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两国领导人交往历史图片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同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异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中俄(苏)关系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中俄关系发展的对策 (1)加强经贸合作 (2)密切人文交流 (3)加强政治领域的机制建设
(二)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展望 1.国内当前对中俄关系发展趋势的代表性的 看法
乐观派: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俄 关系,两国关系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悲观派:受本身固有的文化认同感所决定,俄罗 斯的发展战略仍然倾向于西方,加之20世纪以来非敌 即友的中俄关系形式上过于单一,两国已经很难再发 展出新型的伙伴关系。 中间派:由于在很多层面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未来20年内中俄关系总体上会平稳快速地向前发展, 但是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如果中俄在很多问题上的分 歧进一步严重,就会有引发冲突的可能。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2.中俄关系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 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俄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俄大国沙文主义 俄外交政策的历史传承 俄老大哥心态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 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俄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2)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3)俄国内对华政策存在分歧 亲西方派、反西方派、四周敌人论、均衡战略
三次结盟 :1896年、1945年、1950年 现 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俄关系、中苏关系 1.沙俄对中 国的侵略
中苏领导人国宴酒会照片背后的故事

中苏领导人国宴酒会照片背后的故事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1期1957年4月15日至5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应毛泽东主席邀请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伏罗希洛夫当时在苏联政坛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中方不但拿出接待真正国家元首的规格,甚至比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还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主要体现在“两多”。
一是重要领导人多。
4月15日,伏罗希洛夫乘坐的专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后,毛泽东主席带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贺龙等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代表、数千群众一起到南苑机场迎接。
二是高级轿车多。
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坐的最好的高级轿车是苏联生产的吉斯轿车,其次是吉姆轿车。
为了彰显中方对伏罗希洛夫的欢迎和重视,工作人员从中央机关及国务院各部委借了200余辆高级小轿车,组成了一个高规格的迎宾车队。
伏罗希洛夫走下专机后,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依次与伏罗希洛夫等人握手互致敬意,随后在毛泽东主席的陪同下,伏罗希洛夫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当时,《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铁矛正在南苑机场进行采访,他用禄来相机抓拍了伏罗希洛夫手持礼帽向机场上欢迎人群挥手致意的照片。
这张体现着中苏两国人民亲密友谊的照片刊发后,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仅我国,就用这张照片印刷了200多万张宣传画!1983年,北京饭店出版了一本记载本店史料的《北京饭店史闻》,里边也有一张伏罗希洛夫访华期间的照片。
那是4月16日,即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的笫二天,周恩来总理专门在北京饭店举行酒会,热烈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这张黑白照片下面配的文字说明是“周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酒会”。
照片上的背景有点黑暗,里边的人物有面带笑容鼓掌的毛泽东、伏罗希洛夫,以及朱德、周恩来、刘少奇。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四位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和伏罗希洛夫元帅正在兴高采烈地谈笑风声,毛泽东主席和伏罗希洛夫元帅坐在咖啡色的牛皮椅子上,身前的小桌上摆放着几盘用景德镇青花“建国瓷”盛放的干果和小吃,银制花扦中插着一支洁白如玉的马蹄莲花和其它鲜花,两人身旁各有一只装有茶水的茶碗,毛泽东主席腿旁的法式老景泰蓝烟碟上有一包用锡纸精心包装的已打开的香烟,还放有一盒火柴。
中苏关系大事记

、
苏 联人 民 友谊 勋 章
4 月 20 日
。
—
1 99 5
夫 率 团 抵 京 参 加 中 苏 国 家 计委 常设 工 作小 组 第
3 月 6 日
。
中共 中 央 对 外 联 络部 部 长朱 良
。
李 鹏 总理 会 见 苏 联对 外 经 济
。
月 12~ 18 日
。
苏 联最 高苏 维 埃 第一 副
联 络部 部 长 卡 图谢 夫
3
主 席 卢 基 扬 诺 夫率 苏 联 最 高 苏 维埃 代 表 团访 间 中国 了会 谈
万 里 委 员 长 与杨 尚 昆 主 席 先 后 会 见
;
月
1 了日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主 席杨 尚 昆
,
致 电 戈尔 巴 乔夫
义共 和 国 总 统
1 9 8 9年 5
。
祝 贺 他 当选 苏维 埃社会 主
“
了 卢 基 扬 诺 夫一 行
。
彭 冲 副委 员 长 同 卢 举 行
贺 电 中表 示 希望
,
双 方按照
月 中 苏高级会 晤 时 达 成的 协议 和 中
邓 小平 主 席 同 戈 尔 巴 乔 夫 主 席
宣 布 中 苏关 系 正 常 化
。 。
月 1了 ~ 28 日
。
全 国人 大 常委 会 副 委员
的首 次 访 问
举 行 了会 晤
长
、
全 国妇联 主 席 陈慕 华 率 全 国 妇 女 代 表 团
,
乔 夫在北 京 向中 国 学术界 发表 讲演
了记 者 招 待会
,
中苏 贸 易 科 技 合 作 委 员 , 3 组 会 教 育工 作小 第 次 会 议在 北 京举 行 双 方 签 署 了会 议 纪 要
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演变_免费下载

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演变摘要:世界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新中国外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也站在了一个空前的起点上。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最曲折的道路可以说是与苏联的关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和苏联的关系正是如此,经历了联合、反对、抑制再到正常化的外交关系。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中苏关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由此,新中国的外交也正式开始启动。
从此,中国告别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历史。
从50年代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联合苏联,对抗美国,60年代“两个拳头大人”的外交战略,既反对苏联又对抗美国,到70年代“一条线”的战略调整,逐步确立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方针,再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由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一、联合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人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自然而然得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前苏联便是我党、我国依靠和学习的对象,加之,当时社会主义阵营还不是很强大,想要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中苏需要联合。
此时,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政策,“一边倒”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的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该方针,我国与苏联、东欧以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近的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此外,我国还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会议。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同非洲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来源:/content/10/1217/02/1576800_78857606.shtml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关系是如何中断的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
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
但苏共的一些做法使中苏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
1965年3月,苏共纠集1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中共拒绝参加。
这次会议是“一个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严重的步骤”,此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以致中断一切联系。
我当时作为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亲历了这个全过程。
柯西金来华,企图说服中共参加国际会议1964年11月24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
信中表示:把赫鲁晓夫在同年7月30日信中提出的、要在12月15日举行的26国党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迟到1965年3月1日举行。
12月12日,《真理报》发表通告,说26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在1965年3月1日召开。
1965年2月初,苏联新任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前往越南访问途中有意在北京做短暂停留。
2月5日,柯西金到达北京,6日飞往越南,10日又回到北京,11日返回莫斯科。
在京期间,周恩来和毛泽东先后接见了他。
两国领导人谈话主要是围绕着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进行的。
当时我正在北京顺义李遂公社参加“四清”运动。
中办通知我有任务,于是我提前返京,担任翻译。
2月5日,柯西金到达北京后,即与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柯西金在会谈中表示,国际会议还是要开的,但已经改成了协商会议,不草拟文件。
周恩来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劝你们不要把赫鲁晓夫这个包袱接过来,要把它扔掉,改弦易辙,另起炉灶。
这样双方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点。
现在你们坚持要召开这个会,我们也无法阻止,其结果必然造成两党彻底决裂。
柯西金认为苏中之间的争吵,有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
他还是动员中共参加这次会议,以此作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开端。
2月6日,周恩来与柯西金再次会谈。
在会谈中柯西金抱怨中共领导人不理解他和勃列日涅夫对改善苏中关系的愿望。
20世纪中叶中苏关系评述

《毛泽东对苏认识与中苏关系的演变(1954-1960)》总结——李明红李丹慧学者的《毛泽东对苏认识与中苏关系的演变》一文主要讲述新中国1954-1960年这段时间与苏联的由亲密转向对抗的外交关系。
该文中主要分三个时间段诸多方面论述中苏有亲密合作走向对抗的过程。
并且认为在中苏关系的破裂上中苏领导人双方都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因为对于该段时期来说,外交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两国领导人。
该文章站在一个客观的中间人的角度,不偏不倚地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又论述了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必然性。
第一阶段是1954年苏共新的领导集团调整对华政策至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前,此阶段中苏关系亲密。
此时的苏联调整了对中关系,其一朝鲜战争中中国打出了国家威望,其二苏联领导人换届,急需获得社会主义中共的支持,两方面的原因使得苏联对华关系做出调整。
其表现为苏共和苏联政府在外交斗争中全力支持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进一步加强中苏双边关系。
将斯大林非正常获取的一些权利归还中国,撤出旅顺口的苏海军。
援助中国的重工业项目,提供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帮助扩大原有的141个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和增加15个工业企业,移交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苏联股份给中国。
签署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签订了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给中国以帮助的协定。
作者认为此期中苏关系亲密无间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一,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朝鲜战争结束后亟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从事经济建设,苏联是中国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其二,毛泽东认识到,只有苏联有能力并有可能大规模援助中国,促进新中国工农业的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当时的国际局势只能以获得苏联经济援助为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其三,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中,中苏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安全利益;其四,赫鲁晓夫着手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改革,而毛泽东尚处在全面学习苏联的阶段,双方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还没有发生矛盾为中苏共度“蜜月”提供了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苏两国领导人交往历史图片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2月21日,两位伟大领袖站在一起,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前排右三)等一起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会。
毛泽东左边为卡冈诺唯奇,右边是布尔加宁元帅,斯大林右边是德国领袖乌布利希和赫鲁晓夫。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在抵达莫斯科车站时,毛泽东受到苏联党政领导人布尔加宁(右一)、莫洛托夫(右二)等的热烈欢迎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的签字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条约及有关协定上签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苏联代表团米高杨和刘少奇亲切握手。
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朱德参观莫斯科地球卫星、火箭展览
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朱德在莫斯科与各国党代表一起步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场。
1957年1月,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贺龙出访苏联、波兰和匈牙利,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与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右)在欢迎酒会上
1957年5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参观北大,在办公楼前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1957年11月,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分别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
毛泽东拜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右一)。
1957年11月,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分别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
毛泽东在《莫斯科宣言》上签字。
1959年1月28日,周恩来赴莫斯科出席苏共二十一大,向大会宣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贺词
1959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国代表团团长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群众游行和阅兵式。
(前排左六起:邓小平,金日成,周恩来,苏斯洛夫,胡志明,毛泽东,赫鲁晓夫,刘少奇、米高杨)
1959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机场迎接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并陪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60年11月至12月,刘少奇赴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并参加纪念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
刘少奇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与该舰第一任政委亲切握手。
在刘少奇同志访苏期间,苏共中央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全程陪同。
1960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主席团候补委员马祖罗夫(右二)向刘少奇赠送列宁像。
勃列日涅夫也在场。
1960年11月至12月,刘少奇赴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并参加纪念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
刘少奇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左一)举行会谈。
后来在文革中起到极恶劣作用的康生当时坐在赫鲁晓夫身旁,与赫鲁晓夫激烈对抗。
1964年11月,周恩来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
周恩来拜谒列宁墓并献花圈。
周恩来同志这次是为试探勃列日捏夫对我国的态度而来。
两位伟大的总理: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会见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
这次会谈使紧张的中苏关系有所缓和。
随后,中苏恢复1964年开始举行、后因故中断的边界谈判。
1979年10月,中苏国家关系谈判在莫斯科举行,右起立者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幼平。
198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同志会见来访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右)
5月,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会谈时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宴请戈尔巴乔夫率领的代表团。
戈尔巴乔夫和夫人赖莎一行到上海参观访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和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同志到机场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