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猩猩的不同
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差异

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差异人和动物两者都拥有生物学有关的贪欲,就是说食欲,性欲,睡眠欲,攻击本能等。
只看这些人与动物之间没什么大区别,但是人和动物的确是不同的。
那么人和动物不同的原因,人和动物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提起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大多数人会想起语言的。
有的说动物不能思考所以没有自己的语言只有一些身势。
但是有的动物学家表明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到现在所作的研究表明了蜜蜂,海豚,黑猩猩等动物的确有它们特有的交流手段。
而且通过特殊的训练人和动物可以做些简单沟通。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不仅人类有语言相互沟通,而且动物也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这种结论。
那么,果然是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向人类那样可以用语言交流吗?如果确实是有,这与人的语言如何不同呢?我们会面对这种问题。
大部分语言学家们认为只有人类拥有真正的语言。
像鸟有翅膀,鱼有鳍那样人有语言,就是语言把人作为真正的人。
语言就是分出人和动物的最大的特征。
按照这个概念主张只有人类拥有语言的话,我们应该需要提出可以区别人和动物的语言的特性才行。
那就跟这样的语言问题连结的特性到底有哪些呢?为了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提出一些从过去到现在经常被指出的关于动物的语言有关的资料,然后再去分析人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具体的差异是什么。
1.人类有社会和文化,倒动物的世界里没有那些该怎么说明呢?动物的世界里的确是有群集,可是没有可以叫社会的系统。
而且,找不到文化发展的阶段。
那是因为,文化可以成为‘人类经历的总量’,就是按照(记忆-经验-历史社会-文化)这个循序构成的。
并且,这些东西还需要由语言为媒体才能成立。
意思是说,用动物的语言是不能成为一个文化,那个应该可以理解为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应该是一种不同特质的。
2.人类语言的学习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不是由遗传的。
有一个中国小孩讲中文不是因为他的父母是中国人,而是因为他在中国文化的范围内成长,学语言。
如果哪个孩子在美国长大学英语的话,就算是中国孩子也会讲英语的。
人教版-有答案-生物七年级(下)人的由来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人的由来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人类的主要标志是()A.脑容量增加B.会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能直立行走2. 我国曾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也流传着上帝历时七天创造万物的传说。
当然这些传说在今天看来是不科学的,你认为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一定的证据B.人们的凭空想象C.人们的突发奇想D.缺乏逻辑性3. 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的是()A.产生面部表情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C.用语言进行交流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4.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5. 如图所示,人与现代类人猿——黑猩猩的骨骼,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这个事例可以说明()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现代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类C.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D.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6.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宫是睾丸B.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C.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D.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出生7. 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A.睾丸和卵巢B.前列腺和卵巢C.睾丸和子宫D.输精管和输卵管8.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的地点在()A.精巢B.卵巢C.输卵管D.子宫9.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是胎盘B.产生精子的是输精管C.胎儿从着床开始到第8周发育成熟D.输卵管里形成卵细胞10. 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C.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11. 如图符合卵巢的发育趋势的是()A. B.C. D.12. 受精、胚胎发育、婴儿产出的场所或通道分别是()①腹腔②卵巢③子宫④输卵管⑤阴道⑥胎盘A.⑤②⑤B.①③④C.⑥③④D.④③⑤13. 我们都见过孕妇,妇女怀孕后变成“大肚子”的主要原因是()A.怀孕后吃得多,变得肥胖B.因子宫发育及其内胎儿变大所致C.怀孕后胃口更好,胃变大D.孕妇的输卵管因受精而膨胀14. 胎儿在母体内已经开始工作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生殖系统15.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人类与大猩猩的差别

但实际上袁 其他动物也有天
黑猩猩的社会是一个存在等 饰行为袁 并会将这些传递给他们
生的公平感遥
级的复杂社会袁 保持亲密朋友在 的后代遥在人类实验里袁黑猩猩会
2003年袁 德瓦尔公布的一项 这个社会中很重要遥 引用历史学 随大流袁 按照别人的方式使用工
研究调查了卷尾猴如何应对不公 家和哲学家尼科洛窑马基雅维里 具遥 这在科学家看来袁是野人类文
达尔文是最先公开反对这一 述黑猩猩的独特个性遥
. All Righ实ts际上Re袁Ksaenrziv并e不d.是人袁他 想法的人遥 在叶人的后裔曳这本书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袁 她发现
是一只倭黑猩猩遥和黑猩猩一样袁 中袁 他写道院野人与高等哺乳动物 黑猩猩吃肉袁他们并不是素食者遥
倭黑猩猩也是我们的近亲遥 虽然 的智力没有根本区别袁 智力的差 他们可以使用工具袁 古道尔看到
眼睛也会变亮遥
力遥
人类曾经认为自己是唯一具
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袁 达尔
古道尔的项目负责人尧 古人
有情感尧道德和文化的生物遥但随 文的思想却被忽视了遥 到了 20 世 类学家路易斯窑李基说院野现在袁我
着我们对动物王国的研究越来越 纪 50 年代袁动物被当成了只有本 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冶袁野重新定
深袁我们发现这并不完全正确遥许 能的无感情机器遥 行为学家 BF 义人类冶袁野否则就要承认猩猩也
他不能像人一样谈话袁 但 Kanzi 异并不足以引起质变遥 冶后来袁他 黑猩猩用树枝野钓冶白蚁遥 这是一
还是改变了我们对我们灵长类亲 还记载了人类与动物面部表情的 个突破性的发现遥在那之前袁使用
戚的看法遥反过来袁我们也改变了 相似之处袁比如发笑时袁黑猩猩的 工具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
对自己的看法遥
进化的概念

进化的概念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适应环境并产生新的物种。
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之一,它解释了生命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起源和演变。
1. 进化理论的历史1.1 达尔文与自然选择19世纪初,英国自然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
他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环境中存在竞争,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些后代将继承父母的适应性特征,并逐渐形成新物种。
1.2 拉马克与遗传改变法国动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提出了遗传改变理论。
他认为,后代可以通过使用或不使用某些器官来获得新特征,并将其遗传给下一代。
但这个理论在当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1.3 现代合成进化理论20世纪初期,合成进化理论将达尔文和拉马克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成为现代进化理论的基础。
它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漂变和基因流等多种机制,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复杂性。
2. 进化的机制2.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它指的是环境中存在竞争和适应性差异,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些后代将继承父母的适应性特征,并逐渐形成新物种。
2.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基因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突变、重组和基因转移等机制,它们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
2.3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随着时间推移,随机事件导致某些基因在群体中频率增加或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群体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亚群体。
2.4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它可以通过迁徙、交配和种植等方式发生。
这可以加速遗传变异和进化速度。
3. 进化的证据3.1 古生物学证据古生物学证据包括化石和地层记录。
化石是过去生命的遗骸,可以用来推断物种演化的历史。
地层记录则显示了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环境和生命形式。
3.2 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器官结构来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大猩猩的基因比较研究

人类与大猩猩的基因比较研究人类和大猩猩都属于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度高达98%-99%,但这1%-2%的基因差异却是人类和大猩猩的关键区别。
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基因相比大猩猩更加发达,比如前额皮质(关乎思考和决策的区域)发育更好;人类的脊柱更加弯曲,更有助于步行;人类的颈椎能够更灵活地支撑头部,更适应人站立的姿势等。
此外,人类和大猩猩的基因比较还表明,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DNA修复机制中的某些基因,这一缺失可能导致人类更易患癌症等疾病。
而大猩猩则恰恰相反,它们在自身进化中保留了更多的DNA修复机制基因,更为适应自然环境。
不过,随着技术与科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可以对人类与大猩猩的基因进行更加深入和精确的研究。
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人类和大猩猩的关键区别可能还在于人类DNA中某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大猩猩不同,这或许能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展成今天的样子的。
此外,相较于大猩猩,人类在感官系统方面的进化更有优势。
人类的味觉感受器更敏感,并能够分辨更多的味道;人类的视觉系统也更加发达,因此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周围环境中的线索。
这一点可以从人类的更多的颜色感知和更完整的立体视觉中得以窥见。
另外,人类的大脑相对于体重也显得更高级,拥有更多的神经元和更好的连接方式,联级结构呈现更为复杂。
这些改变也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与创造。
虽然人类和大猩猩的基因比较研究让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和大猩猩是行星上极其相似的两个物种。
这种基因相似的优势和不足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生物的发展都需要适应环境条件。
这也使得我们认识到,需要平等、尊重和保护所有的生命。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希望这种科学研究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我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600万年前黑猩猩人类分道扬镳

600万年前黑猩猩人类分道扬镳9月1日,来自世界各国20多个科研机构的67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黑猩猩基因组序列草图。
借助这种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的基因组序列,科学家得以一窥人类和黑猩猩进化过程中的奥妙。
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人和黑猩猩只有百分之几的DNA是不同的。
自从4年前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之后,这次发表的黑猩猩基因组草图是第一份除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草图。
此外,科学家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发表了小鼠和大鼠的基因组草图,黑猩猩是第4个加入基因组序列俱乐部的哺乳动物。
“我们最近的亲戚———黑猩猩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发表,代表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科学里程碑。
”牛津大学威尔康信托人类遗传研究中心的西蒙·费希尔SinFisher)博士评论说,“这部分是因为它为科学家研究人类为什么是人类这一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资源。
”黑猩猩和人类应该同划分在人属或者黑猩猩属为黑猩猩基因组计划提供样本的是一只叫做克林特lint)的雄性黑猩猩。
克林特没能看到它的基因组草图正式发表,及科学家把它和人类基因组比较的结果。
今年1月,它在美国亚特兰大国立灵长类研究中心因心脏病发作死去,时年24岁黑猩猩的一般寿命不超过60岁)。
对克林特基因组研究得出的部分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把基因组比作一本由AGT4种字母写成的书,那么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书都由大约30亿个字母组成)的单个字母变化构成的差异大约只有1.2%。
实际上,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了类似的结果。
科学家经常使用一种叫做“分子杂交”的方法推定两个物种之间的DNA差异。
具体做法是把两个物种的DNA单链融合在一起,然后对这条新的DNA加热。
两个物种DNA序列的相似程度越高,让这条DNA双链解开的温度也就越高。
用这种方法,科学家推测出黑猩猩和人的DNA相似程度是大约98.5%,黑猩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
但是这种间接的方法忽略掉了另外一种DNA差异,科学家称之为“插入/删除”现象,即一段DNA被插入了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或者一段DNA整个地从基因组中删掉。
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读书笔记摘录

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是一种动物,人与其他动物在基因层面并无本质区别。
我们人类在生物学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智人种”。
但直觉看,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甚至是哺乳动物——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动物截然不同?在进化意义上,我们人类掌握了什么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能力?(一)常见说法1.使用工具马克思说,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所必需的生活物资。
“自从第一件石器工具被人类制造出来后,真正的人类劳动也就开始了。
”一般认为,制造工具是人类的特有本领。
然而,自然界中很多灵长类动物,甚至少数鸟类、鱼类都能制造、使用工具。
比如:猕猴用石块砸坚果、猩猩用加工过的树枝挖蚂蚁、乌鸦制作带刺的枝条捕捉昆虫。
虽然这些工具的加工、制造都很初级,但我们人类祖先制造的工具也很简单,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2.劳动这种看法认为,只有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如种植庄稼)来满足生存需要,而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只是简单地狩猎、采集来获得食物。
然而,在漫长的人猿分离时期,采集和狩猎仍是人类的主要活动。
春耕秋收的时间太长,只能说劳动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才渐渐掌握的“高级技能”。
3.会语言交流语言交流在动物界并不稀奇,几乎所有群居性动物都有各自的语言体系。
不过其他动物交流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声音、动作、表情等。
人的语言确实比较特别,人能转述别人的情感。
相比之下,猩猩只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喜悦等。
4.拥有大脑、思维意识、感知能力动物都有大脑。
很多动物都表现出思维意识,只是思维水平、意识丰富程度不同而已。
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其他动物是否像人类一样有“意识”。
不过,人类是唯一知道脸红的动物,达尔文称之为“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于是有人认为,脸红使人类更倾向于诚实,从而保证群体的团结。
但这更可能是漫长时期里演化的结果。
(二)从生物进化的逻辑角度分析生物演化没有方向,但自然选择有。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整理)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
地球环境
生活在 森林
进化 现代类人猿
森林古猿
人
发生变化
类
生活在稀
的
树草原 进化 人类
起
源
和
发
人类的发展: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现代人类
展
人种: 高加索人、尼格罗人、Hale Waihona Puke 大利亚人、蒙古利亚人练习:
1.人类起源于( C )。
A.类人猿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长臂猿
3.人类学家在分类学上将人类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B )。
A.能使用和制造工具
B.能依靠两足直立行走
C.脊柱呈S型
D.前肢的解放
4.中国人应该属于下列中的哪一人种( B )。
A.高加索人 B.蒙古利亚人
C.尼格罗人
D.澳大利亚人
4.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是( B )。
A.同现代人一样,过着陆栖社会生活
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1400 M L
距今1-20万年
4、智人: 制造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猎、捕鱼 修筑房屋和缝制衣物。
石球
三棱尖状器
4、智人: 制造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猎、捕鱼 修筑房屋和缝制衣物。
骨针
穿孔兽牙
4、智人: 制造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猎、捕鱼 修筑房屋和缝制衣物。
4、智人: 雕刻、绘画和装饰品。
黄褐 ;发型直,发色黑;鼻梁高度和宽度 属中等;嘴唇厚度适中 ;脸扁平,颧骨突 出;眼睛黑色;体毛和胡须不发达。分布 于亚洲大部及美洲
• (2)白种(高加索人):肤色浅淡;直发或
波发,发金黄色或黑褐色;瞳孔碧蓝色;鼻 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鹰钩状;唇薄;体 毛和胡须发达。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 亚、北非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与黑猩猩为何如此不同没有人会将人类与黑猩猩混为一谈,但我们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却接近99%,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正在努力破解我们的基因为何与黑猩猩如此相像之谜。
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组之间的差异虽然只有1%多一点,但影响却十分巨大,让人类与黑猩猩有了根本的区别。
例如,让我们拥有了语言能力的人类FOXP2基因所制造的蛋白质,与黑猩猩的对等蛋白质不同的只是两个氨基酸。
此外,微脑磷脂和ASPM基因的细微差别有可能决定了人类和黑猩猩大脑发达程度的巨大差异。
但是,蛋白质的进化只是造就人类的部分原因。
耶鲁大学的詹姆斯·努南认为,基因规则的变化也是关键之一,即基因在何时何地表达出来,某些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带来致命的结果,但他同时指出,“改变单一组织的某个基因表达或仅一次改变某个基因表达,对于进化来说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方式。
”许多科研人员正在加紧对黑猩猩和人类大脑等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进行比较,以找出关键性的规则差异,努南的实验室也是其中之一,许多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
此外,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伊万·艾克勒指出,基因复制有可能产生多样化和新功能的基因家族。
艾克勒的实验室确认了对我们生物体产生多方面影响的基因家族,从我们的免疫系统到大脑发展等。
据他揣测,基因复制对人类认知能力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没有代价:更易导致神经系统障碍。
复制错误意味着整段DNA会被意外删除,病毒或其他基因物质就会乘虚而入,融入我们的DNA,人类基因组内包含着26000多个这种基因突变,其中许多与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即使完整的基因差异图也无法完全解释人类与黑猩猩如此不同的谜团。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阿吉特·瓦基认为,造就人类的大部分原因是代代传承的文化因素,基因与文化的共同进化才是人类进化的主要力量,例如,牧民后代更容易消化牛奶蛋白。
要解开人类在地球生物界的独特地位之谜,我们必须了解基因组是如何构建身体和大脑的?大脑是如何创造出独特的人类文化的?人类文化最终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和改变基因组的?但这个目标离我们依然还很遥远。
为什么我们能够直立行走达尔文曾提出,人类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地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新的理论认为,人类直立行走更有可能是为了身体的散热和跑得更快更远。
查尔斯·达尔文曾提出,我们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是为了腾出双手制造工具,但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工具只有260万年历史,而古人类化石的解剖结果显示,人类开始两足行走出现于420万年前,甚至600万年前。
直立行走有许多优势,但获得直立行走的技能需要身体结构的相应变化,人类学会直立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可能非常笨拙并且不太稳当。
据科学家推测,这一过程可能从生活在树上的猿类动物时就开始了,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进食时,会沿着树枝直立起来,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适合于直立行走的身体结构。
从进化的意义上看,更为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两足行走将大大提高生存能力,直立行走的雄性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以养活自己的伴侣和后代。
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唐纳德·约翰逊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当时一夫一妻制已经起源,约翰逊在1974年发现了320万年前已经能够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露西”,他指出,早期人类雄性远比雌性高大,这表明雄性和雌性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
约翰逊认为,问题在于直立行走能带来什么好处,一种可能性是,直立行走的个体比别人走得更远,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活得更长并繁衍养活更多的后代。
此外,直立行走可以让他们空出双手携带东西,还能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到更远处食肉动物逼近的危险。
在空旷稀疏的草原上,直立行走有助于减少身体直接暴露在酷热阳光下的面积,同时也更具灵活性。
牛津大学的罗宾·邓巴认为,直立行走能够让我们的人类祖先走得更快更远,有利于长途跋涉和在大草原上长时间追捕猎物。
为什么人类能在全球范围散布开来6.5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划时代的全球大迁徙,非洲人口爆炸和创新冒险基因的产生都是因素之一。
人类祖先曾经历了多次史诗般的大迁徙。
180万年前,直立人走出非洲进入东南亚,迈出了走向全球的第一步。
大约100万年后,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出现在欧洲。
12.5万年前,智人进军中东地区。
约6.5万年前,一群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征服了世界,对于任何物种来说,这都是非凡的成就,更何况对于貌似弱小而无浓密体毛防护的猿类物种来说,究竟是什么赋予了人类在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巨大力量呢?或许一切都始于一场人口大爆炸。
所有的人类都属于与母系祖先相对应的四个线粒体谱系(L0、L1、L2和L3),但只有L3在非洲之外被发现。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昆廷·阿特金森和他的同事发现,这一谱系在1万年前经历了人口爆炸,导致了大批人口外流,非洲之角的人口拥挤促使大量人口跨越红海,沿着亚洲南部海岸向外迁移。
当时的非洲为何会人口激增仍然是个谜。
阿特金森推测,在长达10万年的时间里,非洲气候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交替出现,直到7万年前,气候条件渐趋稳定,人类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英国剑桥大学的保罗·梅拉尔斯认为,技术、经济以及社会和认知行为的日益复杂化推动了人口爆炸,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制造复杂的工具,能更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并产生了艺术和象征性的纹饰,人口的迅速增长超出了当地的承载能力,人类不得不向外发展,由此走向世界。
基因突变也是人类走向世界的因素之一,例如,最早最快迁出非洲的人口普遍具有一种更具冒险和进取精神的“创新型基因”DRD4-7R。
为何古人类的科技水平发展如此缓慢早期人类利用尖锐的石片作为工具,但却花了至少100万年的时间来改善和制造工具,原因是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
20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干裂的河床发现了一些尖锐的石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工具人类于260万年前使用的工具,在此之后,又过了100万年,我们的人类祖先才有了下一个技术突破,这时,有人意识到卵石本身可以加工成工具,而不必仅仅依赖河卵石上掉下的尖锐碎片作为工具,“这时已经有了可以辨别为类似手斧的工具,虽然还很粗糙,”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迪特里希·斯托特说道。
又过了100万年,早期现代人类才真正完善了工具制造技术,人类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为什么会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最早的工具出现之后的200万年里,古人类的大脑体积增加了1倍以上,达到大约900立方厘米。
制造工具无疑需要智慧,斯托特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正在敲击石块者的大脑进行扫描,以研究制造工具时哪些大脑区域最为活跃。
研究表明,早期的技术创新取决于人类新发展的知觉动作能力,如对关节的控制能力等,斯托特认为,这一时期古人类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木材和骨头等材料来制造工具。
“即使如此,石制工具的进步还是异常缓慢。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斯特林格说道。
现代人类活得更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并拥有多种方式将信息代代相传,而直立人等古人类的寿命最长只有30年,尼安德特人可能达40年,而群体之间也几乎没有多少联系,此外,古人类艰难的生活也无法承担得起创新和发明带来的风险。
英国雷丁大学的马克·帕吉尔怀疑智人之前的早期人类缺乏创新所需要的思想交流,他举了黑猩猩的例子,黑猩猩会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但却无法取得技术进步。
他指出,大猩猩通过反复试验来学习,而人类是通过互相观察来学习,而且我们能够分辨哪些经验是值得仿效的,如果帕吉尔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社会性的学习方式便是点燃科技革命的火花。
帕吉尔指出,正是有着发达大脑的现代人类的出现,才有了加速的技术进步。
现代人类曾与其他人种融合吗DNA证据证明了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人种大融合,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但是,遗传基因学质疑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到底算不算是与人类不同的物种呢?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自己。
现代人类DNA与古人类DNA相比较表明,非非洲裔人继承了尼安德特人1%~4%的基因,美拉尼西亚人也有7%的基因来源于丹尼索瓦人。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查德·格林说道,“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现代人类曾其他人种融合。
”一些研究表明,现代人类和我们“表亲”之间的融合相对较为罕有,对于每一个人种来说,可能只限于某个时期,例如,与尼安德特人的融合,可能发生于5万年前的中东地区。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认为,“在过去的4.5万年中,现代人类的足迹遍布于欧洲各地,几乎在每个街角他们都有可能与尼安德特人相遇。
然而,没有证据表明人种融合就发生在这里。
”格林认为,如果人类的数量远多于尼安德特人,那么在现代人类的基因组中,尼安德特人的DNA信号应该很弱,甚至完全消失,但现代人类的基因组里确实有尼安德特人的踪迹。
即使人种融合真的发生过,那是不是意味着现代人类就是杂交人种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马丁·理查兹指出,物种的概念“非常模糊”,很难在不同人种之间划分明确的界限。
“物种”的定义之一是不可能与其他物种交配并产生能生育繁衍的后代,因此,遗传基因学分析质疑道,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到底算不算是与人类不同的物种呢?尼安德特人其实可以看作是智人的一个分支。
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对于我们的祖先是否与其他物种有过杂交的疑惑,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自己。
人类语言进化起源于何时有人说,人类语言最早发生在围绕篝火载歌载舞时,另有人认为人类语言最早是从狩猎时发出的呐喊声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随着手势的产生而演化出了有声语言。
没有语言,我们互相之间交换意见或对其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都将非常困难。
我们都很清楚,如果没有语言,如今的人类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要确定人类语言起源的具体时间却并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智人不是拥有语言能力的惟一的古人类,大约在23万年前进化的尼安德特人,已经有了与舌头、声带隔膜和胸部肌肉的神经连接,这是发出复杂声音的必要条件。
更重要的是,尼安德特人与人类共享FOXP2基因突变,这是形成与语言能力有关复杂动作的记忆至关重要的一个基因,假设这种基因突变只出现过一次,那么人类于50万年前与尼安德特人分道扬镳之前就已经拥有了语言能力。
此外,化石记录表明,160万年前的古人类的声带隔膜和胸部肌肉已经有了与猿类动物相似的神经连结,表明从那时开始到60万年前,人类的语音能力已经开始进化。
另外,语言最初可能始于手势,最终才演化成有声语言。
古人类的语音能力也许是从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的时候开始渐渐演化的,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在制造复杂工具、猎捕危险动物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需要某种原始语言来进行互相之间的合作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