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及治疗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病害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降低,还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以及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下降。
养殖户需要掌握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包括鱼类感染性疾病、贝类病害、虾类病害等。
鱼类感染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鱼类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鱼类之间的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水中传播以及食物传播等。
常见的鱼类感染性疾病包括鱼病灰白霉病、脂鳍细菌病、细菌性颤藻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下降,造成养殖效益的降低。
贝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贝类病害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水中传播以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感染传播。
常见的贝类感染性疾病包括软组织炎症、贝类溶细胞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贝类死亡率升高,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虾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虾类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的虾类病害包括白斑病、白头病、软壳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虾类生长缓慢,寿命缩短,甚至死亡。
虾类养殖户需要注意水质的监测以及虾类的饲养管理,以预防和控制虾类病害的发生。
针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废物,保持水体的流动和换气,避免水体污染。
加强饲料管理,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确保水产动植物的营养需求。
养殖户还可以加强疫苗预防以及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的动物,减少病害的传播。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对养殖效益和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户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和饲料管理,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疫苗预防,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其产出的水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需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发生病害,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病害的防治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水产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菌病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和鳃上出现白色绒毛状或绿色的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死亡。
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水质不佳、饲料过剩、过度密度养殖等因素有关。
1. 加强养殖水质管理好的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的关键。
养殖户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废饲料和排泄物,保持水质清洁。
2. 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合理的饲料投喂量有助于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养殖户应按照鱼类的生长状况和养殖密度设置合理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健康问题。
3. 定期进行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鱼类生长状况,定期进行预防性药物投放或者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4. 合理选择养殖场所和鱼种合理选择养殖场所和适合的鱼种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选择水域环境优越、水质稳定的场所开展养殖,并选择适合当地水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鱼种进行养殖。
5. 加强疾病监测和管理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监测和管理,随时留意鱼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养殖户应该加强知识储备,提高对水产病害的防治意识,做好养殖管理工作,以保障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鱼类的需求。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鱼类病害便开始频繁出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病害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池塘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上出现白色小点,同时鱼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白点病通常是由于水质、饲养管理等问题引起的。
诊断:观察鱼体表面有无白点,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一般来说,首先要改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
使用药物治疗时,可以选择含有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氯普嗪等成分的药物,用药前应确保鱼体无伤口。
二、溶血菌病溶血菌病是由于细菌寄生于鱼体内而引起的病害,感染后会导致鱼体组织坏死,最终死亡。
溶血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池塘水、池底泥沙等。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病变,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治疗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同时也要注意水质,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池塘消毒、消毒剂的运用等方式。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鱼群死亡。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只能通过池塘水、泥沙等途径来传播。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异常。
防治方法:治疗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可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维护水质、卫生清洁、隔离病死鱼、拒绝野生鱼引进等措施。
四、鳃丝虫病鳃丝虫病是由于鳃内几种寄生虫所引起的病害,常见于夏季气温高湿的时候。
诊断:观察鱼的鳃部是否有虫子,通常会看到白色的细线状东西穿过鱼的鳃片。
防治方法:处理鲫鱼的方法:在饵料中添加米奇丹并喂食5-7天,复查时如仍不见病愈者,可继续投药。
饲养管理方面:1. 防止鳃部损伤,减少饵料粉尘磨损鳃片。
2. 维护水质健康,保障生态环境清洁。
3. 适时对池塘搬移,消毒保健。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是常见病害对水产养殖场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持水产养殖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寄生虫感染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鱼类的鳃腔状况,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治疗,并加强水质和环境的管理,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 眼睛疾病眼睛疾病是鱼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水质,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定期检查鱼类的眼睛是否有异常,并及时发现和处理。
3. 鱼类细菌感染鱼类细菌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通常会导致鱼类死亡率增加。
预防鱼类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优质的鱼苗,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控制饲料供给的量,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4. 鱼病毒感染鱼病毒感染是水产养殖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它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预防鱼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选择病毒抗性强的品种进行养殖,做好养殖池塘的消毒工作,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毒感染。
二、虾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白斑病白斑病是虾类养殖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会导致虾类体色发白,并且死亡率较高。
预防白斑病的措施包括控制饵料的供给量,定期清理养殖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加强虾类的免疫力和营养供给。
2. 黄体病黄体病是虾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虾类体表出现黄色斑点,并且虾类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预防黄体病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检查虾类体表情况,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并加强营养和护理。
3. 眼睛疾病虾类的眼睛疾病也比较常见,它会导致虾类的视力受损,并且影响虾类的正常活动。
预防眼睛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新水,提供优质的饲料,并定期检查虾类眼睛是否有异常情况。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常用鱼病防治技术一、鱼病的预防1、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水温15℃以上可用15-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5min。
(3)工具消毒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2、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3、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一般建议使用忠园鱼饲料系列,在饲料中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它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4、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二、鱼病的诊断1、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2、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鱼类肝胆综合症
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我们称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1.流行情况
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池塘养殖较为普遍的浙江和江苏,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有鲤、鲫、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其中以草鱼和鲫鱼最为突出。
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以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为特征的鱼病,如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60%~90%。
180—3712--8119
2.疾病特征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黄红白色相间呈斑块状,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3.诊断
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
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4.防治
发病后除调节水质外还要采用药饵内服和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治疗(1)池用碘王等药物泼洒
(2)停食后第三天投饵量减半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高能应激营养素+参福康+鱼肝宝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鱼肝宝+应激解毒灵+五黄精华液拌饵
二、车轮虫病
是车轮虫和小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
流行特点:车轮虫对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均能感染,但危害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
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每年5月-8月为此病流行季节。
病状与诊断: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俗称“跑马病”。
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头部和吻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
若仅从病症的表现观察,与粘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预防与治疗:
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
(2)用经发酵的有机粪肥施肥,培育鱼苗和鱼种,可减少和预防此病发生。
(3)鱼苗、鱼种放养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水溶液浸洗20分钟-30分钟;或用2%食盐水浸洗20分钟-30分钟,可杀灭车轮虫。
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或混杀
鱼安30ml/亩·米或鱼虫杀星20ml/亩·米
(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三、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
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症状: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防治
预防:(1)生石灰带水清塘
(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
治疗:(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
(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四、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鱼体受伤后由气单胞菌感染,在鱼体表形成发炎、溃疡病灶。
流行情况: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
病症及病理变化
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印章,故叫打印病。
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充血发炎,最后形成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防治:
预防:(1)经常加注新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
(3)内服利福鱼康+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
治疗:(1)内服参舒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
五、鳗鱼细菌性烂鳃病
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
流行情况: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季高水温期最为严重。
一般大鳗比小鳗发病率高
症状:病鳗体色发黑,游泳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常停留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
剪开病鳗的鳃盖,可见鳃丝边缘开始腐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增多。
腐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
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仅残留鳃丝软骨。
取鳃丝镜检,可见大量能屈直运动的细长杆菌。
防治
全池泼洒应激解毒灵同时内服利福鱼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
喂5天。
六、鳗鱼拟指环虫病
拟指环虫病的病原体有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传播和由卵或幼虫传播。
流行情况
拟指环虫病全年均可发生,温度20至28摄氏度最适合其生长,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鳗鱼批量死亡,尤以黑子及幼鳗最严重、成鳗也会发生。
症状病变及诊断
少量虫体感染时病鱼鳃部充血,摄食及其他活动正常;
中度感染时病鳗食欲减退、鳃部黏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衰弱无力;
严重感染时病鳗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严重充血、鳃丝缺损、胸鳍充血发红;
诊断
检查病鳗鳃片时发现其布满红色黏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增生、呼吸能力大大减弱而导致呼吸困难、病鳗在水面独游或乱窜狂游而引起死亡或大量死亡。
防治
全池泼洒金碘150ml/亩·米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5天。
七、鳖鳃腺炎病
是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暂名中华鳖球状病毒或中华鳖病毒(TSV)。
流行情况
对所有品种的鳖都有危害,尤以稚鳖和幼鳖的危害大,且发病率、死亡率高。
该病常年均可发生,但主要流行季节在5~10月,水温在25~30℃时为流行高峰期。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鳖全身浮肿,颈部异常肿大,但很少充血、出血发红;背腹甲有出血斑点,尤以腹甲更为明显。
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缓,不愿入水,不食不动,最后伸颈死亡。
剖解见鳃腺灰白糜烂,胃和肠道内有大块暗红色凝固的血块。
腹腔内积有大
量含血腹水,肝、脾、肾肿大、出血。
诊断方法
(1)根据鳖龄、症状、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进行判断。
一般稚幼鳖脖颈肿胀、全身浮肿、鳃腺充血糜烂可诊断为该病。
(2)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而确诊。
防治
全池泼洒金碘150ml/亩·米同时内服鱼速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5天。
八、甲壳溃疡病
病因:尚未完全查明,主要是由于甲壳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从病体上分离到的病原茵主要是弧菌。
流行情况:虾、蟹都可患此病,主要危害越冬期的亲虾、亲蟹,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电180—3712--8119
症状:甲壳表面有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溃疡斑,溃疡斑的时间长后呈黑褐色。
诊断: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防治:全市泼洒碘王150ml/亩·米同时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