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铁路 百年沧桑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建设初期(1909年-1949年)
京张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了当时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包括京沪、京广、京九、成昆等。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主要由西方列强控制,用于满足它们的经济和军
事需求。

2.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78年)
3.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的铁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放
宽了铁路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

198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的规划、建设和监管。

此后,中国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发展迅猛。

2024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运行。

2024年,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时速超过300
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的同时,传统铁
路网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如今,中国的铁路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接了国内各个城市和
区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铁路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
和进步,准时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建设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
到开放时期的三个阶段。

中国铁路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铁路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国内的交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
中国的火车轨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中国火车轨道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

这条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开始。

1897年:沈阳至大连的南满铁路(旧称南满洲铁道)开通。

这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线,为东北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05年:京汉铁路全线贯通。

这是中国第一条横跨北方平原连接京津冀和长江流域的重要铁路干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开始大力投资兴建铁路,并进行了多条重要铁路线的修建和改造。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大量的新线路和高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2007年:中国首次引入法国的TGV技术,开始建设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2011年:中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成为全球高速铁路最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继续扩大铁路网络,加快高铁建设。

高铁已经连接了全国主要城市,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以上是中国火车轨道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节点。

中国在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致力于打造更现代化、高效率和便捷的铁路系统。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81年,中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始修建。

这条铁路全长218公里,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途经奥地利和彼得堡,是当时亚洲最长的铁路。

在20世纪初,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2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开始统一管理中国的铁路网络。

随后几十年间,中国铁路陆续修建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如京广铁路、京哈铁路和兰新铁路等。

这些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1952年,中国铁道部成立,负责管辖全国铁路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铁路不断得到扩建和完善。

关键的一步是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为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化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7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

之后,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以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武广高铁为代表的一系列高铁项目相继竣工,为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高铁网的不断扩大,中国铁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铁路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研发和生产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商用列车之一。

同时,中国铁路还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运营效率和加强安全措施上。

中国铁路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动车组运营体系,大大提高了列车的正点率和运行速度。

同时,中国铁路还推行了智能化技术,改进了客户服务和设备维护。

总之,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是辉煌而壮观的。

从最初的铁路线到现在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铁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铁路 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 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的清朝,当时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一份铁路修建合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中国铁路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折点和变革,从一个规模较小、技术不发达的铁路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善、先进的铁路网络。

以下是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主要内容:1. 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它于1909年开始动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205公里,连接北京和张家口。

2. 中国铁路局成立。

1920年,中国首次将铁路局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铁路局,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始规模化发展。

3. 全国铁路网络基本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铁路网络得到了基本形成。

4. 长江大桥建成。

1957年,中国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铁路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空白,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5. 特高压电气化铁路试点。

1970年代末,中国提出了“特高压电气化铁路”概念,试点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中。

6. 高速铁路的建设。

2003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长、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络。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建设铁路外交的新里程碑,也为中国铁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中国的铁路发展历史中,虽然曾经面临过种种波折和挑战,但铁路系统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的铁路网络也逐步实现了从地区性、局部性到全国互联互通、高速畅达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京张铁路简介

京张铁路简介

京张铁路简介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

全长约200多千米。

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通车。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29万两白银)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也有一说是节约了二十八万两白银)。

北京北站由詹天佑先生设计的旧站房这是中国人的一次飞跃。

在京张铁路的基础上,通过两次展筑而成京包铁路。

中华民国建立后,当时的北洋政府于1921年5月1日又修建了张家口至绥远路段,更名为平绥铁路。

1923年延伸到包头,改称为京包铁路。

京张铁路成为北京及包头的京包铁路的首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安门车站向北,自北京宣武区手帕口至西直门火车站的一段铁路拆除,西直门站(北京北站)成为京包铁路始发终到客站。

现在京包铁路沿线公里标还是以最初起始点北京丰台柳村0公里标开始计算,并未随着改动,实际正线缩短12公里。

京张铁路人字形很独特。

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铁路。

丰沙线的走向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

1919年詹天佑病逝后,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青龙桥站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周年纪念,有关方面申报京张铁路沿线保留的遗迹为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历史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

“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

2019年高考历史周年类大事记: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2019年高考历史周年类大事记: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2019年周年类大事记: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位于青龙桥的詹公天佑之像【周年类事件】1、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2、1919年詹天佑去逝;3、1999年我国设立“詹天佑奖”。

4、2019年年底,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京张高铁即将建成通车。

未来,从张家口南到北京北,50分钟就能搞定。

【知识链接】一、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内燃机、电动机的发明为铁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随后,内燃机车、电动机车相继问世。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

自此以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

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

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

铁路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催生了一批充满胆识的时代奋斗者。

铁路在200年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发展成为了大国崛起的国之利器。

二、中国铁路的艰难起步1840年全世界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此时还不知铁路为何物。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

回顾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你了解多少?

回顾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你了解多少?

回顾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

而如今的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再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

中国铁路的开端吴淞铁路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

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通车。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

光绪五年 (1879年) 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聘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 (C.W.Kinder) 监修。

因守旧势力反对,未果。

次年矿务局复请修建获准。

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为单线轻便铁路。

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开始使用机车曳引。

光绪十一年 (1885年) 开始从胥各庄向芦台庄附近的阎庄延展,次年完成,长30余公里,称唐芦铁路。

又次年延至天津,增长80余公里,称津沽铁路。

龙号机车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

1905年10月2日动工,1909年10月2日通车。

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

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

中国铁路历史简单介绍

中国铁路历史简单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也已经要66岁了。

时间流逝,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变了,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年春运的时候,最繁忙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人民最爱用的交通工具---火车就派上用场了。

而火车离不开铁路,铁路铺到哪里,火车便能开到哪里,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标志性、里程碑式的铁路。

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办理营业的铁路,使中国在19世纪成为继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

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

当时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

但这条铁路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欺骗手段,非法修建的,通车后16个月就拆除了。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的铁路。

1912年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

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就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

提到晚清政府,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和看法是腐败无能,卖国求荣,一无是处,不过京张铁路是个例外。

在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上,却不失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借鉴,那就是晚清政府在修建京张铁路上所体现出的难能可贵的人才观。

孙中山先生就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晚清政府能够修建京张铁路,离不开詹天佑这个关键性人才。

而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不止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更重要的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方面急需的爱国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京张铁路的修建也恰恰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着实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现代京张铁路沿线围绕旅游主题开发。

成渝铁路建于1950-1952年。

成渝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张铁路百年沧桑
谈及清朝邮传部二等顾问官詹天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几乎无人不晓。

因为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的起点在北京丰台柳村,与京汉铁路接轨,终点在河北张家口,全长201.2公里。

1905年,清政府不顾西方列强的阻挠,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该条铁路。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因为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工程之艰巨,自然环境之恶劣,使得西方知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

但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同时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

又与工人一起,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居庸关,使得施工量大为减少。

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总费用只有列强索价的五分之一。

抗战时期,它曾历经激烈的战火,日军进占华北
后,曾利用它疯狂掠夺我国的煤炭资源。

20世纪50年代,因清华大学扩建,附近的线路曾东移数百米。

60年代,北京市内的京张线路得到修复和完善,其余路段的线路保存基本完整。

时至今日,京张铁路的蒸汽机车早已开进博物馆。

老京张铁路也基本结束了其功能性的运营,转变成了集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景观性、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