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经典语录_名人经典语录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_励志人物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我的经历算得上“复杂”:做了七年的hr,又转做互联网的总编辑,然后转行去创业,现在从创业回学校当教授。
所学也复杂,大学学的是,后来读mba学管理,现在学,都是“跳跃”着进行的。
如今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相结合,针对初期创业者形成领导力方面。
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来自“术”层面的帮助其实很少。
不停变换人生轨道必然带来心灵的跃升,这很重要。
我喜欢所说的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你要做出来,要有受用。
在社会上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内心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我想要的。
人生破茧,我的人生中,有过多次“蜕变”。
初始的动能缘于自卑第一次蜕变的动力恰恰源于自卑。
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
我父母、大哥曾经连饭都吃不上,我小时候也挨过饿。
因此心灵深处是自卑的,感到恐慌,有不安全感。
在我生命的四十年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自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做斗争。
我从小就知道,必须靠自己往前走,改变命运,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能领悟到这一点,我算是幸运的,所以一直比较努力。
努力的动因并不是因为我的强大,而是因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活着,才能活得好一点,让别人尊敬。
就这样,在我的早年,自卑反而成为一种生命动力,这是很稀少的。
很多人因为自卑而变成沙漠中的鸵鸟,把头埋进沙堆自我麻痹,很幸运我不是这样。
“正能量”苏醒但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动力一直是来自于消极的力量,因此内心是不快乐的。
即便把自卑去掉了,也不可能变成一个自信的人。
木桶理论主张弥补短板,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是发扬长板。
长板利用好了,短板自然也就补上了;但若长板发挥不出来,短板永远都是短板。
1995年,我23岁的时候,自我发生了很大的蜕变。
那时出现了一些契机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于是内心隐藏多年的正能量开始散发。
当时我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老板是中国台湾人。
那年我去中国台湾摩托罗拉学习,发现自己很多事情比中国台湾的同事做得还好,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他们很多人的工作。
李善友 酷6人的价值观和管理哲学

李善友酷6人的价值观和管理哲学酷6 CEO李善友在2010年6月26日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销售会议上演讲(引:2006年,我怀揣200万人民币,最后一个进入到当时已经有200多家网站的视频市场。
土豆是这个行业中做的最早的,甚至比youtube还早,产品好,口碑佳,他们得的是天时;优酷是融钱最多的,高手如云,战略明晰,掠城夺地,他们得的是地利。
酷6融资2400万美元,只是他们两家分别的零头而已,优酷1.3亿美元,土豆1.1亿美元,我们的产品、技术、销售、市场。
什么什么都不如他们。
但最后,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网站,是酷6!我们能够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从绝无可能之境走出来,全靠一件事情:人和。
酷6过去5年最大的成绩就是沉淀了一组特别正面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立了一套建立在以情感为基础的价值观管理体系。
而我本人,也奠定了自己的管理哲学基础,哲学,也成了我最强大的武器。
这篇文章是我去年上市前在内部的一次即兴演讲记录,也是我对酷6价值观和管理哲学的系统性梳理,以为总结和分享。
)酷6人的价值观酷6 CEO李善友在2010年6月26日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销售会议上提到:“酷6人内心要充满激情梦想,修身要坚韧不拔,做人要与人为善,做事能扭转乾坤。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酷6就要这样的人。
”以下是演讲的正文部分。
我先问几个问题,以前在搜狐工作过的同学请举手。
(举手)以前曾经在新浪、网易、腾讯、百度工作过的请举手。
(举手)以前曾经在土豆工作过的请举手。
(举手)以前曾经在优酷工作过的请举手。
(举手)谢谢。
我们以前可能是搜狐人,我们以前可能是新浪人,我们以前可能是土豆人,我们以前可能是优酷人。
我今天想表达的一个重要意思就是:从大家进到这个房间以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LOGO,那就是我们都是酷6人!大家走到这个公司里,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既然我们走到一起,那就一定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让大家走到一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酷6一直想强调的那个劲儿,那个文化,那种精神?今天我首先想跟各位讲的是:什么叫酷6人?酷6人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我讲的跟我们过去做的或者跟我们表现的是不是同样一种信号。
酷六创始人-李善友经典语录

酷六创始人-李善友从博士伦、摩托罗拉、搜狐、酷6到盛大,李善友、有着管理培训经验,北京SEO曾被誉为“京城十大培训师之一;李善友从一个创业者转行商业教育,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聘为创业学兼职教授,创建并担任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
他亦坦承,这次转行“就像2001年我从HR转行做总编辑一样,一个白痴进入全新的领域,很难很难。
”比如用英文授课。
然后,在他看来,是生命的再次绽放,“这种百尺竿头必须前进的感觉,很刺激,很新鲜。
”以下是李善友的经典部分语录:1、人心很奇怪:一个坏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就觉得这个人其实也不错,很率真,仿佛忘掉了他做过的恁多坏事;一个好人,偶然做了一件坏事,人们顿时会指责他是伪君子,却忘掉了他曾做过的那么多好事。
跟敌人之前的矛盾,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容易化解;跟家人亲人朋友的矛盾,却终生不化,怨恨不已。
2、(1)、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而不仅仅是致富手段;(2)、寻找能把肥猪吹上天空的大风口;(3)、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中国人更擅长微创新;(4)、木桶理论害死人,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长板,而非你的短板;(5)、创业路上三道坎,一坎更比一坎深,能坚持才是王道!3、男人女人都一样,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是生命的低潮期,心里憋着邪火,干什么都不顺。
老李年轻时,一定会要求自己咬牙顶住,坚持不懈;现在则会在低潮时放下纠结的工作,去玩一玩耍一耍,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过两天,心绪高了,干啥啥顺,吃嘛嘛香。
路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顺着走,不要拧巴着活~4、随着老李年龄越来越长,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人的成功,其实要分成外成功和内成功两个层面。
对外的成功,指的是你的事业、钱、名声等等。
但是人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对内的成功:你是不是过得很幸福,是不是过得很快乐,是不是过得很自由。
无论外在怎样,心里都要有“无入而不自得”的快感。
5、老李40岁之前,活得太“赶”啦,急匆匆的,火急火燎,以结果为导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过于努力,过于用强了;40岁之后,老李希望过得从容一点,慢一点,迟钝一点,赶路的同时不妨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哪怕是花花草草呢。
李善友经典句子

李善友经典句子
1. 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 成功的关键是坚持不懈。
3. 人生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4.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谦卑之心。
5. 不要给自己设限,勇敢追求梦想。
6. 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7. 经历挫折和失败是成长的机会。
8. 心怀感恩,保持开放的心态。
9. 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
10.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将会有回报。
11. 与人为善是人生最高境界。
12. 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创造积极的结果。
13. 克服困难,才能变得更强大。
14. 用智慧和勤奋来打开成功之门。
15.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
16. 与其抱怨现状,不如努力改变现状。
17. 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要有远见和韧性。
18. 错误是成功的老师,要敢于承担失败。
19. 接受挑战,不断挑战自我。
20. 成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21.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2.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4. 追求目标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25. 勇敢面对现实,不逃避困难。
名人关于友情的语录

名人关于友情的语录
名人关于友情的语录:
1.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白居易
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鲍溶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夏
4.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
5.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6.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7.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塞万提斯
8.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9.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列夫托尔斯泰
10.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克伦威尔
11.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
12.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曹植
1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14.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林肯
15.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
16.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
——伊索
17.于患难风豪杰。
——魏禧
18.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付玄
20.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安石。
关于交友的名言及出处

关于交友的名言及出处
关于交友,历史上许多名人都留下了他们的智慧和见解。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关于交友的名言及其出处:
1.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莎士比亚
2.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3. 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
——罗高
4. 交情老更亲。
——杜甫
5. 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
——普卡利西尔
6. 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但朋友是永久的财富。
——列夫·托尔斯泰
7. 无信之友,较之敌人尤为可恶。
——莎士比亚
8.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周兴嗣
9.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歌德
10.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干货 李善友震撼演讲:一个过气大公司死掉,是它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干货李善友震撼演讲:一个过气大公司死掉,是它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昨天分享了酷6网董事长兼CEO李善友的《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演讲。
文章推送后很受读者欢迎,阅读量居高不下,今日继续刊发李善友26号关于互联网时代公司迭代、转型的演讲,与众不同的视角,一如既往的干货,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
▌还原论的bug是复杂性系统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整体论,一种是还原论。
基于事物的商业模式的思维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就是还原论的思维模式。
今天几乎所有领域的思维方式都是还原论。
比如麦肯锡的咨询,非常机械的思维方式,非常有效率。
每年数以千计的资深咨询师从麦肯锡离开,数以千计刚毕业的MBA加入麦肯锡,这并不影响它的质量,因为麦肯锡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和方法,每个任务被分解到很多小组,组合起来就是整体。
再比如日常工作中有一个目标,会分解到各个部门,每一个人,中间进行过程控制。
KPI、流程等等都是还原论的思维。
还原论有三大特征:线性,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外力,系统存在一个中央控制者,这个系统之外的一个力量推动着这个系统往前走;低维,弄不明高维的时候分解为低维的东西,你搞明白了低维的规律,就搞明白了高维的规律。
还原论有没有BUG?整个世界可以分成简单的个体,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大量简单的个体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个体之和?人类和老鼠有90%的基因是一样的,跟猩猩超过95%的基因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说生物是由基因决定吗?生物的复杂性,是来自于生物基因之间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基因本身。
比如,过去我们说计划生育口号是少生几个孩子,少消耗一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富强。
今天突然发现不对,如果没有人口的话恐怕也没有财富的产生。
雇佣年轻人越来越难了,大家突然发现人口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因素,它是一个复杂性的因素。
还原论的bug是复杂性系统。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著名的第一原理,他建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和行业,找到你那个事情和行业的第一原理往根里刨。
【干货】李善友:任正非明白他的敌人是这个时代了吗

【干货】李善友:任正非明白他的敌人是这个时代了吗第一篇:【干货】李善友:任正非明白他的敌人是这个时代了吗【干货】李善友:任正非明白他的敌人是这个时代了吗(导读)李善友说:“任正非说,你们不要受互联网的冲动,我们也是互联网,做好内部互联网就可以了。
很难想象,他的理解与这个时代的隔阂如此之深,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还指出:中国已经没有第二家公司比华为更擅长管理了,但恰恰是由于华为在工业时代的管理太好了,使得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难以伸展。
对此,你怎么看?来源:虎嗅本文是李善友2014年1月5日演讲内容的精简版2013年10月,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公司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
华为是我最尊敬的中国企业之一,任正非也是我极为崇拜的教父级企业家,之前他的很多文章给我启发。
但是这次读完他的新作,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任总老矣,华为危矣!任正非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却处处透露出华为正浑然不觉地走向“必然死亡”。
作为晚辈和华为的粉丝,也许我不该危言耸听,但想起任总文中所说,“号召大家‘炮轰华为’”,我权且不顾礼节,斗胆发声。
不为别的,只希望任总和华为的朋友们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也许不无裨益。
一、何为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吗?跟随战略适用于颠覆性创新吗?这篇新年讲话,任正非的核心问题是: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我认为任总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已是一家大公司,是“一个‘宝马’”,正在迎接特斯拉的挑战。
他说: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
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性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
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如电子地图、自动换档、自动防撞、直至无人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
后两项宝马居优势,前两项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善友经典语录_ 名人经典语录
李善友经典语录:
最近,李善友在混沌研习社的课上说,如果在大公司的连续性领域跟它正面作战,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只有6%,而如果是在非连续的断点切入,成功率大概有37%。
而小公司能够逆袭大公司的关键,就在于非连续性。
非连续性的意思是说,世界不是连续的,昨天是这样的,明天不一定这样的,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未来。
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绝对垄断,但在移动芯片领域就不行。
再比如,微软几乎垄断了PC操作系统,但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
所以,非连续性很难直接跨越,几乎是一个底层规律。
如果想跨过去,就要先认知到它是没办法跨越的。
李善友说,如果想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你就要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去破坏自己。
比如,当年乔布斯和团队讨论,每人每天出门必须要带的东西。
大家提到了钥匙、钱包、手机,而没提iPod,所以就算当时iPod占了苹果将近一半的利润,乔布斯还是决定做iPhone。
再比如,孙正义创造的软银,是日本营收快达到1万亿日元的企业。
长期以来,这家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一直很高。
软银之所以能做到,一是在决定性的领域成为第一;二是用资本和市场的方式运营企业。
孙正义说过,在过去20年,如果投资制造业,回报率是12倍,如果投资信息产业,回报率是700多倍。
这说明赛道的重要性。
正确的事情就是要紧盯赛道。
1996年软银投资雅虎,雅虎给软银的回报是144倍。
2001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阿里带给软银回报超过了880倍。
今天成名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在非连续性的时候切入的。
比如,在IBM 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所有面向它的连续性领域,也就是大型机市场的进攻,都全军覆没了。
然而DEC,也就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赢了,因为它是在大型机转向小型机的时候切入的。
苹果也是,在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时候切入,然后取得成功。
那该怎么判断切入非连续性的时机呢?李善友从技术、市场、组织三个维度,提供了三个参考意见:
第一,从技术上判断。
当技术性能增加而用户没感觉时,技术曲线已经到达极限了。
比如,当初诺基亚再怎么改善通话质量,大家都没感觉。
第二,从市场判断,市场曲线的背后是用户。
比如,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大企业却没发现,即使降价也没有用户增长,而且不再具有定价能力,一旦涨价,用户就离开了。
第三,从组织判断,组织曲线的背后是人才。
如果很牛的人才陆续开始离开某个行业了,就说明变化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