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第4讲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第4讲 从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第2课时)

第四单元  第4讲 从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第2课时)

重难点二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⑴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 队大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 美援继绝,蒋桂分裂。 ⑵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 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 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 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易错警示

2.中共中央所在 地的迁移情况
井冈山—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延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易错警示

3.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 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区别
⑴革命根据地:指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
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 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 的简称)
思考:结合 所学知识, 解读上述画 的涵义?

2.读表: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
因及影响
时期
阶段 特征 演变原因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结果及影响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 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大革命合作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代开 土地革命 对峙 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调 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 抗日战争 整对国民党的政策的? 合作 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可归纳为“123457”



四点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的完 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 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 争;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个特点:全民族抗战;兼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 放战争的性质;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 砥柱的作用;是一种持久抗战 七大战斗: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 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年到1945年即

2014届人民版历史一轮必修复习课件:第4课时 伟大的抗日战争

2014届人民版历史一轮必修复习课件:第4课时 伟大的抗日战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共七大
①时间:1945年春。 ②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 毛泽东思想 为 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 抗日战争 胜利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本货,拒收日钞, 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九 ③爱国学生发动 一二· 运动。
(5)西安事变
①时间: 1936 年12月12日。 ②结果:和平解决。 ③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 合作抗日 的序幕。
战场 国民党统治区 范围 敌后建立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面抗战路线
作战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方式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战略 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 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 场,抗战后期成为抗 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 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 联系 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 对立起来
台湾 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 光复。
(4)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抗日战争的“一、二、三” 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大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2)中共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3)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4)国际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大国,担心日本强占中国将使自己丧失在中国的有利位置,极力谋求和平解决。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列举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

(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付出巨大牺牲。

(2)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上日军的。

(3)中国战场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上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4)中国远征军开赴(著名将军),救援在日军追击下撤退的英军,战绩远扬海外。

(5)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6)1943年11月,中国参加,与美、英三国通过,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地区、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

(7) 、英等十余个西方国家与中国达成协议,废除,取消在华特权,订立。

4.简述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召开背景: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准备。

(2)主要内容:①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③指导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④组织机构: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3)历史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的胜利和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的团结。

5.简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关注P145[史料阅读](1)反帝:(2)中共和人民:(3)国际地位:(4)中华民族:6.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解放战争的过程,完成表格填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 党当局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反复磋商 ,达成《双十协定》。
国民党发动内战准备和全面进攻
国民党内战准备
国民党在完成战争准备后 ,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 进攻。
国民党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 解放区,接着又对华东、 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 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国民党重点进攻
加强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赢 得了更多的国际尊重和支持。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东方主战场作用等
1 2 3
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牵制日本军力
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本军力,使其无法集 中力量进攻其他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争取 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影响与意义
对中国政治格局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等
国共合作抗日
01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国共关系破裂
02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逐渐破裂,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03
对考试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分享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掌握材料分析、比较、归纳等解题方法,提高解 题效率
针对选择题、简答题等不同题型,运用相应的答 题技巧,提高答题准确性
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分享
01
考试心态的调整和应对
02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挑战

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全民 族的
国共 合作
1937-9月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战 抗战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抗日战争
日本 侵华
全民 族的 抗战
国民党
共产党
局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
侵华 建战立场伪满洲国;1935年正—面—战华场北事变。
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1942年入缅甸作战。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抗日战争
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民 族的 抗战
胜利
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4.(2017·天津文综)1938年,中共中
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
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
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
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
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 )
8.(2015·新课标全国卷 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 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
“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
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
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
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 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第三单元
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历史: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0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1湖南用)

历史: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0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1湖南用)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1)相同点: ⑤中国共产党两次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 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共产党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 党的缓兵之计破产)。 ⑥两次谈判虽然都没有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 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军队数量上 处于优势,而北平谈判时,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 ②国民党具体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是想制造和 平民主的假象,把内战的责任嫁祸给共产党;北平 谈判是想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 的目的。 ③两次谈判的最主要不同是中共力量及其政权 地位的变化。
五、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49年9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①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②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 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23日占领 南京 ,继续追歼国民党残 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联系实际上是国共两 党合作的一部分。它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驱逐日寇 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在战略防御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 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敌后战场 的迅猛发展,又有力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配 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 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 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 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映了中共的主张,只有D项符合。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1)相同点: ①形式上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谈判的。 ②目的都是国民党为维护统治地位而争取时间 备战。 ③所达成的协议都是中共主动提出并努力争取 得到的。 ④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 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导致希望破灭。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1.从电邀的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 重”。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蒋介石搞的是“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提示:(1)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说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
(2)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了哪 些斗争?
(2)军事斗争,即三年内战(1946.6~1949.10):①战略防御:粉
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
幕。③战略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④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
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 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二
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 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 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 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 战的最后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国内和平协定 (1)北平谈判:国共代表达成《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 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 南京 放_________。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 自主的新中国。 政治格局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力量。 毛泽东思想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的 胜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渡 江 战 役
(1)背景:①1949年元旦,蒋 介石发出“求和”声明;②毛 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北平和谈破裂 南京 1949年4 (2)概况:1949年4月21日,人 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 月 占领_____ (3)意义:国民政府覆灭,人 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抗战胜利及原因 1945 (1)胜利: 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 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 的伟大胜利。 (2)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坚持持久战的方针。 ③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意义 (1)国内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 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
考点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侵华日军的罪 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 行与中国军民 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 的抗日斗争 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 的历史地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新民主主义革 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 命 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4.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 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毛泽东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_______思想的胜利。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要点史实探究
要点 抗日战争 【史料】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 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 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 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 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 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美国1946年《华盛 顿邮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力量。
毛泽东思想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的 胜利。
问题1:有人说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的延续,这种说法准确吗? 提示:不准确。(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 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农村地区,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 埃政权,又被称作“苏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农村山区。
提示:材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在粉碎国民党全面进
攻和重点进攻的前提下,展开了战略反攻,其任务是从内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 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
【互动探究】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
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 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蒋介石知道后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谈一谈你对此有何理解。
问题2:如何看待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
提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态度是积极和值得肯定的。
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双十协定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
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 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领导中国军民经历 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 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 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对人民的内战。 ●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 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 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4讲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考 试 说 明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 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 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 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考查情况
日本侵华的影响;
抗日战争
(三年3考)
百团大战;对抗日战争 的认识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 (三年1考) 义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国民政府 推翻_________统治,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
自主的新中国。
政治格局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
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 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探究3: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互动探究】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 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你如何理解毛泽东说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从材料看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多次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军 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同时也说明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比较融洽。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的开始
一、日本侵华 1.过程 东北 (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_____,华北地区日趋 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卢沟桥事变 ①标志:1937年7月7 日___________。 ②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 华南的大片领土。
2.罪行
史必然性。 提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
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究2:材料中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是如何 评价的? 提示:(1)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 战,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 (2)指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交错,相互配合,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 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
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 完全胜利。
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
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 所属的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 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 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主题2 材料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及经验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邀。
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 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 偕临„„ 蒋中正 八月二十三日
探究1: 阅读材料,依据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的变化论证蒋介 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提示:(1)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________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平型关、台儿庄 (4)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_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
广州、武汉 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__________ 失守后 相持阶段 _______,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
联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 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政治背景和实力 (1)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 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 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 (2)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 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位,说明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
(2)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 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 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探究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
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后,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真正开始。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部侵华,中 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 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面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停止内
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
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有
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中原解放区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反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
4.胜利原因 (1)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 盾,这种看法准确吗? 提示:不准确。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是 阶级矛盾仍占主导地位;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 深,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相持阶段 (1)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 百团大战 动_________,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 缅甸 战场,派遣远征军到_____作战。
3.抗战胜利 (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 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2)历史意义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____的完 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是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到提高。
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 束最晚的战场。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