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原理解读,主张的表达)

三、简答题(区分异同,关联性,特征,稍稍展开)

四、文学作品的解读(600字,题目自拟)

第四编文学作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的概念: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概念: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表现性、虚幻性。

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差异:

现实型文学立足现实,突出再现性,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并且将情感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之中。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的多是现实中存在的平凡的人与事。

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高于一切的地位。它艺术地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者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映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理想型文学极大地突出文学的抒情功能,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性文学的特性

(一)暗示性

暗示是象征性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二)朦胧性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象征是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之间的比较,其中的意义是纯粹暗示出来的。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诗歌与其他体裁的比较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首先,诗具有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其次,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

最后,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剧本在矛盾冲突方面体现的规律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如果没有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会出现“冷场”。因此,集中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的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本概念

文本,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层次东西方落实方面

中国古代:“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西方:波兰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四个层面。

文学言语层的三个特点:内指性、心理蕴涵性、阻拒性(陌生化(自动化):【俄】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

第二节文学典型

典型概念、典型环境的概念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概念(理解)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我们要求典型环境充分体现现实关系,并不等于说典型环境只能有一种模式、一种风貌。作家完全有可能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场面和场景,加工成独特的典型环境。其次,每个时代的现实关系,都是通过个别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体现出来的。具体环境的个别性和特殊风貌,也会加强典型环境的的个性特色。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水浒传》中林冲;阿Q、高尔基《母亲》)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反过来,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就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所以,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附加:类型化——————典型化

扁形人物(单一性格)——圆形人物(丰富性格)

第三节意境

文学意境的特征以及解释

(一)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认为,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景中含情,情中含景”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秋夜》。第二是情中见景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明情见景(情中见景)。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第三是情景并茂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浑然一体。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后人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

(三)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韵致”等多种别名。钟嵘提倡的“余味”、“滋味”,是对意境的审美特征的追求。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第四节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与意境的关联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象构成了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