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中的亲情、友情、爱情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在细节中感悟亲情》学习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浓浓亲情。
重点: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的作用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难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教具: PPT教学过程:导入:《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保姆,却惦念着“我”喜欢的书,细节虽小,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书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试着写出一两个,不用很长的文字,几句话就可以。
一、比较阅读,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进行比较阅读,阅读后思考:同样材料,同样的内容,两篇不同的习作,你更欣赏哪一篇?为什么?出示语段:《回望》一父亲是不易被察觉的。
因为父亲不让我上学带手机,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
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个周一早上要交学费,父亲就决定送我上学校。
公交车上,因没有座位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
虽然我两眼望着窗外,但总觉得有人在那个方向盯着我。
于是,我略微侧头,竟发现父亲在注视着我。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
虽然身后并没有随行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还是与刚过了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
父亲仍然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
我顿了顿,假装提鞋。
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
从此,我发现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
出示语段:《回望》二父亲是不易被察觉的。
因为父亲不让我上学带手机,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
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个周一早上要交学费,父亲就决定送我上学校。
上了公交车,我故意远离父亲,站在离他不远不近的地方。
(1)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正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
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2)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致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诵读和品位,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1)“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伟岸挺拔、坚强刚毅
(2)“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
4、诗人认为木棉和橡树应该保持着怎样的爱情关系呢?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意象: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点拨: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2)自己形成独立自尊的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教学难点:《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比喻,对偶,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插入图片导入
听着这优美而熟悉的音乐,让我们想起了梁祝,这不仅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更是一个悲剧。一个女子无法选择自由婚姻的悲剧,一个在“三纲五常”规范下的悲剧。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亲情、友情、爱情——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关系教育

亲情、友情、爱情——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关系教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如何教育关系教育,重点关注亲情、友情和爱情。
亲情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与家庭密不可分。
家庭是我们与其他人交往的第一批对象,永远是我们最亲密的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亲人。
我们与他们一起生活,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关系教育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亲情关系不是一种可以随意选择的关系。
与朋友不同,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对其付出关爱和尊重的。
在亲情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关心父母,理解兄弟姐妹的感受,并帮助家人共同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挑战。
除了亲人,我们还要注意到在学校和社交圈子中的其他亲人关系。
我们的班级、老师和同学,以及其他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亲人关系。
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友情友情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校里,我们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建立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在关系教育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同学和朋友相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和悲伤。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这些友谊。
友情是一种持久不变的关系,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和维护。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不同的人出现,但我们要记住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真正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
爱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学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爱;在学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理解的爱。
而在爱情中,我们则需要学会如何与另一半相处、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关系教育中,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爱情关系不是简单的感性需求,而是需要理性思考和决策的。
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意愿、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不断改善自己和对方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结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案中,关系教育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生中三个重要的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何选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怎样选材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指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篇作文,我们以怎样“抓住细节”作文训练,不少同学的作文写得都比较好。
写好细节,自然也涉及到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二、什么事选材?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
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
三、选材的要求(一)选材要真实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
“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第一则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二)选材要小巧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搬进“二室一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来的房子好多了,可时间一长,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视点集中,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记歌词,学语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之三:记歌词学语文教者: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赵海鹏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挖掘歌词中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树立“大语文”意识。
适用年级:八、九年级活动设想:活动分三个环节:收集整理(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互相评析(语言理解与欣赏能力)填词写词(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活动准备:1、学生按要求收集整理。
2、歌词可按以下四大类收集,每类不少于四首,可包括相关的歌曲。
热血沸腾民族爱国类积极进取励志豪情类甜蜜温馨亲情爱心类纯真青涩校园友谊类3、根据座位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组,分别对应四个主题的歌词,小组选取主题,然后组内讨论推荐一首最佳歌词,并做简单赏析。
(说明:分组保证每组有一人有条件上网,学生可借鉴古诗词赏析方法,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适当指导古诗赏析方法,也可介绍歌词的相关知识)活动过程:1、导入:大家喜欢流行歌曲吗?(喜欢)那么听过古代的流行歌曲吗?(没有)那下面我们先看一首古歌词。
先投影展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学生齐声朗诵,然后播放歌曲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2、简单介绍诗词与歌词(投影展示)教师:诗”与“歌”原本一家。
古人常以古诗词来言志传情,传达内心的某种情绪、感受。
最早的“诗”都是能“歌”的,诗歌就是能唱的歌词。
不论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是屈原采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神歌曲予以修改加工而成的楚辞中的《九歌》,都可以入乐,都可以歌唱。
而汉乐府诗,它本身就是合乐的歌词。
唐宋的词是依据曲谱而进行的歌词创作。
元以后的散曲,更加发展了歌词的创作形式……。
到了近代“五四”以后,白话诗的出现,便与音乐分离,不押韵,不能唱,像散文似的(有的干脆称之为“分行的散文”)。
唯歌词始终与歌曲情意缠绵,永不分离。
3投影出示:活动准备阶段的要求(略)4、我来推荐我来评:佳词推荐:由每组分别推荐1首词,展开评析,最终确定1首最佳歌词:自评自夸:每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析。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

19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一)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二)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三)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中的亲情、友情、爱情

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中的爱情、亲情、友情河北承德围场二中韩冰冰教学目标:通过对表现人与人关系的爱情诗、亲情诗、友情诗的鉴赏和积累,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古代诗词概述▪中华民族是注重情感的民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笔下的少妇▪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开始,经历了唐诗、宋词两个高峰;打开诗卷,情扑面而来,满纸、满眼、满怀;内容:爱情、亲情、友情,闲适之情、爱国之情;形式: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感时抒怀、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等。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世事沉浮,抒发着他们的高贵气节与美好情怀。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春秋中,五百多年,305首。
《风》,160首;《雅》,105首;《颂》,40首。
楚辞:战国后,江汉一带,长短参差,用“兮”和楚国方言。
屈原:《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汉乐府:“乐府”,音乐机关,后采集来的民间歌诗也称“乐府”。
通俗易懂,长于叙事,一般篇幅短小。
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长达353句,1765字,“长诗之圣”。
走入第一乐章“春蚕到死丝方尽”——古诗词中的爱情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
在后期的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
▪提出问题:讲到爱情,你的心中最先跳出的是哪些词汇或诗句?(学生展示搜集资料)●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及诗词的常识。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意,把握内容,背默全诗3、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取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4、能从不同角度赏析诗中名句。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复述情节,概括内容。
【学习难点】怎样分析出文章所揭示的生活道理,如何对重点词句作批注。
【学习过程】一、学习《泊秦淮》1、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作者档案年文馆校书郎。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写作背景种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2、词语解释①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
③泊:停泊。
④商女:陈朝是歌妓、女伶。
⑤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参考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朗读诗歌4、诗歌赏析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词中的爱情、亲情、友情
河北承德围场二中韩冰冰
教学目标:
通过对表现人与人关系的爱情诗、亲情诗、友情诗的鉴赏和积累,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古代诗词概述
▪中华民族是注重情感的民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笔下的少妇
▪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开始,经历了唐诗、宋词两个高峰;打开诗卷,情扑面而来,满纸、满眼、满怀;
内容:爱情、亲情、友情,闲适之情、爱国之情;
形式: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感时抒怀、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等。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世事沉浮,抒发着他们的高贵气节与美好情怀。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春秋中,五百多年,305首。
《风》,160首;《雅》,105首;《颂》,40首。
楚辞:战国后,江汉一带,长短参差,用“兮”和楚国方言。
屈原:《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汉乐府:“乐府”,音乐机关,后采集来的民间歌诗也称“乐府”。
通俗易懂,长于叙事,一般篇幅短小。
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长达353句,1765字,“长诗之圣”。
走入第一乐章“春蚕到死丝方尽”
——古诗词中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
在后期的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
▪提出问题:讲到爱情,你的心中最先跳出的是哪些词汇或诗句?(学生展示搜集资料)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以回家。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誓约竟成了空话。
▪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他的妻子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
《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卫国的风,千百年来不停地吹,吹红了人们的眼,吹动了人们
的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类最朴素、最永恒的爱情誓言。
走进第二乐章———“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诗词中的亲情
这一主题,大致可以分为父母兄弟之情和思亲怀乡两部分。
思亲怀乡——游子思乡(羁旅愁思)、征人思乡、故国之思、离人相思(两地情)等。
乡情的勾起,有一些特定的意象和情境,简而言之,一日之黄昏,一月之十五,一年之秋色之佳节,一生之坎坷之别离。
走进第三乐章——“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词中的友情
送别
酬唱
两地思念
访友与邀约
走进尾篇——“留连戏蝶时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