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论文论文

合集下载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法律法学毕业论文)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法律法学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法学班级:学号: 108502207 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浅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迅速、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向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催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明显加快了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快速转变,网络在极大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当代生活质量的同时,其广泛覆盖性、快速传播性以及极大公开性,对人们隐私的隐蔽性造成了很大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随之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个人数据法律保护自律目录引言 (1)1.侵害网络隐私权的形式 (2)1.1.在免费软件内安插广告 (2)1.2.黑客肆虐 (2)1.3.雇主监视雇员 (3)1.4.政府监控 (3)1.5.不当泄漏他人资料 (3)2.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必要性 (4)2.1.维护公民的价值、尊严和安全 (4)2.2.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3.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5)3.1.技术手段 (5)3.1.1.运用软件 (5)3.1.2.运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 (6)3.1.3.网站加密用户信息 (6)3.1.4.P3P隐私参数选择平台 (6)3.2.教育网络使用者 (7)3.2.1.不随意泄漏个人资料 (7)3.2.2.了解网站的隐私权政策及是否经过认证 (7)3.2.3.使用内外网技术 (7)3.3.鼓励业者自律 (7)4.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及建议 (8)4.1.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 (8)4.1.1.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 (8)4.1.2.隐私权作为一项单独民事权利的地位仍未确立 (8)4.1.3.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不便操作 (8)4.2.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9)4.2.1.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 (9)4.2.2.鼓励制定行业行为自律准则 (9)4.2.3.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规则的制定 (9)4.2.4.增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 (13)引言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给技术和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框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隐私权保护的新问题。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购物、社交、工作、学习,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涵与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主要指个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侵扰等。

但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还涵盖了个人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浏览记录、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等。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具有易受侵犯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使得个人信息能够被轻易获取和传播。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入侵数据库,窃取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些网站和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甚至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可能会泄露用户的隐私。

此外,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损害后果更为严重。

一旦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泄露,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往往超乎想象。

这可能导致个人遭受骚扰、诈骗,名誉受损,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而且,由于网络信息的长期留存性,隐私泄露的影响往往是持久的,难以消除。

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进行了规范。

然而,现有的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标准,导致在实际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对于新型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法律的规定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例如,对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隐私侵权问题,法律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再者,网络隐私侵权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从法学专业角度探讨相关议题。

文章将分别从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基础、隐私泄露问题、法律监管等方面展开讨论。

1. 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基础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隐私权已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在法律层面,我国《刑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隐私保护提供了基础。

同时,国际上也有一些相关条约与公约对网络隐私保护进行规范。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法律基础的构建,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框架进行分析。

2. 隐私泄露问题网络隐私泄露是网络隐私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面临着日益频繁的泄露风险。

我们可以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社交平台、数据收集与使用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隐私泄露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原因。

同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隐私泄露对个人权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3. 法律监管针对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法律监管是重要的手段。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国家层面的法律监管,如立法、司法等机构在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作用与不足。

其次,从企业层面进行探讨,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社交媒体平台等企业在网络隐私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

4. 社会共治与个人自主针对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仅仅依赖于法律监管是不够的。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共治与个人自主也是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网络伦理、网络文化、公民意识等方面,讨论社会与个人在网络隐私保护中的角色与责任。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的研究,探讨了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基础、隐私泄露问题、法律监管以及社会共治与个人自主等方面的议题。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隐私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法学专业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网络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的深入发展。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毕业论文)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毕业论文)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毕业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学生姓名:彭黎考籍号:910909112461年级专业:2008级电子政务指导老师及职称:赵磊讲师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年月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第1章前言 1第2章网络隐私权的界定 22.1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 22.2 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22.2.1财产权属性突出 22.2.2权利的自我保护弱化 32.2.3权利的保护范围扩大 32.2.4权利的侵害手段隐蔽 3第3章当前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方式与特征 43.1 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主要行为方式 43.1.1个人侵权行为 43.1.2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 43.1.3部分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的侵权行为 53.1.4商业组织的侵权行为 53.2 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主要特征 53.2.1侵权主体的多元化 53.2.2侵权客体范围扩大化 63.2.3侵权手段的智能化、隐蔽化 63.2.4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6第4章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64.1 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主要模式 64.1.1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74.1.2欧盟立法规制模式 74.2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84.2.1我国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有法律资源 84.2.2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 9第5章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105.1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明确的相关理论 105.1.1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0 5.1.2明确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象 115.2 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构想 125.2.1加强立法保护 125.2.2完善司法保护 135.3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于非规范领域的探索 145.3.1设立专门机构来保护网络隐私权 145.3.2加强行业自律 145.3.3加强国际合作 15第6章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学生:彭黎指导老师:赵磊(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使我们每天享受到丰富的信息,同时它也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论文(五篇材料)第一篇: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论文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信息的流动突破了时间、空间及数量的限制,由于当前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怎样通过完善相关刑法规范为个人信息提供更好的保护成为重要的法律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刑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如规范法律语言、统一法律规定扩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体范围等。

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信息的流动突破了时间、空间及数量的限制,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刑法保护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1997年《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没有规定,随着现代技术对隐私的侵犯及人们对敏感信息保护的强烈要求,2005年《刑法第五修正案》在第177条增加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该规定将进行信用卡信息买卖的行为规定为刑法调整的行为,对运用网络进行此种活动之规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这一规定无法结束日益严重的其他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

随着办公自动化之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了各银行、邮局或政府机关等部门,尤其是公权力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个人信息,由于缺少法律禁性规定,买卖个人信息的活动十分猖獗,对公民的私生活安宁,甚至财产、人身带来巨大威胁。

鉴于此,2009年出台了《刑法第七修正案》。

(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七修正案》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 引言1.1 概述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享有的隐私保护权利,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受非法侵扰及公开的权利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和利用变得日益频繁,导致网络隐私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侵犯。

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仅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必然需求,也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侵犯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

本文将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法律保护措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网络隐私权维护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认识,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2. 正文2.1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在网络上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是每个人的重要资产,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通讯录等,如果这些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将给个人带来严重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保护个人隐私权。

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他人窥视和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限制他人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尊重。

维护公民权利。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包括自由言论权、人格权等,确保公民在网络上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隐私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重要保障。

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维护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应用研究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应用研究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完善并应用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成为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对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应用建议。

一、导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而个人用户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也日益增多。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隐私泄露、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完善和应用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二、现有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分析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网络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案》(PIPEDA)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和保障机制。

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有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在保障个人隐私权益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

例如,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适用范围有限等。

2. 执法难度大:由于网络跨境性质、技术复杂性和隐私保护监管困难等原因,导致网络隐私保护法律的执法难度相对较大,执行效果不理想。

3. 公众意识不强:部分个人用户对网络隐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为了推进网络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法律规范的明确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需要对网络隐私的概念、范围、义务与权利等进行明确界定,以保证其具体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2.跨境合作与监管加强:网络跨境性质使得隐私保护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网络隐私保护的监管力度与能力。

3.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开展网络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和意识,增强个人用户的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你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全文如下: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全球性信息媒体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方面互联网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无法取代,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其他所有方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开。

而从法律权利义务内容上来说,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内容在网络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特征体现,在针对人们网络权利的保护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权利维护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新环境下所提出的新要求,就人们的隐私权而言,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比现实社会要快得多,肆意的侵权信息以及侵权言论在几秒钟的时间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度,这对于人们隐私权侵犯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讨论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网络隐私权在民法范畴内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隐私权相关理论概述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隐私权和传统隐私权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不同,而如何更好的对网络隐私权实现深层次的了解,实现对其权利的保护,首先必须要明确网络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是知悉权。

知悉权是网络隐私权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建立在网络隐私存在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就是隐私权拥有者有权知悉使用该个人信息的目的、用途以及主体性质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权依靠正常的手段了解对其信息进行使用的具体情况。

简单而言就是有权知道谁要用其自身的个人信息,用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使用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范围,还有使用形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刑法作为我国主要的部门法之一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乃至网络隐私权方面仍然存在这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新的历史时期下,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犯罪分子的侵犯不无裨益。

并不是所有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都需要刑法的参与,网络的迅捷性使得通过互联网这种形式侵犯隐私权的危害性程度较大,客观上需要刑法予以规制,因此通过刑法予以保护网络隐私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了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经过三次审议之后得以通过,在十三条刑法修正条款中,增设“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立法的新发展,是适应国际社会人权保障潮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关注民意民生的重大举措。

我们应该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注意到刑法关于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参考国内外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入罪的可能性,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现行的法律要求,紧密联系多发的重大案例,紧跟国际步伐,不给虚拟空间犯罪留下任何可趁之机。

本文对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入的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内涵,主要是通过对目前网络隐私泄漏的严重程度,结合刑事法律基本精神,在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网络隐私权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而作成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对网络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和分析。

首先说明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同时探讨了网络隐私权和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谈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和窘境。

第二部分阐述了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原因,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意义,其中剖析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世界范围内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状态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在于如何寻找我们国家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出路。

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刑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通过案例的剖析,理清我们国家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定位和方式,对刑法第七条修正案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肯定和评价,最后综述了我国对与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问题。

关键词:网络隐私;隐私权;刑法;虚拟犯罪IAbstract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akes the Internet age Privacy pushed to the cusp, criminal law, as one of China's major depart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 privacy, as well as Internet privacy still exist in this way,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as a resul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against criminal violation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without benefits. Not all acts of invasion of privacy require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Criminal Code, the network's rapid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makes this form of invasion of privacy, the extent of harm greater objective need for criminal law to be regulated, so to be protected through criminal law, internet privac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e Penal Code (7) after consideration of the Bill is passed after three, in the 13 amendments to the Penal Code provis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illegally provi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crime," were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This is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itizens i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legislation in the new development is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but alsopeople-oriented focus of public opinion an important measure people's livelihood. We should see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also noted the criminal law on privacy, Internet privacy protection shortcomings and lack of reference to privacy at home and abroad on network access to the crime of the possibility of a problem from the start,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legal requirements and with the multiple major cases, followed by an international pace, do not give offense to leave the virtual space to take advantage of any of the machines.This network of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privacy were expound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privacy, meaning the network, mainly through the leakage of the current extent of online privacy,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spirit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is summarized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privacy of the network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research made into.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on the network privacy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he first part of the concept of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a concise exposition and analysis,First of all, that name of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network privacy, internet privacy and also discussed the links between other concepts and differences, and on this basis, the network privacy protec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I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ssage of deals with protection of network privacy reasons, let us be clear on the meaning of privacy to protect the network, which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eality and on the worldwide network of privacy protection compared and analyzed state the focus is how to find our way out national protection network privacy.The third part of the passage, based on the first and the two parts, the criminal law based on the proposed network privacy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irst of all,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sort out our country to protect privacy of location and form networks,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to Article VII of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the final review of our criminal law with the protection of network privacy.Keywords:Online Privacy;Criminal Law;Privacy;Virtual CrimeII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