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课后练习(一)题一:放大镜实质上是个_______透镜,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应将邮票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__以内,这样才能看到______立的虚像。

题二: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为f,用它放映幻灯片时,要在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实像,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u应该是()A.u>2f B.u =2f C.2f>u>f D.u<f题三: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题四: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让凸透镜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当被观察的物体逐渐靠近放大镜时,这个像将,和被观察的物体相比较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题五:欲使幻灯机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A.将幻灯机向后移,将幻灯片移近镜头B.将幻灯机向后移,将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机向前移,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机向前移,将幻灯片远离镜头题六: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

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题七:幻灯机其实相当于一个没有反光镜的投影仪,要想使幻灯机投到屏幕上的像如图所示,则插在幻灯机上的投影片应是下图中的()题八:某同学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请解释此现象。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凸;一倍焦距;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之一是: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所以放大镜实质上是凸透镜,观察邮票的图案时,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一、基础题知识点1照相机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知识点2投影仪3.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屏幕平面镜图,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使光能够投射到屏幕上知识点3 放大镜5.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A.照相机B.放大镜投影仪C.投影仪D.平面镜6.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__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知识点4实像和虚像7.实像与虚像的对比8.以下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9.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汽车的后视镜10.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11.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12.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度13.(扬州中考)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它的成像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14.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工作的,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填“顺着”或“倒着”)插架上,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15.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拓展题16.某同学做了两个照相机模型,如图所示,照相机A是在一个纸盒的中央粘上一张薄纸作为屏幕,一个盖上开一个小孔,另一边开一个大孔用来观察照相机B是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纸筒套在一起做成的,其中一个纸筒底部装了一个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薄纸作为屏幕,另一端也开个观察孔,他用这两个相机来对准阳光下明亮的景物(1)照相机A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照相机B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2)照相机A成的是________,照相机B成的是________(两空均填像的性质)答案1.D2.凸实3.凸透镜倒4.改变光路5.B6.凸透虚像9.A10.C11.B12.正立放大 513.凸照相机缩小14.倒着实15.略16.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2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2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2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时().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2.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透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中的那个光学器件()A.可能是球面镜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C.可能是凸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3.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C.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5.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B.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C.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D.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6.凸透镜L1)L2) 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f2) 已知f1)f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多B.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少C.平行光经L1与经L2偏折的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8.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焦距用f表示,与图中标注的L1和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1)f B.L1)2f C.L1)f)L2D.f=二、填空题9.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_像(填“实”或“虚”))10.小芳有一凸透镜,她不知道焦距,请你根据图所示方法,给她介绍测凸透镜焦的办法:_______)11.观察如图所示的装置,手电筒照亮的透明胶片经过凸透镜在银幕上成像.(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像,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_)(2)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3)如果保持胶片与银幕的位置不动,想在银幕上成一缩小的像,应将凸透镜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银幕.12.如图,把一个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的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能过这两个透镜后,会聚在P 上的一点S;已知光屏距透镜30cm,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凹透镜拿走,将一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30cm处,也能使C点的像成在光屏上的S点,则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13.物理技术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1)现代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安装一个“遥控精灵”的app就可以把你的手机变成万能遥控了,这个软件需要利用手机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________;有时手机对着墙壁发射信号也能控制电视(如图甲),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够产生________现象.)2)如图乙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该装置有双重探测功能,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________ )________的实像.司机通过显示屏可以准确了解车后的情况.同时4个超声波探头可以实时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使用,________ )“摄像头”或“超声波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________ )14.现有两个焦距分别为50cm和200cm的凸透镜,如果要用这两个凸透镜做一个开普勒望远镜,需要准备一个_______cm 长的镜筒.三、作图题15.根据图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在方框内填放适当的光学元件,并将光路补充完整.16.画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_____)四、实验题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 cm.(2)在此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4)在做(3)实验时小明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将中指挡住镜头的一小部分.则光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18.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甲所示.(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的.(2)烧杯底部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3)烧杯底部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19.小明利用家中一架焦距固定为60mm的照相机做了如下实验:)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到镜头对太阳光有____作用,这是因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2)用镜头来观察距离镜头40mm左右地上的小昆虫时,能看到小昆虫____像,此时的镜头功能相当于一个___))3)把镜头装回相机,小明在拍一棵银杏树时,银杏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___像.)4)要使银杏树的像小一些,则小明应将镜头___(远离/靠近)银杏树,同时调整镜头___(远离/靠近)底片.五、综合题20.小吴等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发光的灯泡朝上.手拿来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方几厘米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面移动的过程中,小吴他们观察到这样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放大镜向上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第二种现象,将放大镜继续向上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的.根据上述短文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眼睛、望远镜之中和这套装置物理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2)好动脑筋的小吴同学发现,在上述装置中只要再添加一个器材,就能让天花板上的像移到竖直墙壁.小吴添加的是________ .(3)请将此装置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相比较.灯丝相当于烛焰的________A.第一种现象B.第二种现象C.两种现象都是D.两种现象都不是.21.(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物距,____人像的大小.(填“增大”或“减小”)(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中画出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______(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 cm,则手机镜头焦距应为___________(填“小于1.5 cm”“大于1.5 cm且小于3 cm”或“大于3 cm”))【参考答案】1.BD 2.CD 3.C 4.B 5.C 6.B 7.B 8.A9.折射虚右虚10.找一张白纸和一把刻度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使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此时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15 10 0 0 0 25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两倍焦距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B.太阳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3.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4.校园内外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三棱镜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6.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投影仪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B.投影仪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C.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D.若不小心手挡住透镜一部分,幕布上的像就不完整7.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平板玻璃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9.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A.照相机镜头B.显微镜目镜C.放大镜D.汽车观后镜10.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A.凸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11.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八年级】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相机1.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 )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直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2.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邀请了一位摄影师为我们拍毕业照。

排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个学生没有进入取景器框架。

此时,他重新调整相机的正确方法是(d)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后收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后收缩知识点二投影仪3.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透镜。

投影仪上的图案通过这个镜头形成了一个倒置的(填充“正”或“倒置”)垂直放大的真实图像。

4.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和凸透镜(焦距为f)的距离应(c )a、大于2Fb.等于2fc、在大于f小于2F的范围内d.小于f知识点三放大镜5.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透过树叶上的水滴,我们可以观察到树叶上清晰的纹理,如图所示。

在这种现象中,水滴可以被视为(b)a.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b、凸透镜,你可以看到放大的叶脉虚拟图像c.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d、凹透镜,我们可以看到放大的叶脉虚拟图像6.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

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能(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四个知识点: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7.(2021年湖北十堰一模)下列几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电影银幕上成像、④放大镜中正立的像,其中属实像的有①③,属虚像的有②④。

(均选填序号)8.以下是肖扬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的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的一些特点。

错误的答案是(b)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拟图像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倒置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真实图像可以放大或缩小考点凸透镜的应用9.图a是安装在城市许多十字路口的监控摄像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答案】C【解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选C。

2.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使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汽车后视镜【答案】C【解析】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B错。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C正确。

D.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不能成实像,D错。

3.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能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答案】C【解析】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错。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确。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而成的,所以只能成正立等大虚像,D错。

选C。

4. 照相机的调焦环是用来调整()A.镜头焦距B.照相机光圈的大小C.曝光时间D.镜头与胶片的距离【答案】D【解析】照相机的调焦环是用来调整像距的,即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

选D。

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B【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则相当于物距变大,被摄者的像将变小,其对应的像距也变小,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缩小,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故选B。

6. 无人机航拍时,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在120mm以外B.恰为60mmC.在60mm以内D.略大于60mm【答案】D【解析】照相机照相时,物体要在2倍焦距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 答案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 答案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照相机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D)2.下列与照相机所成像的性质相同的是(C)A.太阳镜B.放大镜C.监控摄像头D.电影放映机考点二投影仪3.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

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实(选填“实”或“虚”)像。

4.(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雨利用一只放大镜和一个鞋盒自制了一台简易手机投影仪。

手机打开后置于鞋盒内,使手机屏幕正对放大镜。

调节手机、放大镜、墙壁之间的距离。

手机屏幕就能清晰地投影在墙壁上。

投影到墙壁上的画面是手机屏幕放大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小雨发现墙壁上的画面较暗,为了使墙壁上的画面看起来更明亮,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手机屏幕的亮度。

考点三放大镜5.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6.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利用它可以实现“小屏变大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

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看到的是手机屏幕的虚(选填“实”或“虚”)像,这与放大镜(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考点四实像和虚像7.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D)A.虚像能用光屏承接B.实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C.虚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D.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8.如图所示,图中成实像的是(B)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B层能力提升】9.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B)10.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11.某人用照相机拍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C)A.拍不到,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拍不到,因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C.能拍到,但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D.能拍到,但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左、右相反。

5.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选填像的性质)。

【答案】凸,大于,倒立,缩小,实。

【详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电影放映机D .放大镜【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AC .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B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相同,故B 符合题意;D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如图所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1)应该选用 (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来承接像。

(2)观察时,小明应将 端(填“A ”或“B ”)对着要观察的物体,并选择 (填“亮”或“暗”)的物体作观察对象。

【答案】(1)凸,半透明;(2)B ,亮。

【详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故应选用凸透镜作镜头。

透明的膜让光完全透过,看不清影像;不透明的物体将光完全挡住,人看不到像。

故选用半透明膜,既能在上面成像,还能让光通过一部分,使人看到像。

(2)在使用时,应该将镜头对准物体。

物体越亮,通过透镜成的像越明亮越清晰。

故应选择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二、投影仪4.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虚”或“实”)。

【答案】倒,放大,实。

【详解】投影仪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2.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双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双塔靠近些
C.要使双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双塔更远些
D.要使双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双塔更近些
3.使用幻灯机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是幻灯片上图案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4.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判断是()
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光的反射和折射都成虚像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关于这些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7.小伟同学拿着放大镜看书,当他把放大镜放到一个位置上时,从放大镜中看到的字如图所示。

则此图原理与(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8.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相似。

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
变。

探究创新
★9.
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请你根据照相机成像特点判断,像A处和像B处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的哪个像:A ;B。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穿衣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都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故A 项正确。

2.B 解析: 本题考查照相机成像原理。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虚像,A错;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B对,C错;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错。

3.D
4.A 解析: 是否能用光屏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A正确。

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错觉,B错误。

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C错误。

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D错误。

5.C 解析: ①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跟投影仪原理一致,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C。

6.D 解析: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观察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监控器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答案: 照相机
8.解析: 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远时,成像越小。

答案: 照相机小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且像物左右颠倒。

我们把两个人看作一个整体,让他们倒立、缩小,就能够找到他们所在的位置。

答案: 凸透镜乙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