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沿线旅游资源_点_轴_开发模式研究_以河南省黄河旅游开发为例_周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 2 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 3 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

某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 1.1 申报单位 (3) 1.2 项目概况 (4)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25) 2.1发展规划 (25) 2.2 产业政策 (26) 2.3 行业准入 (27)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 (29) 3.1 地下热水资源 (29) 3.2 开发利用 (31) 第四章节能方案 (34) 4.1 节能标准和规范 (34)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 (34) 4.3节能措施 (35)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37) 5.1 项目选址 (37)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 (37)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 (37)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38) 6.1 编制依据 (38) 6.2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38) 6.3 项目经营期环境保护 (40) 6.4 植被的保护和改造 (41) 6.5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42) 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43) 7.1 项目投资费用和资金来源 (43) 7.2 项目经济效益 (51)

7.3 行业影响分析 (56) 7.4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58) 第八章工程招标方案 (60) 8.1 编制依据 (60) 8.2 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60) 8.3 项目招标方案 (60) 第九章社会影响分析 (63) 9.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63) 9.2 社会适应性分析 (64) 9.3 风险分析 (65)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申报单位 1、建设单位:某投资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注册地址:某省某县水利局六楼 3、法定代表人: 4、注册资本: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深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深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古粤文化资源、改革开放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对深圳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一要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人才的培训;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深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三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深圳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东岸,与国际大都会香港一水之隔。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为395.82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6%:非户籍人口648.76万人,占比重74%。深圳有少数民族36万多人,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56个民族成分的大城市。在大运会的带动作用下,2011年我市接待游客8351.93万人次,同比增长8.49%。其中,国内游客5352.30万人次,入境游客2999.63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11.08%,4.17%。国内旅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增幅高出入境旅游市场6.91%。 一、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1.历史文化是旅游之魂 现代社会,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美国旅游人类学家雷革本认为,旅游者所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和“文化自信”两个方面,“文化自信的关键不在收入,而在于所属的阶层,特别在于旅游者受教育的程度。”据调查,游客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占半数以上,他们旅游意识更强,也更能理解旅游的真正价值。又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调查:日本等东亚、东南亚来华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占49%,而欧美游客中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占80%。因此,现代人们旅游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满足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消费。“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要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是实现旅游者心理动机的一种方式,与一般的自然观光旅游相比,历史文化旅游体现了旅游者更为高尚的旅游动机,即通过旅游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目的。因为历史文化旅游是以现有的历史文物古迹,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文献、重大的发明创造、科学技术知识、民族传统文化及风俗等为依托,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利用其知名度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使游客产生审美情趣和求知兴趣,通过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上、文化上享受的一种活动。深圳民俗文化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兴和创新,注入了新时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犹如强力的磁场,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民俗文化将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世界人民观察和了解深圳社会与文化的一扇窗口。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出具有一定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利用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大趋势。像埃及金字塔对游客的巨大诱惑力,许多外国朋友对我国北京长城、西安秦陵兵马俑的钦羡,充分说明了历史文化的极大魅力。 2.深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论 某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历史某、人文某、生态某与现代某和谐共生为基础,确立构建高品位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领先城市、国际商务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商务为拓展,以专项为特色,提高旅游业对某经济社会和云南、全国旅游发展的贡献度。某的旅游业发展,既要依托资源基础,也要充分发挥某的地理区位、产业集聚、商业特色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按照增强“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的要求,加快打造云南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级和发动机。 “十二五”期间,西山区将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业、现代化城郊型农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打造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精细新型磷化工、光机电、生物制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初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西山区领导表示,西山区还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

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 1、项目区域概况 某酒庄是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直属经营实体,坐落于某市西郊连绵起伏的玉案山腹地,她与佛教圣地筇竹寺、棋盘仙阁、郊野公园相比邻。位于清康熙御笔亲题的“法界禅寺”下,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距某市马街新城7公里。 西山区团结镇是2005年10月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和谷律彝族白族乡合并建立的,位于某西郊,与某主城、安宁市、富民县、禄丰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某主城区17公里,全镇总面积425.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3.8%,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31250人。团结镇区域优势更加突出,一是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蕴藏有大量的石英砂和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还有种 类繁多的中草药材和菌类等生物资源。二是生态环境和自然条 件相对较好,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气温13.2度,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 74.4%。三是民族风情和乡土特色浓郁,居住着彝、白、苗、 汉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2%,各民族婚丧嫁娶民俗各异,服饰民居各有特色,有火把节、花山节等多 个民族节日,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建制镇。 2、避暑胜地

风景资源开发的几种模式

作业二 试论述风景资源开发的几种模式。 答: 一、观光型 1.山岳风景观光: 攀险峰,观奇石,探幽谷,游奥洞,是山岳风景观光的主要发展模式。 山岳风景观光旅游开发,要注重险峰、奇石、幽谷、奥洞等各风景点的区位,尽可能将各景点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们在攀、观、探、游中,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水域观光: 以水资源为主,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分为海滨观光、湖泊观光、瀑布观光三类。 3.历史文化遗产观光: 将古代的风景资源加以开发,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性、文化性、环境性。 二、度假型 度假型旅游是人们在一个风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度假型旅游开发首先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景色秀丽。这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基本条件。 2)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3)交通方便,通讯便捷。 1.度假饭店: 度假饭店既向游客提供食、宿条件,同时还是构成环境美的重要因素。其布局要因地制宜,注意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水土流失。利用建筑补充点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衬托建筑,使建筑增添质感与美感。 2.海滨浴场: 世界上对开发海滨浴场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条件,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海滨地区,都具备建立浴场的条件。建立海滨浴场的自然条件,首先要海水清澈,无污染;其次要求为沙质海滩,脚感舒适;其三海底坡度要缓,一般坡段在1/10——1/60之间;其四海水波浪要小,通常波浪高度小于0.7米;其五沙滩应有一定的游客容纳量。另外还要考虑海水温度、海流速度、海风强度等因素。 3.温泉度假: 温泉喷流而出,给人以清新的美感。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温泉,多建成公园、温泉旅馆、休养院、理疗中心,开展休憩、保健旅游,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三、游憩型 1.城市公园: 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园在功能上通常划分为安静休闲、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儿童游乐、水上活动等游憩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的游客游憩活动的需求。 安静休闲区常设置茶室品茗、棋室对奕、湖边垂钓、庭园散步、锻炼身体、青少年学习角等活动场所。安静休闲区,要求游人密度较小,故需大片的风景绿地。安静活动的有关设

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XX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XX古镇旅游资源分析 (5) 一、XX古镇概况 (5) 二、XX古镇旅游资源疏理 (5) 三、XX古镇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6) (一) XX古镇旅游资源评价 (6) (二) “和谐古镇”的历史渊源之分析 (8) (三) 主要资源列表及可开发性 (9) 第二章XX古镇旅游市场研究 (13) 一、XX古镇旅游市场背景分析 (13) (一) 国际状况 (13) (二) 国内状况 (13) (三) 西部旅游发展情况 (14) (四) 贵州省目前趋势 (14) (五) 贵阳市发展背景 (14) 二、XX古镇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5) (一) 开发现状 (15) (二) 管理情况 (15) (三) 游客容纳量 (15) (四) 年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 (16) 三、XX古镇竞争力分析 (16) (一) XX古镇与贵州省其他景点的比较分析 (16) (二) 国内古镇旅游市场比较研究 (18) 四、XX古镇客源市场分析 (24) (一) 国外客源市场分析 (24) (二) 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24) (三) 贵阳市客源市场分析 (25) 五、XX古镇目标市场定位及市场细分 (26) (一) 目标市场定位 (26) (二) 市场功能定位 (26) (三) 市场细分 (26) 六、XX古镇市场预测及目标 (27) (一) 市场预测 (27) (二) 市场目标 (27) 第三章XX古镇旅游市场定位 (28) 一、XX古镇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28) (一) S-优势 (28) (二) W-劣势 (29)

(三) O-机会 (29) (四) T-威胁 (30) 二、XX古镇旅游的系统定位 (30) (一) 产业定位 (30) (二) 主题定位 (30) (三) 发展目标定位 (31) (四) 功能定位 (31) 第四章XX古镇旅游商业模式设计 (31) 一、古镇开发及运作的总体概念设计 (31) (一) 古镇旅游资源核心的总体概念 (31) (二) 古镇文化核心的总体概念 (31) (三) 古镇产业运作的总体概念 (32) 二、卖点、产品与赢利模式 (33) (一) 卖点策划与分析 (33) (二) 产品结构 (34) (三) 项目盈利结构模式 (39) 三、经济杠杆与商业模式整合 (42) (一) XX开发所需的经济杠杆运用说明 (42) (二) 商业模式整合 (44) 四、建设性项目开发与投融资 (48) (一) XX开发阶段性 (48) (二) 阶段性开发项目概要 (50) (三) XX开发阶段性投资结构 (52) (四) 企业阶段性投资开发项目和盈利模式 (53) 五、营销与管理 (56) (一) 项目营销结构 (56) (二) 管理构架初步思路 (58) 六、财务初步预测 (59) (一) 分阶段投资估算 (59) (二) 分阶段收入估算 (63) 第五章项目总投资预估及评价 (68) 一、项目财务估算的主要说明 (68) 二、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0)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1) 四、折旧摊销表 (72) 五、利润表 (73) 六、借款还本付息表 (74)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分析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作者:

-----------------------日期: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二、产业经济区提升旅游地产新模式 产业经济区模式是新时期旅游地产开发的方向,主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广泛引入,建设一座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题经济模式的产业区。笔者在天津城市休闲化咨询中,倡议并提出了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主题公园集群发展区、环城市休闲产业带等运营模式。在大连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旅游产业经济区、度假产业集聚区的运营思路,确立了群岛、群园的产业构建体系,并提出了“运营一体、投资多元、权属对应、业态规范”的机制。 杭州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中提出了产业综合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都市旅游产业西进发展格局中重点进行产业经济组团布局。在宁波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旅游开发建议

Ⅰ 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愈来愈多,每一个黄金周都会上演旅游地游客爆满的好戏。在旅游业愈发繁荣的时候,也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本文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第二部分论证了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产生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部分提出了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的措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开展生态旅游是大势所趋,笔者只是为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文中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推敲和探讨。笔者愿与各位对该问题感兴趣的老师、学友共同努力,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 ECO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mmary: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raising of the people living level, go out tour of the person is more and more, each gold weeks all will present to public tour ground a visitor to explode full good play. At travel the industry deliver more prosperous of time, also produced a series with its related environment problem, this text the first part synopsis elaborated our country ecos ystem tour of present condition, the second part argument ecosystem tour of meaning, the ecosystem tour produced economic performanc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the third part put forward opening the measure of exhibi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system tour: Construct a nature reserve area,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travels resources, develo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depend on law means to carry on a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pening exhibition ecosystem a tour is an irresistible general trend, the writer just puts forward a little bit own viewpoint for this, text to the point certainly have a lot of shortage of the place need to be further to weigh and inquiry into. The writer wishes with each to that problem interested in teacher, learn friend joint effort, do a meager contribution for the tourism health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Keyword:ecosystem tou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ure reserv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目录

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4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项目单位名称: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1.1.1.2所有制性质:民营 1.1.1.3企业简介 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元月,位于“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县大源镇原上海知青队驻地红来村。公司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其中水面300余亩,山林1,200余亩,其他用地等100亩;企业拥有职工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公司生态环境优越宜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风光秀丽及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可逐步形成“园林娱乐、水面游玩、水中养鱼、山上种果、山坡养猪和树下养鸡”的集生态农业旅游、娱乐休闲、垂钓、农家乐、宾馆住宿、商务会议、园林种植、综合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娱乐型综合开发、健康环保庄园式的科技示范旅游胜地。 目前,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总资产2,100万元,总负债320万元,净资产1780万元,资产负债率15.24%;项目实施后年可创休闲旅游及生态农业产值3000余万元,税利610万元。 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 1.1.2项目建设内容 1.1. 2.1项目名称: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 1.1. 2.2建设性质:扩建 1.1. 2.3建设地点: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红来村 1.1. 2.4建设规模:项目拟建人文景观及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10万人次基本设施;新建与生态旅游协调的垂钓农家乐及生态种养生产模式,达产期年产无公害优质鲜鱼90吨、无公害杨梅鲜果20吨、无公害茶油12吨及无公害肉猪0.8万头,营造生态林600亩。 1.1. 2.5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可分为八个子项目,分别为旅游娱乐、水产养殖、垂钓农家乐、杨梅果园、油茶园林、生态林抚育、生猪养殖和污水处理等。 新建迎宾宫宾馆、休闲娱乐城、山庄寺庙,以及亭、台、楼、阁等旅游休闲设施建筑面积8,140m2;水上乐园面积将扩建至200亩,改造水产养殖面积300亩,新建垂钓农家乐休闲中心面积8亩,扩建杨梅果园200亩、油茶林400亩,抚育营造生态林600亩,兴建生猪养殖栏舍等4,940 m2,污水处理池窖2620 m3,仓储及宿舍1000 m2,配套相应水、电、路等工程。

四川旅游资源归类整理与开发建议

四川旅游资源归类整理与开发建议 成都人文旅游资源 一、成都市内 ●武侯祠、锦里 武侯祠(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 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随着新馆落成,由四川博物馆改称现名。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 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201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大慈寺,(亦名:古大圣慈寺)位于成都市东风路一段,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公元622年玄奘曾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 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青羊宫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综合开发的政府运营模式

旅游综合开发政府运营模式初探 一、站在政府的立场看旅游综合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功实例证明,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以旅游休闲为引擎,实现区域产业聚集、区域土地升值与休闲地产开发,最终带动区域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升级的有效模式。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在旅游综合开发成为旅游投资主流的今天,正确认识、接受并运用这一模式于区域开发,将是科学发展观与休闲时代背景下实现区域综合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战略选择。 那么,在旅游综合开发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如何来运作?本文将进行初步探讨。 二、旅游综合开发的政府运作模式 首先,要弄清楚在旅游综合开发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在市场运作非常成熟的大环境下,政府应当是旅游综合开发的引导者、控制者和监管者。 由于具体的开发将通过市场力量由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并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企业来操盘,因此,政府作为引导者、控制者和监管者,需要通过规划、政策、公共工程、区域营销、招商、监管等工作的运作来推动区域开发。 由此,政府运作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关键要点如下: (一)以规划方案的把控为前提 任何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政府对于规划方案的把控是前提。政府从区域科学与持续发展的综合考量角度出发,着重从两个方面对规划进行把控:其一是通过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资源、耕地提出明确的保护要求;其二是通过规划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旅游休闲、特色产业、休闲地产的科学配比、开发强度与协调发展提出战略层面的明确方向。在规划层面来确保旅游综合开发

项目真正发挥区域引擎的作用,带动区域形象与吸引力提升、有效促进区域泛旅游产业的发展升级、并在保护与优化区域生态及耕地等资源的前提下推进区域城乡统筹步伐,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二)以相关政策的支持为重点 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大带动作用,认识到政策支持是旅游综合开发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要从资源整合、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税收优惠及专项产业基金扶持等方面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其二,是要针对项目成立由主管领导挂帅,土地、规划、建设、发改、财政、旅游、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项目的相关工作。 (三)以公共工程的建设为核心 对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特别是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政府一个重要的工作核心就是利用政府财政或城市建设资金,通过城投公司运作,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 公共工程的建设不是与开发企业争夺盈利性项目,而是通过非盈利性公共工程投资,创造企业投资盈利的条件,形成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的基础,配置要素平衡,突破薄弱环节,达到整体快速发展的效果。 政府公共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标识、信息咨询与游客中心等游客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公共景观与环境建设工程;社区教育与开发扶持工程等。 当然,区域运营商,也可以全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BOT、TOT、BT,参与一级土地开发等。 (四)以区域营销的推进为辅助 要吸引那些真正具备区域综合运营实力的开发企业,必须强化区域营销工作的推进。主要的工作包括: 第一,通过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或区域营销规划的编制,梳理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凸显区域特色的品牌与形象口号及产业支撑体系,明确区域的发展潜力与潜在价值。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一、旅游资源简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滨海、高山、湖泊、温泉、森林、峡谷、动植物、气候等等,可以概括为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美食、购物、民俗、现代建筑等等,可以概括为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体育娱乐和新兴娱乐五大类,也有学者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情,意识层面的文化艺术。国内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有一重要的相似性,即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如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而西方把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甚至包括旅游交通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在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完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发挥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议活动。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统筹兼顾,分工协作的原则) 2.遵纪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综合效应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的原则(独特性、特色性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 7.市场导向原则 8.保护性原则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1.地域性 2.多样性 3.综合性 4.永续性 5.文化性

6.系统性 7.阶段性 8.层次性 9.技术性10.基础性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按投资主题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 2)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 3)西部地区的极品开发模式 4.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2)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3)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4)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5)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四、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和学习许多学科和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及方法。 第一个理论就是地域分异理论。旅游资源的特性、区位和环境共同组成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域条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分异规律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形成的背景条件。在《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这篇文章中,就探讨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和我国自然地理地域差异的关系,认为在地理环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及建议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地位的确定,许多旅游地把旅游业列为主导或支柱产业,优先发展旅游项目,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这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对旅游资源掠夺开发的短视行为,旅游地的粗放式管理和旅游建设的病态膨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迅速地损坏了旅游资源的可再生性,破坏了旅游环境,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了景观衰退,使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如何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国旅游业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学术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刘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2004)。张迎春等的《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与反思》(2004)。丁水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的探析》 (2007),并提出旅游开发的战略模式。如李山梅的《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付向阳的《浅论西部旅游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2002年),史本林的《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年)都说明我国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有了更深入地研究。 2影响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表现 2.1法律的忽视与不完善我国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法律是极不健全和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贫乏。我们没有专门针对旅游资源的立法,更没有针对世界遗产进行的专项立法。很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在法律上找到依据,其后果就当然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违法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对那些决策造成旅游资源永久性破坏且无法恢复的责任追究的问题,应当引起立法者的重视。 2.2多头管理模式在我国有非常之多的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目前我国有126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几百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而在这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文物单位由国家文物局管辖,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局管辖,自然保护区则有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水利总局管辖。在各旅游景点内很容易出现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辖而造成的管理混乱局面。特别是在利益诱导下,各管理部门对于收费、立项等有利可图的事项争相管理,对那些要担风险、负责任的事项则互相推委、互相扯皮,一方面导致行政效 率不高,另一方面也给旅游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3利益驱动造成旅游资源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忽视对资源的保护在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者或地方政府官员看来,景点的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所有的建设、开发乃至对资源的日常维护 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 专注于经济利益的开发活动必然忽视对资源的保护。在大多数的景点都存在这样的恶性循环: 拿景点维护资金用于开发新项目,其所得收入也没有用于景点的维修和保护,而用于新的项目投资。景点的游客是越来越多,对于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景点的维护资金却不能到位,只能眼看很多珍贵的遗产逐渐的毁损。 2.4盲目开发破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我国有盲目跟风的不良现象,什么地方、什么行业有利可图,就一拥而上,竞相上马项目,而不管该行业或产业的规模是否已经饱和。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招徕游客而开发新项目,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单纯为了增加经济收人建造与景区不相适应的项目,破坏整个景区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在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地方官员想方设法开发出一些项目吸引游客,比如微缩景观、民俗文化村等,在笔者看来这些新建景观既不符合严格的旅游资源概念又浪费了国家建设资金,有百害而无一利。 2.5游客旅游观念存在误区,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客观的说,各景区管理者大肆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迎合了很多游客的需求。除此以外,公众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相当的薄弱。很多人都认为旅游资源保护是管理者和专家的事,游客到景点来就 是来享受美的事物的,怎么方便怎么来,只管自己玩的尽兴。 所以就有了爬到雕像上拍照,随意触摸文物、壁画,破坏景观设施,随便乱涂乱画的现象出现;这样的行为不仅给景区的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还极大的破坏了旅游资源,增大了旅游资源保护的难度。 3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与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理念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的理论基础。 罗马大学的DINO DE UITERBO 教授的于2001年提出“保护环境,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认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要在生态多样性、社会文化的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让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部门要进行定量环保研究,分析未来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需要采取的对策。意大利莱切理工大学STEFANO DE RUBTRTIS 教授的“开发就是保护的理念”(2002.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International —————————————————————— —作者简介:朱晔(1973-),女,陕西凤翔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副主任,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建议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Suggestions 朱晔Zhu Ye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100) (Sha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 ′an 710100,China ) 摘要:本文在总结我国旅游资源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为着眼点,从分析影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五个 原因入手,在国内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的支持下,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文化内涵的挖掘、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旅游服务“三化”等方 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Abstract: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a ′s tourism resources,this paper focuses 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five reasons of affe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tourism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aspects,such as development model of tourism resources,excav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artificialization,commerc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of travel service etc.,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tourism industry.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创新理念;可持续发展;建议Key words: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novative concep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07-0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