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孔丽霞

合集下载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例一、教学目标分析购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购物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购物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购物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商品的价格、计算购物金额、计算优惠、计算找零等。

1.计算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通过了解商品的价格,运用数学运算法则计算出商品的价格。

2.计算购物金额:学生需要通过对购买商品价格的累加进行计算购物金额。

3.计算优惠: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优惠信息,运用优惠计算方法计算出优惠金额。

4.计算找零:学生需要通过计算购物金额减去支付金额,得出找零金额。

三、教学方法选择1.情境教学法:购物教学需要依托具体的购物场景,通过模拟实际购物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购物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购物实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购物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购物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活场景,例如购买书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定一本书的价格,购买若干本书,需要支付多少钱?2.知识输入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购物中的数学知识,例如计算商品价格的方法、计算购物金额的方法、计算优惠的方法等。

3.实践操作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购物实例案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运用购物中的数学知识。

4.总结反思环节: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购物教学的收获和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在购物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购物实践操作理解不深,对购物优惠计算方法不熟悉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nri /J/J °教学目的: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优惠购物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会买东西吗?你们在购物中,考虑些什么?(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精打细算)购物中有许多学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购物的学问。

二'调查汇报,知识积累(理解常见几种优惠策略的含义)1.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商场有哪些的优惠措施。

师:现在竞争激烈,许多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纷纷采取优惠政策,你们课前调查到哪些?(打折、买几送几、摸奖、特价......)2.重点弄清几种促销手段的含义。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也出示一些调查到的优惠措施图,提问:(1 “八折”是什么意思?原价30元,八折后几元?(2 “特价6.3元”是什么意思?7元的货物卖6.3元,相当于打几折?怎样算的?(3 “买四送一”是什么意思?(强调:买四瓶送一瓶,买不到八瓶只送一瓶,买八瓶才送两瓶)相当于打几折?(4/5=80%,打八折)三'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师:最近市场上新推出一种饮料,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

如果你是这个厂家的推销员,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产品。

生1:这是果粒鲜橙汁,有两种:大瓶的1200ml,价格是10元;小瓶的200ml,价格是2元。

师:为了抢占市场,促销饮料,三家商店分别推出了优惠政策。

(课件分别出示甲、乙、丙商店的优惠政策:甲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店:一律九折;丙店:买满30元打八折)师:到底哪个商店的优惠政策省钱呢?(学生充分交流, 知道要根据当时的实际购买数量来进行选择)试问: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为什么?买1大瓶和1 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交流后讨论:你们发现有什么好的购物策略吗?四'深入探讨,建立模型师:去哪个商店购买物品,有什么规律吗?(学生随机选择购买量,探讨购物的策略)如买2大瓶、2大瓶和1小瓶、2大瓶和3小瓶饮料,分别去哪个商店买合算?(学生分组计算,并板演)师: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计算、分析、比较,你们现在会给其他顾客怎样的购买建议呢?(板书:30元以上去丙店,30元以下买小瓶饮料去乙店,其余去甲店)根据大家的建议,如果全班65人每人准备买200 毫升饮料,去哪个商店合算?购买量甲商店花的价钱乙商店用的钱两商店用的钱最优选择2大瓶10X2=20(元)+ 两小瓶饮料(10X2) X90%=18国10X2=20(元)甲商店2大瓶和10X2=20 0E)(20+4) X90%=21.6(TC)20+4=24(元)甲商店2大瓶和10X2+2=22(元)(20+6) X90%=23.4(TC)20+6=26(元)甲商店10小瓶10X2=20(TU)(10X2) X90%=18(7t)10X2=20沈)乙商店五' 实践领悟,灵活应用出示:巧克力一块10元,新新商店八折,百利商店买三送一。

《购物》教学实录及反思

《购物》教学实录及反思

购物教学实录及反思1. 引言购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购物,我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购物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以《购物》为主题,记录购物过程中的实际经历,并进行反思总结,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2. 购物实录2.1 线上购物在线上购物的过程中,我通常会遵循以下步骤:2.1.1 确定需求首先,我会明确自己的购物需求。

比如,我需要购买一件新的衣服,或者一台电子产品。

明确需求能够帮助我在购物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搜索和筛选产品。

2.1.2 搜索和筛选接下来,我会通过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来查找符合我的需求的产品。

我会根据产品的价格、品牌、评价等因素进行筛选。

同时,我也会关注是否有促销活动或优惠券可用。

2.1.3 查看详情在筛选出一些符合需求的产品后,我会进一步点击查看产品的详情页面。

这样我可以了解产品的详细规格、功能特点、用户评价等信息。

有时候,我也会参考一些专业评测或用户分享的文章,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的优缺点。

2.1.4 下单购买确定了满足要求的产品后,我会点击购买按钮,将其加入购物车,并填写相关的收货和支付信息。

在填写信息时,我会仔细核对,防止出现错误。

完成支付后,我会等待商家发货,并留意物流信息。

2.2 线下购物与线上购物相比,线下购物更加直观和实际。

以下是我在线下购物过程中的一些经历:2.2.1 制定购物计划在准备去商场或超市购物时,我通常会提前制定一个购物清单。

这样可以帮助我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需求,并避免冲动购物。

2.2.2 比较品牌和价格在选购商品时,我会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商家的产品,并关注价格和质量。

有时候,我也会向销售人员咨询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2.2.3 仔细查看商品与线上购物不同,线下购物可以让我直接查看和触摸商品。

因此,我会仔细检查商品的外观、材质、工艺等,以确保购买到满意的产品。

2.2.4 谈判和购买在某些情况下,我也会尝试与销售人员进行谈判,争取到更好的价格或优惠。

2023年《购物》教学反思_1

2023年《购物》教学反思_1

2023年《购物》教学反思2023年《购物》教学反思1课题:购物小票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课时:1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

怎样核对?列算式:20-(12.30+4.85)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5、20-(12.30+4.85)=12.30+4.85+2.856、试一试。

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三、运用数学模型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

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

找出更简便的方法。

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2023年《购物》教学反思2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1页《购物策略》二、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_1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_1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经验,《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孩子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价孩子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示幼儿所描述的各种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

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导致有个别孩子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点小问题。

孩子们的理解程度整体分两个层次,多数孩子能够看懂统计表,但有个别孩子能够看懂表格横向和纵向代表的意思,但将种类与颜色统合在一起填在表格上时,就不知所措了。

在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孩子听明白了,个别孩子还似懂非懂就结束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以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淘气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淘气一家来到商场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2=48(3)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4=48.根据学生的3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

数学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孔丽霞

数学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孔丽霞

数学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目标:1、首先学会调查表的填写,对每种食物配料和营养成分有初步的认识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4、体会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重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准备活动记录单、购买方案设计表二、活动一题目:大果粒酸牛奶师:你认为哪种方案买最实惠?为什么?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怎样买最实惠,时间是5分钟。

活动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说的很好,B店销售经理觉得顾客比较少,因此增加促销力度,改成买400送300礼金券三、活动二练习:出示科技馆的票价:成人票:30元;学生票:打七折;10人团体票:150元(成人、学生均可)。

某班学生要去科技馆参观,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怎样买门票最省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为什么后面两种情况,一个57人,一个58人,选择却不一样呢?四、活动三某电器卖场运进一个型号的洗衣机,洗衣机成本400元,希望售出后能有大约100元的盈利。

请你帮助设计一个促销广告。

五、整理归纳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教学反思: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怎样购物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技能,学会一些方法。

所以我设计了《购物》这节综合实践课。

一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折数的认识,包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促销形式;第二课时是利用所学的折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上面呈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

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让学生观看我拍摄的一些商场的促销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淘气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淘气一家来到商场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_2=48(3) 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_4=48.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提供现实的学习背景。

教学中创设“淘气搬新家”这样的生活背景,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简单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的计算问题时,口算、笔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在本节课中,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解题格式不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算式列成了竖式。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加以改正。

小学数学《购物》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数学《购物》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数学《购物》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购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

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算钱。

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

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

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

3、找钱。

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

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邯郸市第十五中学孔丽霞
教学目标:
、让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购物优惠措施,并能切合实际、货比三家,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本课题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来源,以有趣的购物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学等
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的购物,增强社会常识,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实现策略的最优化。

同时,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
有所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折数,引入促销。

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事例进行探究,分别
是购买羊毛衫和帮助老师购票。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
佳购买场所,懂得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
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
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不断的深入化。

环节三: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前面自主探究获得的经验,进行自主拓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折数,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折扣,请大家完成下表
原价折数现价
元折元
元折元
你是怎样求得?(板书:现价÷原价折数)
师: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经常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请看
()满送购物券最多打几折?
()满返还现金最多打几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钱买你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活动一
题目是:天冷了,乐的爸爸想给爷爷买羊毛衫,在选购同一款式羊毛衫时,他收集到下列信息:
店名成份单价优惠方案实际折数
店纯羊毛衫元折
店纯羊毛衫元买送元礼金券
店纯羊毛衫元买一件羊毛衫送
一件元的衬衫
师:你认为买哪个店里的羊毛衫最实惠?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怎样买最实惠,时间是分钟。

活动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说的很好,店销售经理觉得顾客比较少,因此增加促销力度,改成买送礼金券店名成份单价优惠方案实际折数
店纯羊毛衫元折
店纯羊毛衫元买送元礼金券
师:这次你选择哪家店呢?
让学生通过这两次购物的选择,说说自己的想法。

并进行小结。

三、活动二
练习:出示科技馆的票价:
成人票:元;学生票:打七折;人团体票:元(成人、学生均可)。

人数买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