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优秀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过程【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
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提问】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全体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请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阐述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阅读教材找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生读图并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西北地区图说出并指出。
学生归纳整理。
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优势。
2.精讲点拨: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过渡:(拓张延伸)干旱自然环境的优势。
三、西北地区的资源
1.自主学习:西北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指出主要的矿产地及名称。“西气东输”工程简单介绍。
2.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意义。
四、西北地区的交通
1.拓展延伸:
⑴金昔对比说变化。
⑵西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干线。
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阅读课本P13-16教材内容,结合图5-25,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⑵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西北地域的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幻灯片展示《使至塞上》等古诗。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我国哪个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板书:西北地区
出示学习目标。一、自然概况源自1.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简单介绍西北地区的大致方位。
2.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3.自主学习: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八年级地理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区教案(新版)湘教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3、培养学生从网络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教材和网络查询等手段,自主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西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旅游?【预设】旅游可以看美景、吃美食!【教师】我也喜欢旅游。
但是我每天都在发愁暑假去哪里呀!【追问】你们喜欢玩微信吗?【学生】喜欢。
【教师】我喜欢通过微信看朋友们去了哪里,作为参考。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小明的微信里发了这样一组极其美丽的照片。
【展示】胡杨林、草原、葡萄、西北美食、沙漠图片。
【提问】照片美不美?【学生】美!【教师】所以我决定暑假就去这些地方啦,但他们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动手帮我查询一下,好吗?【学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
【教师】可我没去过西北地区,你们去过吗?【学生】没有/有。
【教师】但我的朋友小明去过,而且他在旅途中用微信发了很多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明一起来游西北,做好旅行准备。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深入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和地域差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征、地理分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细节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材料。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地理分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展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活动1:(第14页活动1)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
℃左右某某: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某某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本区地势高,除影响其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是什么?(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某某的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某某的畜种——滩羊
某某的畜种——伊犁马、细毛羊青藏的畜种——牦牛、藏绵羊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
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
活动3:(第16页活动1)
总结差异:某某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西北地区:去
青藏
地区: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课时作业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板书
课后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名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知识板块: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西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3.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珍稀动植物资源4.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农业发展;2.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认识其珍稀动植物资源;3.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解其生活环境。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发展学生的课堂表达技巧,以及思维逻辑能力;3.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珍爱生命的态度;2.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资源和环境的分布状况;2.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3.让学生学会地图的绘制和阅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2.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模拟策略:通过模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等情境,让学生了解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环境,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 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探究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探究某个问题,再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交流,增强其合作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以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本节教材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概况,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说明地理事物。
以及农业、交通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3.掌握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与农牧业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牲畜。
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读图、析图、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及形成干旱的原因。
3.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提问:上面两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师:对,诗人用凝练的得寸进尺墨,描绘了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概况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大兴安岭、古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明确位置: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提问: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和宁夏的北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一课时西北地区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网络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教材和网络查询等手段,自主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情分析
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西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为什么喜欢旅游?
【预设】旅游可以看美景、吃美食!
【教师】我也喜欢旅游。
但是我每天都在发愁暑假去哪里呀!
【追问】你们喜欢玩微信吗?
【学生】喜欢。
【教师】我喜欢通过微信看朋友们去了哪里,作为参考。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小明的微信里发了这样一组极其美丽的照片。
【展示】胡杨林、草原、葡萄、西北美食、沙漠图片。
【提问】照片美不美?
【学生】美!
【教师】所以我决定暑假就去这些地方啦,但他们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动手帮我查询一下,好吗?
【学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
【教师】可我没去过西北地区,你们去过吗?
【学生】没有/有。
【教师】但我的朋友小明去过,而且他在旅途中用微信发了很多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明一起来游西北,做好旅行准备。
【讲授】讲授新课环节一:攻略
【教师】首先,请课代表帮我们介绍一下我的朋友小明:
【投影】小明:哈尔滨人
旅游经历:旅游达人,首次进入西北地区
旅游方式:自驾游
爱好:发微信
特别说明:小明喜欢在旅游前充分准备,做好旅游攻略。
【提问】小明的旅游攻略中,首先得了解什么啊?
【学生】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帮助小明上网搜集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
【学生】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中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学生】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北部。
①新;②甘;③内蒙古;④宁。
【学生】地形:主要经过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学生】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其特点为降水少,温差大。
主要经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教师】那能否用一个词形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呢?
【学生】干旱。
【教师】非常好!了解完西北地区基本的地理信息,小明就开始设计线路了。
他就想去图片中的地点,你们可以帮他设计线路吗?
【学生】演示
【提问】自什么向什么方向呢?
【学生】自东向西。
【教师】很好,看来你们和小明的计划完全吻合。
接着,小明背着行囊出发了。
我们也跟着小明出发吧!let’s go.
环节二:旅游
第一站:第一站他来到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让小明心旷神怡,他说道:
微信1:呼伦贝尔大草原,这蓝天,这白云,牛儿,马儿,羊儿,忒美!
【提问】这说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什么业很发达?
【学生】畜牧业。
【过渡】在路上,小明发现,草原有些变化,没那么绿了,不禁叹息:
微信2:小明:草原快没啦,也太多沙了吧!
【老师】请大家为小明解答,这应该叫什么草原呢?
【学生】荒漠草原。
【补充】正确,它介于典型荒漠与典型草原之间,被称为荒漠草原。
第二站:小明来到了爸爸去哪儿的取景地:宁夏沙坡头。
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还看到了黄河。
他说:
微信3:沙漠啊,我终于见着你了,俺要开始探险啦!
【提问】这里有什么业?
【学生】农业。
【补充】这里的农业是依靠黄河灌溉而发展,属于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少数有水源灌溉的地区。
【提问】这里,老师有疑问了:从东向西,小明所看到的景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活动】其原因是什么?请查阅书籍和资料回答。
【学生】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从东向西,水汽越来越难到达,所以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过渡】一路景色变幻,惊喜不断,不过小明最想见的还是额济纳那一片美丽的胡杨林。
到达后,他在微信中这样说到:
微信4: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胡杨林,美得逆天啦!
【教师】太美啦,你们想去吗?
【学生】想。
【教师】不过小明还得奔往吐鲁番。
新疆的民俗风情特别吸引小明。
他说:
微信5:新疆也太多美女啦,和咱东北姑娘长得不太一样呢!
【提问】请问这里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新疆的少数民族特别多,民俗风情特别吸引人,维吾尔族和回族人很多,当然,还有哈萨克族以及其他民族,西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但尽管如此,这个地区的汉族人还是很多的,汉族人占到了新疆的三分之二。
【过渡】除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小明,吐鲁番的瓜果也让小明大饱口福:
微信6:新疆的瓜果甜又甜,可是已经晒成黑炭了,回去咋见人呢!
【活动】到这里,老师又新产生了两个问题:请问为什么小明会被晒黑?又为什么吐鲁番的瓜果很甜?请大家小组合作帮我解决问题。
【补充】因为新疆降水少,大多数地区海拔较高、云量较少,所以紫外线较强。
因此,旅游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
新疆瓜果甜的原因:由于白天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而到了晚上,由于昼夜温差大,温度骤降,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瓜果特别甜。
【过渡】第五站:在吐鲁番短暂停歇后,小明又起身出发了,来到了新疆的南疆地区。
当清澈的河流和胡杨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小明惊呆了,便发了第6条微信:微信6:再见胡杨林,还是美!
【提问】图中为什么河?
【学生】塔里木河。
【教师】请大家上网查询并为我介绍一下这条河流:
【学生】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内流河。
西北地区河流不多,且多以内流河为主。
【老师】西北地区本身下雨非常少,那么塔里木河的水源来自于哪里?
【学生】天山和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
【老师】塔里木河可以为农业提供水源,发展绿洲农业。
可以种什么呢?
【学生】棉花,是我国的优质长绒棉基地。
【过渡】穿过塔里木河,这里又是一片茫茫的沙漠。
这里,就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来走进塔克拉玛干
【视频展播】塔克拉玛干。
【提问】小明经过沙漠时,看到了许多油井,你们知道干嘛的吗?
【学生】开采石油。
【教师】说明?
【学生】这里石油资源丰富。
【补充】其实,沙漠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现在,已有许多公路深入大漠腹地,在沙漠中建成了我国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你知道西北地区还有哪些资
源吗?你们能帮小明正确连线吗?
白云鄂博镍
金昌稀土
克拉玛依褐煤
伊敏河石油
环节三:收获
【教师】走过最后一站,小明就开始回程了。
跟着小明走完这趟旅程,大家有何收获呢?希望你们能大胆和我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
【老师总结并板书】身居内陆——干旱——自然环境、农业、资源
环节四:提升
【转承】在我们眼里,西北地区是美丽的,是资源富饶的,但比起东部,经济还是较为落后,小明在回程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地区的生活还有待改善。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化身经济专家,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如何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呢?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西北地区的发展能真正用得上这些建议。
【讲授】教学小结其实西北地区拥有着众多的发展机会,希望有机会同学们有机会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