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证券分析》读后感(一)

《证券分析》读后感(一)

《证券分析》读后感(一)[《证券分析》读后感(一)]《证券分析》读后感(一)要说看这书啊,感觉形同嚼蜡。

很多人怪翻译的不咋样。

我想,也不能怪译者,估计他翻译这书比嚼蜡还难受。

因为看的实在难受,所以,看了几遍我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好在无所谓,慢慢看。

这次看这里看出个东西,下次在那里看出个名堂。

最近再看,又有了点感想。

所以,决定写个读后感,不过对我来说,这本书还是艰途,离看完了,理解了还远,所以,这些小文字不是对《证券分析》正确理解。

同时,有时我的想法可能和格雷厄姆不一样。

虽然,我把他及他徒弟的思考当作我投资的指南,不过我从来没打算把他或者他徒弟贡起来,成为格教教徒或者巴教教徒。

同时,我也不会一章,一章的写,因为有的章节看的很粗。

一、导言在导言里我看到了下面几处东西1、以投资和投机的差别来区分证券类别:在导言里,格雷厄姆对把证券分成债券和普通股两个大类。

分别对债券和普通股的几个关键要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对证券的分类,首先格雷厄姆对把证券分成债券和普通股两个大类。

其中债券包括债券和优先股。

但是,格雷厄姆不是把债券分成债券和优先股两个大类。

而是分成了高价类和投机类,没一类都包括债券和优先股。

为什么这样分呢?导言里在讨论投机级债券时有句很重要的话:把这些证券当作普通股来处理(要注意它们的限制性条款)一般而言没什么问题,这要比将其看做高级证券中的较低等级的类别好一些,读后感《《证券分析》读后感(一)》。

这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里反映出了《证券分析》这书的核心思想:根据投资和投机的情况来对证券分类,而普通股无论如何都有投机成分。

2、关于价值投资:在本书里,格雷厄姆并没有说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虽然,我没有看过比《证券分析》更早的有关投资研究的书籍,但是从本书的描述来看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在《证券分析》写出来前就有了。

在导言里,格雷厄姆谈到通用电气的股价因为1937年-1938年业绩下滑而出现超过50%的下跌时指出,通用电气以68美元价格出售反映了公众对其的乐观态度,而25美元的价格则反映了同一伙人的悲观态度,说这些价格代表:价值投资“或“投资者价值评估”,即是对英语的侮辱,也不合常理。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证券分析》读后感学施洛斯和巴菲特,最后自然而然,要回到格雷厄姆。

以前囫囵吞枣读过一遍《证券分析》,功力不够,读完云里雾里。

后来看施洛斯和巴菲特的东西,可能时代比较近,或者他们说的比较浅显,能大概看明白。

但他们并没像老师格雷厄姆那样系统地讲过投资,于是最终还是要回到格雷厄姆。

PeterCundill曾说过:“如果本杰明·格雷厄姆还在世,今天的他在撰写投资时会写些什么。

我一开始以为格雷厄姆很死板,只知道买NetNet。

其实,格雷厄姆是一个特别善于灵活变通的思考者。

不信你把《证券分析》五个版本从头到尾读一遍,你就知道了,他讲的不只是NetNet,也讲过很多别的。

”当时看到他说的话,很吃惊,他竟然把五个版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徐复观在一篇文章这样写道:“读了四十多年的书,当然涉猎的范围也相当的广泛。

但我现在知道,不彻底读通并熟读几步大部头的古典,仅靠泛观博览,在学问上是不会立下根基的。

这即是我在回忆中所得的经验教训。

”于是,定了计划。

今年本来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来读《证券分析》,如果一年能把这一件事做好,也值了。

读得比计划快一些,1934、1940、1951、1962,四个版本,已经读完一遍了。

前三版都是从头读到尾,最后一版,剩200页左右,读不动了,慢慢来吧。

每次读一读,停下来,我都问自己,学到了什么。

但总是回答不上来。

34、40、51、62,一个版本比一个版本写得好,只看34版太可惜了。

当时为了准备读《证券分析》,找了很多固收类书,但没想到这次能完全把固收类读下来,并没觉得有太多障碍,当然我肯定没全看懂,只是能读下去。

主要是格雷厄姆写得好,10多页一章,每段都有个小标题,层次条理特清晰。

再问自己,学到了什么?我还是说不出来。

只能零散地写些东西。

第一,格老对投资的定义。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第二,格老好像从没大讲特讲“价值投资”,只是实事求是。

甚至把价值股跑输成长股的例子也拿出来。

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

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

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证券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通过购买证券来获取收益。

作为一名证券投资者,我一直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一、投资理论的学习在进行证券投资之前,我首先学习了一些投资理论,了解了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学习《证券分析》这门课程,我熟悉了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股票的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市场情绪分析等。

同时,我还关注了一些知名的投资大师,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学习他们的投资思路和方法。

通过系统学习,我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投资理论体系。

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注重收集和分析各种与证券相关的信息,如公司财务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分析师评级、新闻资讯等。

其中,公司财务报告是我最关注的信息之一,通过仔细研读财报,我能够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判断其投资价值。

此外,我还关注市场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政策和主题等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过全面细致地收集信息,我能够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证券投资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风险控制成为了投资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降低风险,我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我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以了解所投资的证券的基本情况。

其次,我设置了止损点,一旦证券价格下跌到止损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卖出,以避免进一步亏损。

此外,我还进行了资产分散,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证券和行业,以降低单一证券或行业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我能够保障自己的投资安全。

四、长期投资的策略在证券投资中,我坚持长期投资的策略。

长期投资可以有效降低短期波动对投资带来的影响,提高投资回报率。

为了实现长期投资的目标,我注重选择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证券,如成长股、优质股等。

读《证券分析》有感.doc

读《证券分析》有感.doc

读《证券分析》有感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他酝酿已久的《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该书目前主要有六个版本,我读的这本是2008年第六版,塞思.卡拉曼等其他人以第二版为基础重新组织编写了此版,主要为各章增加了导读。

读了这本书,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1. 格雷厄姆的诗样人生。

格雷厄姆将古诗人贺拉斯《诗艺》中的警句:“现在已然腐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作为书的开篇语。

作为1933-1934年的作品,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时代,可能才能对这首警言有更深入的理解。

1929年的格雷厄姆是踌躇满志的,被誉为金融天才,连巴鲁克这样的大人物也都向他请教投资的问题。

1929年他拥有250万美元的资本,住着1.1万美元一年的豪华公寓,有10个房间和9个仆人。

但到了1932年寒冷的冬天,格雷厄姆已经尝尽了熊市的痛苦,资本金亏损高达70%,不得不举家搬到廉价公寓,每日挤地铁上下班。

喜爱写诗的格雷厄姆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绝望的心情:“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烦恼缠绕着他的大脑,大地是它安息的枕头;绝望笼罩着他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脱的良药。

”但熬过1929-1932年的格雷厄姆终于迎来了新的时期,合伙公司在1933年终于迎来了超50%的利润增长。

随后的几十年,格雷厄姆尽管在生活上遭遇更多的不幸:1944年母亲因为口袋里的3美元被街头暴徒打伤致死,而二战后年仅二十多岁的儿子牛顿也自杀身亡(他第一个儿子也叫牛顿,不幸在20年代中期夭折)。

但在投资领域,格雷厄姆再也没有出现过倒退,直到退休,格雷厄姆依靠在盖克保险公司的巨大投资收益得以安享晚年。

《证券分析》一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证券分析》一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证券分析》一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证券分析》一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它所阐述的智慧完全颠覆了我曾深信不疑的知识:
“股市对股票的定价非常有效,连被蒙住眼睛的猴子朝报纸股票行情版投掷飞镖,完全随机的选出投资组合,也能获得和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的业绩…………给有效市场假说出具死亡报告太言过其实了。


“格雷厄姆坦言,那些将市场视为一杆秤的人认为市场是一部能准确和有效评估价值的机器,这部分人极易被情绪左右,而那些将市场视为投票机的人则深知这只是一场由情绪驱动的人气竞赛,反而能够镇定自若地把握有利时机,在极端的市场情绪中获利。


《漫步华尔街》认为市场是聪明有效的,无法被战胜,而《证券分析》则认为,市场经常是无效的,因而可以被战胜。

从接触证券投资到现在,我一直学习的都是指数化投资、被动投资,信仰约翰·博格、伯顿·马尔基尔、查尔斯·埃利斯等指数化投资大师,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即便是读过《聪明的投资者》也是如此(它同样提倡指数投资)。

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却和之前所学截然相反....结合近期A股市场掀起的投机浪潮和大众疯狂,我觉得大多数时候还是《证券分析》更正确一点。

不过即便明白市场的无效性,依然很难去获取超额收益啊...主动投资太难了
普通人究竟该如何选择投资流派呢?。

2024年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证券投资分析及学习心得体会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有关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证券投资分析是投资决策的基石。

只有深入了解被投资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对于证券投资分析而言,我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本分析主要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在学习基本分析时,我重点学习了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研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能够了解公司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状况等信息。

此外,我还研究了公司的行业和竞争对手,以了解其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通过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我能够识别出有潜力的公司,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技术分析是通过研究股票价格和交易量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技术分析时,我主要关注了股票价格图表的分析。

通过观察价格图表上的趋势线、支撑位和阻力位等技术指标,结合交易量的变化,我能够判断市场的短期走势和趋势的转折点。

技术分析主要适用于短期交易,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基本分析更为重要。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我还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投资能力的关键。

我通过参与模拟交易和实盘交易来实践证券投资分析。

在模拟交易中,我能够模拟市场环境,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买卖操作,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决策水平。

在实盘交易中,我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投资,从而验证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投资要有长期眼光。

证券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应该过分追求短期利润。

长期投资能够降低风险,获得更加稳定的回报。

其次,要理性对待盈亏。

在投资过程中,难免会有盈利和亏损,但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根据市场情况做出调整,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最后,要坚持学习和改进。

证券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保持同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首先了解到了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账户存在内在关系,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分析内在价值的双重核查手段。

但如果片面强调盈利能力是有弊端,往往此时企业家就会只看业绩来评估企业,而忽视了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此时类似一位投机者,只想着业绩而忽视资产负债表所带来的的不利因素。

如果片面依赖收益表现也是危险的,往往在分析投资价值问题,只专注于收益是极其危险的,未能正确认识到资产因素巨大的局限性,同时资源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了解到华尔街评价普通股方法的简化,价格=每股收益×质量系数。

同时,收益是波动的,又是任意决定的,但是它依赖于每股收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人为操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从而为证券分析家提供机会,但是分析家发现的真相不一定全部真相,里面也充满着许多陷阱,因此,证券公司还是必须对公司的损益账户做出深刻且透明分析,主要开展三个分析方面:会计、经营和投资金融。

分析家要知道公司年复一年的预期收益是多少,还需认真研究调整报告收益,而且还要格外关注的损益账户中的第三个方面问题,问题为折旧和其他摊销项目的储备,以及未来亏损和其他意外的支出的储备。

对于偶生项目需要对外报告的损益账户3中调整形式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通过书中列子具体了解如何进行调整。

了解到了出售可转让证券的利润,需要从正常营业结果中分离这个部分。

证券市场价值的减少和出售证券的亏损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偶生项目。

一般情况公司会采取冲抵盈余调整方式。

还要如果想在投资信托企业业绩中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的话,需要以投资收益、出售证券的利润或亏损和市场价值的变化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

在分析保险公司和银行公布的业绩时,需要此类方法进行分析。

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必然会受到证券价值的影响,因此,使它们的股票成为一个被大众所交易的媒介。

然而,这类公司的证券价值的增值部分是以一部分当年的利润表现出来,被视为盈利能力的一部分,来作为评估股票的价值,此类做法必然是不可取的。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是一本经典的投资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其作者是经济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本书于1949年首次出版,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为金融投资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价值投资,即通过分析证券的内在价值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格雷厄姆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投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投资者制定明智的投资决策。

读完《证券分析》,我对价值投资和投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格雷厄姆提到的一些投资原则和指标,如安全边际、股息收益率、市盈率等,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启发。

它们使我意识到投资并不仅仅是盲目地追求高回报,而是要注重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格雷厄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具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他强调了投资者应该始终保持理性,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同时要有长期视角。

这些建议对我这样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此外,我还喜欢本书中强调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格雷厄姆认为,作为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我们应该始终遵守道德标准,坚持诚实、透明和谨慎的原则。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读完《证券分析》后,我对价值投资和投资决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投资策略和方
法,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对投资的思考方式和态度。

我相信,在今后的投资实践中,这些理念将对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分析》读后感1000字
《证券分析》读后感1000字
一、导言部分的读书心得。

1、对于投机者来说,懂得何时买卖比懂得买卖什么更重要!
2、亏损的投机者要比获利的投机者多几乎是一个数学定律!
3、我们从市场中学到的关于人的本性的内容要比股票本性的内容丰富得多。

二、书的主体部分读书心得。

(一)、第一章、证券分析的范围和局限,内在价值的概念
1.内在价值:一般来说,它是指一种有事实—比如说资产,收益,股息,明确的前景,作为根椐的价值,它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的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2.挑选那些比较吸引公众兴趣的股票,这样,公众会有及时的反应给予响应。

根据总体市场状况而调整自己的工作,在商业和市场都很
平静时注重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证券,而当市场压力和不确定性增大时则应该谨慎行事。

3.市场不是一台根据证券的内在品质而精确地,客观的记录其价值的计量器,而是汇集了无数部分出于理性,部分出于感性的选择的投票机。

1
4.在投机中,分析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指导的作用。

只有在运气的作用相对不重要的领域,才有可能由证券分析家发出权威的声音,并对分析的结果承担责任。

如果运气起着压倒性的作用,分析所带来的那一点点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二)、第二章:证券分析中的基本因素,质的因素与量的因素1.四个主要因素:证券,时间,价格,人
2.量的因素:各种统计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账户上的所有项目,再加上一些其它数字,比如产量,单位价格,成本,生产能力和未完成订单等,可细分为:资本结构,收益与股息,资产与负债,
营业统计
2.质的因素:业务的性质和未来的前景(需求的大幅增长或没有遇到竞争对手或是能够从其他对手中抢到生意的行业可能发展迅猛)
管理的因素(能够令人信服地证实管理是否优良的证据就是一段时期内的经营业绩,但考察业绩又使我们变为考察量的因素)
未来收益的发展趋势(一个利润持续增长的记录无疑是有利的现象,但金融理论则走得更远,它试图通过套用过去的发展轨迹业推算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并将这一方法作为评估企业的基础之一。

其实,过去的是事实,而未来只能是推测。

当某一趋势清楚地显现在人们眼前时,促使其改变的条件也可能已经成熟了)。

趋势的实质是质的因素(如果对趋势给予压倒性的重视,将导致对股票价值的高估或低估,之所以出现这种偏差,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准确地测算出趋势将延续的时间有多长,所以看似有数学根据的估价实际上只是出于心理的因素而且随意性很强。


3.质的因素难以合理评估(分析所关心的应该是有事实支撑的价值,
而不是主要以预测为基础的价值。

投机客成功主要取决于预测或猜测的能力,当然分析家也必须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但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不是希望从预测中获利,而是防止因这些变化遭受损失。

总而言之,分析家将未来发展看作一种自己的结论必须面对的风险因素,而不是他分析依据的来源)
4.内在稳定性是主要的质的因素(稳定性的概念是抗变动性,过去
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的根源是企业的业务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