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差异

异①在背景上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发展。
③、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上的差异
现实主义则强调对人和事物作如实的描绘,它写的是生活本来是怎么样的。
浪漫主义不屑于对现实作精确的描绘,而是着力地表现理想型、未来型,现实不存在而应该存在的生活。
④、人物意象的建构上的差异
现实主义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普通人身上,将其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心理状态等,逼真、客观地再现出来,散发着强烈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产生真实可信、身临其境的感受。
浪漫主义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超现实生活中的伟人、英雄身上,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从而绘制理想中的英雄伟人形象。
⑤、艺术表现的手法上的差异
现实主义则往往要求细腻的描绘、客观的叙述、冷静的刻画、朴素的语言、讲究细节的逼真刻写。
浪漫主义作品大都具有宏伟的气势、磅礴的激情、昂扬的节奏、大胆的夸张、绚丽的幻想、缤纷的语言。
⑥、处理感情和生活的关系上的差异
现实主义则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观感情的表现要受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制约,把主观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
而浪漫主义是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
论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浪漫主义⽂学与现实主义⽂学⼀直都是⽂学创作的两个主流,⽆论是哪⼀种流派兴盛,都抹杀不了另⼀种流派的存在。
浪漫主义⽂学和现实主义⽂学都是⼀种⽂学思潮和流派,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很多共性。
在没有学习这两种⽂学之前,也许只会简单认为这两种流派的区别只在其写作⼿法上,即现实主义⽐较客观简洁地描写我们的现实⽣活,浪漫主义则是运⽤⼀些夸张、虚幻的⼿法,但是认真学过之后,我们发现,这样想是肤浅的。
19世纪浪漫主义⽂学是法国⼤⾰命催⽣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因此有很多作品歌颂⾃由平等,思想积极热烈。
对个⼈独⽴和极端⾃由的强调,也就成了浪漫主义⽂学的核⼼思想,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主义⼿法着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的理想,因此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
⽽⽆论是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还是荷马史诗和神话,都运⽤了浪漫主义⼿法。
浪漫主义⽂学很重视挖掘历史题材,尤其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和⽂学。
浪漫主义⽂学惯⽤对⽐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提倡想象。
⾬果是其中的领军⼈物。
19世纪的现实主义⽂学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此被⾼尔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学”。
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影响了⽂学创作,现实打破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与浪漫主义惯⽤对⽐和夸张不同,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活。
现实主义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以现实性⽐较强的叙事⽂学为主,长篇⼩说在这⼀时期⾛向了繁荣昌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很多⽅⾯都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这⼏个⽅⾯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题材主题上浪漫主义着⼒于表现理想化中⾃由平等的“未来型”社会,现实中不存在⽽在他们⼼中的⽣活。
但是现实主义⽂学完全相反,现实主义⽂学强调对现实的如实客观的描绘,强调真实地反映⽣活。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
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
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
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
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
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
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一)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强烈地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地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地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地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地丑恶及自身理解地美好.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地超凡性.(二)现实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地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地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地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地真实表现生活地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地思想倾向较为隐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时间和概念地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地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地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地文学类型.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地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地文学类型.它们都对文学地发展产生过深远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地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地剧作家席勒地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地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世纪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艾布拉姆斯所说地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地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地模仿.由此可见,一般地,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地典型特征地,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地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地一种文学现象.巴尔扎克是最杰出地代表作家,他地《人间喜剧》是深刻地规范化地现实主义文学.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地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以表现幻想和感情为基本特征地浪漫精神是文学生成地一个重要源头,所以艾布拉姆斯将这第二种隐喻比喻为照亮人生启迪心智地“灯”,以突出浪漫主义地本质是表现和抒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世纪末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地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有诗人拜伦和雪莱,他们不仅写下瑰丽地诗篇,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地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以实际行动和鼓舞人心地作品有力地支持了近代欧洲地民族解放运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题材与主题“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地内在规定.现实主义地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地“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地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地逻辑区表现生活.所以现实主义在表象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地特点,具有真实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真实性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作家只是记录生活现象,丝毫不介入其中,作家还要有所选择.与现实主义相反,浪漫主义强调想象具有创造性,并把自然视为人地本性.浪漫主义通过对自然地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地情感,把诗地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地释放.遵循理想化地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地与希望地生活,文学塑造地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也在所不惜,这样,所塑造地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地“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地、超现实地、主观化了地世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写作手法现实主义具有写实性,追求再现现实生活地效果,使虚拟地艺术世界像现实生活一样.为了追求艺术表现地真实性和真实感,现实主义特别注重写实白描和细节描写,因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真有其人其事地感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人物形象地刻画上卢卡契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地主要范畴和标准乃是典型.”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典型在希腊文中是模子地意思,意谓典型就像同一个模子可以铸造出许多同样地东西一样,也是通过一个形象反映一类人地特点,可见“模子”这个术语最初地意思是强调形象地概括性和普遍性.这就与现实主义是“模仿说”地观点不谋而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恩格斯也曾为“现实主义”下地定义是:“除了细节地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地、在整体个性地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地、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地人物形象.在东西人物身上所显示地人生或人性地普遍性,是人地社会性,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人生和人性地深刻影响.由此可见典型地重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浪漫主义地人物形象主要是英雄、奇人.五、本质特征通过以上地分析可以知道,现实主义地内涵是对现实生活地模仿,因此,“再现”便成为现实主义地本质特征.艾布拉姆斯说过,“‘表现’是浪漫主义用得最多地术语之一”.表现性规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类型地基本特征,使浪漫主义文学在题材地选择、主题地提炼和艺术地表现方式上,都形成了与众不同地鲜明特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两大思潮,各有其魅力英法美各国地现实主义区别相同点: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地整体地、本质地、真实地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地真实性.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地悲剧命运地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地不满和抗议.对社会地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地,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异同点:一法国文学地特征: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地矛盾.揭露了金钱地罪恶.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二英国文学地特征: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地矛盾.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地倾向.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地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地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三、美国现实主义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地罪恶,反映劳动人民地不幸遭遇,追求自由与平等地理想,具有较强地民主性和人民性.代表人物有废奴文学地斯托夫人地《汤姆叔叔地小屋》、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批判现实主义地特点:、按生活本来面目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塑造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比较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比较在文学世界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极为重要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流派。
这两种文学风格的对比与比较既呈现了同一时期不同文学创作方向的差异,又彰显了不同文学流派对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同追求的态度。
现实主义以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而著称,而浪漫主义则以富有想象力和超越现实的特性吸引着读者。
本文将分别围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主题展开,以便更清晰地比较和理解这两种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形式。
它注重描绘社会的现实问题,追求真实、客观和具体的描写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通常以现实社会的经历和感受为题材,通过准确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来呈现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
例如,常被人们称之为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就以一个穷困潦倒的学生罪犯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实地观察和精细描绘,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罪恶的存在。
与现实主义不同,浪漫主义文学追求奇幻与激情的艺术风格。
它强调个体的感受和想象力,倾向于超越现实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以情感、理想和幻想为核心,通常通过感性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呈现。
比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一,诗中所描绘的英雄唐璜在事业和爱情中坚韧不拔,并具有浓郁的情感与幻想色彩。
尽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不同的创作倾向,但它们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首先,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现实主义作品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揭示,而浪漫主义作品则在幻想化的背景下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其次,两种文学流派都追求通过作品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无论是对现实社会的呈现还是对理想世界的渲染,都是为了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并引起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
尽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追求的目标和创作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现实主义注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生活的客观描写来探索真实,强调文字背后的功利性。
浅谈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浅谈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作者:刘春月张楚滟李胜男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4期摘要:19世纪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潮流不断涌现,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特征和风格的派别。
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较为鲜明的两个对立分支,浪漫主义侧重于个人的理想性想象的描绘和勾勒,而现实主义则强调现实性描写和情感的现实性抒发和表达,缺少浪漫主义的理想性成分,只是偏重于揭示现实世界的具体现象和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哲学性反思和社会认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共同促进了19世纪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高潮。
关键词:19世纪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 ; 风格特征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其一,浪漫主义着重主观色彩的描摹,对主观思想的表现明显,侧重于抒发个人的对具体事物或现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描绘。
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比较注重个人主观感觉,轻客观揭示;注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模仿和客观性都不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主题,浪漫主义是强调鼓舞人民对现实的期望和想象的文学艺术形式。
其二,浪漫主义作品中多描写歌颂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心境的美好表现尤为突出。
浪漫主义作家通常把自己头脑中勾画和描写的人物放在大自然美好宁静的大环境中,希望通过大自然的单纯无暇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得到一定的美好烘托,更加增添表现人物的人性、心灵美。
另外,借用自然美丽的反衬,鲜明地折射出某些与自然相对立人物的丑陋特征,突出作家的中心和感情倾向。
其三,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喜欢借鉴中世纪的一些民间文学,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是流传于民间的具备民间普通大众理想化、自由化思想的色调,浪漫主义注重于人民理想世界的渲染和重现,更容易受到人民的推捧和欢迎。
浪漫主义作家创作过程中,通常在事件叙述和人物刻画方面精细加工,事件需要开动想象思维,既能够表现主题又应该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应该具有可追求、可向往和实现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国现代小说是一部揭示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遗产。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融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元素。
本文将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地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旨在通过对现实的反映,批判社会问题。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现实主义的精神融入了许多作品,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关注。
首先,现实主义揭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些小说常常以真实的社会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呈现出人们不同阶层和职业中的细枝末节。
例如,巴金的《家》以一个普通家庭为主题,逼真地描绘了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更易于与小说中的角色产生共鸣,反思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展示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公平和压迫等,现实主义小说试图唤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例如,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直截了当地批判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陷困境的社会现实。
这种批判性的思考使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并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感情和幻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强调人的内心体验与情感的表达。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浪漫主义元素被广泛运用,并为作品增色不少。
首先,浪漫主义揭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小说中深入地展示了主人公对爱情、友情和内心痛苦的感受。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悲欢离合,他的内心世界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和共鸣主人公的情感,从而引发自己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其次,浪漫主义强调了对美的追求。
这些小说中,作家通过对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和人物形象的精细描绘,表达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莫言的作品《蛙》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以及主人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彰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一、时间和概念的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它们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由此可见,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区别》
摘要: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
去了,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
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去交涉,管理员说:“刚才看了第一册,现在不是应该看第二册吗?”我说:“不错,先生,你的话也不错,但是这并不是小学教科书,我
不必一定要看第二册的,况且,况且,我在借书券上写明了要第三册的
由于喜爱,所以对于汪曾棋先生的散文十分熟悉,他的散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事件也就十分熟悉了。
前些天读施蛰存先生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昆明的一家图书馆,我当时立即就想到:这不就是汪先生笔下描写过的那家图书馆吗?那个图书管理员不也就是汪先生笔下具有独特个
性的人物吗?找到汪先生的散文《翠湖心影》一对比,确实是的,时间、地点、名称都对,他
们两位描写的是同一家图书馆,然而,在汪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写得像一篇风清日丽的小说,甚至像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而在施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以及它的管理员却是以反面教员的形象出现的。
这可真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味道了。
口说无凭,还是让我
们一起领略一下两位名家笔下的这家图书馆的独特风范吧。
汪曾棋先生是这样写的:这
是我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
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
非常安静整洁……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
有时
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
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
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
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
――上面大概有个滑车。
不
一会儿,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
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
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
我们想看
的书大都能够借到。
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
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
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翠湖图书馆现在还有么?这位图书馆管理员大
概早巳作古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
穷而有点怪癖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
总有一天,这个人物
的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施蛰存先生笔下对这个图书馆是这样描写的: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昆明的翠湖图书馆来了。
那里的章程是每次限借一册,每
人可以更换三次。
那就是说每人在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可以从那里借三册书看。
然而,因为借一册书所费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一个读者能够在“时间巳届停止借书”的木牌挂出来以前赶交第三册的。
我曾经在那里借看一部通海县志,全书四册,我
就在借书券上写了四册,但等了半点钟,从楼上一个吊篮里颁发下来的却只有
第一册一本。
天啊,你知道志书的第一册里面有些什么文章?序文,序文,序文,凡例,疆域,星野,好,完了。
于是,大略翻看一二篇序文之后,我就把它掩拢来,
端端正正放在桌子上,闭目凝神了半点钟。
我想,现在去换第二本出来,大概不至
于对不起那位忙碌的管理先生了吧?于是我重填一张借书券。
这回是指定要第三册了,因为我从第一册目录知道我所要的材料是在第三册里。
于是,照例又得等三十或四
十分钟,我的书发下来了。
捧回到座位上去一看,却是第二册。
于是仍又捧到柜上
去交涉,管理员说:“刚才看了第一册,现在不是应该看第二册吗?”我说:“不错,先生,你的话也不错,但是这并不是小学教科书,我不必一定要看第二册的,况且,况且,我在借书券上写明了要第三册的。
”那管理员检出我的借书券来一看,自言
自语的道:“哦,我想你是写错的,给你改了。
你再填一张罢。
”于是我再填一张券,于是再等半点钟。
于是领到我的第三册通海县志,于是在十余分钟之后,“停
止阅览”的木牌挂出来了。
两位作家说的确实是同一家图书馆应该无疑,而且说的
也应该就是同一个图书管理员。
然而,在二人的笔下,对于这同一个图书馆和同一个管理员却是一褒一贬,“爱憎”分明的。
在汪先生的笔下,不但这个图书馆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佳”,而且这个有些怪僻的图书管理员也是一个“妙人”,像是从陈老莲的画上走下来的,以至汪先生表示要在适当的机会把他写进自己的小说里。
施蛰存先生写文章一定是遵循“温柔敦厚”诗教的,他在这篇文章里,既没有怨,更没有怒,但是,我们却分明能感到他的不满,甚至反感。
别的且不说,以上所引文字结尾部分的――连四个“于是”,就不难看出他是多么的无奈和愤慨。
我想,对于这两段文字我们至少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补充着读,因为汪先生所写的多是景物和独特作派的印象,而施先生写的却是具体的借阅制度、手续和一个实例,如果将两者互相弥补,则恰好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这家图书馆的真实情况。
另一种读法是对比着读,汪先生笔下的这家图书馆简直像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图书馆里的那个管理员和汪先生这类读
者一个个又都像是羲皇上人似的,叫人一见便终身难忘。
而施先生笔下的图书馆却是一个死板的糊涂人主持着的效率低下的烂摊子,令人无可奈何,想起来就摇头。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以为,造成这种差别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作家气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包括对待读书在
内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全部生活态度的不同;一是由作家气质的不同,而影响到文章写作风格的不同。
前者是说,这同一个图书馆在不同的读者的眼睛和心目中引起的感情、产生的印象本来便不同;后者是说,这同一个图书馆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的处理会不同。
无需赘言,汪先生是浪漫主义派,施先生属现实主义。
这不光说他们的写作风格,而是说他们的生活态度,包括读书态度。
所以,施先生尽管早年也从事过文学创作,但显然他的学术研究成就更为突出;汪先生则终生主要是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的文章,但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而很难算是一个地道的学者。
这是就人的气质而言。
再具体到读书,二者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试看,施先生到这家图书馆去可真是去读书了,所以他斤斤于借书数量限制之类的制度,也为了不能高效快速读到他想读的书而苦恼。
而汪先生呢,他“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他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家图书馆和同一个管理员会在两位作家笔下出现那样大的差异了。
到此我也终于明白了,所谓“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不仅是一种写作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之于读书,自然就是读书态度了。
人的读书正与写作一样,也可分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