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

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生活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变家庭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家庭的碳足迹。
一、家庭低碳生活1.节约用水:家庭可以通过安装节水器、修复漏水等方式减少水的浪费,并合理利用雨水等可再生资源。
2.降低能源消耗:家庭可以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开关灯时注意节能,利用天然光照等措施减少电力消耗。
3.减少垃圾产生:家庭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4.推广绿色出行:家庭可以选择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5.鼓励再生能源的使用:家庭可以安装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
二、低碳消费行为低碳消费行为是指在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时,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1.购买绿色产品:选择使用无污染、低碳排放的产品,例如能效等级高的电器设备、环保标志认证的纸制品等。
2.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降低过度消费的倾向,只购买真正需要的商品,避免浪费资源。
3.鼓励低碳生产和供应链:选择支持低碳生产的商品,例如购买来自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减少食品运输距离,降低碳排放。
4.推动共享经济:鼓励通过共享平台分享物品和服务,减少资源的浪费,例如通过网约车代替私家车,共享自行车等。
5.增加再生产品的使用:选择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例如购买回收纸、再生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等,减少对原始资源的需求。
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意识改变。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家庭采取低碳方式生活和消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住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低碳住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已不全部在产品上,而是慢慢转向顾客,顾客资源将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住宅的营销则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营销的核心是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其实现在世界上已有许许多多的企业认识到分析消费者行为是企业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般来讲,分析低碳住宅消费者消费行为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采用现代营销理念,被社会而认可。
并且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研究低碳住宅消费者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和低碳住宅消费市场的现状,了解并预测低碳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决策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因此,伴随着低碳理念开始迅速的渗入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内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行低碳住宅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绿色消费;低碳消费;低碳住宅一、低碳消费的内涵关于低碳消费的概念,迄今为止学术界也尚未形成共识。
在国外,学者们认为低碳消费是在一种生活消费过程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并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污染、减少不必要浪费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其概念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倡导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选择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其二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或能耗,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使其形成一种文明、健康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二、绿色消费与低碳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低碳消费行为,是一种尽可能避免消费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目的的消费方式。
其具有的特征如下:首先,低碳消费是一种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生活方式。
从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两个微观层次来看,低碳消费是不断提升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低碳消费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结合。
其实消费结构低碳化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形成一种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其次,低碳消费行为是一种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性消费行为;再次,低碳消费行为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生活方式。
河南省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

经济研究加。
三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序列,2015年泰国第三、二、一产业占比分别为55.14%、35.72%、9.14%。
从数据上来看,虽然泰国的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超过了50%,但并不意味着发展水平很高。
泰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具有明显的发展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有所下滑。
泰国服务业就业结构开始上升,接近一半的劳动力集中在服务业。
泰国农业就业结构集中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农业就业结构开始减少,而工业占全部劳动力的20%左右,显然泰国正在从农业与工业结构转向服务业结构的发展。
2 总结如以上所提到的,泰国正面临中等收入不平衡、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并行以及竞争能力有限等问题。
影响泰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研究与开发能力、科学技术、生产能力以及政府能力都比较低。
泰国产业的发展如果从过去10年来看将会发现,GDP的增长年均为3%、投资增长年均为2%、产业出口额增长年均为5.4%,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还不够发展成高等收入国家。
因此,目前泰国政府正在全面推动泰国工业4.0,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行科研人才培训,发展高科技,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等,实现高收入国家,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泰国产业结构的重点或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生产质量,如何促进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泰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以及由农业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1]毕燕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D],新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陈才建.泰国制造业供应链精益管理策略研究,广西大学商学院[J],2013,04.[3]邓州.泰国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中泰产业合作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2016年第3期.[4]卢进勇,杜奇华,李锋主编.国际经济合作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5]马朝基.中国产业结构与中美贸易摩察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11月.[6]肖琪经.泰中罗勇工业园建设对于推动中国“走出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7]吴璧鸿.改革开放以来泰国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分析[D],暨南大学,2012.[8]武力.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J],2016年第3期.[9]Junlachep Chitnawanna.Thailand Relations-China 30year of Friendship since(2005)[M], Bangkok: Thammasat University,2007.[10]Poramethee Vimonsiri.泰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战略[J],泰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16年8月.[11]Somsak Tambunlertchai.Future of Thai Manufacturing[J],Nat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mmittee,Vol.33, No.2, August 2015.河南省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许露露(信阳学院 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低碳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低碳消费行为是我国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引言:如今,全球暖化及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不少国家开始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增加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在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知与需求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碳排放量和生命周期成本。
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知与需求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和宣传,消费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更加重视低碳产品。
消费者认为低碳产品不仅能够减少环境负担,也可以降低生活成本。
因此,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二、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知识和意识水平消费者的知识和意识水平是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对低碳产品有较高认知水平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且能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意识水平。
2.经济能力与收入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和收入水平是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低碳产品通常价格较高,而且其普及率相对较低。
因此,提高低碳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降低其价格成本是重要的策略措施。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给予低碳产品的购买者经济奖励,从而推动低碳消费行为的发展。
3.社交影响和社会认同社交影响和社会认同对消费者行为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受到家人、朋友和同事等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购买决策。
此外,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购买低碳产品来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和身份认同。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品牌营销和社交媒体等手段来提升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接受程度。
三、推动低碳消费行为的策略建议1.消费者教育和宣传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教育与宣传,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意识水平。
通过传媒、教育机构等渠道,向公众普及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推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
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10-01-11[作者简介] 徐国伟,山东交通学院管理系,讲师。
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徐国伟(山东交通学院管理系,济南 250023)[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低碳经济下的低碳消费成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从现有研究来看,Tr iandis 的人际行为理论既考虑了影响行为改变的内外部因素,也注意到习惯与规律在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更适宜于指导低碳消费行为的改变与建立。
而干预低碳消费行为改变与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提供低碳消费建议、开展能源消费审计等事前干预和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激励、对消费结果给予反馈等事后干预以及采取团体影响和设定个人低碳消费目标等社会影响技术。
[关键词] 低碳消费行为;低碳经济;行为改变;行为干预方法[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09(2010)05 0135 06一、低碳消费行为研究历史出于能源经济安全和环境恶化原因,低碳消费方式在过去40年里引起学者极大的兴趣。
最初的低碳消费行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的发生,学者们开始对能源保护,特别是如何鼓励人们减少能源消耗,进行了大量研究。
20世纪70~80年代能源保护研究的重点是各种节约能源的行为干预方法(包括加强能源节约宣传,提供能源使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以及制定家庭能源节约目标等)的应用。
如果说早期的低碳消费行为研究大部分受高油价和对能源安全的关心驱动,那么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相关研究则更多地受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暖的影响。
学者们开始更多地考虑亲环境行为和可持续消费,如循环利用,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Geller,2002;Jackson,2006)。
这个时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虽然消费者开始关心气候变化,但是他们却并不愿意改变日常高碳消费行为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Goldblatt,2005)。
一些研究还发现消费者对环境的信念和态度对能源消费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经济上的节约和可观察的能源利用方式比环境因素更具激励作用(Dwy er et al.,1993)。
低碳生活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低碳生活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
1. 调查对象的意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和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 调查结果显示,能源使用是影响低碳生活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人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节约意识和行动。
3. 交通出行也是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更倾向于选择汽车,而不是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这说明需要加强公众对节能交通工具的认知和推广。
4. 调查还发现,低碳饮食的意识和行动也需要加强。
许多人对于环保食品的了解不足,并且倾向于选择包装较多的食品。
综上所述,虽然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和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需要加强对能源的节约使用、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和低碳饮食的推广,以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
低碳生活现状及建议研究成果报告(精选五篇)

低碳生活现状及建议研究成果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低碳生活现状及建议研究成果报告低碳生活现状及建议研究成果报告讨论(一):了解低碳及低碳生活的含义.什么是低碳?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低碳生活是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简单的说来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低碳准则:低碳生活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低碳生活十则:●拒绝塑料袋●巧用废旧品●远离一次性●提倡水循环●出行少开车●用电节约化●办公无纸化●购物需谨慎●植物常点缀●争做志愿者讨论(二):为什么要进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其影响.为什么要进行低碳生活?因为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1.生态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自然恶果。
2.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低碳生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低碳生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低碳生活不再局限于一些专业人士和学者的讨论领域,而成为了广大消费者生活中的必要选择。
低碳生活意味着减少浪费、保护环境,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地球的环境,还能节约消费者的开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实践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购物日常购物是影响消费者环保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环保型的生活用品和商品,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使用环保家电、选择环保家庭清洁用品等举措。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到环保因素,有意识的选择绿色、环保、能源节约型商品。
例如,一些消费者开始选择购买环保家具、再生纸制品、水性漆类产品等低碳环保产品,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更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商品包装的环保性,选择购买无纺布、铝罐、玻璃等可再生回收材料包装的商品。
二、食品饮料食品饮料消费行为也是影响消费者采取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选择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自身健康。
例如,选择当地食品、有机蔬菜、天然有机食品等,可有效减少长途运输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此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选择包装简单、不含添加剂、持续供应的食品来切实贯彻低碳生活方式。
例如,选择水果、蔬菜、豆类等全天然的食品,避免食品浪费、减少消费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生活的具体方式,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就是积极倡导低碳环保、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的消费理念。
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可以具体落实低碳生活目标的实现。
如通过更多的步行、自行车出行、公交出行等方式,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节约用水、用电也是低碳生活的重要方面,不仅可以减少水电费支出,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养成节约习惯,实际上就是在推动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低碳生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生活等多个方面,实际上也是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国伟
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137
多地减少用电( Kant ola et al. , 1984) 。 Kant ola 等 认为如果人们知道他们的态度与实际行为的差距 , 人们会改变他们的行为。详尽可能性模型则认为 态度的改变基于两种途径: 一是中心加工途径 , 信 息接受者完全注意说服信息的内容 , 认真思考其含 义并将其整合在自己的态度中。这种路径依赖于 信息接受者涉入说服信息时具有高水平的动机和 能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说服信息与目标听众高 度相关时。二是外围加工途径 , 虽然信息接受者涉 入说服信息的动机较低, 但是他们可以利用其他与 之相关的信息来源 ( 如他们所尊敬的他人 ) 来影响 态度。 社会学习理论是另一个关键的行为改变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 人们的行为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经验 ( 尝试或错误) , 社会模范和他人 ( 家庭、 朋友、 同事 和公众人物) 学习形成。也就是, 我们的行为受我 们自己的经验、 他人的行为和他人对我们行为反应 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可用于亲环境行为的解释。 例如 , 人们看见其他人在对废物回收利用 , 则他们 更可能采取回收行为。 个体论方法假设了消费者选择是个体理性认 知过程, 社会符号论方法则试图考虑在认同建立和 选择过程中他人的影响。实际上, 行为也受社会符 号的影响。符号互动论 ( Symbolic Interact ionism ) 和符号自我完成理论( Symbolic Self - Completion T heory) 提出人们追求某种符号或美德, 不仅是为 了这些符号或美德的实际价值而且是为了构建他 们的自我认同, 并使用这些符号或美德来向外部世 界描绘他们的形象。一些研究者认为在低碳消费 的思想下 , 人们应该将 低碳! 作为社会符号和认同 的基础。例如, 一项对有机食品消费的研究发现认 为自己是 绿色消费者! 的人们更可能购买有机食 品( Jackson, 2006) 。 从前面所回顾的行为理论看, 对消费者行为的 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为是个体内 部过程和特征( 态度、 价值、 信念、 习惯和个人规范 ) 的函数, 包括生态行为理论与价值、 信念、 规范理论 等。这种行为内部性的观点隐含消费者作为社会 系统中的一员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种观点 则认为行为是个体外部过程和特征 ( 经济与规则激 励, 制度限制和社会生活方式 ) 的函数, 包括说服理 论、 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符号与认同理论。这种行
为外部性的观点认为消费者受超出其理解和控制 的外部力量的影响。两种不同观点导致在实施行 为干预措施上存在显著的差别。内部性观点的方 法提倡通过提高低碳意识、 提供低碳信息和广告宣 传来激发亲环境的态度 ; 相反 , 外部性观点的方法 倾向于在制度上将行为改变与激励措施结合起来 为低碳行为的形成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有 鉴于行为理论的二元分歧, 一些学者试图将内部性 与外部性两种观点整合起来, 其中 St ern 与其同事 发展的 态 度 行为 情境! 模型 ( A tt it ude- Be havio r- Cont ex t M odel) 最具代表性。 ( 四 ) 态度 行为 情境模型 St ern 及其同事基于 行为是个体 与其所处 环 境的函数的观点, 综合考虑行为的内外部因素 , 构 建了一个整合态度、 行为与环境的模型, 用以描述 和预测亲环境的消费者行为。态度 行为 情境 模型认为行为是个体态度变量与情境变量的交互 结果。态度变量包括信念、 规范、 价值和行为趋向 , 而情境因素包括经 济刺激与成本、 个人能力 与约 束、 社会 规范、 制 度 与法 律 等 ( Guagnano et al. , 1995; St er n et al. , 1999) 。态度 ( 内部因素 ) 与情境 ( 外部因 素 ) 影 响之 间的 结构性 动力 是态 度 行 为 约束模型的关键维度。该模型认为当情境因 素较弱或不存在时, 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最强 ; 相反 , 当情境因素强烈地正向或负向影响时, 态度 与行为实际无关。例如, Guag nano 等对报纸的回 收利用行为研究( Guagnano et al. , 1995) 指出, 不 论人们是否具有亲环境态度 , 当回收工具的获得非 常困难时 , 实际没人会回收; 而当回收工具的获得 非常容易时, 大多数人都会回收。但是 , 当回收利 用存在可能但又有一定难度时, 亲环境态度与回收 行为的关系最强。 最初模型 并没有考虑习 惯对行为 的影响, 因 此, Stern 进一步提出 亲环境行为的整合模型 , 将 态度、 情境因素、 个人能力和习惯四个变量纳入到 模型中( St ern, 2000) 。这一模型与 T riandis 的人 际行为理论( T riandis, 1977) ( T heory of Int erper sonal Behavior ) 相似 ( 见图 1) , 在 T riandis 的模型 中, 行为受意愿、 习惯和促进性条件 ( 外部因素 ) 的 影响 , 而意愿受理性思考以及社会性、 规范性和情 感性因素影响。在亲环境行为研究中 , 人际行为理 论被用于确定道德和习惯是否影响消费者的汽车
二、 向低碳消费行为转变的理论基础
社会心理学领域提出的行为改变理论与模型 对理解低碳消费行为和如何通过行为干预促使低 碳消费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首先, 这些 理论和模型提供了探索和概念化消费者行为的启 发式框架。特别是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因素和 心理因素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其次, 这些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221 期)
135
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徐国伟
( 山东交通学院 管理系 , 济南 250023)
[ 摘要 ]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消费成为人们未来生活
方式的必然选择 。从现有研究来看, T r iandis 的人际行为理论既考虑了影响行为改变的内外部 因素 , 也注意到习惯与规律在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更适宜于指导低碳消费行为的改变与 建立 。而干预低碳消费行为改变与形成的方法, 可以是提供低碳消费建议 、 开展能源消费审计等 事前干预和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激励、 对消费结果给予反馈等事后干预以及采取团体影响和设 定个人低碳消费目标等社会影响技术。 [ 关键词] 低碳消费行为 ; 低碳经济 ; 行为改变; 行为干预方法 [ 中图分类号] F27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02 0209( 2010) 05 0135 06
13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221 期)
习惯常常根深蒂固。对于某些消费者来说, 即 使他们具有亲环境的价值和态度 , 由于习惯具有行 为锁定性 , 其行为表现也并不一定是亲环境的。习 惯对行为具有锁定性原因在于这种行为可能相对 容易实施 , 或是这种行为与人们所处的外部条件紧 密相关。也就是说 , 即使这些行为与人们的低碳理 念冲突, 人们也会习惯性地去做。习惯的强度基于 两个因素 : 人们采取某种行为的频率和从这些行为 中获得的正强化。 陈规陋习 虽然一时难以 改变, 但 并非无法 克 服。只要勇于向僵化的思维提出挑战 , 并在群体组 织中对改变行为的方法进行开放的讨论, 那么一个 更好的习惯终将打破旧习惯建立起来。例如英国 全球行动计划! 实施的 家庭行为! 方案就采取通 过组织家庭民间集会方法来讨论能源节约、 垃圾回 收和公共交通等环保议题, 从而改变人们旧有的高 碳消费习惯( Jackso n, 2006) 。 前述讨论的大多数模型是从个体内部因素出 发, 讨论个体对环境的态度、 信念和价值, 以及这些 态度、 信念和价值对个体认知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影 响。但是由于个体处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 必然 受到他人、 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 因此有必要探讨复 杂社会背景下的个体行为的形成与改变。说服理 论、 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符号与认同理论弥补了前 述模型单纯从个体动机解释行为而忽略的社会维 度对行为影响的理论缺陷。 ( 三 ) 说服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符号与认 同理论 说服与社会学习理论说明了态度、 信念与价值 这些个体内部因素如何受他人或外部社会的影响。 说服理论认为接受说服信息的听众会改变他 们的态度 , 继而改变行为, 而听众的行为是否受说 服者的影响取决于说服者的可信度, 论断的说服力 和听众 的响 应性。说服 理论 包括认 知失 调理 论 ( Cog nit ive Dissonance T heo ry) 和详尽可能性模型 ( Elaborat io n Likeliho od Mo del) 。认 知失调理 论 认为如果人们存在两种相互不一致的信念或知识 时, 会倾向于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这种失调 ( Fest ing er, 1957) 。 Kant ola 等发现认知失调理论能用 于鼓励能源节约。在对 118 名意识到节约用电是 公民责任的高用电群体的研究中 , 那些知道他们的 态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差距的消费者比控制组更
与模型为实证检验不同条件下不同变量 ( 如, 信念、 社会规范等) 与行为意愿之间关系的强度提供了研 究框架, 使人们能进一步寻找基于消费者行为与动 机的实证依据, 同时使人们能够理解特定条件下这 些关系的强度以及探索行为改变的可能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模型和理论认为行为 是情感、 道德、 社会和规范因素的复杂集合。行为 的改变常常比较困难 , 而且决定和影响行为改变的 因素也十分复杂 , 但是行为是能够通过适当的干预 措施改变的, 并且往往在社会趋势或个人的影响下 有规律地改变。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方法都需要 考虑内部 ( 态度、 价值、 习惯和个人规范 ) 以及外部 ( 经济与规则激励, 制度限制和社会生活方式 ) 因素 的影响。 ( 一) 道 德 和规 范 性 行为 生态 价 值 理论 ( Eco logical Value T heory ) 与价 值、 信念、 规范理 论( Value Belief Norm T heor y) 生态价值理论与价值、 信念、 规范理论是从行 为规范性和道德性出发分析消费者行为。生态价 值理论认为与亲环境型消费者相比 , 自利型消费者 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具有亲社会 或亲环境态度并不是亲社会或亲环境行为的充分 条件。能源节约行为研究表明 , 具有高度亲环境态 度的消费者在社会结构中往往处于较高的阶层, 其 能源消 费 水 平却 是 最 高的 ( Gat er sleben et al. , 2002) 。 价值、 信念、 规范理论将亲社会态度和个人道 德规范视为亲环境行为 的预测变量 , 因此个人价 值、 生态世界观、 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 对减少威 胁的感知能力和亲环境的个人规范等五种因素决 定人们的亲环境行为 ( St ern, 2000) 。信念使个人 价值转化为能够诱发环境行为的个人规范, 即信念 能够改变亲环境的个人规范, 而个人规范最终导致 亲环境行为的发生。在这一因果关系中 , 信念受外 部信息的重要影响 , 同时价值、 信念和规范还受到 态度因素 , 情景因素 , 个人能力以及习惯 / 规律等变 量的影响。以价值、 信念和规范理论对低碳消费行 为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不同类型的预测 变量之间存在交互影响, 认识到同一个体可能共存 不同的价值倾向并且都可能对行为产生影响 , 而到 底哪种价值影响行为部分由社会情境因素决定。 ( 二) 习惯在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