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形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是统一的。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逐渐分离 了。 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 。 货币购买力:指价格的倒数。 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所以它不是某 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 数。
➢ 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 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 货币。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含义:以金银为币材、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
的币制。 特点:①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②金银两种货
币都可以银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 换;③两种货币都可以自由输出入 类型:①平行本位制(按实际比价流通);② 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③跛行本位制 (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而银币不得自由铸造)。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
(四)信用货币
指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实质是信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 值。
特征
➢ 1、完全脱离了与贵金属的联系,不代表任何贵金属, 也不会兑换成贵金属。
➢ 2、主要形态是纸制货币——纸币。其具体形式有: 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
讨论:哪些商品可充当货币? 讨论: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
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金融第一讲-货币与货币制度 2

13
金属货币 • 金属作为币材的优点:一是价值比较高; 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 携带。 • 铸币的界定: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形状、 花纹、文字等)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 块。 • 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才 退出流通。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40
Siz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41
Regulatory Agencies
42
3. 对钞票发行和存款货币创造的管理。
4. 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定支 付能力和有限法定支付能力。
5. 涉及对外的规定,如外汇管理。
6. 其他,如实名制、反洗钱的规定,等等。
26
六、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是对货币制度作出国际性安排的一 些列机制,其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和稳定,包括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体系,确定国 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及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 机制。 • 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层次性:
34
Classific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
1. Debt Markets 债券市场 Short-term (maturity < 1 year) Money Market Long-term (maturity > 1 year) Capital Market 2. Equity Markets 股票市场 Common stocks
– “麻烦”获得1200万美元遗产。 – 两个孙子戴维和沃尔特每人500万美元遗产 及500万美元信托财产。 – 弟弟500万美元遗产和1000万美元托管财 产,弟弟要用这1000万美元托管财产照顾 “麻烦”。
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代用、信用)、货币的本质1、实物货币:贝币——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纸币)3、信用货币: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2、我国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和控制重点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
我国以M1为控制重点⏹3、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的含义、本位币的特点币制,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该国的货币流通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内容:货币金属(币材)、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对外关系等。
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形成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本币的材料: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称无限法偿。
——本位币的标准计量单位,称为货币单位,如美国美元、英国英镑等。
——本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用较贱金属,不足值,可与本位币自由兑换,有限法偿——发行准备:黄金、国债、商业票据、外汇——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等⏹货币制度的演变(银、金银、金、信用)(1)银本位制(白银作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分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
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16世纪后盛行,到19世纪后期被放弃最大缺点:白银价值(价格)不稳定:白银产量猛增,价值下跌,很多国家逐渐改金本位制。
货币形态的发展及其未来形态的可能

货币形态的发展及其未来形态的可能前言提起货币,第一个想法就是日常使用的钱。
这是一个很直观地概念。
从字面上组成货币的两个字都可以单独的进行解释。
货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货物、财务,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货,财也。
”;还有一种就是作为钱币的意思,在《宋书·刘秀之传》中有“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的句子。
币的字面意思就是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说文》中有“币,帛也”的解释。
货币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就是,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以充当交易媒介的标准、记账的单位以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在专业领域,货币的含义要丰富的多。
货币是被大家普遍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或者定义为交易的媒介,支付的工具。
这是从货币职能来界定货币的定义。
政府出于统计的需要,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对货币进行了定义。
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为货币,它主要包括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M1之外构成M2的称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定义。
1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也须臾离不开货币。
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
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货币并非从一开始就有的。
在很远的时候,人们的生产能力还很弱,采到的果实、打到的猎物只能保持部落的基本生活需要,勉强的保持温饱,没有什么劳动收获会剩余。
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生产能力的提高,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生产的产品不但能够满足部落的日常需要,还常常有结余。
这时候,这个部落开始用打到的鱼换取另一个部落养殖的鸡,那个部落开始用收获的玉米与另一个部落交换了土豆。
最初的交换开始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时候一个重要的变革产生了,私有制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人们的生产活动开始以个体或家庭的形式进行,社会单元开始小型化,交换变得更加频繁。
一方面是生产能力的提高,单个人的劳动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了剩余,为交换提供了基础。
货币的形态的演进过程

货币的形态的演进过程
货币的形态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商品交换阶段。
以下是货币形态演进的主要阶段:
1.商品货币阶段:最早的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即以某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
例如,古代的人们用盐、贝壳、动物皮毛等物品作为货币。
2.金属货币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贵重金属(如金、银)制造货币。
这种货币不仅具有交换价值,还具有固定的重量和纯度,方便人们进行交换。
3.纸币阶段:在金属货币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元朝时期,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普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4.电子货币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
电子货币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进行传输,具有便捷、快速、安全等优点。
5.加密货币阶段: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
加密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高等特点。
总体来说,货币形态演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货币形
态还可能会继续演进和创新。
货币形态种类

货币形态种类:1.实物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货币的价值形式: 偶然的、扩大的、一般的、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并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
货币职能价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本位制的本质>金作为币材→金本位制银作为币材→银本位制本位币名实相符、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贱金属、限制铸造、有限法偿、纸币发行准备现金准备、证券准备(1)集中统一发行原则.(2)计划发行原则. (3)经济发行原则、信用发行原则.(VS财政)货币制度:1\ 银本位制(银币本位制银两本位制)2\ 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不规定兑换比价) 双本位(规定兑换比价) 跛行本位制(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可自由铸造))3\金本位制1+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价值符号可以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黄金存量不均兑换基础不足限制黄金自由输出入2+ 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含金量不允许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际收支平衡黄金储备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银行券有含金量与金本位挂钩结构:银行券→外汇→黄金附属货币制存在瓶颈4\信用货币制度:央行发行信用货币金银非货币化通过银行调节货币量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 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信用:直接信用:货币余缺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通常由经纪人或证券商进行股票、债券发行等交易安排。
—特点:借款者直接发行债务/股权凭证,中间人仅牵线、搭桥,收取佣金。
间接信用—货币余缺者之间通过金融中介发行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借贷的信用。
—特点:金融中介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贷者货币引向借者间接信用较之直接信用的好处:—专业信息机构:信息成本低;—交易成本较低(规模经济)—风险有效分散/流动性强国家信用定义: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负债为主形式及作用[顺序]1、发行国库券——弥补财政赤字、调节政收支*弥补方式:增税、发行货币、举债2、发行公/国债—筹集长期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与经济结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总量与货币流向;社会总供求3、政府借款、发行国际债券——弥补国际收支逆差4、向中央银行透资和借款:多被禁止或限制消费信用:定义:金融机构消费者个人生活消费形式:1、类似商业信用:汽车贷款/财务公司—分期付款2、属于银行信用:住房按揭—消费信贷银行——消费者(买方)/销售者(卖方)3、信用卡:短期透资相关规定:1、首期付款额——“起步价”2、偿还期限及分摊额——“每公里租价”作用:1、提前消费;提高消费/促进经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2、过度消费:供求矛盾与物价上涨支付能力:危机时期证券信用:股票、债券1、信用与股份制2、信用:—所有权、使用权两权分离—大规模筹资: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企业—条件:还本付息——利息/股息+红利—变现:存款提取/股票抛售3、结论:信用制度是股份制的基础支票:当事人:出票人[帐户所有者] —付款人[银行] ——收款人[帐户所有者/第三者]分类:--公司支票/个人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信用工具的特征1.偿还性——信用特征的体现之一--两个极端:纸币+活期存款;永续债券(永久付息不还本=优先股)--债务人:使用时间+偿还时间债权人:消费的时间选择+收益与物价的预期2.流动性--货币/其他金融工具--偿还期:反比/债务人信用:正比3.风险性--信用风险/爽约风险:不能及时和/或足额偿还* 发行者:政府/企业;* 工具:普通股/优先股/债券、银--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偿还期:反比;流动性+债务人信誉:正比4.收益性——收益率:信用特征体现——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率=规定收益/票面金额——即期收益率=信用工具的规定收益/当期市场价格——实际收益率--认购者收益率[发行时购买并持有到期] = [年利息+(面值-发行价)/偿还期]/买入价--持有期收益率[买进卖出的持有期收益] =[年利息+(卖出价-买入价)/持有期]/买入价--最终收益率[买已发旧债券并持有到期] =[年利息+(面值-买入价)/剩余年限]/买入价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币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价格-铸币机制双挂钩特里芬两难商品市场对象:商品需求:使用价值期限:交易=完成场所:有形场所金融市场对象:资金需求:保值增值期限:交易=开始场所:无形场所金融资产分类及特征:原生资产(股票债券) 衍生资产( 期货互换) -----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期限一年以内临时融资流动性强风险小收益少短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市场CDS市场贴现息=票面金额*贴现率*期限贴现余额=票面金额-贴现息一、中央银行:一元制二元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准中央银行制类型:单一型-一元-二元复合型跨国型准中央银行型职能: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管理货币制定货币政策)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14-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初级经济师学习笔记)

金属
价值的稳定性同质可分易保存
铸币的磨损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
2、代用货币
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
价值符号低于信用关系
过渡性
银行券
中央银行
3、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
考点1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自发价值形式发展商品生产、交换发展必然产物
特殊商品
生产关系
一般等价物特征
考点2 货币形态的演变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实物货币
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
没有内在价值
发行主体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
简述货币的演变形态

简述货币的演变形态
货币的演变形态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这种货币的特点是脱离了普通商品,主要特征是能代表财富,是普遍需求对象。
然而,实物货币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体积大、价值小、不易分割、不便携带等,因此逐渐被金属货币所替代。
2. 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金属货币具有实物货币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和保存、便于携带等。
3. 兑换的信用货币:在市场上代替金银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金属货币的货币形态。
这种货币的特征是可以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可以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并且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
4. 不兑现信用货币: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
这种货币突破了货币商品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供了一个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可以说是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
随着网络的发展,货币逐步由有形货币转变成无形货币,电子货币应运而生,满足了人民进行网络操作的需要。
电子货币以其方便性、快捷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匿名性、节省交易费用、节省传输费用、持有风险小、支付 灵活方便、防伪造及防重复性、不可跟踪性。 具体: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 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 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 体。
主要内容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起源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一、货币的定义
1、从货币的职能出发定义货币: 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 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2、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论: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一、货币的定义
1、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
三、银行存款
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的规 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立账户,称为结算户
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票据
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 款义务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 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如银行汇票,是指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 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付给 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主要用于办理 异地转账结算和支取现金。
M2(广义货币):由M1加准货币(QUASI-MONEY)构成。 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 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 成。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但由 于它们在经过一定手续后,能够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 的货币,进而加大流通中的货币量,故称之为亚货币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一)从贱金属到贵金属的演变
贱金属——货币的币材是铜铁等贱金属;
环钱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贵金属——货币的币材是金银贵金属。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二)从实物形态到统一规格的演变
称量货币——以金属条块发挥货币作用的货币 ,通过检验成色、称重量来确定其价值;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有国家印记证明其 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形状、花纹、文字) ,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 属货币,如铜币、银币、金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M0(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 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 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 力。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 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 段,所以,它同现金一样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 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 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 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现 金、银行存款、银行票据等 。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一、主币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 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 币单位。
二、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 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 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多 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
银行汇票
支票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 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 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 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 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 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如借记卡、贷记卡、电话IC 卡、公交IC卡、电子现金等 。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非金属 实物
金属 条块
铸币
电子 信用 货币 货币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纸币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
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商品,如米、布、木材 、贝壳、家畜等,都曾在不同时期扮演过货 币的角色。 特点:它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非货币 用途的价值相等,即实物货币是以货币商品 本身的价值为基础的。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称量货币: 西周青铜块
楚国的称量金币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铸币: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凭国家信用发行并强制流通的
价值符号,不需要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也 不能与贵金属相兑换。 现代社会使用的纸币是典型的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 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 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 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 了货币历史舞台。
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
或供给的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
二、 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名目论 货币是有权势的统治者,或者贤明的人
所确定的。 1、圣人先贤制币论
2、国家货币论 3、众人协商论
二、货币自发论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阶段:物物直接交换 第二阶段:通过媒介的交换——货币
补充知识: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
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 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层次的排列 ,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2.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 实购买力的性质。 流动性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转换的速度,二是 转换的成本。
(1)借记卡 • 概念:借记卡类似于信用卡,它能将资金直接从
客户的银行账户划拨到商户的账户,从而实现客户 的购物目的。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中,借记卡被广泛 的使用。
(2)储值卡
概念:是指某一行业或公司发行的可代替现金用的芯片卡 或磁卡。如电话充值卡神州行、公交IC卡、餐卡、地铁乘车 卡等。
(3)电子钱包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但是,这些实物货币也存在着不少缺 点。 1、有些实物货币体积太大,不便携带 ; 2、有的质地不均匀,不易分割; 3、有的质量很不稳定,不易保存等。
三、货币的形态演变
2、金属货币
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金属作为商品参加到交换 的行列中去,于是导致了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