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

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________B. 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________D. 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2.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

这反映了A.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________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________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3.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材料信息说明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________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 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________D. 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4.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________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________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 魏源做史书《圣武记》,该书以记载清朝盛世武功为主要内容,但并非歌功颂德之作,而是明确表达出希望清统治者效法祖先以实现“五官强,五兵昌,四夷来王”局面的思想。

这体现了A. 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思想________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________D. 清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6.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精校 Word版含答案---吉林省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

精校 Word版含答案---吉林省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

高三文科综合试卷历史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说,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

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B.抑制了君权的集中C.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D.可以有效管理地方25.秦代确立郡县制之初,全国共有36个郡;秦王朝灭亡之时,加上京师地区,全国也仅有49个郡。

至西汉末年,全国已经有103个郡,是秦末的两倍多。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汉代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疆域面积成倍扩大D.中央管理地方的力度加强26.中国自唐代起就有茶道,下表是对唐代茶事过程的诠释。

这反映了当时A.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B.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C.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D.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7.据清朝《仁宗实录》记载,闽皖商人为图便捷省费,在贩运商品到广东出口时,将原来经庾岭的内陆运输改为海道运输,而嘉庆帝以会使内河“关税减少”为由,下令商人仍“由内河过岭行走”,否则将没收商品并治罪。

此规定A.不利于当时的出口贸易B.表明清政府调整对外政策C.限制了商人的经商范围D.说明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28.据记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

这反映出维新人士A.已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B.致力于打破政府的报刊管制C.注重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D.重视提高国民群体文化素质29.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

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C.自然经济优势明显D.传统经济解体缓慢30.1939年,蒋介石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中国国民党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本党的,共同奋斗的。

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说明西周时期 ( ) A.皇权宗法化________ B.王权专制化C.封国宗亲化_________ D.王国同姓化2. 《秦律》规定,有事必须以公文的形式书面请示,不得口头请示或托人代达。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的行政手段______________ B.确保行政信息的真实性C.构建君主专制的纠错机制______________ D.保障皇帝政令畅通无阻3. 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两则材料表明 ( )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4. 对下图理解准确的是 ( )A.造船技术落后 B.清政府政治制度的腐败C.清政府官员愚昧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清政府盲目排外5.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

“ 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______________ 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______________ 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6. 1935年6月中旬,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汇合,实力增强,中共中央进一步突出了“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包含的意图主要是( )A.接通苏联,获取援助______________ B.积蓄力量,准备反攻C.打破围剿,开始长征______________ D.主动出击,国共合作7.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p8. ly:宋体; font-size:10.5pt">人均产量(1950年)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 37kg 538. 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优先发展重工业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___________ D.开展大跃进运动9. 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

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24.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据此可知,分封制A.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B.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C.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创新2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A.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26.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这些现象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D.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27.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28.徐中约说:“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最能体现文中所述的中国历史时期是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B.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D.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29.有关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侵略者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B.国民政府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围剿C.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侵华日军D.中共发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30.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新中国在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

2019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_________ )A.礼仪与政治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民主政治奠基2.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

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_________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3. 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_________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______________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______________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4.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 — 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_________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5.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100所名校】2019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00所名校】2019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六次月考 历 史(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2.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

这( ) A .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B .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C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 .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 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B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C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D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4.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 .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 .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 .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5.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2道选择题,48分)24.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

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

这说明( )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25.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

这些做法( ) A.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 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C.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 D.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26.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27.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程朱理学的传播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市民阶层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28.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

”据此可知,当时( )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29.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资料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资料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B.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C.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D.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2.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已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B.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D.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3.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这可以说明A.分封制的瓦解 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C.土地兼并严重 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4.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5.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6.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7.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2道选择题,48分)1.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

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

这说明A. 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 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 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 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观念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规矩形成于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之前并不存在,并非贯通整个中国历史;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中西比较表明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更多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不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

这些做法A. 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C. 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D.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依据材料“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弱化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些措施并未触及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并未废除封国制,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政策的改变,不是行政体制的调整;C选项错误,这些措施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缓解了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A. 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 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D. 从以门阀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可知唐代士人注重门第声望,根据材料“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可知宋代士人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故D项符合题意。

A 项,材料中未涉及向平民社会转化,排除。

B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

C项,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4.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A. 程朱理学的传播B.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 市民阶层的兴起D.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

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程朱理学的传播有关,故A选项正确;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原因更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关,材料没有体现商帮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D选项错误。

5.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

”据此可知,当时A. 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B. 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C.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 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

”可知,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说明当时洋务企业具有雇佣工人生产的资本主义因素,故C正确;材料说明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目的是维护洋务企业的利益,并非保护工匠的利益,排除A;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无法体现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排除BD。

6.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详解】据所学可知康有为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这不仅是学术思想,也为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不正确;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儒学发展历程,B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继承改造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为其所用,没有动摇传统儒学主导地位,D项错误;所以选C项。

【点睛】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7.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 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联合绅士阶层;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绅士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成为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民族资本主义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已经获得发展,故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1912年,故B项错误。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无关,故C项错误。

8.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

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战略,一方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扩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故A正确;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外交仍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B错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C错误;20世纪60年代我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仍然是紧张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联系所学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分析解答。

9.伯里克利与外邦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在伯里克利晚年失去两个公民儿子后,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

这体现了雅典A. 人文关怀的普遍性B. 法律执行的随意性C. 公民大会权力扩大D. 民主政治的狭隘性【答案】D【解析】【详解】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

材料中的“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故答案为D项。

A项中的“普遍性”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公民大会拥有这样的权力,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法律执行的随意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大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

【点睛】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属于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除在外。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民主决策的失误,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民主,只能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10.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A. 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 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 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 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德国工人运动的相关知识。

随着德意志帝国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相互交织作用下,德国经济迅猛发展,客观上带动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迅速膨胀。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做为其政治斗争的目标是基于现实考量,做出的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故答案选A项。

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固然一定程度上受到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但这是属于外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故B项排除;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并没有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故C项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

”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A. 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 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C. 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D. 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表现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具有现代主义特色,故D项正确;这一文学艺术是现代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是不一致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故C项错误。

12.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

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A. 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 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C. 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D. 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工农业产值均有增长,这说明当时苏联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故B正确;材料数据反映了重工业占主导,不是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集体化的信息,故C排除;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方经济危机之前已经存在,故D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