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西安集灵信息技术公司产品简介

西安集灵信息技术公司产品简介

西安集灵信息技术公司产品简介A、《三维模型系统》《三维地测空间信息系统》是西安集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针对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而研发的专业化真三维可编辑地质模型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实用、高效、功能齐全、高度智能化的数字矿山解决方案,已得到了全国300多家煤矿地质领域用户的高度认可。

本系统率先采用了二三维一体化的构架模式,在高精度的3D模型支持下,实现了2D/3D图形的灵活互转,空间观察和空间分析更加容易;在数据共享、数据集成、自动成图以及功能开放等方面拥有多项技术优势,借助高效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和先进的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实现了矿山地质体和地质环境的3D表达和再现,基于3D地学数据和地学模型不仅实现了高效的机助制图和机助设计,更实现了3D生产管理和决策分析。

一、专业的井上、下地学对象的三维显示近真实感地再现煤层、巷道、钻孔以及与地面物体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层位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矿山多源数据的可视化集成。

二、强大的断层处理、地学现象组合、叠加和分析能力真正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空间实体参数、断层、轴或脊线和边界的添加、删除、定义和编辑功能。

可以切割出任意方向的地层剖面及过剖面上的巷道。

三、强大的2D/3D互转功能在高精度的3D模型支持下,实现了2D/3D图形的灵活互转,空间观察和空间分析更加容易。

四、真三维的反映地层、构造、井巷以及生产运行现状可用于生产调度,便于管理部门即时和准确的掌握一线生产情况,更好的指挥和调度生产。

五、三维地质模型指导储量估算和体积计算按体积法更精确地计算出煤层和矿层的体积和储量以及开挖和填筑的土方。

六、矿山综合地质体的快速建模可以实现地面(楼房、水系、通讯设施、树木、道路、栅栏等)和井下(煤层、巷道、钻孔、构造等)各种对象的组合叠加。

七、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可用于矿井生产的安全监测、把井下的各种监测信息实时地显示在三维或二维图形上八、强大的Web三维查询能力基于Web的地学信息共享和互操作,能够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进行理解和判别,三维模型的网络浏览及对象属性信息查询,为用户提供远程直观的辅助决策分析应用。

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介绍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02月目录一、龙软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3)二、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 (5)2.1 地质数据管理子系统 (5)2.2 测量数据管理子系统 (7)2.3 地质图形处理子系统 (8)2.4 测量图形处理子系统 (13)2.5 地测图例库管理子系统 (16)一、龙软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1)具备CAD强大的工程绘图和编辑功能,并具备煤矿专业实用的应用功能。

(2)与当前主流的AUTOCAD、MAPGIS、MAPINFO等制图软件相兼容;可以和任何后台数据库进行无缝链接,如SQL SERVER,SYSBASE,ORACLE等。

(3)具备GIS软件适用的查询、定位和统一修改等功能,可快速对图形进行查询、修改,该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统改条件和统改结果,凡是满足条件的实体均参与统改,统改后实体的参数与统改结果一致。

统改命令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4)支持命令行操作、透明命令操作、滚轮缩放、多种方式对象捕捉。

(5)支持对光栅图像进行交互式或全自动矢量化,可对矢量化后的图形进行精确校正。

(6)提供多种标注功能, 如线性标注、对齐标注、角度标注、半径标注、直径标注、引线标注、坐标标注、标高标注等功能,并且所有标注参数均可以灵活设置。

(7)提供了大量的实体编辑命令,包括删除、复制、移动、旋转、镜像、偏移、修剪、延伸、拉长、打断、倒角、圆角、缩放、联接线、改变线方向、线上删点、线上移点、线上加点、编辑注记内容等。

这些编辑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命令行提示信息,用户只需要按照这些提示就可以完成操作。

(8)可以在自由状态下直接对实体进行编辑,而无需任何命令。

这些编辑包括移动线的节点、更改圆心位置和半径、缩放和旋转文字等。

并且在编辑实体时,线型、填充符号随之更新,非常直观。

图2-1 龙软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二、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地质勘探和矿山地测部门而开发的一套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集数据管理、专业计算和矿图自动生成于一体,能依据地测数据自动生成采掘工程平面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巷道素描图、水平切面图、立面投影图等,同时可根据最新的地测数据动态修改相关图件。

煤矿地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煤矿地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煤矿地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苗延鹏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20期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地测工作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煤矿地测工作要点。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地测工作;重要性;工作要点引言在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煤矿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虽然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煤矿开采中的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地质的测量工作,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

1 地测工作的重要性地测工作保障了整个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 地测工作的现状在煤矿开采工作中要进行煤矿地质的测量工作,但是煤矿的地质条件不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在煤矿地测过程中,需要对煤矿开采区域测量给予严格的控制,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之后,选择合适的开采机器。

同时,有效地管理煤矿矿体几何以及储量,分析怎样开采可以确保地面上的建筑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此时就需要做好地测工作。

在煤矿地测工作开始之前,要對开采地区和地面的建筑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做好煤矿地测,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事故处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

1.2 煤矿地测工作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煤矿开采工作环境和工作环节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煤矿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差,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开采区域,这样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矿井内存在有毒气体、矿井出现水害,这些都会对采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而煤矿地测工作通过检测和分析煤矿地质条件,能够很好使煤矿开采问题得到解决,既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对附近水源的地质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降低煤矿开采工作中的风险,保证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煤矿地测工作要点煤矿地测工作在煤矿开采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发生。

矿山测量中“3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矿山测量中“3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矿山测量中“3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摘要:矿山测量服务于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

文章简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模式,介绍了“3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矿山测量;“3S”技术;数字矿山;空间信息学引言矿山测量学是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广大的煤矿、金属矿山、有色矿山等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测量学、地质学和采矿学的一个交叉学科。

它是综合运用测量、地质及采矿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探、建设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各种空间几何问题。

我国矿山测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在矿业部门形成和采矿、矿建、地质、环境等学科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交融的态势。

矿山测量的现代任务是: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资源(以矿产和土地资源为主)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服务,为工矿区的持续发展服务。

为了实现其现代任务,矿山测量必须充分应用现代测绘仪器和技术,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同矿山测量的实际工作、具体特点相结合,拓宽矿山测量的生存空间和业务范围,促进矿山测量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矿山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测量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体系已经建立,新型测绘仪器迅速出现与普及,使矿山测量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新时期测绘新技术的应运而生为矿山测量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特别是“3S”技术的发展,成为矿山测量学取得新发展、新突破的关键。

1“3S”技术在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对煤矿地质信息进行测量、记录、存储、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随着煤矿开发和管理的不断深入,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行业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组成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组成,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煤矿地质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

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指能够采集、存储、管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

在煤矿地质测量中,GIS主要用于地质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地质信息的查询和分析以及地质图的绘制和展示。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卫星、航空摄影机等远距离感测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

在煤矿地质测量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煤层与其覆岩的分布、形态和厚度进行检测和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进行地球定位的全球导航系统。

在煤矿地质测量中,GPS主要用于对煤矿地质点位的测量和标定。

4.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重力、地磁、电磁、地震等)进行地质勘探和勘测。

在煤矿地质测量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用于煤层和矿层的探测和识别。

以上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构成了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为煤矿勘查、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作用1. 煤矿勘查与开发: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能够对煤矿资源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准确测量和一体化管理,为煤矿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信息支持,并为企业合理选矿、确定设计采矿法、规划矿区开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能够对煤矿巷道、采空区、煤层走向等地质要素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支持,能够及时预警和避免矿山灾害发生。

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摘要:矿山测量在煤矿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始终贯穿于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

在勘探、设计、建设和采矿各个阶段直到矿井报废为止,都必须进行矿山测量工作。

矿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损失,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回收率,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这就要求测量工作必须准确提供井下巷道技术参数,准确绘制各类采掘施工平面图,及时反映掘进巷道与综放工作面的空间位置关系,防止在掘进送巷过程中穿透采空区,含水层、溶洞或者与相邻巷道贯通造成安全事故,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为此,本文对矿山测量在矿山安全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剖析,以供相关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生产;数据引言矿山测量工作的内容很多,涉及范围较广。

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这是测量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它是由测绘、采矿、地质、通安等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内容的实践性和生产的安全性是其根本特点。

矿山测量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从现场勘查、外业测量、内业计算、绘图为手段,其成果是进行采掘合理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为煤矿采区、工作面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正确指导煤矿掘进、开采,具有施工与技术管理的双重职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被誉为矿山的“眼睛”,其测量精度就等于安全。

1煤矿测量内容概述建立矿区地面控制网、矿区地形图的测绘、矿山施工测量、地表移动沉降观测和矿体几何图绘制等。

第一、矿山施工测量是矿山建设和采掘过程中为各种工程施工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即地面上的土建工程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竖井定向测量和竖井导入高程测量、竖井贯通测量等。

第二、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和运营管理阶段,还需定期进行岩层与地表移动沉降观测、巷道及井身各部位及其相关建筑物及辅助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以及为矿区的复耕进行测量服务等。

试论煤矿矿山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试论煤矿矿山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些先进 的技术 手段进 行改 进与完 善 。 本文通 过对煤矿 矿 山地 质 测量空 间信息系 统的现 状进行 分析 , 针对煤 矿矿 山地 质 测量 空 间信 息系 统及相 关技术进行 研究 。 [ 关键 词】 煤矿 矿 山 ; 地 质 测量 ; 空间信 息 ; 相 关 技术 中图分 类号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3 ) 0 6 — 0 0 2 9 ~ 0 1
[ 摘 要] 煤矿 矿 山地质 测量是煤 矿安全 生产 的重要基 础与保 障 。 想要做 好煤矿 安全生产 工作 , 就必 须要从 煤矿矿 山的地质 测量工 作人手 。 随着信 息化时 代的到
来, 煤矿矿山地质测量系统与技术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 以往传统的煤矿矿山 地质测量工作及报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及各方面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采用一
工 业技 术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I 】 d T e c h n o l o g y Re vi e w
●l
试 论 煤 矿 矿 山地 质 测 量 空 问信 息 系 统 及 相关 技 术
李春 玺
( 山西 焦煤 汾西 矿业 集 团公司 曙光 煤业 技 术部地 测 0 3 2 3 0 8 )
一.Biblioteka 煤 矿矿 山地 质溯 量空 间信 息 系统开 发
( 一) 煤 矿 矿 山 地质 测 量空 间信 息 数 据 的采 集
随着 科学技 术的不 断发展 与进 步 , 煤矿矿 山地质 测量也逐 渐通过多 样化 的 测量 技术 , 提升 了地 质测 量 的质量 与效率 。 煤 矿矿 山地 质测量 的 主要研 究 内容 为地质 构造规 律 、 发育特 征等 , 通 过地 质测量 , 能够 令煤矿 的安全 生产得 到一 定 的保 障。 我 国由于煤 矿地 质条 件相对 复杂 , 存 在着 一些 断层 、 岩浆 岩侵 入 、 褶 曲 等现象 , 严 重影响 到 了煤 矿的安 全生产 。 因此 , 有必 要对现 代化 的煤矿矿 山地质 测量技术 与系 统进行研 究 。 相 关资 料表 明 , 信 息技术活 跃程度 高的 、 动态 的煤 矿 矿 山地 质信 息能 够有 效保 证煤矿 的安 全 、 高效 生产 , 因此煤矿 矿 山地质 测量 空 间信 息系统 应运 而生 。 传 统人 工去 收集 、 整理 煤矿 矿 山地 质测 量信 息 已经无法

矿山测量习题

矿山测量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井下导线测量内容的一项是()A 选点埋点B 测角量边C 井下水准测量D 导线延长和检查2.已知某井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A 220°B 40° C南西50° D南西40°3.井下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A总为0 B与路线形状有关C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4.如图所示井下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150°,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30° B.40° C.50° D.60°5.矿井工业广场井筒附近布设的平面控制点称为()A.导线点 B.三角点 C.近井点 D.井口水准基点6.以下不能用作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是()A.一井定向 B.导入高程 C.两井定向 D.陀螺定向7.为了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需要,在矿井工业广场附近布设的高程控制点叫()。

A 近井点B 井口水准基点C 导线点D 贯通点8.井下基本控制导线一般采用的是()A ±7″和±15″级两种B ±30″和±60″级两种C 一级导线D ±15″和±30″级两种9.井下水准测量时,前后视点均在顶板上。

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 AB为()A 1.226mB 1.737C 0.511mD -0.511m10.用经纬仪测竖直角,盘左读数为81º12´18",盘右读数为278º45´54"。

则该仪器的指标差为()A.54" B.-54" C.6" D.-6"11.井下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256.234,362.473),B(1246.124,352.233),则A、B间的水平距离为()mA.14.390 B.207.070 C.103.535 D.4.51112.标定巷道中线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 一井定向 B经纬仪法 C 伪倾角法 D假定坐标系统法13.以下不属于八大矿图的是()A采掘工程平面图 B井筒断面图C工业广场平面图 D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4.以下几种方法中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可以采用的是()A 导入高程B 水准测量C 极坐标法D 测回法15.井下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45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212,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 AB为()A 2.668mB 1.456mC –0.244 mD 0.244m16.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立项依据1、国内外本项目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数字地球”是从高层次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综合利用已有的正在发展的理论、技术、数据和能力,从而更广泛、更深入、更经济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它的实质是一个含有超大容量的信息系统,并提供管理、查询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机制。

与“数字地球”相适应,数字矿山、数字煤矿的发展战略将是21 世纪矿山企业振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煤矿的基本任务是在煤矿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采集、知识挖掘、空间分析、虚拟现实、可视化、网络、多媒体及其他新技术,为煤矿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生产安全和决策管理进行模拟仿真与过程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强大工具。

数字煤矿的最终目标为煤矿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乃至遥控采矿和无人采矿。

由于煤矿生产作业流程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数字煤矿的建设必将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在国际上,加拿大、芬兰、瑞典等国家,围绕采、掘、运矿山生产流程,在矿山信息网建设、技术信息适时管理、新机械应用与自动控制等方面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

在专业系统应用方面,西方矿业界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就将CAD 技术应用于地质、矿业领域; 80 年代末,随着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矿山计算机辅助地质建模技术,一大批具有三维地质建模功能的地质采矿软件被开发应用。

90 年代中后期, 三维地质采矿软件逐渐成为矿山专业软件的主流。

国际著名的地质采矿软件公司相继开发了专业三维软件, 主要有GOCA、D TerraCube、EarthVision 、SPARC、Supac 、GeoDepth、GeoCom、GeoSec3D、2D&3DTime—Depth Mapper、StratModel 、IntegralPlus 、MineScape、MineSoft 、Vulcan 、DataMine、Medsystem/Mine2 、Sight, whittle 、ICAMPS 和LYNX等。

总体来看,国外的地质和采矿类软件均有较好的三维表示能力并各具特色。

但是受开采地质条件、生产作业习惯、系统自动化程度以及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国外的地质和采矿类软件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煤矿经济形式的好转与数字化矿山发展的需要,煤矿数字化和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煤炭企业已将矿山信息化改造和数字煤矿 (DM技术作为科技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并将宽带网建设、矿山基础信息数字化、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其它煤矿生产专用软件的开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在煤矿企业应用中,不同的专业部门已经具有和正在开发相应的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并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化规模。

在生产领域开发了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复杂地质条件综合保障系统、采矿设计系统等;在煤矿安全领域开发了一通三防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监测实时预警系统以及井下人员跟踪识别救护系统等;在管理领域则开发了煤矿ERP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

在数字化矿山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是最基础的一个核心子系统,它是搭建其它专业系统的基础。

其中,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1 信息的多源化从信息获取的角度,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的获取手段越来越丰富。

从以往单一的钻探手段发展为集遥感、数字摄影、GPS(全球定位系统) , 以及三维地震勘探和其他地面物探、矿井物探等手段为一体的立体勘探模式。

在数据内容上则以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测量、采掘信息为基础, 更多地融入地面物探(如地震、瞬变电磁勘探)、矿井物探(如槽波、坑透、瑞雷波勘探)、测井及其他地压、瓦斯资料等多源地质信息。

在表现形式上, 更多地呈现出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特征。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手段, 对这些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现有资料的整理、归纳,包括各种手段,方法所获取数据的规范化。

b. 现有资料的深层次利用。

一是提高资料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改进现有方法与手段, 开发新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资料自身的利用水平, 挖掘其潜在的信息资源。

二是综合利用, 将多源信息组合、叠加以获取新的信息, 通过对比、分析, 动态交互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而实现对地质资料认识的由灰变白。

c. 信息的可视化。

将地质、测量模型和各种分析处理数据直观地展示给现场工作人员, 再结合现场经验和实际材料等“软”数据, 对地质条件作出客观分析与判断。

1.2 管理的网络化Internet 的出现,给实用化的企业网络系统构建带来了巨大活力。

采用全新的In ternet 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快速化。

信息共享、高效管理是社会所需,企业所需, 当然煤炭行业也不例外。

煤矿地测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

为此, 实现地测数据与图形的实时管理与查询, 是煤矿企业领导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个矿务局(集团公司)一般包括多个煤矿, 由于地域的分布特征,有相当部分的资料存在共性。

目前煤矿所采用的地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大多采用桌面数据库,而桌面数据库的缺点是资料的独立性太强, 共享困难。

这就造成了各个煤矿“各自为政” , 矿务局的统一管理非常困难;达不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同时还增加了冗余数据; 信息的传递速度也慢,统计、汇总麻烦,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二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局矿两级网络化管理的需要。

也就是说, 针对地测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通过C/S 模式操作基础数据,完成地测部门日常工作对数据的动态修改与维护;而对于矿级或局级的领导,他们通过B/S 模式来访问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关心的信息, 指导现场生产。

1.3 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开采地质条件与采煤设备的适应性问题, 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在发展机械化采煤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与其他采煤方法相比较, 综合机械化采煤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更加苛刻, 所以在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中地质保障的任务就更加突出和艰巨。

煤矿地质测量资料是煤矿生产最基础的资料, 煤矿地质测量常用图件是煤矿生产成果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原始资料与成果图件是指导煤矿生产的基础。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从煤矿地质测量空间数据库中发掘和提取隐藏在其中的潜在信息或模式, 从而为预测和决策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矿井构造、煤厚及顶底板变化、瓦斯、涌水、地压等灾害地质条件均严重影响煤矿生产。

因此, 许多煤矿工作者都在尝试寻找相应的模型与决策机制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模型、相似类比综合评判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矿井突水水源的快速识别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由大量类似于神经元的简单处理单元(通常为自适应的)相互联结成复杂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影射能力, 在矿井构造定量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以及岩溶水水位预报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遗传算法因其实用、高效, 且具较强的适应性而应用于预报地下水位和求解水文地质反演问题。

1.4 系统的集成化在煤矿企业不同的专业部门已经具有和正在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化规模。

如在煤矿采掘领域开发了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管理、复杂地质条件综合保障、采矿开采设计等系统; 在煤矿安全领域开发了一通三防信息管理、安全监测实时预警以及井下人员跟踪识别救护等系统; 在生产管理领域开发了煤矿ERP 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

在数字煤矿的发展进程中, 资料的共享, 系统的集成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社会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处理和发布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数字煤矿的发展战略要求煤矿各生产部门在开发各自专业管理软件的同时, 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共享机制。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地位, 决定了发展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地质测量信息采集的多源化、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以及与其他专业系统的集成, 是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西安集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研发的单位之一, 先后经历了AutoCAD 二次开发,Dos 平台下自主平台的煤矿地质信息系统CCAD的开发,Windows平台下煤矿地测信息系统CGIS开发的3个阶段,2003 年推出了最新版的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CGIS36. 0 , 产品在全国近140余家企业应用,为我国煤矿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外, 国内还有数家单位在从事煤矿地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工作, 如北京龙软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煤田地质局等。

2、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信息化与网络化已成为各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 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现代化技术先进的国家比较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煤矿管理过于粗放; 煤矿生产各部门的系统开发相对孤立, 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共享机制; 再加之煤矿生产信息本身的灰色性和动态性, 导致了煤矿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工作的相对滞后。

近年来, 我国煤矿数字化和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信息化已成为改造传统煤矿产业的助力器。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矿地质测量资料是一种活跃的、动态变化的、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信息, 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随着煤矿生产过程的推进,煤矿地质测量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 人们对煤矿开采地质条件的认识也由灰变白。

因此,采用人工检索、分析和处理地质测量信息资料, 难以满足煤矿现代化生产与技术管理的需要, 尤其是为了准确预防和快速处理矿井重大灾害事故,及时提供采矿设计与经营决策的基础数据, 更有必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来实现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自动化管理, 地质测量专业各种基础图件的自动生成以及对井下突发事件的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与决策,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地测信息是矿井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煤矿生产所面对的是以煤层为主的巨型复杂系统,生产所涉及的实体对象主要包括:①复杂和认知有限的地质体(地层、矿层、地下水分布和各种构造)②生产巷道系统③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运输、通风、电力、机电设备、给排水、安全监控、防避灾、调度)④与之相关的地面设施和建筑煤矿地测信息是矿井地质体和开采现状的基本描述,是人们对矿床自然赋存状态的认知和开采过程的记录,是勘探和生产各阶段勘探和地测部的工作成果的积累和进一步工作的基础,地测信息亦是矿山通风、开采、调度、机电、运输、防灾、排水等各项工作的基础数据和消息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