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实验原理】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d x=n x-n x+1q x=L x=(n x+n x+1)/2T X=L x+L x+1+L+x+2…+L maxe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笔【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研究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编制一张完整的生命表,以了解人口的生存状况和寿命分布。
实验方法:1. 选择样本人群: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人群,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数据收集: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记录,我们收集了他们的年龄和性别信息。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计算了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并进一步推算出了生命表中的各项指标。
4. 结果展示:将计算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张完整的生命表,其中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死亡率、存活率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年龄分布:我们发现,样本人群中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形”分布,即年龄越大,人口数量越少。
这与我们对人口结构的认识是一致的。
2. 死亡率变化:我们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死亡风险增加。
3. 存活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到的存活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存活率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婴儿和老年人群中,存活率较低。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年龄对人口生存状况的影响。
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命表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揭示人口的健康状况、寿命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提醒我们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他们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生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生态学实训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生态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态现象的能力;3. 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 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生态系统调查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四、实验方法1. 生态系统调查: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一定面积的样地,调查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记录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态系统调查本次实验共调查了10个样地,样地面积为100m²。
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20种植物,其中乔木6种,灌木8种,草本6种。
植物种类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的分析,发现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乔木层以杨树、柳树为主,灌木层以荆条、胡枝子为主,草本层以狗尾草、蒲公英为主。
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结构稳定。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得出各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且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表明植物群落内物种间竞争较弱。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评估得出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植物生子分析
ki 代表生态因子
2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 )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 如头骨、 牙齿、 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接上页
实验目的:
•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 )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 (2)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实验原理
•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 命表时有差别; 命表时有差别; •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 又称同生群生命表, 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实验三、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分析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 分析两个部分。
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生
态
学
实习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2014 年 12 月
安全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服从安排,不单独行动,每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外业调查时按规定时间作业,规定时间内返回。 注意地形安全 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有无危险的动植物 不要进入军事设施和基地 各小组间,小组与带队教师间随时保持联系 携带必要的药品 每次调查结束均要清点人数与器材 一切以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为准则
实习一 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1. 实习地点:浙江雁荡山 2. 内容提要: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3. 目的要求:加深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4. 时间安排:1 天 5. 实习操作步骤: 植物群落中种群的种类与格局的变化,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 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 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 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 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 境和资源信息。 6. 实习原理和方法
盖度比 CR(Coverage ratio) :某种群的盖度 / 样方中最大盖度种群的盖度= Ci/Cmax, 频度 F(Frequency) :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 全部调查样方数, 相对频度 RF(Relative frequency):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i, 频度比 FR(Frequency ratio) :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频度最大种群的频度 =Fi/Fmax, 高度 H(Hight) :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相对高度 RH(Relative hight)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i, 高度比 HR(Hight ratio)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最高种群的高度和= Hi/Hmax, 种群的优势度由其重要值 IV(Important value)表示:IV = RD + RC + RF, 或由总优势比 SDR(Summeddominance ratio)表示: SDR2=(DR+DC)/2,SDR3=(DR+CR)/3,SDR4=(DR+CR+RH+FR)/4。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学派意见不 一,本书以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 IV 或综合优势比 SDR 表示,它简单、明确、应用效果好, 在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采用。 根据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和功能位置,一般将群落内的成员作以下划分: 优势种/建群种 Dominant/constructive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种群,其密度高、盖度大、生物量高、生活能力强。如昆嵛山次生天然林中的短柄 枹栎。 亚优势种 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的性质和 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种群。 伴生种 Companion species: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 Rare species: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偶见种可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偶然 侵入的种群,或群落中衰退的残遗种群。
生态学实习报告7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7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我们于20__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实验——生命表 2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2013.03.06气压:温度:实验生命表及其编制【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x=年龄分段;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
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是描述某一种群体在不同年龄或不同时间段内存活状况的统计表格,它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验,我们将使用实际数据来编制一张生命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数据,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等。
然后,我们将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出各个年龄段的存活率、死亡率等指标,从而得出生命表的各项数据。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地区的人口数据作为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该地区的生命表,具体数据如下:年龄段存活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存活率死亡率。
0-5岁 10000 500 200 0.95 0.02。
6-10岁 9500 300 100 0.92 0.01。
11-15岁 9200 200 150 0.89 0.0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存活率和死亡率,进而分析出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趋势。
比如,0-5岁的存活率为0.95,死亡率为0.02,说明该地区的婴幼儿死亡率较低,人口结构可能较为稳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生命表来计算出一些重要的人口指标,比如平均寿命、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对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生命表的编制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客观的方式来了解人口的存活状况和人口结构,为人口统计学和人口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加深对生命表的理解,并对人口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制生命表,还深入了解了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
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
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n x/n0
d x=n x-n x+1
q x=d x/n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 x+2+···+L max
e x=T x/n x
三、实验器材
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
子,一个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
50,年龄记为0。
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3的情景。
3.将“死亡个体”数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
全部“死亡”。
4.重新掷骰子,规则改为当掷出1时代表死亡个体,其余相同,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6
的情景。
5.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格。
年龄x存活个体数n
x存活率l x死亡个数d x死亡率q x L x T x生命期望e x 0
1
2
3
····
n
五、实验结果
理论存活率为1/3
理论存活率为1/6
六、分析讨论
通过这次实验可知,我们明白了编制生命表的意义:
1.生命表可以回答刚出生的一代人按照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和医疗
技术等条件,平均每个人可活到多少岁,也能回答现在已经活到一定年龄的人,今后平均还能活到多少岁。
2.生命表可为考察人口再生产状况,计算净人口再生产率和平均世代间隔,以及进行人
口预测等,提供可靠的数据。
3.生命表综合反映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
口寿命的影响,为规划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提供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