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教案
11.流光溢彩 教学设计 (1)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台州玻璃雕刻艺术的历史及玻璃雕刻艺术的主要特点。
技能目标:通过了解玻璃雕刻艺术的设计制作过程,进行图案设计。
情感目标:深切感受台州本土艺术的独特魅力,加强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的意识。
通过对工艺大师吴子熊、金全才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和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精神。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台州玻璃雕刻艺术作品,了解台州的玻璃雕刻艺术重点:欣赏台州玻璃雕刻艺术作品,了解台州的玻璃雕刻艺术,并通过实物赏析,了解玻雕的雕刻方法、特点。
难点:通过欣赏玻璃雕刻艺术作品,领会玻雕创作的意义。
,并通过实物赏析,了解玻雕的雕刻方法、特点。
难点:通过欣赏玻璃雕刻艺术作品,领会玻雕创作的意义。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东方奇葩——走近台州的玻璃雕刻艺术实物展示几件玻璃雕刻作品问: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构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是什么工艺呢?还知道台州有哪些传统工艺呢?刺绣、石雕、木雕、玻璃雕刻,一绣三雕是我们台州的传统工艺美术。
玻璃雕刻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也是浙江最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台州是浙江玻璃雕刻艺术的故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朵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台州的玻璃雕刻艺术!师:他是我们台州人,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他还创建了一个私人的玻璃艺术馆。
谁能告诉我这家私人的玻璃艺术馆的全名呢?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吴子熊是一位身怀绝技美名远播、驰骋玻璃艺术界四十多年的工艺美术大师。
他技艺精湛,尤以神速出名,几十秒钟就能以快速飞旋的轮峰在玻璃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四季百花、飞禽走兽和民间传统风格的图案,还能用反手摹刻出唐诗、宋词,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他先后到过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表演玻雕技艺,被外国观众誉为“东方奇葩”、“中国一绝”。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技艺超群的工艺美术大师,从小是个孤儿,只读过小学。
他靠自己的刻苦和勤奋,搜集民间美术图案、字画,摹画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一个誉满海内外的玻雕大师。
(教案)流光溢彩

《流光溢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技能: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能对玻璃艺术做简短评述。
3、情感: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方玻璃艺术,并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了解玻璃艺术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互动:演示尼克松访华的照片,学生竞赛猜尼克松的赠送的礼物。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照片,告诉我是谁?那另一位又是谁?一个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一位是美国的最高领导人,相隔着庞大的太平洋,有一天,他们终于见面了。
历史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20多年相互隔绝的局面,从此中美两国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
为表达对毛主席的友好和敬重之情,尼克松总统送给毛主席一份见面礼,同学们猜猜看,这两个人要是见面的话,可能会互相赠送什么礼物呢?你猜毛主席送了什么给尼克松?……毛主席送了他几副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
礼尚往来,尼克松又有可能送什么给毛主席呢?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讨论)(1)教师展示包裹的花瓶,请一名学生通过触摸公布答案。
师:老师今天也带了件与它同类的礼物,(出示花瓶)礼物当然要包的好一点。
我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能否猜的出来。
把这个难得的机会交给谁呢?生:瓶子、花瓶。
师:看来答案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就请这位同学赶紧把礼物打开,大家拭目以待。
谢谢这位同学的帮忙,这的确是一件花瓶,同学们告诉老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玻璃。
师:同学们对玻璃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师:当年尼克松送给毛主席的的确是一对玻璃花瓶,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看一看。
(晶莹剔透、造型典雅)(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看,尼克松为什么把玻璃器作为外交的礼品呢?(1—2名学生回答)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想象力。
其实在西方,人们曾把玻璃当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而加以珍藏,在西方的历史上,它以独有的尊贵只服务于皇室及贵族,延伸到今天仍然受到所有具有高贵品质的人的青睐。
《歌舞表演之流光溢彩》 说课稿

《歌舞表演之流光溢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歌舞表演之流光溢彩》。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歌舞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歌舞表演的历史、特点、技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歌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歌舞表演技巧,如舞蹈动作的协调性、歌唱的发声方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优秀的歌舞表演作品、模仿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歌舞表演的学习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歌舞表演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舞表演中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
(2)歌唱时的气息控制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舞蹈动作和歌唱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完整的歌舞表演。
(2)培养学生在歌舞表演中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表达。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阶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音乐和舞蹈的基础知识,但对于歌舞表演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优秀的歌舞表演视频、教师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舞表演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歌舞表演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对歌舞表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流光溢彩》说课稿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流光溢彩》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及教学目标《流光溢彩》是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的基本特性和运用规律,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提高色彩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色彩的基本特性,包括颜色的分类、明暗度、饱和度等; 2. 学习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运用规律; 3.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其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色彩的基本特性:颜色的分类、明暗度、饱和度等; 2. 色彩的表现方法:纯色、色调、明暗变化等; 3. 色彩运用的规律:冷暖色彩、对比、补色等; 4. 艺术作品欣赏:介绍一些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提高对色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创作题材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步骤二:讲解色彩的基本特性(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颜色的分类、明暗度、饱和度等基本特性,并配以生动的示例。
步骤三:讲解色彩的表现方法(15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纯色、色调、明暗变化等表现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观察和分析不同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步骤四:讲解色彩运用的规律(2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冷暖色彩、对比、补色等色彩运用的规律,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步骤五:艺术作品欣赏(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一些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提高对色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步骤六:创作实践(30分钟)提供一些创作题材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流光溢彩民族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初中

流光溢彩民族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初中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娄庄中学钱坤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认清形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
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融合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自学情况、学校教育工作积极支持情况的调查。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我们指出:积极开展不好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当不断自学和思索,不断积极探索和尝试,构筑具备个人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懈努力,再不懈努力!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1、观测能力。
例如自学了“打听规律”与“观测物体”后,学生们经常注意安全观测生活中的事物,从中辨认出问题、明确提出问题与深入探讨研究问题,观测能力也随之获得提升。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与交流的宽广空间。
数学交流主要整体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构成评价与思考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
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
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
11.流光溢彩-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流光溢彩-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流光溢彩”的含义,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创作”方式。
2.能够通过学习“线描创作”方式,进行简单的人物、动物的创作。
3.能够运用“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创作出一幅具有流光溢彩特性的作品。
4.善于观察、细致入微、有耐心,尊重个性,勇于表现。
二、教学重点1.“线描创作”方式2.运用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三、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线描创作”的技巧。
2.如何将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通过欣赏苏州园林中的“流光溢彩”的景色,引导学生对“流动光影”的美感进行感性领会。
2.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师重点讲解“线描创作”方式和运用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难点介绍学生如何掌握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或是自然风景放在课本上,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找到“流动光影”的美感,并进行“线描创作”的实践教学。
4.个人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观察其他的生活场景或是自然风景,并进行“线描创作”的个人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五、教具准备黑白铅笔、素描纸、课本等。
六、作业1.完成一幅以“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风景画。
2.在家中或在校园中,观察周围的一些景色,进行“线描创作”的实践。
七、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线描创作”方式,并能够通过运用“线条与构图”的基本原则,创作出一幅具有流光溢彩特性的作品。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细致入微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创作能力。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流光溢彩》教案 浙美版

方案1第7课《流光溢彩》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求知欲望,玻璃艺术在欣赏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强烈师生共鸣,同时学生在对玻璃的时代性、历史性、人文性等特质的认知上的升华,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对西方玻璃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情感价值:形成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3、学习过程和方法: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采用欣赏与评述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玻璃器的艺术性和生活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西方的玻璃艺术、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熟悉西方的玻璃工艺史以及有关历史知识、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欣赏-评述并进,加强对玻璃艺术品的评述为重的教学实践,从而来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玻璃器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并互相讨论及评述教师小结。
(营造气氛,在相互探讨评述中走近玻璃艺术)二、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1、了解玻璃的起源。
讨论并说说玻璃制品与陶瓷的区别。
2、介绍艺术玻璃的知识。
——加强对西方玻璃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三、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的玻璃艺术,感受玻璃材质的特殊美感。
1、引导欣赏法国《蓝色洒金荷叶形缸》、《刻有花卉纹样的花瓶》、《白地橡实纹瓶》、比利时《套黄色车刻瓶》等。
2、请学生说说艺术玻璃的类别。
——在欣赏-评述的过程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鉴赏能力。
四、了解玻璃制作工艺1、展示玻璃艺术制作的相关资料,播放相关的录像。
2、了解玻璃工艺的几种方法,如车刻玻璃。
——了解玻璃工艺的制作方法,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五、玻璃与生活1、展示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玻璃艺术。
2、想一想并说一说艺术玻璃的价值与作用。
——关心生活、热爱生活。
流光溢彩民族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流光溢彩民族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相关资料,包括:形成原因、主要特点、实物图片。
2、搜集感兴趣的食物、食品。
3、搜集有关民族节日的传说和小故事。
(关于民族图腾的来历、民族英雄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民族聚居地的美丽传说、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故事、民族节日的来历和美丽传说等。
)教学过程: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1、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2、小组交流搜集道德资料。
3、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资料。
探究内容:衣:1、各民族服饰中与生活习惯关联大的有哪些?2、各民族服饰中与图腾文化关联大的有哪些?3、各民族服饰中与传统习俗关联大的有哪些?食:1、各民族饮食口味的探究:他们喜欢吃甜的、辣的、酸的还是咸的?2、各民族的饮食口味和什么有关?住:1、各民族习惯住在什么环境中?山区、水边、森林、平原、草原还是戈壁?2、他们的居住和什么有关?行:1、调查哪些民族喜欢骑马?哪些民族善于弄舟?哪些民族的交通工具最有特色?2、这些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什么有关?二、故事会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1、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关注内容,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
2、每个小组将学习的成果、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3、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4、每个小组派小导游对图片展的有关内容讲解。
四、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我们这里藏族和回族的特色食品糌粑、手抓羊肉、馓子、蜜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光溢彩》教学设计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屠明浩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技能: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能对玻璃艺术做简短评述。
3、情感: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西方玻璃艺术,并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了解玻璃艺术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互动:演示尼克松访华的照片,学生竞赛猜尼克松的赠送的礼物。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照片,告诉我是谁?那另一位又是谁?
一个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一位是美国的最高领导人,相隔着庞大的太平洋,有一天,他们终于见面了。
历史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20多年相互隔绝的局面,从此中美两国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
为表达对毛主席的友好和敬重之情,尼克松总统送给毛主席一份见面礼,同学们猜猜看,这两个人要是见面的话,可能会互相赠送什么礼物呢?
你猜毛主席送了什么给尼克松?……毛主席送了他几副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
礼尚往来,尼克松又有可能送什么给毛主席呢?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讨论)
(1)教师展示花瓶,
师:当年尼克松送给毛主席的的确是一对玻璃花瓶,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看一看。
(晶莹剔透、造型典雅)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看,尼克松为什么把玻璃器作为外交的礼品呢?(1—2名学生回答)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想象力。
其实在西方,人们曾把玻璃当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而加以珍藏,在西方的历史上,它以独有的尊贵只服务于皇室及贵族,延伸到今天仍然受到所有具有高贵品质的人的青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流光溢彩的玻璃世界,进入今天的探究主题——玻璃之美,美在哪里?(幻灯)
(板书课题——第七课流光溢彩的玻璃艺术)
二、发展
1、玻璃与生活的联系。
(1)提问:刚才的这只花瓶是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工艺品,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玻璃的做的?
学生回答……门窗、灯泡、器皿、镜子等日常用品。
(3)教师小结:(幻灯片——玻璃与生活)
玻璃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小到一颗玻璃跳棋,大到建筑物外墙,它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师:看来同学们对玻璃非常的熟悉,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玻璃最初的时候是如何诞生的?
2、了解玻璃的起源。
师:哪位同学知道呢?……那就让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相传在4000多年以前,有一艘古埃及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质“天然苏打”(纯碱),航行在地中海上,由于天气原因,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登上沙滩。
他们用几块“天然苏打”做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后来当他们要离开时,突然发现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你们猜那是什么?)
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于是古埃及人摸索出了制作玻璃的方法。
现在人们制造玻璃通常是用石英砂、石灰石等混合提炼而成。
在最初的时候制作的玻璃价值贵如黄金,仅用在装饰方面。
一直到17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大块玻璃的生产工艺以后,玻璃才成为普通的用品。
玻璃的材质美。
(1)教师展示三只不同材质的杯子(玻璃、瓷、塑料)分析玻璃材质的特点。
师:到了今天玻璃制品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用具,我们来比较下,玻璃这种材料和瓷器相比有什么特点?和塑料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比较透明,且易碎等。
(幻灯片——材质独特)
(2)教师小结:玻璃在光线的照耀下显的熠熠生辉,晶莹剔透,表现出玻璃材质独特的美感。
玻璃的工艺美。
(1)师:这些美妙的玻璃制品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
不同的玻璃制品有不同的做法,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看看玻璃酒壶的制作过程,下面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欧洲的玻璃制造中心——威尼斯去看看花瓶是怎样诞生的。
(播放视频:花瓶的制作过程)
(2)请个学生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制作过程。
师:请位同学简单描述一下刚才这位威尼斯商人是怎么做出花瓶的?(将熔化的玻璃粘附在吹杆的尾端,通过挤压、吹拉等方法做出花瓶的造型。
)
(3)提问:吹制工艺是玻璃工艺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玻璃吹制的工艺,能吹制出多种形状的玻璃产品。
经过几千年的技术革新之后,玻璃还有哪些制造工艺呢?请同学们查阅课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找到答案。
(学生参考教材讨论并做简单介绍。
)
(4)教师总结艺术玻璃的多种工艺。
(幻灯片)19世纪末,欧洲玻璃迎来了它的第四次新生——艺术玻璃的诞生。
艺术家们纷纷参与生产过程,将自己的审美意趣融入作品中,他们运用玻璃雕花、酸蚀、贴饰、染色、
添加有色剂等工艺方法,创造出图案丰富,色彩鲜艳的玻璃制品,令人赏心悦目。
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
酸蚀法——由不同色彩的两层玻璃组成,采用化学腐蚀方法,制成的浮雕式图案,层次丰富。
套色转轮刻花法——由不同色彩的两层玻璃组成,刻去外层的玻璃而雕出图案,使色彩和图案富有立体感。
贴饰法。
玻璃的造型美。
(1)师:如今玻璃制品已从满足实用功能的需要,提升到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高度.小到女孩子搭配服装的挂件、耳环,大到用作装饰的玻璃背景墙等,今天的艺术玻璃以其越来越强的艺术性成为与绘画、雕塑具有同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艺术化了。
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来感受西方各国的玻璃工艺品的魅力。
(幻灯片)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这些玻璃器除了材质独特,工艺巧妙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2、总结玻璃器之美。
(2)引导学生欣赏各国玻璃艺术,学生作简单的评述。
教师归纳:
A、波希米亚车刻玻璃——作品中溶入了其民族文化,从璀璨迷人的文饰中折射出材质、工艺之美。
B、透明玻璃果盆——材质晶莹剔透,造型优美生动。
C、五彩果盆——斑斓的色彩,呈现出工艺之巧妙精湛。
D、(请学生谈谈感受)造型优美多样。
师生总结西方玻璃器之美: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现在我们应该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西方玻璃器之美,美在哪里?
(色彩美、造型美、材质美)
三、延伸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玻璃制造技术最早的时候是在西方诞生的,并且在西方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玻璃呢?
2、教师介绍中国的玻璃渊源。
很多人认为玻璃是一种“舶来品”,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产地之一,比古埃及晚了大约1000多年的时间。
我国的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制造青铜器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玻璃这种材料,经过他们稍稍的加工,便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人们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玻璃器没有象瓷器、玉器那样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所以它并不属于代表性的工艺。
3、欣赏一组中国古代玻璃器图片,介绍中国玻璃器的特点。
师:前面我们欣赏了西方的玻璃艺术品,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我国的玻璃工艺。
欣赏一组中国明、清时期的玻璃制品图片。
(中国古代的玻璃器晶莹剔透、造型雍容大方,色彩古朴。
)
3、教师介绍鼻烟壶的知识。
(幻灯片——鼻烟壶)
师:在中国历史上,清代是古代玻璃工艺的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玻璃器就是“鼻烟壶”,它也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所谓鼻烟壶,就是古时用来装鼻烟粉的瓶子。
虽然我们叫它“壶”,但是通常它们仅有手掌般大小。
4、互动:鉴宝
师:现在,鼻烟壶已经没有实际的用途,却成了很多人竞相收藏的工艺品。
今天同学们也来当回收藏家,来猜猜看这件玻璃鼻烟壶能值多少钱?(幻灯片)这是一件清代的鼻烟壶,几年前在美国纽约一家拍卖行被拍出。
师:真是难以置信,小小鼻烟壶,却别有洞天。
(幻灯片)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而饮誉世界。
清代鼻烟壶所用的材料有玻璃、玉、象牙、铜等,主要以玻璃材质居多。
在当今社会,鼻烟壶被人们视为艺术品,收藏把玩。
结合图片赏析鼻烟壶的制作工艺。
(幻灯片)
师:他们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呢?
玻璃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
套彩和内画,其中以内画工艺最具特色。
内画壶——将壶内壁打磨细致,在内壁作画。
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
四、作业拓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西方玻璃器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并且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玻璃器的精华——鼻烟壶。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文字和绘画的形式表现你对玻璃的理解。
1、请选择教材中的任意一件玻璃器作品,从色彩、工艺、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2、现在请你当位玻璃工艺大师以“桐乡市菊花节”为主题设计一件玻璃工艺品,你会怎么设计呢?请你用草图的形式将作品画在作业纸上。
五、学生表述作业
2——3位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人类璀璨的工艺美术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我们身边的工艺美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