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学科设置一览表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
030110军事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第十批2006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批2000பைடு நூலகம்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七批1998
07理学
0702物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第十批2006
070201理论物理第九批2003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第九批2003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第十一批2011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2011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第七批1998
081103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第九批2003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2012
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300 授 工学 学位)一、培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 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2.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3.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4.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制备与集成技术5. 太赫兹光电子学6. 生物医学光子学7. 微光机电技术8. 激光技术与器件9.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10.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5 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 般为 4-6 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 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53 学 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代码为×××.500~×××.799的课程属于硕士生层次课程。
课程代码为×××.800~×××.999的课程属于博士生层次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光学工程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专业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光学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光学工程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平板显示技术;2、冷阴极光电器件技术;3、超快信息光学技术;4、光电子器件及集成;5、光通信器件及薄膜技术;6、光通信器件及封装和测量技术;7、光伏技术与应用;8、光机电一体化及系统;9、激光与光电子技术;10、光子晶体和器件;11、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设计。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光学原理》M. 波恩,E. 沃尔夫著,黄乐天等译,科学出版社,1981年2、《全光通信网》,顾畹仪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3、《光波分复用器件》,纪越峰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4、《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解金山、陈宝珍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版5、《光无源器件》,林学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6、《光学薄膜原理》,林永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年7、8、《光纤通信系统》,L.G.卡佐夫斯基,ect. 张肇仪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09、《光纤光学》,刘德明等,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10、《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11、《光电子技术基础》,彭江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亚毫米波技术》,罗锡璋讲编13、《固体光学》,莫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4、《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于美文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5、《光学信息处理》,杨振寰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6、《光全息学》,R.J. 科利尔等,机械工业出版社17、《信息光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韩昌元编著,长春出版社18、《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电子工业出版社19、《图像处理和分析》,章毓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Introduction to Optical Electronics》,Amnon Yariv21、《激光技术》,蓝信钜等,科学出版社,2000年22、《光电子技术》,杨经国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23、《电子发射与光电阴极》刘元震王仲春董亚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4、《平板显示器件原理及应用》柴天恩机械工业出版社25、《扫描力显微术》白春礼、田芳、罗克著,科学出版社26、《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白春礼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7、《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and Polymeric Materials》,DavidJ.Williams,28、ACS symposium series, ISSN 0097 6156, 1983年版29、《光电子学入门》,稻场文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30、《非线性光学原理》,沈元壤著(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1、《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学材料科学》,樊美公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2、《光纤通信系统》,顾畹仪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3、《非线性光学》过已吉著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6年34、《非线性光学》王奎雄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年35、Chapter 4 in High V oltage V acuum Insulation, Academic Press, London,199436、Optical Electronics, Third Edition by A. Yariv,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1985.37、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rs and Components—Design and Applications, Edited byEdmono J. Murphy, Marcel Dekker Inc.,New York, 199938、Integrated Optics Microstructures and Sensors, Edited by Massood Tabib-Azar,。
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1. 前言光学工程是研究光的发射、传播、探测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光学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光学基本理论和光学仪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技术人才的学科。
为了培养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特制定了本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人才。
2. 培养目标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光学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知识,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2.具备设计、制造、调试光学仪器设备的能力,并熟悉光学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3.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够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交流;4.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等工作;5.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的能力,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
3. 培养内容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如下:3.1 基础课程1.光学基础理论2.光学设计与计算3.光学制造技术4.光学测量与测试技术5.光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光学信息处理与显示技术3.2 专业课程1.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2.光学光学薄膜技术3.激光技术与应用4.光电子技术5.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6.光学传感与检测技术7.光学信息处理与光子计算8.光纤通信与传感3.3 研究方向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提供以下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1.光学材料与器件2.光学成像与信息处理3.激光技术与应用4.光纤通信与传感5.光学制造与测试技术4. 培养要求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如下:1.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2.在培养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3.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4.完成1项以上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5.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
5. 工作要求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1.制定学习和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2.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做好文献综述;3.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并与研究团队成员合作开展工作;4.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学术讨论;5.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进行答辩;6.完成规定的培养计划和学位要求。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0803)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0803)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080300光学工程)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应掌握光学和光学工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广泛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
在具体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硕士学位获得者能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现代光学技术及工程应用
2、光信息传输与处理
3、光电测控技术及仪器
4、光电子技术及应用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1、较强地获取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最新信息的能力。
2、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较强的实验及科学研究能力。
4、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六、其他要求
对于对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需补修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课程为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非光学类专业)。
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在第二学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准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在硕士学习期间以本人为第一作者、长春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否则不准授予学位。
光学工程学科培养方案(博士)

光学工程学科培养方案(博士)学科代码:080300一、学科简介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
我校光学工程学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场地,“十五”期间承担973计划、863计划、总装型号及型谱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及国防科研项目共30余项。
二、培养目标在光学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研究方向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红外与光电系统光学传感与测量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必要时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但最长学习实践一般不超过六年。
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到六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一年至两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的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其余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提早或延期毕业,需经导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研究生院批准。
2.学分:1〕额定学分19学分2〕学位课14学分3〕教学实践1学分博士生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30学时〔按教学工作量计〕,可给本科生讲课、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辅导研究生课程。
4〕学术活动〔许多于10次〕1学分5〕综合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1学分6〕选修课至少2学分综合考试在第三学期完成,目的是考察博士研究生对所学课程的综合把握情况,它与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一起构成综合测评的三种方式,每个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具体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综合考试实施方法》的规定和程序执行。
七、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文献阅读量许多于80篇,并在导师所在系、教研室〔研究室〕或扩大范围的专家会议上,就选题的科学依照、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开题条件等做出论证,经认可通过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校代码及名称整体水平排名得分10056 天津大学 1 9410003 清华大学 2 91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85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0611 重庆大学 5 8210335 浙江大学 6 78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7 7710286 东南大学10110 中北大学 9 75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 74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72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2 7010699 西北工业大学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0216 燕山大学 15 6910183 吉林大学 16 6710384 厦门大学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8 6610288 南京理工大学10356 中国计量学院10486 武汉大学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22 6510142 沈阳工业大学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459 郑州大学 25 6410140 辽宁大学 26 60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03 光学工程(2007年)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32个,本次参评18个;还有8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
参评高校共26所。
学校代码及名称整体水平排名得分10335 浙江大学 1 9710003 清华大学 2 9110056 天津大学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89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5 88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6 84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7 7810186 长春理工大学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9 7710610 四川大学 10 7610614 电子科技大学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12 7110285 苏州大学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4 6910422 山东大学 15 68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6 6790035 军械工程学院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18 66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19 6510459 郑州大学10559 暨南大学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22 6410110 中北大学 23 6310702 西安工业学院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25 6210475 河南大学 26 61参考文献: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2007~2009年)/xkpg/2009/pgjg07_09.htm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一级学科评价等级表(前20%学校)(2006年)0803 光学工程(53)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浙江大学 A+2 清华大学 A+3 北京理工大学 A+4 天津大学 A5 南开大学 A6 华中科技大学 A7 上海交通大学 A8 四川大学 A9 南京理工大学 A10 电子科技大学 A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20062004200620062006199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全选1997 1999全选19991999 2000 20022006全选2001 2003 2004 2005全选20042003 2004全选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全选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全选2000 2001 2002全选2002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90)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天津大学 A+2 清华大学 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4 哈尔滨工业大学 A+5 西安交通大学 A+6 上海交通大学 A7 浙江大学 A8 大连理工大学 A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10 华中科技大学 A11 重庆大学 A12 中北大学 A13 武汉大学 A14 四川大学 A15 合肥工业大学 A16 东南大学 A17 电子科技大学 A18 北京理工大学 A资料参考地址:/html/2006y/1/yjxkpj15.htm专业核心课程有:机械设计工程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计量光学、单片微机原理、机电系统及设备的控制、计算机测控技术、虚拟仪器。
光学工程领域培养方案代码085202.doc

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光学工程领域培养方案(代码:085202)一、领域简介ﻩ光学工程领域依托于中国计量学院光学工程学科,隶属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光学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国家质检局重点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创新平台之一,2012 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位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一名,全国排名第 24 名。
2010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计量学院光学工程领域招收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ﻩ光学工程学科拥有一支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丰富工程背景和经验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2 名(其中省特聘教授1人、校特聘教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副教授11 人,博士30余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医疗器械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行业学会(国际照明委员会()、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众多知名企业(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浙江中宙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种方式的合作关系。
ﻩ近年来,该领域在光学仪器与检测、光纤传感、照明、光学生物检测、光电图像与信息处理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学科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30 多项, 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 多项,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 1 项、“863”计划项目2项、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钱江人才计划、国家质检总局计划项目等 50余项;实验室固定资产4000 余万元,年科研到款经费1000 余万元.二、培养目标1.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行,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07)一、学科简介光学是研究光辐射的性质、产生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使光学渗透到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各个领域,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活跃并蓬勃发展的学科之一。
它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尖端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动力。
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的发明及应用,光纤通信产业的崛起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无不得益于光学的促进与推动。
在21世纪,光学将向着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和渗透,成为物理学以及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基石之一。
不仅使光学成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及前沿学科,也带动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革命性变化。
光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初期,在已故第一任校长、两院院士王大珩教授的关怀支持下,本学科不断成长发展。
1964年,在全国首个开设激光专业,进行激光物理与器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9年1月被原机械电子工业委员会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12月由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重新认定为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7月由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其所属物理学获一级学科,2006年获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中之重学科。
建有“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直属重点实验室,“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现有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等8个特色方向。
1978年发表的X射线激光器物理问题论文,曾被美国收入AD报告。
八十年代出版的《激光原理教程》是国内较早的关于激光方面的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
2012年“油性量子点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毒性实验研究”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二、培养目标博士生应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掌握光学及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相关知识背景、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或跨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应用基础性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的研发上取得创新性成果。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的工作能力,以及本学科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1.光学混沌主要研究各种物理系统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及混沌控制和同步方案以及混沌现象的应用。
2.量子信息主要研究量子关联度量的刻画等基础问题以及量子成像。
3.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主要研究纳米材料光电性质,光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等其他能量的物理机制,以及纳米光电器件的制备和应用。
4.散射光谱探测与分析主要研究物体的物性和结构与散射光谱的关系,散射光谱计算理论和实验测量方法,远距离目标的散射光谱探测与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基于散射光谱的目标特性分析技术。
5.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研究飞秒激光成丝、超快等离子体激元以及超快激光材料表面功能性微纳结构制备技术。
6.极紫外光学技术主要研究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技术、光辐射电子显微技术。
7.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新型全固态激光理论与技术、光学非线性频率变换理论与技术、高能长脉冲激光与物质作用的机理与规律。
8.导波光学主要研究光波导器件物理、光学传感与光纤通信技术。
9.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主要研究功能型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学特性,以及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
四、学制与学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为5年。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3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因公派出国或联合培养,经研究生院备案后,在进修单位取得的课程成绩可认定相应学分。
五、培养方式1.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通过课程一定的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拓宽基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基础和特长,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同时导师还要负责组织开题、中期、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如有必要,可以指定副导师协助培养。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必修课B1199001第一外国语(英、日、俄)6441B119900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1B1199004非线性分析4831专业基础课B1201001高等量子光学4831B1201002光学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讲座3221专业选修课B2301001非线性物理专题3222B2301002数字混沌通信3222B230100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3222B2301004量子混沌3222B2301005量子成像3222B2301006辐射场量子理论3222B2301007光电材料与器件3222B2301008晶格振动光谱学3222B2301009多孔材料与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3222B2301010激光光谱学原理与方法3222B2301011激光等离子体与极紫外辐射3222 B2301012等离激元原理及应用3222 B2301013强光光学3222 B2301014新型固体激光器件与技术3222 B2301015全固态激光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3222 B2301016激光与材料作用的物理原理3222 B2301017光导波传输理论3222 B2301018光波导器件物理3222 B2301019纳米生物光子学3222 B2301020量子生物学导论3222必修环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11-6科研训练11-62.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入学后两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符合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科研需求。
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查阅、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计划、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
培养计划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运用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形式进行授课。
每门课程讲授完毕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论文”、“设计报告”、“论证报告”、“答辩”等形式。
七、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导师组集体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及早确定课题方向并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应以学术活动方式在研究方向相关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
在论文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
2.学位论文开题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根据选题,开题报告应包括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等内容。
第一次开题报告答辩没有通过,延期半年参加第二次答辩,二次答辩没有通过,取消申请答辩资格。
3.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代表博士生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其学术水平得到同行的认可,能够支撑学位论文中的创新点。
根据《长春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条件》中所在学科的相关规定,达到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层次要求,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4.论文写作: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一般要用不少于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学位论文一般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英文)、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格式由研究生院统一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8万字。
5.论文预答辩:博士研究生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后,可申请预答辩:(1)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学分;(2)完成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并审核通过;(3)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经导师审阅后同意。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5或7人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导师可参加预答辩委员会并担任委员,但不能担任主席),并设秘书一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职以上),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预答辩委员会结合预答辩情况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议,并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经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作为通过预答辩。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修改完成后,博士生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正式论文评阅申请,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延期半年后可再次申请预答辩。
6.学位论文评阅预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经重复率检测后,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学位论文的双向匿名评阅,评阅份数为7份,全部为校外评阅。
评阅结果处理办法按照《长春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议暂行规定》执行,评阅合格的可以进入答辩环节。
7.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名本学科或相近专业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至少2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由校内教师担任),负责答辩事务性工作及记录答辩相关事宜。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清晰阐述自己的论文内容及研究结果,并能够正确回答答辩委员会提出相关的问题。
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按照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委员表决通过后,方可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八、必修环节1.开题和文献阅读:通过对学科、专业领域中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了解自己所研究课题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和进展动态、不同学者的思路特点和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达到的水平,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低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文献的80%以上为近5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2万字,完成后交导师审阅。
2.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中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开题报告的执行情况;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和开题报告内容是否相符等;下一步工作计划;需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