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盆部PPT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会阴、盆部

现在是45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老年人如前列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则
形成前列腺肥大。尤其是中叶和侧叶的 肥大,常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或尿 潴留。
现在是46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2)输精管盆部和精囊
输精管盆部:为输精
管穿过腹股沟管腹 环,向下沿盆侧壁 行向后下,经输尿
管末端的前方至膀胱 底后面 。
子宫的淋巴引流:
子宫底和体上部的淋巴管沿卵巢血 管注入腰淋巴结,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 股沟浅淋巴结。
子宫体下部和子宫颈的淋巴管沿子
宫血管注入髂内、外淋巴结和骶淋巴结。
现在是62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会 阴perineum
定义: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
狭义会阴: 临床上指肛门与
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其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现在是31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膀胱的位置:
成人的膀胱位于 盆腔的前部,耻骨联 合的后方,上界部超 过耻骨联合。小儿膀 胱位置较高。
现在是32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膀胱位置变化及其与腹膜的关系:
现在是33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5.盆腔女性生殖器官
现在是23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1. 直肠rectum
位置:
从第3骶椎平面至 盆膈,穿盆膈向下续
肛管。
长约10 ~14cm。
现在是24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直肠的毗邻:
后面:骶骨 尾骨 梨状肌
还有骶前间隙内 的血管、神经。
现在是25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二、盆部的动脉
老年人如前列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则
形成前列腺肥大。尤其是中叶和侧叶的 肥大,常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或尿 潴留。
现在是46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2)输精管盆部和精囊
输精管盆部:为输精
管穿过腹股沟管腹 环,向下沿盆侧壁 行向后下,经输尿
管末端的前方至膀胱 底后面 。
子宫的淋巴引流:
子宫底和体上部的淋巴管沿卵巢血 管注入腰淋巴结,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 股沟浅淋巴结。
子宫体下部和子宫颈的淋巴管沿子
宫血管注入髂内、外淋巴结和骶淋巴结。
现在是62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会 阴perineum
定义: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
狭义会阴: 临床上指肛门与
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其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现在是31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膀胱的位置:
成人的膀胱位于 盆腔的前部,耻骨联 合的后方,上界部超 过耻骨联合。小儿膀 胱位置较高。
现在是32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膀胱位置变化及其与腹膜的关系:
现在是33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5.盆腔女性生殖器官
现在是23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1. 直肠rectum
位置:
从第3骶椎平面至 盆膈,穿盆膈向下续
肛管。
长约10 ~14cm。
现在是24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直肠的毗邻:
后面:骶骨 尾骨 梨状肌
还有骶前间隙内 的血管、神经。
现在是25页\一共有94页\编辑于星期三
二、盆部的动脉
盆部与会阴课件

--与骶骨结合较紧密 --与骶骨间有丰富的静脉丛
②梨状肌筋膜Piriformis fascia
---覆盖于梨状肌表面
③闭孔筋膜 Obturator fascia
--被覆于闭孔内肌表面
肛提肌腱弓Tendinous arch
of levator ani
•由闭孔筋膜增厚形成 •连于耻骨体盆腔面与坐骨棘之间 •作用:为肛提肌、盆膈上下筋膜 提供附着处
pelvis)
一、骨盆的整体观
3 骨盆的性差
二、盆壁肌
闭孔内肌(侧壁前份) 梨 状 肌(侧壁后份)
闭孔内肌
梨状肌
三、盆底肌及盆膈
(一)盆底肌 1. 肛提肌 Levetor ani m.
为一复合肌 包括以下4部 •耻尾肌 •髂尾肌 •前列腺提肌(男)或 耻骨阴道肌(女) •耻骨直肠肌
耻 骨 直 肠 肌
小骨盆腔前部,耻骨联 合后方 空虚时其尖在耻骨联合 上缘平面以下 婴儿和儿童的膀胱即使 在空虚状态下也位于腹腔 内。通常儿童到6岁时膀 胱进入大骨盆,直到青春 期后才完全进入小骨盆内 膀胱充盈时,上升至大 骨盆前壁腹膜外组织内, 最大充盈时可达脐平面
Fascialsheath of prostate 膀胱鞘
•直肠(筋膜)鞘 Fascial
sheath of rectum
•膀胱(筋膜)鞘Fascial
sheath of urinary bladder 直肠鞘
②筋膜隔 Fascial septum
--由脏筋膜伸入脏器而形成
男性 •直肠膀胱隔 --直肠与膀胱、前列腺、 精囊及输精管壶腹之间 女性 •直肠阴道隔 -- 位于直肠与阴道之间
盆膈裂孔
四、盆筋膜及筋膜间隙
(一)盆筋膜 Pelvic fascia
局部解剖学盆部与会阴ppt课件

2
局部解剖学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盆部 pelvis
前界:以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 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界:以髂嵴后份和髂后 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 和骶尾区分界
4
5
6
骶骨 sacrum sacral bone
岬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直肠的毗邻
37
女 性
• 上部 隔直肠子宫 陷凹与子宫和阴 道后穹相邻;
• 下部 借直肠阴道 隔与阴道后壁相 邻。
直肠的毗邻
38
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 可分为四部: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39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下方: 前列腺 后方: 精囊
输精管壶腹 直肠
15
二、盆壁肌
梨状肌
位于盆侧壁后份,穿过 坐骨大孔,形成梨状肌上 孔和梨状肌下孔。
闭孔内肌
位于盆侧壁前份,出 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
梨状肌
16
17
三、盆底肌与盆膈
盆底肌
1.前列腺提肌(男) 耻骨阴道肌(女)
肛 2.耻骨直肠肌 提 肌 3.耻尾肌
4.髂尾肌
起至肛提肌腱弓,止于 会阴中心腱、直肠壁、 肛尾韧带、尾骨。
Female
Male
Pelvic inlet Pelvic outet
Pelvic cavity Pubic arch
13
gynecoid
android anthropoid platypelloid
14
局部解剖学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盆部 pelvis
前界:以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 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界:以髂嵴后份和髂后 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 和骶尾区分界
4
5
6
骶骨 sacrum sacral bone
岬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直肠的毗邻
37
女 性
• 上部 隔直肠子宫 陷凹与子宫和阴 道后穹相邻;
• 下部 借直肠阴道 隔与阴道后壁相 邻。
直肠的毗邻
38
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 可分为四部: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39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下方: 前列腺 后方: 精囊
输精管壶腹 直肠
15
二、盆壁肌
梨状肌
位于盆侧壁后份,穿过 坐骨大孔,形成梨状肌上 孔和梨状肌下孔。
闭孔内肌
位于盆侧壁前份,出 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
梨状肌
16
17
三、盆底肌与盆膈
盆底肌
1.前列腺提肌(男) 耻骨阴道肌(女)
肛 2.耻骨直肠肌 提 肌 3.耻尾肌
4.髂尾肌
起至肛提肌腱弓,止于 会阴中心腱、直肠壁、 肛尾韧带、尾骨。
Female
Male
Pelvic inlet Pelvic outet
Pelvic cavity Pubic arch
13
gynecoid
android anthropoid platypelloid
14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内侧壁:
肛提肌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闭孔内肌 及其筋膜
内容:
会阴部血管神经 分支: ① 肛血管神经 ② 会阴血管神经 ③阴茎(蒂)血管神经
坐骨直肠窝内 有大量脂肪组织, 感染时容易形成肛 周脓肿或肛瘘。
(二)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通过结构: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1.男性尿生殖区的筋膜
(1)浅筋膜 与腹壁浅筋膜相
续,分浅、深二层, 浅层脂肪组织较少。 深层呈膜状,称会阴 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浅筋膜的附着:
前续腹壁浅筋膜的膜 性层、阴囊肉膜及阴 茎浅筋膜,两侧附于 耻骨弓和坐骨结节, 后与尿生殖膈上下筋 膜相愈合。
( 2)深筋膜
分浅、深二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从盆膈至肛门, 长约3 ~ 4 cm。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组织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粘膜
皮肤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
是肛管下端的环 形平滑肌增厚形成, 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 大。外形:为一对长来自 圆形的囊状腺体, 表面凹凸不平。
精囊
位置: 位于膀胱底后
方及输精管壶腹的 外侧。其排泄管与 输精管壶腹的末端 汇合成射精管。
5.女性盆腔生殖器官
有: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1)卵巢ovary
位置:
位于盆腔侧 壁的卵巢窝(髂 内、外动脉之间 的夹角)。
卵巢的韧带:
临床应用解剖五盆部及会阴课件

约肌。
皮下部
肛门外括约肌: 浅部
深部
肛门直肠环:由肛门外括约肌的
浅、深部,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及直肠壁纵行肌
层的下部,在肛管与直肠移
行处的周围共同构成P的PT学肌习交流环。
35
二)坐骨直肠窝
1、位 置 2、形 态 3、阴部内血管 4、阴部神经
PPT学习交流
36
二)坐骨直肠窝
1、位置:
位于肛管两侧的锥形腔隙。
膀胱排空—完全在小骨盆内
PPT学习交流
23
三)前列腺
1、形态:
栗子形; 后有前列腺沟; 直肠壶腹指诊----消失 或变浅的意义。
2、位置:
膀胱颈的下方; 尿生殖膈上方。
3、前列腺的结构和分叶:
PPT学习交流
24
3、前列腺的结构和分叶:
被膜:
内层--前列腺囊--纤维膜 肿胀时剧烈疼痛
外层--来自盆脏筋膜--前列腺鞘
PPT学习交流
4
第一节 盆 部
一、骨盆整体观
• 小骨盆 • 界线 • 骨盆上口 • 骨盆下口 • 大骨盆 • 耻骨下角
PPT学习交流
5
二、盆壁肌与盆底肌
1、盆壁肌:
盆壁前份: 闭孔内肌经坐骨小
孔至臀部。 盆壁后份:
梨状肌经坐骨大孔 至臀部。
PPT学习交流
6
二、盆壁肌与盆底肌
2、盆底肌(男)
①前列腺提肌
静脉:
直 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肝门静脉 肠 静 直肠下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脉 丛 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
PPT学习交流
21
一)直 肠
5、淋巴回流:
直肠上淋巴结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衬托于胸廓内面的深筋膜。覆盖胸膜顶-胸膜上膜,覆盖 膈-膈上筋膜。
胸内筋膜
•行胸膜腔穿刺术在何部位进行?
•施行胸膜腔穿刺术需经过哪些层次?
①皮肤 ②浅筋膜 ③深筋膜 ④胸壁肌 ⑤肋间肌 ⑥胸内筋膜 ⑦壁胸膜
临床行胸膜腔穿刺术(抽液)常选在肩胛线或腋后线、 第7或8肋间隙中部或肋上缘稍上方进针。
(3)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和迷走神经。 (4)后方: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
左主支气管前方有心包、肺 动脉;后方有胸主动脉、中 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右主支气管:前方有升主动 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上方有奇静脉弓。
3.血管、淋巴和神经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来自甲 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 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 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又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肺韧带
二、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三、壁胸膜的体表投影
两侧胸膜前界 在胸骨角平面以上 和第4胸肋关节以 下相距较远,形成 2个三角形无胸膜 区分别称为胸腺区 和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肋角是 行心包穿刺术的安 全区。
(2)心包腔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 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 之间。 心包斜窦: 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 左、右肺静脉与心包后 壁之间的间隙。 心包前下窦: 心包前壁与下壁的移行 处,是心包腔的最低处, 穿刺的安全部位。
(3)血管、神经和淋巴
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 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 等。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尖向肺门。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动、静脉、肺的淋巴 管、淋巴结和神经
胸内筋膜
•行胸膜腔穿刺术在何部位进行?
•施行胸膜腔穿刺术需经过哪些层次?
①皮肤 ②浅筋膜 ③深筋膜 ④胸壁肌 ⑤肋间肌 ⑥胸内筋膜 ⑦壁胸膜
临床行胸膜腔穿刺术(抽液)常选在肩胛线或腋后线、 第7或8肋间隙中部或肋上缘稍上方进针。
(3)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和迷走神经。 (4)后方: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
左主支气管前方有心包、肺 动脉;后方有胸主动脉、中 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右主支气管:前方有升主动 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上方有奇静脉弓。
3.血管、淋巴和神经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来自甲 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 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 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又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肺韧带
二、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三、壁胸膜的体表投影
两侧胸膜前界 在胸骨角平面以上 和第4胸肋关节以 下相距较远,形成 2个三角形无胸膜 区分别称为胸腺区 和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肋角是 行心包穿刺术的安 全区。
(2)心包腔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 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 之间。 心包斜窦: 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 左、右肺静脉与心包后 壁之间的间隙。 心包前下窦: 心包前壁与下壁的移行 处,是心包腔的最低处, 穿刺的安全部位。
(3)血管、神经和淋巴
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 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 等。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尖向肺门。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动、静脉、肺的淋巴 管、淋巴结和神经
局部解剖学盆部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膀胱的交感神经来自脊髓11、12胸节和第1、2腰节,经 盆丛至膀胱,分布于膀胱三角。交感神经可使膀胱松 弛、膀胱颈收缩储尿。 膀胱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脊髓第2-4骶节的盆内脏神经, 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内括约肌,可使膀胱收缩 、抑制膀胱颈收缩,起排尿功能。传导膀胱充盈和尿 意感觉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副交感神经。 与意识性控制排尿有关的尿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 括约肌),则由阴部神经(属躯体神经)支配,膀胱 排尿反射的传入纤维通过盆内脏神经传入;膀胱痛觉 经由盆丛中的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而膀胱三角的痛觉 则由盆内脏神经传入。
返回
返回
2.盆壁肌
(1)梨状肌 穿经坐骨大孔,同时形 成了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内有血 管、神经出入。 (2)闭孔内肌 填充了闭孔,该肌及 其筋膜参与形成了闭膜管。
上一页
下一页
3.盆膈肌(盆底肌)
前有盆膈裂孔、后有肛管,浅面有尿生殖膈封闭。 肛提肌
levator ani :为扁薄肌,左右两肌合成漏斗状,按其纤 维起止,可分为四肌。 前列腺提肌(女性为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参与构成肛直肠环) 耻尾肌: 髂尾肌: 尾骨肌 coccygeus 肛直肠环:耻骨直肠肌构成的U形肌环,勾绕直肠,收缩时, 可将直肠下端向前上方牵拉,使管腔闭锁并使肛管直肠角变小 ,对肛门自制具有重要作用。该肌与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 直肠壁纵行肌层和肛门内括约肌融合组成肛直肠环。手术时, 如切断此环,可导致大便失禁。
局部解剖学
本次课程内容:盆部、会阴
下一页
盆部
概述:
盆部以骨性骨盆为基础,上承腹部、腰部,下连 臀部和股部,包括盆腔(骨盆、盆壁、盆膈)和骨盆 腔内脏器以及盆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一、境界 盆部的前面以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 和髂嵴前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盆部的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与脊柱区的腰部、骶尾部分界。
膀胱的交感神经来自脊髓11、12胸节和第1、2腰节,经 盆丛至膀胱,分布于膀胱三角。交感神经可使膀胱松 弛、膀胱颈收缩储尿。 膀胱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脊髓第2-4骶节的盆内脏神经, 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内括约肌,可使膀胱收缩 、抑制膀胱颈收缩,起排尿功能。传导膀胱充盈和尿 意感觉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副交感神经。 与意识性控制排尿有关的尿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 括约肌),则由阴部神经(属躯体神经)支配,膀胱 排尿反射的传入纤维通过盆内脏神经传入;膀胱痛觉 经由盆丛中的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而膀胱三角的痛觉 则由盆内脏神经传入。
返回
返回
2.盆壁肌
(1)梨状肌 穿经坐骨大孔,同时形 成了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内有血 管、神经出入。 (2)闭孔内肌 填充了闭孔,该肌及 其筋膜参与形成了闭膜管。
上一页
下一页
3.盆膈肌(盆底肌)
前有盆膈裂孔、后有肛管,浅面有尿生殖膈封闭。 肛提肌
levator ani :为扁薄肌,左右两肌合成漏斗状,按其纤 维起止,可分为四肌。 前列腺提肌(女性为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参与构成肛直肠环) 耻尾肌: 髂尾肌: 尾骨肌 coccygeus 肛直肠环:耻骨直肠肌构成的U形肌环,勾绕直肠,收缩时, 可将直肠下端向前上方牵拉,使管腔闭锁并使肛管直肠角变小 ,对肛门自制具有重要作用。该肌与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 直肠壁纵行肌层和肛门内括约肌融合组成肛直肠环。手术时, 如切断此环,可导致大便失禁。
局部解剖学
本次课程内容:盆部、会阴
下一页
盆部
概述:
盆部以骨性骨盆为基础,上承腹部、腰部,下连 臀部和股部,包括盆腔(骨盆、盆壁、盆膈)和骨盆 腔内脏器以及盆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一、境界 盆部的前面以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 和髂嵴前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盆部的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与脊柱区的腰部、骶尾部分界。
局部解剖学(盆部和会阴)精品PPT课件

一、骨盆整体观 1、组成: 2、分部: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髂外动脉: 起始部前方有输尿管跨过
女性有卵巢动、静脉、子宫 圆韧带跨过 男性末端有输精管跨过 睾丸血管和生殖股神经在其 外侧伴行 分支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2.髂内动脉: 前方有输尿管跨过
内侧有髂内静脉、闭孔神经
主干较短,在坐骨大孔上缘 处分为前、后2干;
前干发出闭孔动脉、臀 下动脉、脐动脉、膀胱下动 脉、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 (输精管动脉)
(1)会阴浅隙(会阴浅袋):位于会阴浅筋膜和尿生 殖隔下筋膜之间。 内有:会阴浅横肌、阴茎脚和坐骨海绵体肌、尿道球和 尿道海绵体以及海绵体肌,还有会阴动脉和会阴神经。 与阴囊、阴茎和腹壁相通
(2)会阴深隙:是位于尿生殖隔上、下筋膜之间的密 闭间隙 内有:尿道膜部、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尿道球腺、 阴茎动脉及神经。 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共同 构成尿生殖膈。
二、男性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一)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 前接阴囊肉膜、会阴浅筋膜、 Scarpa筋膜。 两侧附着于耻骨弓和坐骨结 节,终于坐骨节结的连线上, 与尿生殖隔上、下筋膜愈着。
2. 深层结构 :深筋膜有浅、深层 浅层:尿生殖隔下筋膜 深层:尿生殖隔上筋膜并增厚形成会阴横韧带 两侧附着于耻骨弓,前缘在耻骨联合下愈着,后缘在 坐骨结节连线上与会阴浅筋膜愈着。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淋巴: 直肠旁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直肠旁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骶淋巴结
(二)膀胱 1.形态和位置 (1)分部:底、体、尖、颈四部分 (2)外面:上面、后面(底)、(两个)下外侧面
(3)位置 成人 空虚:骨盆腔内 充盈:耻骨联合上缘以上 儿童:(6岁以前)空虚可达耻骨联合上缘以上
(二)坐骨直肠窝
1.境界:肛管两侧与骨盆侧壁之间 窝尖:由盆隔下筋膜和闭孔筋膜会合而成 窝底:肛区的浅筋膜和皮肤构成 内侧壁: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盆隔下筋膜 外侧壁:闭孔内肌、坐骨结节 2.内容:大量脂肪、血 管、神经和淋巴管等
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穿坐骨小 孔,至坐骨直肠窝。发出肛动脉、会阴动脉、阴茎动脉 (阴蒂动脉),分布于肛门周围和尿生殖区。 阴部内静脉:伴行同名动脉 阴部神经:发自骶丛,其走行、分支分布皆与阴部内血 管相同。阴部神经在行程中绕坐骨棘,可经此处作麻醉。
髂总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骶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四)神经
骶丛、闭孔神经、骶交感 干、腹主动脉丛、盆内脏 神经等。
七、盆腔脏器(自学) 男性:膀胱、前列腺、输精管、精囊、 输尿管、直肠;
女性:膀胱、子宫、子宫阔韧带、输 卵管、卵巢、输尿管、直肠
(一)直肠
1.毗邻 后面:骶、尾骨、梨状肌,骶正 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丛、骶 静脉丛、骶交感干等 侧面:直肠上、下血管、盆丛等 前面:男性邻直肠膀胱陷凹、膀 胱底、精囊、输精管壶腹、前列 腺、输尿管;
输精管壶腹末端 精囊排泄管 前列腺
射精管
尿道前列腺部
精囊位于前列腺底后上方, 输精管壶腹外侧。
(六)子宫 1.位置和毗邻 位于骨盆腔中部膀胱和直肠间 前倾:子宫主轴与阴道主轴相 交呈向前的角度约90°或略大 于90° 前屈: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 前开放的钝角 直立:子宫底伏于膀胱上,子 宫颈在坐骨棘平面上
(三)阴茎 1.层次:皮肤、阴茎浅筋膜、 阴茎深筋膜、白膜。 2.血管: 阴茎背动脉行于深筋膜与白 膜之间,阴茎深动脉进入阴 茎海绵体。 浅静脉经阴部外静脉汇入大 隐静脉,深静脉汇入前列腺 静脉丛。
(四)男性尿道
分3部。临床上称海绵体部为 前尿道,膜部和前列腺部为 后尿道。 前尿道损伤,不损伤阴茎深 筋膜,尿液外渗局限于阴茎; 阴茎深筋膜同时损伤,尿液 可沿浅筋膜蔓延到阴囊、腹 前壁; 尿生殖膈下筋膜也损伤,尿 液可渗入会阴浅隙,再蔓延 到阴囊、腹前壁; 后尿道损伤,尿液将渗入盆 腔的腹膜外间隙。
女性邻直肠子宫陷凹、子 宫颈、阴道后穹隆、直肠阴道隔、 阴道后壁
前面:男性邻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底、精囊、输精管壶 腹、前列腺、输尿管; 女性邻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颈、阴道后穹隆、直 肠阴道隔、阴道后壁
2.血管和淋巴
动脉 (1)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2)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
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肠系膜下静脉
上方:膀胱颈 下方:尿生殖隔 后方:直肠膀胱隔、 直肠壶腹 前方:耻骨前列腺韧带
(2)被膜:实质表面为前列腺囊, 囊外有前列腺鞘,鞘内有静脉丛。
5.输精管盆部、精囊和射精管 输精管盆部:自腹股沟深环 起,绕过腹壁下动脉,越过 髂外动、静脉前方进入盆腔, 沿盆腔侧壁向后下行,越过 膀胱上血管和闭孔血管,经 输尿管上方至膀胱底。末端 膨大为输精管壶腹。
二、盆壁肌 闭孔内肌、梨状肌
三、盆膈(盆底) 盆膈上筋膜 肛提肌、尾骨肌 盆膈下筋膜
1.组成
通过结构:男:尿道;女:阴道和尿道 2.盆膈裂孔 下方有尿生殖膈封闭
3.盆底肌
肛提肌: 前列腺提肌(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 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覆盖于盆壁 内表面,包括骶前筋膜、梨状 肌筋膜、闭孔筋膜等。
脐动脉始段、闭孔血 管神经内侧 在坐骨棘平面向前 内,穿入膀胱底
男性输尿管入膀胱底前,与输精管交叉。 输精管在上,输尿管在下。
女性输尿管经子宫 阔韧带基底部 子宫颈外侧2cm处与 子宫动脉交叉 2.输尿管壁内部:最狭 窄处、结石滞留部位
四、前列腺
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 底的前部有尿道穿入,后部有两侧射精管穿入 前列腺尖有尿道穿出 (1)前列腺体部毗邻
第二节
一、骨盆整体观
盆 部
界线:由岬、骶骨翼、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 耻骨嵴和 耻 骨联合上缘
骨盆上口(界线)
骨盆下口(会阴的菱形周界)
骨盆壁 (1)前壁:耻骨、耻骨 支、耻骨联合 (2)后壁:骶骨、尾骨、 骶尾联合
(3)侧壁:髂骨、坐骨、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4)前外侧:闭孔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 pelvis
(九)阴道 阴道环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部 分与子宫颈形成的环形深浅 不一的结构称阴道穹。 阴道前壁短,上部借膀胱阴 道隔与膀胱底、膀胱颈相邻; 下部与尿道后壁相邻。 阴道后壁长,与直肠、肛管 相邻。
第三节
会 阴
一、肛区:又称肛门三角,包括肛管和坐骨直肠窝 (一)肛管Anal canal 1.肛门内括约肌:为肛管壁的环 行平滑肌增厚 2.肛门外括约肌: 皮下部:位于肛管下端皮下 浅部:在皮下部上方,围绕肛 门内括约肌下部 深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上部
(七)卵巢 位于卵巢窝内,窝的前界为脐 外侧韧带,后界为髂内动脉和 输尿管。 上端:连卵巢悬韧带,内有卵 巢血管
下端:连卵巢固有韧带
卵 巢 前 缘中 部 有 卵巢 门 , 有 血管、神经等出入。 卵巢前缘借卵巢系膜连于子宫 阔韧带后叶。
(八)输卵管 位于子宫阔韧带上缘 输卵管峡部为结扎部位 输卵管壶腹部为卵子和精子结 合部位 输卵管漏斗部有输卵管伞,经 输卵管腹腔口、子宫腔与外界 相通。 输卵管的内侧2/3由子宫动脉 的分支供血,外侧1/3由卵巢 动脉分支供血。
后干发出臀上动脉、髂 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二)静脉
壁支与动脉伴行、同名 脏支起于脏器周围静脉丛 膀胱静脉丛 膀胱上、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下静脉 肛静脉 阴部内静脉
直肠静脉丛
阴部静脉丛
子宫阴道静脉丛
子宫静脉
盆腔静脉丛 无瓣膜,吻合丰 富,能广泛建立侧支循环。
(三)淋巴
1.髂外淋巴结:收纳膀胱、子宫、前列腺的淋巴 2.髂内淋巴结:收纳盆腔所有器官的淋巴 3.骶淋巴结:收纳盆后壁、直肠等处的淋巴
3.血管和淋巴 动脉 膀胱上动脉:膀胱中、上部 膀胱下动脉:膀胱下部 (底)、精囊、前列腺、输 尿管盆部
静脉:膀胱静脉丛→同名静 脉→髂内静脉
淋巴管多数注入髂外淋巴结, 少数注入髂内淋巴结、髂总 淋巴结或骶淋巴结。
三、输尿管盆部和壁内部
1.输尿管腹部在小骨盆上口处 (左)经左髂总动脉的末端, (右)经右髂外动脉始端前方 髂内血管、腰骶干、 骶髂关节前方
(二)阴囊与精索下部
1.阴囊的层次结构: 肉膜:浅筋膜,含有平滑肌。在中线上发出阴囊中隔。 深面依次为: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睾丸鞘膜 2.阴囊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阴部外浅、深动脉,阴部内动脉、 腹壁下动脉的分支。 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会 阴神经、股后皮神经的分支。 这些神经来自脊髓L1-S3节段, 麻醉时须高于L1段。
毗邻 (1)前面 底体前面:膀胱子宫陷凹、 膀胱上面 子宫颈阴道上部前面:膀胱 阴道隔、疏松结缔组织、膀 胱底 (2)后面:直肠子宫陷凹、 直肠阴道隔、直肠 (3)两侧:输卵管、子宫 阔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子 宫主韧带、子宫圆韧带、子 宫血管、输尿管
2.子宫的韧带 子宫阔韧带:在子宫两侧;双 层腹膜;防止向两侧移动。 子宫圆韧带:结缔组织、平滑 肌;行于子宫阔韧带内,保持 子宫前倾前屈位。 子宫主韧带:平滑肌和结缔组 织;防止下垂。
耻骨联合后面至坐骨棘之间 的筋膜显著增厚形成,称肛 提肌腱弓。 是肛提肌、盆隔上、下筋膜 的起点或附着点
(二)盆脏筋膜 盆壁筋膜向盆腔脏器表面 反折,呈鞘状包裹脏器形 成。包括筋膜鞘、筋膜隔 及韧带等。
筋膜鞘有前列腺鞘、膀胱 筋膜、直肠筋膜等。
筋膜隔有直肠膀胱隔、女 性为直肠阴道隔、膀胱阴 道隔等。 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 带等。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 概述
盆部pelvis: 以骨性骨盆为基础,上承腹 部和腰部,下连臀部和股部, 包括骨盆、盆壁和盆隔,以 及盆腔内脏器组成。
会阴 perineum 广义会阴:盆隔以下封闭骨 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呈菱形,其由尾骨尖、骶结 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 和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 围成。 前方为尿生殖区,后方为肛 区 狭义会阴:是指外生殖器与 肛管之间的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