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比较解剖学ppt课件

比较解剖学ppt课件
哺乳类:分为5区,颈椎恒为7块,胸椎数目变化较大。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助关节、韧带连接而成。
.
10头Βιβλιοθήκη 的组成脊椎动物的头骨在发生上是由下列3个来源不 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及软颅、咽颅和膜颅。
软颅:原始的软骨脑颅,保护脑及感官 咽颅:围绕消化管的前端,保护和支持口腔、
.
18

增加肠的吸收面积有多种方式:七鳃鳗沿肠管 有螺旋状得粘膜褶伸入肠腔内,称盲沟。依靠 螺旋瓣来增加肠的面积是较古老的一种方式, 如鲨鱼、银鲛、非洲肺鱼和鲟鱼等。现代陆生 四足类都不再保留螺旋瓣结构。硬骨鱼类没有 螺旋瓣,但在某些种类如鲈鱼具有幽门盲囊。 多数脊椎动物是靠增加肠的长度来增加面积。 植食性的肠较长,肉食性的较短。增加小肠的 吸收面积还靠小肠粘膜向管内腔突起所形成的 皱褶和绒毛。
骨)到仅生于上下颌。
.
14
舌和口腺
文昌鱼无舌。 无颌类有舌,适应半寄生,舌象活塞,以舌端角质齿
挫破皮肤吸食其血肉。有特殊的口腺(抗凝血), 鱼类有舌,但无舌内肌肉(前后挪动帮助吞食)。空
腔内无口腺 无尾两栖类以上,舌有舌内肌,能自由伸缩。两栖类
开始有口腺 爬行类有鳞类的舌活动性更大。口腺发达(唇腺、腭
全部由外和中胚层共同形成。 文昌鱼和无颌类无齿,牙齿是伴着颌的出现而 产生。其最初的功能:捕捉及咬着食物,进化 到哺乳类:切割+刺穿+撕裂+研磨。现代鸟 类次生性缺齿。
.
13
牙齿的进化历程
由同型齿-异齿型 多出齿-再生齿 端生齿或侧生齿-槽生齿 数量多而不恒定到量少而恒定 由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梨骨、腭骨、副碟
食道。 鸟类的食道在中部扩大成嗉囊。 胃的形态、位置随体型、身体位置和食性的不

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 如某部位毛发处于生长期的比例小,则治疗次数就要增多,反 之治疗次数可减少。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解剖学基本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本组织ppt课件
– 细胞间质
• 纤维
–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 基质
– 蛋白多糖、糖蛋白、水
• 组织液
固有结缔组织的组成
• 疏松结缔组织
– 基质多,细胞和纤维少
• 致密结缔组织
– 基质少,细胞和纤维多
• 脂肪组织
– 脂肪细胞
• 网状组织
软骨和骨
• 软骨 •骨
– 骨质 – 细胞
• 骨原细胞 • 成骨细胞 • 骨细胞 • 破骨细胞
杯状细胞(HE染色)
结缔组织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 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组织液 • 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和骨 • 固有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
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细胞
• 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 •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 浆细胞:分泌抗体 • 肥大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 脂肪细胞
血液
•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 血浆:水、血浆蛋白、糖、酶、维生素、
激素、无机盐、各种代谢产物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肌组织
• 由肌细胞(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构 成
• 肌组织分类
– 骨骼肌 – 心肌 – 平滑肌
神经组织
•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突触 • 神经纤维
–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复层扁平上皮( HE染色)
变移上皮( HE染色)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 上皮组织的游离面
– 纤毛和微绒毛
• 上皮组织的侧面
– 细胞间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和缝隙连接)

解剖学基础第三章《基本组织—上皮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第三章《基本组织—上皮组织》PPT课件

外分泌腺
1). 分类 根据分泌部 ❖ 管状腺 ❖ 泡状腺 ❖ 管泡状腺 根据导管有无分
支 ❖ 复腺 ❖ 单腺
(一)腺体的分类
浆液性腺
单细胞腺
分泌物 粘液性腺 性质
外分泌腺
分泌部
混合性腺 管状腺 形状

多细胞腺
泡状腺 管泡状腺
内分泌腺
导管部 是否分支 单腺 复腺
二、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
游离面
Binzhou Medical College:Wang Dong
一、被覆上皮
结构特点: 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无血管,有极性,游基两面 有神经,位不同,功能各异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 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
复层
(一)被覆上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和结构
分类原则: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5、复层扁平上皮
皮肤的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口腔、 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5、复层扁平上皮
作用:具有耐摩檫、阻止异物侵入和损伤后可再生修复等作用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6.变移上皮
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
6.变移上皮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盖细胞) 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2、单层立方上皮
表面观:呈六边形或多边形 侧面观:近似正方形,核圆且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等处
2、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表面观:呈多边形 侧面观:呈柱状,核椭圆且多位于细胞基底部
排列紧密,常夹杂有杯状细胞 分布:胃,肠,胆囊和子宫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ppt课件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ppt课件
17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2、问题性肌肤的划分及成因
(3)无法祛除的色斑 • 重金属中毒症
特点:生长在颧骨部位,远看似硬币大小的块状色班 斑,近看是由黄豆粒大小的一个个斑点构成,色泽多黝黑 发蓝,也有黄褐色的。
成因:使用不良化妆品或长期接触含重金属物质,造 成金属在皮肤较薄部位沉积而成。
•鉴别皮肤类型的四种方法: 1、目测粗分法
通过仔细观察皮肤有无光泽、油脂多少、皮肤松紧度、 润泽度、毛孔大小、有无粉刺、暗疮、有无皮屑等,以及 其出现在保部位来粗略判断皮肤类型。
此法需通过经验的积累,并且注意客人有无化妆及当 时天气情况和客人劳累情况,以免影响判断准确性。
29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5)过敏症及敏感性皮肤 特点:A、过敏症:皮肤出现红、肿、痒、痛和脱皮
肤、脱水现象;B、敏感:天气变化、情绪紧张,接触或 食用不适应物质及使用普通化妆品时易出现上述过敏反应。
成因:皮肤表皮太薄、表皮层锁水功能差;天生敏感 体质;皮肤抵抗力低下;使用脱皮类化妆品留下后遗症。 或是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
表皮层由外到里又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 生发层四层。
角质层在美容学上称为“死皮”,它是由多层已经死 亡并已角化的上皮细胞组成。
角质蛋白不溶于水,因此角质层有防止体内水份过度 蒸发的作用。
2
皮肤的基础知识
一、皮肤的生理结构及基本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
透明层只存在于我们的手掌和足底皮肤中。
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深部,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它 具有不断增生的能力,以补充角质层死亡细胞的脱落和修 复表皮的缺损。
成因:自然衰老使细胞活力丧失,代谢色素分泌功能 下降,使色素颗粒在局部沉积过多所致。

解剖学课件-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解剖学课件-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第三章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上皮组织的构造特点。 2.掌握被覆上皮构造特点、分类及分布
和功能。 3.熟悉腺上皮、腺的概念。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 分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三类。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
第一节 上皮组织
功能:有耐摩擦、抗磨损、保护、修复的作用
上皮组织
P12图1-11 复层扁平上皮
6.变移上皮
被覆上皮
特点:又称移行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其上
皮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张缩而改变。
器官容积增大时:细胞层数减少,形状变 为扁平。
器官容积减少时:细胞层数增多,形状变 为立方形。
上皮组织 变移上皮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种类: 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
P14表1-3
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少,排列稀疏, 基质丰富。 分布:分布广泛,位于器官间,组织间、细 胞间。 功能:具有连接、支持、营养、防御和修 复等作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1、单层扁平(鳞状)
被覆上皮
特点: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扁而薄
,核椭圆形,位于中央,胞质少。
分布:
在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称内皮。薄、 光滑,有利血液、淋巴流动。
在胸腔、腹膜、心包膜的称为间皮。 分 泌浆液,减少器官间的磨擦,有利于器 官的运动。
单 层 扁 平 上 皮
肌组织
肌纤维 肌束
骨骼肌逐级放大
一个骨骼肌纤维 一条肌原纤维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28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29
黑色素的调控因素
铜离子
微量元素中铜离子、锌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 过程,是黑色素生成增加。
硫氢基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
34
35
乳头层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37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白构成)。
13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14
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24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黑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无角质成细胞 Merkel细胞 特点和功能) 未定类细胞 淋巴细胞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上皮细胞 乳突层
网状层
乳突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
上判断的标志是“点状出血现象”, 在激光磨削术中是重要判断指标。
乳突层不含有网状纤维,因此真皮乳 突层的修复过程不会形成瘢痕,临床 操作中深度不超过乳突层的损伤性治 疗也适合瘢痕体质患者。
网状层属致密结缔组织,包括胶原
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精选
14天 14天 13-19天
TALOS – 银屑病(牛皮癣) 特点----角化不全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皮肤
真皮乳突
牛皮癣斑块和鳞屑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仅为37.5小时,表皮更新时间为8-10天,角质形成 细胞无法正常成熟,称为角化不全,临床表现为鳞屑。
精选
表皮的临床变化
TALOS
• 角化不全----银屑病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精选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扩张时血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腔中红细胞 增多。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皮肤组织解剖学
精选
皮肤解剖学
精选
汗腺开口
鳞状上皮细胞
基底
表皮
细胞
真皮
黑素细胞
汗腺
皮下组织 (脂肪)
结缔组织
动脉 静脉 神精选经
皮脂腺
毛干 立毛肌
皮肤解剖学
精选
整个表皮厚度为66-178um
表皮中黑色素浓度以基底层最浓, 向上逐渐减弱,至角质层最淡。
整个表皮无血管。
表皮
从开始形成新的角质 形成细胞至角质层脱 落共41-47天,称为 表皮更新时间。
胶原纤维集成许多粗壮的束并有分支 交织成网,束的走向与皮肤的张力线 相平行。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 层的下部,弹力纤维在毛囊和腺体周 围较密,也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 精选 和弹性。
真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原纤维
– IPL – CO2 (Encore)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伊藤痣
– 分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的肩与上臂, 又称肩峰三角肌蓝褐痣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 外源性色素沉着
– 文身 – 爆炸粉粒沉着 – 金属色素沉着
精选
皱纹的形成
• 真皮细胞中大约90% 是水,除水以外最主要的成分是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弹力和张力。日光中紫外线照 射可使弹力纤维变形、纤维增粗、扭转、分叉,日 积月累可使变性的弹力纤维呈团块状堆积,其弹性 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过度伸展后 出现裂纹。 –胶原纤维是人体最主要的结构蛋白 • 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和III型胶原
精选
皱纹的形成
– I型胶原约占皮肤胶原成分的80%,在真皮中聚集成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
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具有高度机械稳定性,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 力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皮肤饱满充盈的物质基础。
– 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网状纤维的主要成分,在胚
胎期皮肤中约占胶原成分的50%,成年后仅见于表皮下和皮肤附属器周 围,呈疏松网状排列,在创伤愈合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以大量增生。 – 日光照射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成熟的胶 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 表皮瘢痕----表浅伤口仅影响表皮,
有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
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愈合,修复
后可完全恢复。
精选
色素增加性病变
• 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加
– 雀斑、炎症后色沉
• 黑色素细胞数目的增加
– 雀斑样痣、黑色素痣
精选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雀斑
– 好发于面部日晒部位,尤以鼻和额常见,皮损为1-4mm圆形/椭圆/ 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与日晒关系密切,色 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 耐受性,夏季雀斑数目多,形体大。
– 皮损逐步出现,表现为淡褐色至淡黑色,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 片,对称分布于面部的突出部位,以颧部、前额、两颊最明显, 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而变化。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素沉着过度,表皮突延长,黑色细胞数目增多。不再日晒后也不
容易消退或完全不退,同时伴有其他皮肤老年性变化,皮疹常对
称发生。
精选
黄褐斑
• 病因:
– 可能与内分泌(如妊娠妇女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药物、 日晒多种因素有关,一些慢性病患者也常发生。黑色素增加与黑 色素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关。
• 临床表现:
精选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精选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颗粒层
表皮生发层 黑素细胞 基底细胞
上皮细胞
乳突层
Layers of the Epidermis
(a.k.a. epithelium) 网状层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咖啡斑
– 遗传性皮肤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像咖啡和牛奶的混 合色。
• 雀斑样痣
– 又称黑子,颜色比雀斑颜色深,表现为棕黑色的斑点,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小于5mm,色素非常均匀,单发或多发, 累及黏膜,不因日晒而加深或增多。
• 老年斑
– 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好发于老年人,损害内黑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精选
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太田痣
– 好发于东方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皮损为淡青色/灰 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最常累及眶周/额头/颧部/颞部/ 鼻翼,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聚集大量黑素细胞可扩 展到乳头层和皮下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