖期间,温度可以说是对猪群健康最⼤的影响。
因此,在进⾏猪舍的设计布局时,应当考虑到不同阶段⽣猪对于温度环境的需求,结合当地的⽓候特点,科学对猪舍进⾏选址,使得猪舍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进⾏猪舍选址时,最好是选址在地势⽐较⾼且开阔的区域,同时保证猪舍通风状态良好也极为有必要,如果猪舍长时间通风不畅,空⽓混浊,那么可能会导致⽣猪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对于猪舍的建筑材料也需要严格把控,避免材料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可以结合养殖地区的⽓候条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
如在建设屋顶和墙体时,可以选择不容易导热的材料,这样既能够减缓室内温度的流失,同时还能够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猪舍产⽣的不良影响。
再次,地域环境对于温度的影响也是极⼤的,如在我国南⽅地区,温度较⾼可以尝试建造半开放式或者是开放式结构的猪舍,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通风效果,进⽽有效的降低温度和湿度。
各猪舍的环境控制和消毒工作

关于各猪场猪舍环境控制的通知
各养殖分公司:
为了保障冬季猪舍内环境,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现对猪舍环境控制做如下要求:
一、猪舍温度的要求
1、保证妊娠母猪、后备母猪舍内温度高于10℃。
2、保证肥猪舍温度17-20℃。
3、保证保育猪舍温度22-27℃。
4、保证产房温度不超过25℃,初生仔猪保温箱温度32-35℃,以后每周降低2℃。
5、各舍提高温度的措施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提温:煤炉、暖气供热、暖风机、热风炉、电热板等措施。
做好如下保温措施:防风、垫草、垫木屑、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二、猪舍湿度的要求
保证猪舍的湿度为65-80%。
可以通过修建火墙和生炉子,提高舍内的温度,减小湿度,猪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表,用三合土,地面干燥不返潮。
三、通风的要求
1、中午11点至13点,天气较好时,做好适当的通风换气,风速不超过0.2米/秒,通风时间保证在0.5-1小时左右。
也可在猪舍门口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
气。
保证空气新鲜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降低猪只抵抗力。
2、做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
四、保证猪舍干燥的要求
保持室内干燥。
防止漏雪,勤垫干草,训练猪定点排尿,定期清理粪污,猪舍室内可以洒一些吸附剂如木炭、干草进行吸附。
五、猪群引用水的要求
猪舍内设有单独饮水箱,方便给猪饮水之用。
保育猪的环境控制

保育猪的环境控制1 保温7~8kg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其适宜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适宜环境温度是23.0℃~24.5℃(一般舍温在断奶后提高2℃~3℃左右)。
2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
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
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用于防止仔猪腹部受寒及磨坏脚膝盖。
3 每只猪有足够之地面面积每栏内饲养密度不宜过高,应按栏面积来定其饲养头数。
一般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以免造成应激。
4 采用网状地面采用外寄生虫较难繁殖寄生的网状地面(铸铁板地面等),同时可保持干燥,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5 栏高度要适中防止仔猪跳栏,在栏内设铁环玩具,减少应激,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的发生。
概述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日龄~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关资料显示,断奶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长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克~150克的个体延迟10天~15天上市。
同时现代化养猪为提高母猪的利用率而推行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有的专家甚至提倡在出生后第17天断奶,但这无疑给仔猪饲养管理及疾病控制方面带来了新难题。
仔猪在保育阶段承受很多的应激:断乳应激、产房到保育舍环境变化的应激、哺乳管理转为保育管理的应激等。
因此,目前保育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
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
试验为验证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对提高保育猪育成率是十分必要的。
2006年12月中旬特挑选了广西北流市某猪场的40头保育猪做了一次简单的对比试验。
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

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猪是重要的经济性畜牧种类之一,对于猪群饲养,环境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合适的环境温度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温度对猪的影响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健康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当环境温度偏高时,猪容易出现中暑、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
而环境温度过低则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加等情况。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猪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合适的环境温度。
二、不同阶段猪的环境温度要求1. 仔猪阶段:仔猪在初生阶段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较高,通常要求环境温度在32-35摄氏度。
随着仔猪的生长,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三周龄时可降至22-24摄氏度。
为了达到这样的环境温度,可以利用合适的加热设备和保温措施。
2. 生长猪阶段:生长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为宽松,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16-21摄氏度。
在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生长猪可以有效地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
3. 产后母猪阶段:产后母猪需要特殊的环境温度来保障其产后恢复和乳猪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产后母猪要求环境温度在18-22摄氏度。
保持产房的适宜温度有助于提高产后母猪的生产性能。
三、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的方法1. 构建合适的饲养环境:确保猪舍的通风良好,排除积水和异味,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为了调节猪舍的温度,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加热设备和降温设备,以确保猪舍内的环境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2. 合理安排猪舍空间:在猪舍内合理安排空间,确保猪的密度适宜。
过高的猪群密度会导致热量累积,增加猪的应激反应和感染疾病的风险。
3. 提供饮水和饲料:保证猪舍内有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适宜的饮水和饲料有助于猪的消化和保持体温的稳定。
4. 定期监测环境温度:通过安装温度监测设备,及时了解猪舍内的环境温度变化。
当环境温度偏离适宜范围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如增加或减少加热设备的使用。
猪场的气候环境控制

猪场的气候环境控制气候环境控制1.气候环境的控制气候环境主要指寒冷和炎热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措施,则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1)生物法控制温度:1)绿化绿化是对整个猪场造成一个小气候环境。
在猪场的周围种植较大、较密的树种,可有效地防止冷风侵袭和遮阴。
如在猪舍外前墙种植藤蔓植物(比如金瓜、丝瓜、扁豆、牵牛、黄瓜、西葫芦等),让其自然爬上棚架攀搭成绿荫凉棚,与室外造成明显的温差,至少相差2℃,不仅防暑十分有效,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是当前的环境控制新技术。
如图。
2)生物温床日本对于冬季养猪,利用生物发酵产热提高温度的原理发明了生物发酵暖床。
具体做法是在猪舍地面上铺20~30厘米厚的锯末,并混一定量的发酵剂,在锯末暖床的上面加保护网或其它保护物,以防止猪拱翻。
猪的粪尿渗下后使锯末湿润并开始发酵产热,床面温度可达40℃,与猪的体温接近,非常适宜。
(2)物理法控制环境温度:1)加厚保温北方严寒,一般的屋顶和墙壁容易被冻透,所以都需要加厚。
一般屋顶土层厚度应不少于30厘米;后墙墙壁的厚度不少于37厘米或做成空心墙。
2)加塑膜保温如果屋顶和后墙的厚度不够,在严寒季节固定双层塑料膜(防止刮风扯坏),在封闭、半封闭猪舍玻璃窗外面钉上1~2层塑膜,均可起到保温作用。
3)涂黑在冬天时,将猪舍的前墙及运动场墙全部用烟洞黑粉涂成黑色,以利吸收光热,起到一定抗寒作用。
4)喷水降温南方温度太高,应在猪舍的顶上安放喷水管,在天气太热时,通过在顶上喷水降低猪舍温度。
如图(香港黄锦堂农场)。
5)滴水降温对于单饲的种猪,可采用固定滴水处,慢慢滴水降温。
6)浴池和淋浴在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开放式猪舍的运动场中部做一光滑的水泥坑,天气太热时,可放入水,让猪自行滚耍,但要注意勤换水。
猪少,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
猪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若水条件较好,可采用定时淋浴法,在猪舍的一角安放淋浴喷头。
天气太热时,开放淋浴。
如图。
7)涂白在夏天炎热季节,将猪舍前墙和运动墙壁用20%的石灰水粉刷,涂成白色,增强反光作用,可以减弱太阳光对猪舍过热的作用,还可起到杀茵作用。
猪舍环境指标标准

猪舍环境指标标准1猪的热环境指标猪作为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热环境下要通过和周围环境的热交换,保障稳定的核心温度。
猪的产热量、产湿量是确定猪舍通风、供暖、降温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
这里要先提到几点概念。
2显热Sensib1eHeat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将水从20。
C升高到80。
C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
3潜热1atentHeat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
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20。
C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就是潜热)β猪产生的热量也分为这两个部分,呼吸蒸发散失的热量是潜热,通过对流、传导、辐射散失的热量是显热。
外界环境温度越高散失的显热越少(环境温度与动物核心温度的温度差变小),潜热越多。
4全热Tota1Heat全热是指显热和潜热的和,猪全热随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每摄氏度约1.2%) 5猪舍场址的选择猪舍选址应远离住宅区,距离村庄应在500米以外,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圈舍坐北向南,分为150头存栏和240头存栏两种设计。
小区饲养或农户散养规模以150头存栏为宜,大规模饲养以240头存栏为宜。
环境控制系统一、环境要求指标1、温度猪舍温度控制范围为24・32。
C之间,要根据猪只体重的大小进行调节。
(1)进猪前舍温:进猪前猪舍45cm高处温度为28-30o C,冬季加温火道地面,第一栏烟道地面温度45℃,第三栏进烟道地面温度35℃。
(2)进猪后舍温:1Okg以下仔猪入舍的温度保持在30℃(±2℃),10kg以上28kg(±2℃),25kg以上24-26o C(±2℃)φ舍内湿度:舍内湿度保持在68・72%。
氨气浓度:以在猪体同高处不刺眼为宜。
猪场内部环境的控制

猪场内部环境的控制温度配种妊娠舍:温度控制在15℃~25℃,冬天最低10℃,夏天最高30℃。
母猪较耐冷,在北方冬天只要把猪舍的窗户密封好了,温度一般很好控制。
夏季一般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条件不好的就采用喷雾降温、自然通风,降温但是要注意喷雾降温要有休息时间间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开30分钟停30分钟,也可以开1小时停1小时。
另外夏天尽量减少母猪的活动,给予一些青绿饲料改善一下食欲。
分娩保育舍:舍温控制在20℃~25℃,保温箱30℃~35℃。
冬季舍内安装暖气片或者锅炉暖风机提高舍内温度,子猪出生7天内要求再加保温箱、保温灯、电热板等。
生长舍:舍内温度要求为20℃~25℃,最低15℃,最高35℃。
夏季可通过喷雾降温,冬天可通过不断增加密度增温,但要注意通风。
也可添加取暖设备弯果。
育肥舍:舍内温度要求为15℃~25℃,最低10℃,最高30℃。
夏季最好采用湿帘风机降温发烟或者喷雾降温,并且要降低饲养密度。
冬季可增加饲养密度以保温。
湿度猪舍的湿度要求在65%左右。
可根据人在猪舍内的感觉进行调节,也可以借助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调控。
空气质量冬天风道通风口与保温是相互矛盾的,改善空气质量比较困难,要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舍内不能刺鼻的氨味可以不通风,有氨味但不使人流泪,且温度低时还可以不通风,但是氨味刺激人落泪时必须通风。
内外温差大(20℃)的时候可以开窄小一点,多开几扇窗,开15~30分钟就关上,间隔1~2小时再开;温差小(10℃)的时候窗户可以开大要说。
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观察温度变化,不要使温度骤降。
病原微生物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就是消毒。
全场和舍内一般要求每周消毒2次,时间为10时至下午2时,要有4种以上的消毒药轮回使用,消毒药配比可以按照说明或兽医指导,有疫情时不但要增加消毒次数还要增大消毒液的,空栏时和门口消毒路边池内消毒可以用5%的火碱水。
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场,必须进场时先淋浴更换场内干净的衣服,生死关头还可以配备关键时刻一次性隔离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舍控温要求
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的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所需的温度是关键。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适合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增加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做好档案记录存档。
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猪群生长环境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关键。
提倡畜舍干清粪,尽量少用水或不用水,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群的应激。
观察猪群的具体情况,如睡姿和采食情况等。
做好通风、升温工作,防止冬季贼风和避免夏季酷热带来影响。
温度计虽然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工具,但是也不能过多地依赖,要视猪的具体状况而定。
如产房的温度可能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这就要求饲养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和健康等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
佳感受状态。
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
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而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
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温度,以保证仔猪处于最佳状态。
适宜的猪舍温度是猪只健康发育的基础,猪舍的温度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
(辽宁省凤城市红旗镇动监所于闯邮编:1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