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15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15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15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因题目时间久远,选项无从查找,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

1、2014年1月1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了《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在全国大中城市首开先河。

2、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

3、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夭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6、1956年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情感、动

作技能。

7、无锡城市精神:“尚得务实,和谐奋进”。

8、有关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能见度低就必定会产生雾霾。

9、饮料瓶外面“出汗”的原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

10、教学行为目标叙写最恰当的一项。

11、教师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二、判断题(共10題,每題1分,共计10分)

因时间久远,题目无从査找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简述“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2、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观。

3、简述班主任组织开展班队活动的一般要求。

四、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11分,共计11分,幼儿教师选做第一题,中小学、特岗教师选做第二题)

1、幼儿: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冲突,比如:幼儿园只有一个秋千,三个幼儿同时想玩,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推搡起来。

(1)如何看待幼儿游戏中的冲突行为

(2)如何正确处理本案例中发生的冲突行为

2、中小学和特教:

某数学老师上课时提问:有人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什么比例?教师期待的答案是“成反比例”,然而有学生回答:不一定成反比例——从家到工厂可以走很多条路。如果走远路,即使自行车速度快,也会花很长时间,教师很生气,认为学生“无理取闹”,无视自己的课堂权威。学生不服,遂发生争吵、产生冲突。

(1)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2)如何通过正确处理预设与生产的关系,防止此现象发生

2013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3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测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2.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4.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C.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1.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1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应用题的形式,构筑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框架,在中国和东方影响深远。 A.《几何原本》 B.《算法统宗》 C.《周髀算经》 D.《九章算术》 2.“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体现了数学的()。 A.抽象性 B.精确性 C.人文性 D.应用性 3.某市规划,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00将发出黄色预警。某天该市空气质量指数是200,那么,第二天指数再增加()就要发出黄色预警。 A.50% B.30% C.25% D.2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圆中,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B.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一定相等 C.如果是未知数,那么是方程 D.一种奖券若干张,买联号奖券的中奖可能性比号码分散的奖券可能性大 5.商店有甲、乙两件商品,商品标价都是99元,卖出甲商品赚了10%,卖出乙商品亏了10%。如果两件商品都卖出,那么商店是赚了还是亏了?() A.赚了 B.亏了 C.不赚不亏 D.无法确定 6.有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一个顶角锯下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600 B.6 C.597 D.无法确定 7.图()是下面正方体的展开图。 8.如图,正六边形,其中,的坐标分别为和。若在无滑动的情况下,将这个正六边形沿着轴向右滚动,则在滚动的过程中,这个六边形的顶点,,,,,中会过点的是()。

A.点 B.点 C.点 D.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9.中国的经典著作《道德经》里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名句,它道出了______公理。 1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______与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______和______,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2.“偶数能被2整除,是偶数,能被2整除。”这个三段论运用了______推理。 13.在给定的正方形点子图上(如下图),找到一点(在格点上),使四边形是一梯形,符合条件的点的位置有______个。 14.有2个容量相同的桶,第一个桶内盛满水,第2个桶空着。第一次把第1个桶里的水的二分之一倒入第2个桶,第二次把第2个桶里的水的三分之一倒人第1个桶,第三次把第1个桶里的四分之一倒入第2个桶,第四次把第2个桶里的水的五分之一倒入第1个桶……如此继续下去,倒了2019次以后,第1个桶里有水______。 15.某单位安排,甲、乙、丙3人在某月1日到12日值班,每人值班4天。 甲说:“我在1日和3日都有值班。” 乙说:“我在8日和9日都有值班。” 丙说:“我们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相等。” 据此,可判断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______。 16.观察下列不等式,,,…。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D 【解析】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D 【解析】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D 【解析】略。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016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16年无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立德树人,增强受教育者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A.伦理道德感 B.民族自豪感 C.社会责任感 D.个人自尊心 2、在最近热播的《芈月传》中,以下无锡地名的来源与黄歇无关的是()。 A.学前街 B.春申路 C.黄公涧 D.黄埔墩 3、墨家和儒家并成为显学,以下关于墨家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兼爱”与“非攻” B.因材施教 C.课内外相结合 D.“贤人”与“君子”作为培养目标 4、有经验的教师在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导入新课,从知识迁移来看,这是()的 迁移。 A.水平迁移 B.结构迁移 C.行为迁移 D.顺向迁移 5、“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正确的教育观念,一定的研究能力”,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学科专业素养 B.文化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人格素养 7、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激励,当学生得到这些关注和激励后,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这一行为被称为()效应。 A.扇贝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南风效应 D.巴纳姆效应 缺少第8题

二、判断题(共8题,每题1分,共8分) 1、“爱”与“仁慈”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2、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反思能力()。 3、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列入国家课程计划,必须与课程同等重要 ()。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一种根本动因, 这种观点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5、学生从无民事行为能力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监护的责 任。() 6、有的学生趋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能应对紧急情况。这类型的人属于场 依存性认知方式()。 7、新信息对已有信息的抑制现象称为前摄抑制()。 8、国家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体要求称为教育目标()。 三、案例分析题(共3题,每题9分,共27分) 1、有位学生不受教师关注,同学也不喜欢他。课堂上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坐窗边时,喜欢把窗户帘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教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问:(1)请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该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特训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教师编制考试真题【部分】

教师编制考试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个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2.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水平D.创造水平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水平,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水平B.学习水平C.管理水平D.交往水平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能够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5515878049.html,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 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 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理解的间 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理解 B.有个性的理解 C.有领导的理解 D.有基本的 理解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2010—2011年江苏省无锡惠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最新修正版

2010惠山区招聘新教师考试笔试试题 一、填空题 1.***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__________。” 2.到目前为止,__________仍是我国的教育组织形式。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是学习的__________现象。 4.问题解决的步骤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维的三个水平:直觉动作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道是关于注意的特性的,反正是给你一个情景,问这是注意的__________性。7.学习方法:观察、记忆、思维,最基本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论语》的作者是孔子。 3.教师的素质包括***、***、***三方面。 4.如果一个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两次成绩波动大,说明信度不高。 三、选择题 1.__________是我国依法治教的大法。 2.学生的“三基” 3.现代教育之父是__________ 4.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__ 5.如果40个人做测验有4个人做对,信度为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改的理念,请你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教学方法的运用于教学活动应考虑那些因素? 3.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4.一位小学生偷偷杀死了校长的爱犬。校长为了惩罚他,令他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这位小学生名叫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请你谈谈对你的启示。 五、案例分析(与学习动机理论有关) 明明本来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因为老师一直表扬他,后来老师调走了,来了个新老师,没有经常肯定他,他就对数学没了兴趣,自己很郁闷,成绩下降。 (1)明明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 (2)明明的问题是什么? (3)如果你是那位新老师,你会怎么做? (4)结合案例说说对你的启示。 六、论述:你认为教学反思思什么? 七、作文 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等到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对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 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此类知识。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B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故选B。 2、()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答案】C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故选C。 3、晓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解析】群体的归属功能是指个体一旦明确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就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群体的支持功能是指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时,个体就获得了一种支持的力量,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努力的信心,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群体的塑造功能即人才培养或人格塑造功能。群体的认同功能是指当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和所属的群体时,会因认同而与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晓玲能在很多方面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表明了群体的认同功能。故选C。 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C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故选C。 5、以下跟教师道德修养无关的是()。 A、“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B、“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答案】C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无关。故选C。 6、从系统管理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体现为伦理关系、管理关系、法律关系与人际关系等。处于最高层次的是()。 A、伦理关系 B、管理关系 C、法律关系 D、人际关系 【答案】A 【解析】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故选A。 7、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不予理睬,这是()。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 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 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合数 B、质数 C、偶数 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 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 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 y=x3-2 B. y=2x3-5 C. y=x2-2 D. y=2x2-5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题,每题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知识分享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0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 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2.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4.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C.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 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 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答案】B 2、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答案】C 3、绿化用地每生不小于(),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 A、1平方米 B、2平方米 C、3平方米 D、4平方米 【答案】B 4、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A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答案】C 6、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答案】A 7、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 A、直观形象法 B、语言法 C、参观法 D、移情法 【答案】B 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答案】D 9、在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状况来看()。 A、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逐渐增多 B、不完整家庭有减少的趋势 C、家庭规模逐渐趋于小型化 D、核心家庭减少 【答案】C 10、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

2014-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各地真题试卷练习

2011年佛山禅城区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选择题(1.5*20=30) 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学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部分教育时事题 1.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 5、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素质教育、新课改 8、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七大提出的) 1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12、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是()。案例分析题,挺简单的 13、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恰当地概括为()。不肯定 14、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素质是()。案例分析,不肯定 A 爱玩电子游戏 B考试老是看错题 C不爱和同学交往 D总是写错别字 15、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不良行为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群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行为,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是()。案例分析,好像是从众 16、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是()。做过的,先有行为,后有强化。以前外公都是这样激励我考试考第一的,看来外公也是一个激励高手 17、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不肯定 18、表扬的使用原则?我是选择一有进步就表扬,不知道对不 19、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应该是()不肯定,但觉得应该会对的 二、判断题(一题一分)15分 15道。都是客观题判断,比较国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等等,不难 三、简答题(5分*4题=20分) 1、谈谈你对当前强调“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理解 2、怎样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D.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2.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3.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A.图1所示 B.图2所示 C.图3所示 D.图4所示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 6.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 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10.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 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 1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2010—2011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0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2.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4.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C.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 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 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1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3.一个学生上课既能认真听讲,又能顺利地做好学习记录。这位学生最主要的注意品质特征是()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4.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 A.记忆能力 B.想象力 C.注意力 D.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5.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