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王夫之《水龙吟莲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2024年版)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7: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4年版)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7:诗词鉴赏(含答案)
(23-24七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甲诗中“”一词与题目中“思”前后呼应。
13.甲诗和乙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21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观海的时令,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忧心忡忡。
C.“日月”和“星汉”两句充满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是一首(体裁),该诗的作者是(人名)。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在江岸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水龙吟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水龙吟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水龙吟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相同。

B、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落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C、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

D、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理解性填空。

《水龙吟》中以梦醒比拟杨花不再飘飞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按照要求填空。

《水龙吟》这首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按要求默写。

在《水龙吟》中,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眼的句子:______ ,______ 。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水龙吟》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词语:①靠近。

______。

②连缀,这里指重返枝头。

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概括《水龙吟》这首词上阕写了什么内容?【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试分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解释句子意思。

无情有思。

【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划线词语:①杨花②无人惜从教坠【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

①傍路②落红【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解释句子意思。

也无人惜从教坠。

【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似花还似非花【答案】:【解析】:第14题【诗歌鉴赏】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文廷式《水龙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廷式《水龙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廷式《水龙吟》阅读练习及答案水龙吟[清]文廷式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然人意。

游丝②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

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③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

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

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青翠。

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注]①文廷式,曾任翰林综修、传读学士。

因支持光绪亲政,甲午战斗时力主抗战,触犯慈禧,故被革职驱除出京。

此词作于此时。

②游丝:飘动着的蛛丝。

③二毛:鬓发黑白相间。

19、上阕中,“茫茫”“古来”“多少”三个词语,分别从空间、时间、数量上,形容‘’(原文中的一个字)之广、之久、之多;“,”两句,示意词人曾经的荣耀、征战疆场的豪情。

(2分)20、下阕如何通过“虚实”转换,逐层推动情感表达?请结合词句简析。

(6分)答案:19、(1)愁(2)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

20、①下阕起笔为虚(1分),“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凶险仕途的厌倦(1分)。

②“无言独对,青灯一点”实写眼前之景(1分),寄寓壮志难酬的失意、报国无门的孤寂(1分)。

③“海水浮空”三句又为虚写(1分),想象高远阔大、雄奇壮美的幻境,寄予美妙的政治抱负(或通达超脱的“出世”情怀)(1分)。

④末三句再以虚笔渲染(1分),表达词人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的深切忧虑(1分)。

[或答:末三句以“回首”表明由虚转实(1分),从云霄直坠人间,见眼前“西风起”,表达词人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的深切忧虑(1分)。

]评分标准:共6分。

按点给分,满分为止。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突破:诗词语言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突破:诗词语言

古代诗歌阅读:诗词语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释: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

①猿臂故将军:指李广。

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1.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黄大临【2】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3】。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4】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2】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

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

【4】罍:léi,古代的一种酒器。

2.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

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3.鉴赏栏目短片讲解本首词末两句时,引用了黄庭坚《清平乐》词中的名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

百唠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

【高中古诗词阅读】苏轼《水龙吟》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苏轼《水龙吟》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苏轼《水龙吟》阅读答案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水龙吟词云张志福杨华词苏轼无论是花还是非花,都没有人珍视教学挂件。

离开家在路上,思考是无情和深思熟虑的。

肠子软绵绵,眼睛昏昏欲睡,想要打开或关闭。

梦想随风数千英里,寻找一个可以去的地方,但它也被鸟和莺叫作。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章质夫-燕子忙,莺懒,花碎。

柳树和鲜花落在堤岸上。

轻舞飞舞,点画青林,完全没有天赋。

利用闲置的丝绸,静静地参观深院,天门关闭。

珠帘散落下垂。

它被风吹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两个首都在唱圣歌。

咏诗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描写对象,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志向的诗歌。

⑴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扬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张慈巧妙地描述了杨树的形态(落、飞、舞),杨树的样子(闲、静、近珠帘),《杨树之国》破土而出(春衣、雪琼饰、绣床渐满、香毯数不清),可谓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盈生动。

⑵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蹊径,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苏词意境高:观章质夫的原词,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

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B.构思奇妙:“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圈子,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基训练(7)(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基训练(7)(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基训练(7)(含答案)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基训练(7)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杜甫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①云正愁。

惜哉瑶池②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备有稻粱谋。

【注】①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

这里指葬唐太宗的昭陵。

②《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这里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登塔俯视及远眺所见,秦山仿若破碎,泾渭之水清浊难分,京城朦胧一片。

景语情语,浑然难分。

B.中间四句诗人追昔抚今,“叫”含有呼唤之意,表明对太宗时代的怀念;“惜”字写出对当下时局的态度。

C.后四句寓意深远,黄鹄哀鸣、无处投奔,只能学随太阳转徙的大雁,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忧虑。

D.本诗俯仰高深之景,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

而又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2、诗人登塔望远,感慨万千,原诗开篇即说“登兹翻百忧”。

请根据节选诗句,简要概括“百忧”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②黄华:菊花。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快意。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籴米①(宋)苏轼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②,谁复识此意。

[注释]①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本诗便作于此时。

②耒耜:古代用来耕种的农具。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到市集购买柴米来做饭,却因为不劳而获心生愧疚,因此食之无味。

B. 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C. “知非”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觉今是而昨非”都含有对过去的反省。

D. 春天插下的秧苗准备开花,夏天稗草很快就结穗,表现田园充满了生机。

16. 清人纪昀认为,本诗最后两句“托意深微”。

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D16. (1)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2)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3)诗人在耕作时联想到世上仍有不少素餐者,感叹世风不古。

(4)诗人独自在耕作中寻求精神寄托,遗憾没有知音理解自己。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两句意思是,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愿受一廛地”“食力免内愧”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2)“怅焉”是惆怅、感慨之意,怅”中含有对过去的反省与对境遇的伤感。

结合注释“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赏析王夫之《水龙吟莲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
平湖渺渺波无际。

难认旧时青盖。

荻絮横飞,蓼红斜炫,秋光无赖。

拚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

伴江妃、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

深缀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

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

自抱冰魂,海枮石烂,千年不坏。

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

【2】拚:同“拼”。

【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

【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硕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3.“空望眼、悬愁碧海” 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3分)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4.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芙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
古代文人常借助不同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的春日景象,表达回归田园的喜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谈笑间,”的儒将形象,对比出自己的落寞无奈;诗人们还常借用芳草的形象表达愁情,如诗句“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

(共5分)
16.《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

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

“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2.(3分)A
13.(3分)C
14.(6分)答案要点:
王词托物言志,状写莲子寄托忠贞,在这一点上与《离骚》的创作手法与情感相同。

《离骚》诗中,作者写用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打扮自己,表现诗人的美好外形与内质,突出其高尚忠贞的爱国情怀。

王词描绘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赞美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借莲子相关的典故,表现作者亡国的悲苦、不改初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

【评分标准】整体解说,1分;结合《离骚》相关诗句分析,2分;结合王词内容分析,3分。

言之成理即可。

15.(8分)参考答案: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羽扇纶
巾樯橹灰飞烟灭
示例: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评分标准】8分,每句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处,除示例外,填写符合题意的其它诗句亦可。

16.(5分)略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性格特点,结合小说情节印证(3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命运特征(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