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外侧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
淋巴结、尖淋巴结 )。
胸肌间淋巴结
(RoHale Waihona Puke ter 淋巴结)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骨旁淋巴结,并与锁骨上淋巴结
肱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交通。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肋间内膜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神经和血管的相互位置由下而 上: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肋间静脉。NAV
? 胸膜腔穿刺位置:
肋间最内肌
① 选择肋角外侧至腋中线之间(
临床多用肩胛线第 8、9肋间隙)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后支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② 如选择腋中线至胸骨之间穿刺
时,则应在肋间隙的中部进针 。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前支
肋间神
经外侧 皮支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前支 外侧皮支 后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胸壁前外侧部进针(肩胛线外侧)
肋间外膜
胸壁后部进针(肩胛线内侧) 11
肋间神经前皮支
第四节 胸腔及其脏器
淋巴结、尖淋巴结 )。
胸肌间淋巴结
(RoHale Waihona Puke ter 淋巴结)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骨旁淋巴结,并与锁骨上淋巴结
肱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交通。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肋间内膜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神经和血管的相互位置由下而 上: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肋间静脉。NAV
? 胸膜腔穿刺位置:
肋间最内肌
① 选择肋角外侧至腋中线之间(
临床多用肩胛线第 8、9肋间隙)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后支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② 如选择腋中线至胸骨之间穿刺
时,则应在肋间隙的中部进针 。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前支
肋间神
经外侧 皮支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前支 外侧皮支 后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胸壁前外侧部进针(肩胛线外侧)
肋间外膜
胸壁后部进针(肩胛线内侧) 11
肋间神经前皮支
第四节 胸腔及其脏器
局部解剖学(盆部和会阴)精品PPT课件

一、骨盆整体观 1、组成: 2、分部: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局部解剖学全册课件

局部解剖学全册课件
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
实验分组合作及卫生管理
胸壁
• 切口
浅层结构
乳房
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深层结构
胸廓内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肋间后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胸肩峰动脉
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
学习要点
•
乳房淋巴回流途径;
•
锁胸筋膜;
局部解剖学
崔怀瑞 667817 513041086@ 10A205/7A217
腋窝
• 位置 • 构成:一顶、一底、四壁
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 由椎前筋膜延续 • 包绕腋血管及臂丛 • 锁骨下臂丛麻醉将 药液注入此鞘内, 各区域感染可相互 蔓延
臂丛
根 干 股
束
分支
臂丛
• 外侧束
• 肌皮神经-穿喙肱肌 • 正中神经外侧根 • 胸外侧神经
臂丛
• 内侧束
• 尺神经 • 正中神经内侧根 • 胸内侧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深层:拇收肌筋膜、 骨间掌侧筋膜
手掌骨筋膜鞘
1. 外侧鞘 2. 中间鞘 3. 内侧鞘
内侧肌间隔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鱼际筋膜
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
拇收肌 掌中隔 拇收肌筋膜
筋膜间隙
• 掌中间隙 • 鱼际间隙
掌中隔
手肌
• 外侧群 • 拇短展肌 • 拇短屈肌 • 拇对掌肌 • 拇收肌
• 内侧群 • 小指展肌 • 小指短屈肌 • 小指对掌肌
腹前外侧壁
• 皮肤 • 浅筋膜(脐平面以下)
• 浅层:Camper筋膜 • 深层:Scarpa筋膜 阔筋膜、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白线
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
实验分组合作及卫生管理
胸壁
• 切口
浅层结构
乳房
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深层结构
胸廓内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肋间后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胸肩峰动脉
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
学习要点
•
乳房淋巴回流途径;
•
锁胸筋膜;
局部解剖学
崔怀瑞 667817 513041086@ 10A205/7A217
腋窝
• 位置 • 构成:一顶、一底、四壁
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 由椎前筋膜延续 • 包绕腋血管及臂丛 • 锁骨下臂丛麻醉将 药液注入此鞘内, 各区域感染可相互 蔓延
臂丛
根 干 股
束
分支
臂丛
• 外侧束
• 肌皮神经-穿喙肱肌 • 正中神经外侧根 • 胸外侧神经
臂丛
• 内侧束
• 尺神经 • 正中神经内侧根 • 胸内侧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深层:拇收肌筋膜、 骨间掌侧筋膜
手掌骨筋膜鞘
1. 外侧鞘 2. 中间鞘 3. 内侧鞘
内侧肌间隔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鱼际筋膜
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
拇收肌 掌中隔 拇收肌筋膜
筋膜间隙
• 掌中间隙 • 鱼际间隙
掌中隔
手肌
• 外侧群 • 拇短展肌 • 拇短屈肌 • 拇对掌肌 • 拇收肌
• 内侧群 • 小指展肌 • 小指短屈肌 • 小指对掌肌
腹前外侧壁
• 皮肤 • 浅筋膜(脐平面以下)
• 浅层:Camper筋膜 • 深层:Scarpa筋膜 阔筋膜、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白线
局部解剖学(第二十八~三十五章)PPT课件

位于髋关节附近,主要功能是 协助大腿内收和旋内。
盆部血管与淋巴管解剖
髂内动脉是盆部的主要动脉,分为壁 支和脏支,壁支供应骨盆壁的肌肉, 脏支供应盆腔脏器。
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分别收集盆腔脏 器和下肢的静脉血,最终流入下腔静 脉。
髂外动脉是腹主动脉的分支之一,向 下进入下肢,供应下肢的肌肉和皮肤。
盆部的淋巴回流主要通过髂淋巴结和 腹股沟淋巴结进行,与下肢和盆腔脏 器的淋巴回流相通。
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这些肌肉协助主要肌肉完成上肢运 动,并维持上肢的稳定性和平衡。
上肢血管与淋巴管
上肢血管
包括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等 。这些血管为上肢提供血液供应 ,确保上肢的正常生理功能。
上肢淋巴管
与血管伴行,收集并运输淋巴液 回流至淋巴结。淋巴液有助于维 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局部解剖学(第二十八~三十 五章)ppt课件
目录
• 第二十八章:下肢解剖 • 第二十九章:上肢解剖 • 第三十章:头部解剖 • 第三十一章:颈部解剖 • 第三十二章:胸部解剖 • 第三十三章:腹部解剖 • 第三十四章:盆部解剖 • 第三十五章:脊柱区解剖
01
第二十八章:下肢解剖
下肢骨与关节
下肢骨: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 骨、胫骨、腓骨和足骨。髋骨由髂骨 、耻骨和坐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不 规则扁骨。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 骨,分为一体两端。髌骨是人体最大 的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胫骨是小 腿的骨干,分为一体两端。腓骨细小 ,位于胫骨的外侧。足骨包括跗骨、 跖骨和趾骨,是支撑和行走的主要结 构。
关节
连接颅骨的骨性结构,包括颞下颌关节、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等,使头部能够进 行运动。
头部肌肉
01
02
盆部血管与淋巴管解剖
髂内动脉是盆部的主要动脉,分为壁 支和脏支,壁支供应骨盆壁的肌肉, 脏支供应盆腔脏器。
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分别收集盆腔脏 器和下肢的静脉血,最终流入下腔静 脉。
髂外动脉是腹主动脉的分支之一,向 下进入下肢,供应下肢的肌肉和皮肤。
盆部的淋巴回流主要通过髂淋巴结和 腹股沟淋巴结进行,与下肢和盆腔脏 器的淋巴回流相通。
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这些肌肉协助主要肌肉完成上肢运 动,并维持上肢的稳定性和平衡。
上肢血管与淋巴管
上肢血管
包括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等 。这些血管为上肢提供血液供应 ,确保上肢的正常生理功能。
上肢淋巴管
与血管伴行,收集并运输淋巴液 回流至淋巴结。淋巴液有助于维 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局部解剖学(第二十八~三十 五章)ppt课件
目录
• 第二十八章:下肢解剖 • 第二十九章:上肢解剖 • 第三十章:头部解剖 • 第三十一章:颈部解剖 • 第三十二章:胸部解剖 • 第三十三章:腹部解剖 • 第三十四章:盆部解剖 • 第三十五章:脊柱区解剖
01
第二十八章:下肢解剖
下肢骨与关节
下肢骨: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 骨、胫骨、腓骨和足骨。髋骨由髂骨 、耻骨和坐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不 规则扁骨。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 骨,分为一体两端。髌骨是人体最大 的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胫骨是小 腿的骨干,分为一体两端。腓骨细小 ,位于胫骨的外侧。足骨包括跗骨、 跖骨和趾骨,是支撑和行走的主要结 构。
关节
连接颅骨的骨性结构,包括颞下颌关节、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等,使头部能够进 行运动。
头部肌肉
01
02
局部解剖学臀区、股后、腘窝ppt正式完整版

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
(2)血管神经安排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 个间隙,分别称梨状肌上间隙和梨 状肌下间隙。臀区血管神经即经此 达臀区、股后区,并经坐骨小孔达 会阴区。
➢梨状肌上间隙(外→内):
①臀上神经:分上、下两支,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 于臀中肌、臀小肌间,并支配该两肌及阔筋膜张肌。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 关系常有变异。若梨状 肌损伤或出血肿胀,易 压迫坐骨神经致腰腿痛, 称梨状肌综合征。
②股后皮神经:垂直下降 于坐骨神经内侧,分布于股 后区。
③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
④臀下动、静脉:主要供 应臀大肌及回流该肌血液。
⑤阴部内动脉:
绕坐骨棘后,在骶结节韧带深面
穿坐骨小孔至会阴区。 位于最内侧,与阴部内血管伴行至会阴区。
①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中1/3交点; ②股后皮神经:垂直下降于坐骨神经内侧,分布于股后区。
肌、半膜肌及大收肌。因此,手术 股二头肌:居外侧,有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均止于腓骨头。
②臀上动脉:分浅、深两支。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及肌腱;
分离坐骨神经时,其外侧为相对安 外侧部:移行为阔筋膜,并参与构成髂胫束。
(一)境界
上界:臀襞; 下界:髌骨上方两横指环线; 内侧界:后肌间隔; 外侧界:外侧肌间隔。
(二)层次
1.皮肤:较薄。 2.浅筋膜:较厚。 3.深筋膜:深面有股后皮神经沿 后正中线垂直下降,分布于股后区 及小腿后区上部。 4.深层结构:
(1)肌
股二头肌:居外侧,有长头 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 粗线,均止于腓骨头。
屈膝、伸髋、微内旋小腿。 深筋膜:深面有股后皮神经沿后正中线垂直下降,分布于股后区及小腿后区上部。
(2)血管神经安排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 个间隙,分别称梨状肌上间隙和梨 状肌下间隙。臀区血管神经即经此 达臀区、股后区,并经坐骨小孔达 会阴区。
➢梨状肌上间隙(外→内):
①臀上神经:分上、下两支,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 于臀中肌、臀小肌间,并支配该两肌及阔筋膜张肌。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 关系常有变异。若梨状 肌损伤或出血肿胀,易 压迫坐骨神经致腰腿痛, 称梨状肌综合征。
②股后皮神经:垂直下降 于坐骨神经内侧,分布于股 后区。
③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
④臀下动、静脉:主要供 应臀大肌及回流该肌血液。
⑤阴部内动脉:
绕坐骨棘后,在骶结节韧带深面
穿坐骨小孔至会阴区。 位于最内侧,与阴部内血管伴行至会阴区。
①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中1/3交点; ②股后皮神经:垂直下降于坐骨神经内侧,分布于股后区。
肌、半膜肌及大收肌。因此,手术 股二头肌:居外侧,有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均止于腓骨头。
②臀上动脉:分浅、深两支。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及肌腱;
分离坐骨神经时,其外侧为相对安 外侧部:移行为阔筋膜,并参与构成髂胫束。
(一)境界
上界:臀襞; 下界:髌骨上方两横指环线; 内侧界:后肌间隔; 外侧界:外侧肌间隔。
(二)层次
1.皮肤:较薄。 2.浅筋膜:较厚。 3.深筋膜:深面有股后皮神经沿 后正中线垂直下降,分布于股后区 及小腿后区上部。 4.深层结构:
(1)肌
股二头肌:居外侧,有长头 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 粗线,均止于腓骨头。
屈膝、伸髋、微内旋小腿。 深筋膜:深面有股后皮神经沿后正中线垂直下降,分布于股后区及小腿后区上部。
局部解剖学-颈部ppt课件

喉内上支N 喉上A 外支
前支
后支 甲状腺上A
环甲肌
3) 甲状腺下动脉 Inferior thyroid a.
起自甲状颈干,在C6水平 弯向内侧至甲状腺侧叶后面, 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和食管等。
4) 喉返神经 Recurrent laryngeal n.
左、右喉返神经折返高度 不同。均沿气管食管沟上行。 分布于除环甲肌以外的其余喉 肌和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1) 甲状腺上动脉
上端发出喉上动脉入喉; 下端在甲状腺上极分为两支: 前支,侧叶前缘下行与对侧吻合; 后支,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 脉的升支吻合。
2)喉上神经
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 内支:与喉上动脉伴行,分布于声 门裂以上的粘膜;外支:与甲状腺 上动脉伴行,在甲状腺上极0.5~1cm 处弯向内侧,支配环甲肌。
(一)颈阔肌 platysma: 为表情肌,起自胸部筋膜, 至于口角处皮肤。
(二)浅静脉: 1.颈前静脉 Anterior jugular v. 2.颈外静脉 External jugular v.
颈前静脉
(三)神经:
1.颈丛皮支 Cutaneous
branches of cervical plexus:
颈丛
副神经
臂丛
二.锁骨上三角 supraclavicular triangle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
(一)境界:由锁骨、胸锁乳突肌 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二)内容: 1. 锁骨下静脉:在动脉前下方,经 前斜角肌前面向内行,与颈内静脉 汇合成头臂静脉。
2. 锁 骨 下 动 脉 : 位 于 静 脉 与 臂 丛 之间。另有肩胛背动脉、肩胛上 动脉和颈横动脉行于此区。
1.境界:
《局部解剖学》腕前区及手掌 ppt课件
尺管、腕管 • 手掌层次结构、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 筋膜间隙(掌中、鱼际间隙)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腕前区:腕管
构成: 内容:
手掌
• 皮肤 • 浅筋膜:掌短肌 • 深筋膜:
– 浅层:掌 腱 膜、鱼 际筋膜、小鱼际筋膜
– 深层:拇收肌筋膜、 骨间掌侧筋膜
1. 外侧鞘 2. 中间鞘 3. 内侧鞘
手掌骨筋膜鞘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鱼际筋膜
外侧肌间隔
内侧肌间隔
腕前区及手掌
腕前区:腕尺(桡)侧管
腕掌侧韧带
屈肌支持带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骨间掌侧筋膜
拇收 肌 掌中隔 拇收肌筋膜
• 掌中间隙 • 鱼际间隙
筋膜间隙
掌中隔
• 外侧群 – 拇短展肌 – 拇短屈肌 – 拇对掌肌 – 拇收肌
• 内侧群 – 小指展肌 – 小指短屈肌 – 小指对掌肌
手肌
• 中间群
– 蚓状肌 – 骨间肌
掌浅支
正中神经返支
血管、神经
掌深弓
尺动脉末端
尺神经浅支
掌浅弓
【局部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头痛或晕厥、咯血、雷诺现 象、增粗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3.治疗 (1)血管舒张药:①钙拮抗剂:
②前列环素: ③一氧化氮 ④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2)抗凝:首选华法林
练习题
(2015助理)男,65岁,间断咳嗽、咳痰5年。吸烟35 年,1~2包/天,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略增加。为 明确诊断,宜首选的检查是:
• A.动脉血气分析
• B.胸部高分辨率CT
• C.肺通气扫描
• D 肺功能
• E.支气管镜
练习题
2014(助理).男,65岁,间断咳嗽、咳痰10年,多于秋冬季 发作,近3年来活动耐力逐渐下降,2天来再次出现咳嗽,平 地行走即感气短,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吸烟30余年,每 日1包,查体血压150/90mmHg,口唇略发绀,颈静脉怒张,双 侧肺下界位于肩胛线第11肋间,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 降低,呼气相延长,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 肿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①管腔狭窄:出现管壁纤维化、细支气管部分阻塞 ②支气管壁塌陷: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其支架作用 ③肺组织融合,常有肺大疱形成(是最重要的发病原
因、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④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
常
练习题
(2013、2014) COPD 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淋巴细胞
六、诊断的必备条件:持续气流受限 诊断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 <70%
七、并发症 1.慢性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出现缺氧和CO2潴留的表现 2.自发性气胸,突发性胸痛(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治疗 (1)血管舒张药:①钙拮抗剂:
②前列环素: ③一氧化氮 ④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2)抗凝:首选华法林
练习题
(2015助理)男,65岁,间断咳嗽、咳痰5年。吸烟35 年,1~2包/天,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略增加。为 明确诊断,宜首选的检查是:
• A.动脉血气分析
• B.胸部高分辨率CT
• C.肺通气扫描
• D 肺功能
• E.支气管镜
练习题
2014(助理).男,65岁,间断咳嗽、咳痰10年,多于秋冬季 发作,近3年来活动耐力逐渐下降,2天来再次出现咳嗽,平 地行走即感气短,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吸烟30余年,每 日1包,查体血压150/90mmHg,口唇略发绀,颈静脉怒张,双 侧肺下界位于肩胛线第11肋间,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 降低,呼气相延长,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 肿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①管腔狭窄:出现管壁纤维化、细支气管部分阻塞 ②支气管壁塌陷: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其支架作用 ③肺组织融合,常有肺大疱形成(是最重要的发病原
因、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④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
常
练习题
(2013、2014) COPD 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淋巴细胞
六、诊断的必备条件:持续气流受限 诊断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 <70%
七、并发症 1.慢性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出现缺氧和CO2潴留的表现 2.自发性气胸,突发性胸痛(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皮质 cortex • 内部结构 髓质 顶核 fastigal 球状核 globose 小脑核 中间核 栓状核 emboliform 齿状核 dentate
核
小脑 cerebellum
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前庭核 • 功能 脊髓小脑:蚓垂 蚓锥体 -----------顶核 中间部 ---------中间核 分区 大脑小脑:外侧部 ---------齿状核
小 脑、间脑
cerebellum,diencephalon
福建医科大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王 玮教授
小脑
cerebellum • 位置 *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 inferior and posterior of
cerebrum
* posterior to brain stem * 籍三对小脑脚与
背侧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下丘脑
•
hypothalamus
终板 下丘脑沟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乳头体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body
枕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束 下丘臂 下丘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 蜗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上丘脑 epithalamus
松果体 pineal body 属内分泌腺 缰三角 丘脑髓纹
核
小脑 cerebellum
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前庭核 • 功能 脊髓小脑:蚓垂 蚓锥体 -----------顶核 中间部 ---------中间核 分区 大脑小脑:外侧部 ---------齿状核
小 脑、间脑
cerebellum,diencephalon
福建医科大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王 玮教授
小脑
cerebellum • 位置 *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 inferior and posterior of
cerebrum
* posterior to brain stem * 籍三对小脑脚与
背侧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下丘脑
•
hypothalamus
终板 下丘脑沟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乳头体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body
枕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束 下丘臂 下丘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 蜗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上丘脑 epithalamus
松果体 pineal body 属内分泌腺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5
Nipple
26
27
28
29
30
31
32
肋间外肌
A:肋间外肌,B:肌间内肌。
肋间内肌
箭头示起止点。
胸横肌
33
34
(1)The intercostal muscles
① The 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 and membrane
② The in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 and membrane
具体所见如下:
79
1.纵隔左侧面观 左肺根
上方:主A弓、左颈总A、左
锁骨下A。
前方:膈N、心包膈AV,前
下方有心包隆凸。
后方:迷走N、胸主A、交感
干、内脏大N。
食管上三角:
左锁骨下A、主A弓与脊 柱围成的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食管下三角:由胸主A、心包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80
2、纵隔右侧面观 右肺根
7
二、表面解剖
1. 体表标志
颈静脉切记 肋与肋间隙
胸骨角
肋弓
剑突
乳头
锁骨
胸大肌
2. 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8
The j颈ug静u脉lar切n迹otch
9
St(胸eorfnL骨aol ua角nisg)le
10
①①T向he后lo平we对r b第or4der o胸f t椎he下4t缘h t;horacic
①在肋角内侧: 不宜穿刺;
②在肋角之前:
可在肋间隙的中部或肋上缘稍上方进针。 40
膈神经(C3~C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二、肘 前 区
(一)浅层结构: 1、浅静脉: 头静脉:位于肱二头肌腱外侧 贵要静脉:位于肱二头肌腱内侧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2、皮神经:
前臂内、外侧皮神经
17
(二)深层结构 1、筋膜: 肱二头肌腱膜:
触摸肱动脉搏动和测量血压
的听诊部位 2、肘窝 (1)境界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 头肌腱膜 底: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26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结构
1.梨状肌上孔
由外向内依次为: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
臀上动脉 臀上神经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小肌。
局部解剖学
腋区 臀部、股后区 颈部 胸部 腹部
1
腋
一、腋窝的构成
1、顶:锁骨中1/3 段、第一肋外缘、肩 胛骨上缘
2、底:皮肤、浅 筋膜、腋筋膜 筛状筋膜:腋筋 膜中央部因有皮 神经、浅血管和 浅淋巴管穿过而 成筛状
区
2
3、前壁:胸大肌、胸小 肌、锁骨下肌、锁胸筋 膜 锁胸筋膜: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 部深筋膜 内有:头静脉、胸肩峰 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18
(2)内容:
桡侧 尺侧:
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 桡、尺血管、正中神经
在肘窝外侧有: 1)桡神经行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 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
2)前臂外侧皮神经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 出深筋膜
19
前 臂 前 区
一、浅层结构 1、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 2、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前臂内侧肌间隔,前臂外侧肌间隔 前臂前骨筋膜鞘: 由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内、外侧肌 间隔,尺、桡骨及前臂骨间膜围成
骨间后动脉
22
(3)正中血管神经束: 组成:正中神经及其伴行血管 (4)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组成:骨间前血管和神经
4、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 内侧界:尺侧腕屈肌、前臂筋膜
外侧界:桡侧腕屈肌、前臂筋膜
前 后 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 界:旋前方肌
23
24
臀部
臀部、股后区
6、外侧壁:喙肱肌、 肱二头肌长、短头、 肱骨Fra bibliotek节间沟6
二、腋窝内容: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1)第一段: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毗邻:前方: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
后方: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第1肋
外侧:臂丛后束和外侧束 内侧:尖淋巴结、腋静脉、胸上血管 分支:胸肩峰动脉 胸上动脉 第1、2肋间隙前部 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
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内侧: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腋静脉 肩胛下动脉 分支: 旋肱后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四边孔 背阔肌 三边孔
旋肱前动脉
9
10
2、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
3、臂丛:位于腋窝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
外侧束: 肌皮神经
胸外侧神经
胸内侧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内侧束: 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后束: 腋神经 肩胛下神经 胸背神经
1、深筋膜和臂前骨筋膜鞘
臂前骨筋膜鞘:
由臂前区深筋膜和臂内、 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
内有:臂肌前群和行于
臂前区的血管神经 2、臂肌前群 肱二头肌、喙肱肌、 肱肌
15
3、血管 (1)肱动脉: 分支: 1)肱深动脉 2)尺侧上副动脉 3)尺侧下副动脉 (2)肱静脉: 两条,伴行于肱动脉两侧 4、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肌皮神经
7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毗邻:前方:胸大肌及其筋膜、胸小肌及其筋膜 后方:臂丛后束、肩胛下肌 外侧:臂丛外侧束 内侧:臂丛内侧束及腋静脉
分支:胸外侧动脉 前锯肌,胸大、小肌和女性乳房
8
(3)第三段: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毗邻:前方:胸大肌、正中神经内侧根、旋肱前血管 后方:桡神经、腋神经、大圆肌肌腱、背阔肌、旋 肱后血管 外侧: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
11
4、腋淋巴结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 (2)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 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 背部的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 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及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5、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绕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浅筋膜发达。 浅筋膜内皮神经分三组: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25
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又称臀筋膜。 (二)臀肌: 臀大肌 (1)浅层: 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
梨状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闭孔内肌键 阔筋膜张肌
(2)中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臀中肌 股方肌 梨状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键 下孖肌 股方肌 (3)深层: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20
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后内侧部皮肤
2、前臂肌前群 (1)第一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第二层: 指浅屈肌 (3)第三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第四层: 旋前方肌
21
3、血管神经束 (1)桡血管神经束: 组成:桡动脉及其2条伴行静脉和桡神经浅支 (2)尺血管神经束: 组成:尺动、静脉及尺神经 骨间前动脉 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3
4、后壁: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
三边孔: 境界: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
下界:大圆肌 、背阔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通过结构:旋肩胛血管 四边孔: 境界: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 下界:大圆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通过结构: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4
5
5、内侧壁:前锯 肌、上4个肋骨及 其间的肋间肌
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12
臂前区、肘前区
一、臂前区
(一)浅层结构: 1、浅静脉: 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尺侧
2、皮神经: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静脉或腋静脉
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肋间臂神经,前臂内 侧皮神经
13
14
(二)深层结构:
二、肘 前 区
(一)浅层结构: 1、浅静脉: 头静脉:位于肱二头肌腱外侧 贵要静脉:位于肱二头肌腱内侧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2、皮神经:
前臂内、外侧皮神经
17
(二)深层结构 1、筋膜: 肱二头肌腱膜:
触摸肱动脉搏动和测量血压
的听诊部位 2、肘窝 (1)境界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 头肌腱膜 底: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26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结构
1.梨状肌上孔
由外向内依次为: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
臀上动脉 臀上神经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小肌。
局部解剖学
腋区 臀部、股后区 颈部 胸部 腹部
1
腋
一、腋窝的构成
1、顶:锁骨中1/3 段、第一肋外缘、肩 胛骨上缘
2、底:皮肤、浅 筋膜、腋筋膜 筛状筋膜:腋筋 膜中央部因有皮 神经、浅血管和 浅淋巴管穿过而 成筛状
区
2
3、前壁:胸大肌、胸小 肌、锁骨下肌、锁胸筋 膜 锁胸筋膜: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 部深筋膜 内有:头静脉、胸肩峰 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18
(2)内容:
桡侧 尺侧:
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 桡、尺血管、正中神经
在肘窝外侧有: 1)桡神经行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 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
2)前臂外侧皮神经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 出深筋膜
19
前 臂 前 区
一、浅层结构 1、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 2、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前臂内侧肌间隔,前臂外侧肌间隔 前臂前骨筋膜鞘: 由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内、外侧肌 间隔,尺、桡骨及前臂骨间膜围成
骨间后动脉
22
(3)正中血管神经束: 组成:正中神经及其伴行血管 (4)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组成:骨间前血管和神经
4、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 内侧界:尺侧腕屈肌、前臂筋膜
外侧界:桡侧腕屈肌、前臂筋膜
前 后 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 界:旋前方肌
23
24
臀部
臀部、股后区
6、外侧壁:喙肱肌、 肱二头肌长、短头、 肱骨Fra bibliotek节间沟6
二、腋窝内容: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1)第一段: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毗邻:前方: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
后方: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第1肋
外侧:臂丛后束和外侧束 内侧:尖淋巴结、腋静脉、胸上血管 分支:胸肩峰动脉 胸上动脉 第1、2肋间隙前部 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
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内侧: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腋静脉 肩胛下动脉 分支: 旋肱后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四边孔 背阔肌 三边孔
旋肱前动脉
9
10
2、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
3、臂丛:位于腋窝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
外侧束: 肌皮神经
胸外侧神经
胸内侧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内侧束: 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后束: 腋神经 肩胛下神经 胸背神经
1、深筋膜和臂前骨筋膜鞘
臂前骨筋膜鞘:
由臂前区深筋膜和臂内、 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
内有:臂肌前群和行于
臂前区的血管神经 2、臂肌前群 肱二头肌、喙肱肌、 肱肌
15
3、血管 (1)肱动脉: 分支: 1)肱深动脉 2)尺侧上副动脉 3)尺侧下副动脉 (2)肱静脉: 两条,伴行于肱动脉两侧 4、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肌皮神经
7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毗邻:前方:胸大肌及其筋膜、胸小肌及其筋膜 后方:臂丛后束、肩胛下肌 外侧:臂丛外侧束 内侧:臂丛内侧束及腋静脉
分支:胸外侧动脉 前锯肌,胸大、小肌和女性乳房
8
(3)第三段: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毗邻:前方:胸大肌、正中神经内侧根、旋肱前血管 后方:桡神经、腋神经、大圆肌肌腱、背阔肌、旋 肱后血管 外侧: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
11
4、腋淋巴结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 (2)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 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 背部的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 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及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5、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绕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浅筋膜发达。 浅筋膜内皮神经分三组: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25
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又称臀筋膜。 (二)臀肌: 臀大肌 (1)浅层: 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
梨状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闭孔内肌键 阔筋膜张肌
(2)中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臀中肌 股方肌 梨状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键 下孖肌 股方肌 (3)深层: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20
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后内侧部皮肤
2、前臂肌前群 (1)第一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第二层: 指浅屈肌 (3)第三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第四层: 旋前方肌
21
3、血管神经束 (1)桡血管神经束: 组成:桡动脉及其2条伴行静脉和桡神经浅支 (2)尺血管神经束: 组成:尺动、静脉及尺神经 骨间前动脉 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3
4、后壁: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
三边孔: 境界: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
下界:大圆肌 、背阔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通过结构:旋肩胛血管 四边孔: 境界: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 下界:大圆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通过结构: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4
5
5、内侧壁:前锯 肌、上4个肋骨及 其间的肋间肌
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12
臂前区、肘前区
一、臂前区
(一)浅层结构: 1、浅静脉: 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尺侧
2、皮神经: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静脉或腋静脉
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肋间臂神经,前臂内 侧皮神经
13
14
(二)深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