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教材一、引言放射辐射安全防护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安全培训内容,旨在提高人们对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认识,并掌握相应的防护技能。

本教材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详细介绍放射辐射的基本知识、安全防护原则以及应急处理方法,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放射辐射的危害性,并有效降低工作环境中的辐射风险。

二、放射辐射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放射辐射?放射辐射是指物质或物体释放出的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传播。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镭等。

2. 放射辐射的危害性放射辐射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例如导致癌症、基因突变以及生殖系统损伤等。

长期接触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辐射病。

三、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原则1. 时间尽可能缩短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通过减少辐射剂量来降低辐射风险。

2. 距离保持与放射源的距离,尽量远离辐射源。

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屏蔽通过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如厚度足够的混凝土墙或铅板,以减少辐射的透射。

4. 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以有效避免辐射的直接接触。

四、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1. 培训目标放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的目标是使参训人员了解放射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原则和应急处理方法。

2. 培训内容(1)放射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放射辐射的危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3)放射辐射的检测和测量方法;(4)放射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原则;(5)放射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

3. 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教材、多媒体等方式,向参训人员传授基础知识。

(2)实践培训:利用模拟场景和实验室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参训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放射辐射的应急处理方法1. 紧急疏散在发生放射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紧急疏散,尽量远离辐射源,并遵循现场指示和安全路线。

2. 报警与通知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他们了解事故情况和安全处置措施。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辐射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头,包括电磁波辐射、核辐射以及紫外辐射等。

辐射的存在给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其能量较高,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非离子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其能量较低,但长时间暴露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2. 核辐射:核辐射是由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取决于其剂量和辐射源与人体的距离。

高剂量的核辐射能直接破坏细胞核、DNA等,导致白血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3. 紫外辐射:紫外辐射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可以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三种类型。

紫外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炎症、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癌等方面。

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辐射的危害,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确保暴露时间越短越好。

对于长时间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2. 距离原则:远离辐射源,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距离越远,暴露到的辐射能量越低。

3. 屏蔽原则: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少辐射的强度。

比如穿戴专门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4. 监测原则:利用专业的辐射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辐射防护措施1. 电磁辐射防护:- 在工作场所设置围挡,限定辐射范围;-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电磁屏蔽材料,减少辐射的穿透;-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磁辐射源,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核辐射防护:- 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核辐射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栏杆和标识,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 定期进行核辐射监测和环境污染检测,确保环境安全。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9/1/2024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16
3、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当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用来表 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其 概念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任何物质。
国际制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1 ; 专用名称是戈瑞,Gy。 原来的单位是拉德,rad。 1 Gy =100 rad
红细胞数: 低于4×1012/L 或高于5.5×1012/L (男)
低于3.5×1012/L 或高于5.0×1012/L (女)
白细胞数: 准备参加放射工作人员,低于4.5×109/L 或 高于
10×109/L
已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持续(指6个月)低于4×109/L 或
高于1.1×1010/L
血小板: 准备参加放射工作人员, 低于110×109/L
同位素分为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种。
辐射源 能发射致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物质
9/1/2024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3
1.基础概念
密封源 一种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 放射源
非密封源 不是密封源的放射源
放射工作人员 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属于放射工 作的人员
9/1/2024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4
2.射线分类及危害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三、放射源保存、运输等有关规定
9/1/2024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2
1.基础概念
放射性 指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同位素 某些元素中发生衰变的同位素(三个重 要特点:1、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常见的有α、β、γ三 种射线。2、有一定的半衰期T1/2。)

放射源培训教案

放射源培训教案

放射源培训教案教案标题:放射源培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放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放射源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放射源的定义和分类a. 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放射源的分类:天然放射性物质、人工放射性物质等。

2. 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方法a. 放射源的辐射防护: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

b. 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

c. 放射源的管理:了解放射源的登记、标识、存储和运输等管理措施。

3. 放射源安全意识的培养a. 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学习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b. 放射源安全法规和规范: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培养对放射源安全的重视和遵守。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辐射和放射源的好奇心,导入放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放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放射源的分类,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时间、距离和屏蔽的概念。

3. 进行实验室操作演示: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放射源的管理措施,包括登记、标识、存储和运输等。

3. 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放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急性和长期效应。

3.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包括放射源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3. 进行放射源安全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对放射源安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由于反应堆设计缺陷和操作失误,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 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的严重事故,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导致反应堆部分熔化,大量 放射性物质泄漏。
成功放射防护实践案例分享
核电站安全运行
介绍国内外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成功实践 ,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应急预案 等方面的措施。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备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备的选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围裙等。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确保设备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部件。
设备的检测与校准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类型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
提高能力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员工 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 行改进,提高培训质量。
05
放射防护案例分析
典型放射事故案例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辐射剂量测量与监控
01
02
03
辐射剂量测量
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测 量现场辐射剂量率、累计 剂量等参数,评估辐射水 平。
辐射监控系统
建立辐射监控系统,实时 监测辐射剂量、报警阈值 等情况,确保辐射水平在 安全范围内。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 理和分析,为评估辐射防 护效果和制定改进措施提 供依据。

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一、放射源的概念放射源是指能够发射放射线(包括电磁波和粒子)的物质或物体。

常见的放射源有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常见的人工放射源有医疗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制品、辐射探测器等。

二、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源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辐射伤害可分为急性辐射伤害和慢性辐射伤害。

急性辐射伤害是指辐射短时间内(一般在几天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如放射烧伤、急性放射病等;慢性辐射伤害是指长时间低剂量、低强度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慢性损害,如肺癌、甲状腺癌等。

三、放射源控制的基本原则(一)源控制通过加盖、屏蔽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小放射性物质散发辐射。

(二)时间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以降低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三)距离控制尽可能地远离放射源,以降低接触到的辐射强度。

(四)防护措施根据辐射剂量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放射源辐射防护的措施(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放射源所在的场所应该保持通风良好,在添加通风设施的同时应该安装过滤器,以降低空气中悬浮的放射性粒子数量。

(二)加盖掩盖防护使用硬质盖板、钢板、混凝土等材料对放射源进行加盖掩盖,并加强掩盖物的密封性,减少放射性粒子的散发,从而减少辐射的危害。

(三)屏蔽防护采用具有吸收、散射、衰减等能力的材料进行屏蔽防护,屏蔽材料的厚度和性能应该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强度确定。

(四)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有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可以降低接触放射源时的辐射剂量。

(五)辐射监测安装合适的辐射监测设备对放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问题。

五、放射源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放射源事故应急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紧急撤离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撤离受到辐射危害的人员,尽可能地远离放射源。

(二)快速封锁将放射源所在场所快速封锁,防止辐射物质向外扩散。

(三)伤害评估和治疗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的评估,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PPT课件
欢迎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程。本课程旨在提供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和培训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
一、引言
放射防护对于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本节课程将介绍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安排,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二、放射性物质的概述
五、辐射防护装备的使用
辐射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对于防护人员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辐射防护装备的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您将 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辐射风险。
六、放射事故应急处置
放射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事故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应急 处置的流程,帮助您应对可能的事故情况。
七、结论
放射性物质包括不同来源和种类的辐射性材料。通过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和危害,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对其进行有效防护的重要性。
三、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时间、距离和屏蔽是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本节课程将详细介绍如何评价和 限制辐射剂量,以及如何应用基本原则进行放射防护。
四、放射源的管理
放射源根据其特性可以进行分类,并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 全性。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源的分类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放射防护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再次强调放射防护的重要性, 并为您的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八、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放射防护,建议参考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技 术规范。这些参考文献将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辐射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随着辐射源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对辐射安全的知识和培训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教材旨在向广大人员提供辐射安全的培训内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辐射危害,学习辐射防护知识,掌握辐射安全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周围人员的健康。

第一章辐射的基本知识1.1 辐射的定义1.2 辐射的种类与来源1.3 辐射的传播途径1.4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第二章辐射防护原则2.1 时间限制原则2.2 距离限制原则2.3 屏蔽限制原则2.4 个人防护原则第三章电离辐射的防护3.1 电离辐射的特点3.2 常见电离辐射及其防护方法3.2.1 X射线和γ射线的防护3.2.2 α粒子和β粒子的防护第四章非电离辐射的防护4.1 非电离辐射的特点4.2 常见非电离辐射及其防护方法 4.2.1 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防护4.2.2 红外线和微波的防护4.2.3 电磁辐射的防护第五章辐射事故应急处理5.1 辐射事故的分类与等级5.2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程序5.3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和原则第六章辐射安全管理6.1 辐射源设备的管理6.1.1 辐射源设备的购置与使用6.1.2 辐射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6.2 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督6.2.1 辐射工作人员的资质要求6.2.2 辐射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6.2.3 辐射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评估第七章辐射安全常见问题解答7.1 辐射安全相关法规解读7.2 常见辐射安全问题解答结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辐射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请时刻注意辐射安全,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如有任何辐射安全问题需要咨询,可随时向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求助。

辐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无辐射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培训(2015)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安全科目录第一章放射源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1-2 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1-3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1-4 放射性活度1-5 天然放射性和射线第二章Υ射线的防护2-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2-2 射线防护的原则、标准和措施第一章放射源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

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

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

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

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

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

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

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

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

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

简单归纳一下: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

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

例如:11H、21H、3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

又如: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

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

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

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

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

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

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

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

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

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

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

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绝大多数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主要放射三种射线(或称粒子),一种叫做α射线,它就He,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数为4。

另一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

即12种叫做β射线,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第三种叫Υ射线,它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放出哪种射线就叫做哪种衰变。

某种放射性同位素发射什么射线,能量是多少,可查阅衰变图。

亦可查阅“核素常用数据表”等书。

我国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是由原子能研究院生产的,他们编有专门的产品手册。

给出了多种数据。

1-3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原子核,在每一秒钟内都有一部分在发生衰变,变成了新的原子核,也就是说,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不断减少,放射性原子核减少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半衰期,记作T½。

单位是时间的单位,如秒、小时、天、年等等。

对每种放射性原子核来说,它是个常数。

例如:60CO的半衰期T½=5.3年,其意思是说,如果现在有1000个60CO原子核,由于放射性衰变,5.3年后只剩下500个了。

另外500个变成了60N1原子核,再过5.3年60CO原子核只剩下250个了。

依此类推,放射原子核60CO的数目越来越少。

放射性原子核数目随时间的减少服从指数规律,这是实验得到的结果。

如果我们已知某一时刻(t=0)的放射性核数为N0个,t时刻的核数为N(t)个,则有N(t)=N0e-λt (1-1)这里λ叫做衰变常数,单位1/秒或1/小时,1/年等:e是自然对数的底,e=2.718……。

由此式,我们就可求出任意时刻所剩的放射性原子核数。

1-4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以往常称为放射性强度。

为习惯起见,这里仍用放射性强度的提法。

放射性强度的意思是,每秒钟内有多少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衰变率。

(不是放射性原子核的总数!)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放射性强度A随时间的变化按指数规律减弱。

A(t)=Aoe-λt (1-2)这里A0是初始(t=0)的放射性强度;A(t)是t时刻的放射性强度;λ是衰变常数。

对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源,谈及强度时,一定要标明时间,即放射性强度是什么时候的强度,否则没意义。

放射性强度的专用单位叫做居里。

1居里=3.7×1010衰变/秒(1-3)(国际制单位叫做贝可)1贝可=1秒-11居里=3.7×1010贝可即每秒发生3.7×1010次衰变,或者说,一秒钟内有3.7×1010个核发生衰变.其放射性强度就叫做1居里。

1毫居里=1/1000居里=3.7×107衰变/秒;1微居里=1/108居里=3.7×104衰变/秒。

居里、毫居里也简称居、毫居。

1-5 天然放射性和射线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工的两种。

天然的放射性原子核存在于什么地方?放射什么射线?半衰期有多长?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是和宇宙共生的。

它们与地球年龄(约109年)相同或更长。

在地球的土壤和岩石中,含有铀、钍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一系列放射性的子体。

还有46K 等等。

它们的半衰期一般都很长,达108--109年。

它们放出a、β、Υ三种射线,这些放射性原子核在海水、地下水中也有微量存在。

在空气中放射性的氡(222Rn,220Rn)气,它们是由钍的子体衰变成的,所以只要地壳中的铀钍衰变不完,空气中就不断有氡气出现。

人体中除了含有少量上述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还有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这是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

从太阳和其它恒星发射的各种射线(俗称宇宙射线)也会射到地球上来。

它们虽然被大气层吸收了一部分,也还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

以上所说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统称天然本底。

近年来,由于原子能电站及核武器的发展,核爆炸的放射性沉降物及核反应堆排出的废气越来越多,它们当中的放射性物质都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生活的环境,我们把这些也归到天然本底中。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是有用的。

如铀,开采加工后可制成核燃料及核弹材料239U。

又如通过测定铀钍的放射性强度可确定地质年龄。

利用14C可确定化石及古生物的年代等等。

第二章Υ射线的防护Υ射线仪表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工业监控仪表。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一样,这种仪表要用放射源,要处理好射线的安全防护问题。

由于核科学知识不普及,很多人一听到放射源,就想到原子弹,想到电视剧“血疑”,产生恐惧感。

这是一种及大的误解。

放射性和电一样,只要遵照有关的规则和标准,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造福于人类,对健康没有影响。

为了使大家对放射性安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章将介绍射线防护知识及放射源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2-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一、描写Υ射线剂量大小的物理量和单位当Υ射线照射物质时,一部分被物质吸收,另外一部分穿透物质。

Υ射线照射人体时,同样也要被人体组织吸收掉一部分。

这部分被人体吸收的Υ射线,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Υ射线对人体危害的大小,沿用了医学上表示药量多少的“剂量”一词。

也就是说,根据人体受到的Υ射线剂量的大小,来描写人体可能受到的危害程度。

为了后面讨论方便,首先介绍描写与Υ射线剂量大小有关的三种物理量和单位。

(一)Υ射线照射量XΥ射线照射量描写的是空间某一点处的空气吸收的Υ射线的多少。

照射量X仅对空气而言。

不管放射源附近空间某一点处有无人体或其它物质存在。

该点处的照射量是一确定的值。

照射量的专用单位为伦琴(R)。

定义为:在一个大气压0℃的标准状态下,空间某一点处的1公斤空气中,由于Υ射线照射总共产生了电荷量各为2.58×10-4库仑的正负离子,则该点处的Υ射线照射量为1伦琴。

1伦琴=103毫伦=106微伦同样受到1伦琴的照射,有的是1年中受到的,有的是一天或1秒钟受到的对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引入照射量率X,它的单位是伦琴/小时,毫伦/小时,微伦/秒等。

上面的伦琴叫做专用单位,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我们国家正在推广国际制单位。

1990年以前要完成向国际制单位的过渡。

照射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库仑/千克(C·Kg-1)。

没有专门的名称和符号,两种单位的关系为:1伦琴(R)=2.58×10-4库仑/千克(C·kg)1c·kg-1=3.877×103伦琴(R)(二)Υ射线的吸收剂量D同样的照射量下,不同的物质吸收的Υ射线能量是不一样的。

例如:肌肉和骨胳都受了1伦琴的照射,骨胳吸收的能量要多些。

因此,又引入了吸收剂量的概念,它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吸收Υ射线能量的多少。

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叫做拉德(rad)。

1克物质从Υ射线中吸收了100尔格的能量。

则吸收剂量为1拉德。

即:1拉德=100尔格/克吸收剂量率的单位是拉德/小时,毫拉德/小时等等。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叫戈瑞,符号是GY,其大小为1戈瑞=1焦耳/公斤(J·Kg-1)。

两种单位的关系为:1拉德(rad)=10-2戈瑞(GY)1戈瑞(GY)=102(rad)吸收剂量与照射量呈正比关系,即:D=C·X放射源情况,C值随Υ射线能量及被照射物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我们所使用的60CO及137CS对人体组织器官来说,当D以拉德为单位,X以伦琴为单位时,C≈1。

(三)剂量当量H射线对人体的影响,除与吸收的能量即吸收剂量大小有关外,还与射线的种类有关,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例如:同样是1拉德的吸收剂量,a射线对体的危害要比Υ射线大得多。

为了描述射线对生物肌体危害的大小,又引入了“剂量当量”的概念。

剂量当量等于吸收剂量乘上品质因数。

其专用单位叫做雷姆(rem)。

即:H=DQN对Υ射线,品质因数Q=1,N是其它修正因子,目前指定为1。

所以当生物组织受到Υ射线照射时,吸收剂量为1拉德。

则剂量当量就是1雷姆。

如前所述,剂量当量率的单位为雷姆/时,毫雷姆/时,微雷姆/秒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