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必备文言文以及文言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古诗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须要系统学习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古诗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生机。
这是初中生必须要背诵的经典古诗之一,通过细心品读与背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孟浩然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表达。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品,以简练、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之一。
二、文言文1.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是一篇记叙文言文。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以险峻的山水和悠远的历史为视角,通过对大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岳阳楼记》,可以领略到范仲淹豪放的文笔和博大的胸怀。
2. 《论语》选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化的散文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基石"。
其中不仅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还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初中生通过学习《论语》的精华选段,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我深刻体会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古诗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这些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四、课文内容理解(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山水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二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词的辨析1、一亩三分地(ㄦˇ):比喻一个不大但是属于某人或某团体的活动范围或权力范围例句:居之不疑,绝其ㄦ,而后不至。
2、马头琴(音鬻):一种蒙古族常用乐器例句:望幸而传圭角之音,不忘身之渡音,以咏灵幽海。
3、闲言碎语(ㄋㄛˋ-):指信口雌黄、妄加评论例句:窃意文月所唱,ㄋㄛˋ与有以事者耳。
4、纳履决括(ㄋㄚˋ):指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或者诺言做出具体的承诺例句:使此人从拾荒者之位,得脱荒民之名,致力作歌唱之人,山腹客也,不亦愈乎。
如唯文月与山腹客所愿,当ㄋㄚˋ乎君。
5、徼幸(ㄧㄠˊ),意为冒险、碰运气例句:饮美酒、游佳乡,ㄧㄠˊ氏之足之所休也。
6、杀花戏蝶(ㄕㄚ):对爱情的戏谑和调情例句:予志之薄,如毫如丝,114之心,花竭蝶留,伊人是何杂耶!二、成语故事1、另辟蹊径:出自《管子》原文“沈所又琛取乎”故事。
2、捭阖纵横:出自《史记》“梁孟不寐,而捭阖侍坐”故事。
3、锐不可当:出自《孟子》原文“如濡之于水,如斯之于民”故事。
4、不可名状:出自《汉书》原本“帝孝宣崩”,故事。
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省略:指只用一些词语而不用全部词语。
如“故人悠悠,而他人糟糠”省略了“糟糠之妻”,这是借词省略。
2、虚词:文言文中很多词语仅用来连接整个句子,这些词语就是虚词,如“本人老矣”中的“本和矣”。
3、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和前后句。
四、文言文的阅读特点1、注解:阅读文言文,要注解好生涩的词语和文句,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2、修辞:文言文中很多语句都是借助修辞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五、文言文的作文技巧1、字音、字义和句法:书写文言文作文时要注意字音、字义和句法的准确。
2、表达方式:写文言文作文时要套用文言文的经典表达方式,比如各种句式、成语和典故。
以上就是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以上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加强对文言文的掌握水平。
希望考生可以认真复习,争取在文言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必背文言文初中

必背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篇初中必背的文言文,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言文。
一、《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梁惠王下》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也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通过一系列的问答来阐述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人心治理的原则。
其中,著名的“三阶段论”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启发。
二、《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历史文献,也是初中必背文言文之一。
文章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春秋时期滑稽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初中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物性格特点,增加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三、《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第一章》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文章以字字珠玑的方式,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和哲学观念。
通过解读这篇文言文,初中生可以领悟到“道”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道德。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僧侣的世界观。
读完《红楼梦》,初中生可以对古代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论语·为政》《论语·为政》是孔子学派的重要篇章,也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政治施政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学习《论语·为政》,初中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孔子提倡的道德规范。
六、《汉乐府》《汉乐府》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这些古代乐府诗歌以婉约、豪放等不同的风格,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人情世故和生活百态。
通过阅读《汉乐府》,初中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一、古文观止1.《大风歌》——《楚辞》“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烟惨惨,雨濛濛,黄鹤楼,烟笼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滕王阁序》——王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论语》大全学而:“三光者,以追先王之迹;五常者,以立圣人之道。
”4.《庄子》大全逍遥游:“且夫天地之无不持也,万物之无不载也,而不顺之者,唯人乎!”5.《红楼梦》大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三国演义》大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唐诗宋词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泡汤,三杯酒,十年生死两茫茫。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三、文言文1.《孟子·公孙丑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红楼梦·第五十回》从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4.《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5.《庄子·天下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6.《庄子·齐物论》大块朵颐,俯仰无愧于心。
以上就是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的一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13)不以: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
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裳(cháng):衣服。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19)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欲:想要。
(4)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5)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6)行:散步。
(7)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14)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交横:交错纵横。
(18)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9)也:是。
(20)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
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词类活用】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状语后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定语后置)【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观潮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