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化疗总论

合集下载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中药调理是长期吗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中药调理是长期吗

现在社会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差,导致各种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胶质瘤是一类危害极大的易高发恶性肿瘤,会直接导致病人丧失多种功能,产生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等。

在脑胶质瘤的各种医治方法中,手术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会损伤患者的气血,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并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有的患者会在术后选择中医药的调理,那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中医药调理是长期吗?手术虽然短期疗_效快,但只是局部医治手段,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实体瘤,术后患者体内血液和淋巴液里仍有残存的癌细胞,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而且手术会损伤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也为残存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创造了条件,因此术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巩固医治,如中医。

脑胶质瘤术后联合中医医治,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有助于扶正元气,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中医具有的抗癌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知道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转移几率较高,会联合中医进行巩固医治,但也有患者已经在服用中医药医治,明明效果稳定,可由于缺乏相应的脑胶质瘤知识,即便是听医生说要长期服药,防止复发,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盲目停药,但往往好景不长,在停药后不久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

袁希福老中医曾言:“一时的好坏,并不代表痊愈。

脑胶质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难治之症,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完全抑制复发、转移。

即便短期有不错疗_效,可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一段,想要真正康复,还需短期医治与远期巩固兼顾,时刻做好肿瘤复发、转移的预防工作。

”脑胶质瘤患者服药至病情稳定后,还要做五年巩固医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继续服药,尽可能的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医治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医治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医治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医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也表示:“中医是医治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始终贯穿整个医治过程。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在2014年RTOG 9802的成熟结果中,三期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伴或不伴丙卡巴嗪、CCNU和长春新碱(PCV)的研究已经发表。

这个试验,由RTOG NCCTG 合作,ECOG,和SWOG合作组,随机所谓高危患者(定义为40岁以上的和/或小于总切除)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54 Gy之间紧随其后6个周期的PCV化疗放疗þPCV。

结果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和临床放射治疗后显著增加总生存期(OS)þPCV。

2015年,EORTC进行了更多类似的试验,并报道了更多的结果。

该试验在放疗(50.4 Gy)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之间随机分配患者,并报告在结果上没有总体差异。

这项试验还很不成熟,OS数据还没有报告。

不过,这两个试验的结果符合的发现在四个试验报告未分化神经胶质瘤:这两个试验在未分化oligodendroglial PCV化疗肿瘤(RTOG9402和EORTC 26951),德国NOA-4试验相比化疗temozolomide (PCV)放疗)和另一个RTOG试验报告在2015年ASCO相比,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辅助化疗与CCNU或BCNU temozolomide。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同时针对高端人群及疑难手术病例,提供更好的诊疗和手术方案。

在2015年ASCO上,更多的数据包括分子分析来自EORTC 22033,欧洲试验替莫唑胺与放疗(50.4 Gy)在一个类似的高风险低级别患者人群。

随机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大剂量密集替莫唑胺方案,服用3周(每日替莫唑胺剂量75 mg/m2),休息1周,最长12个月。

该试验对于OS仍然是不成熟的,仅报道了PFS。

RTOG 9802是第三项显示(新)辅助PCV化疗在弥漫性II级和III级胶质瘤亚群中生存获益的试验,也是第一个显示特定治疗在低级别胶质瘤中OS获益的试验。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

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1.常规外照射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⑷单纯活检术后;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

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

高分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

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

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医学领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导文献之一,它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

指南的更新意味着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以往版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这份指南包含了胶质瘤的诊断、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方面内容。

其中,诊断部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胶质瘤。

分期部分则是为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选择,包括TNM分期、WHO分级等。

手术治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指南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手术后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放疗和化疗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胶质瘤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措施,指南对其适应症、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此外,该指南还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胶质瘤病情复杂多变,不同患者可能需要个别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生活质量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标志着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胶质瘤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同时,患者也能够更加理解胶质瘤的基本知识,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

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

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

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

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内科)、李学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区)、李桂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科)、吴安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杨学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林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春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实验室)、姚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蒋传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赛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樊小龙(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和脑发育实验室)、颜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化疗总论

化疗总论


述(4)
• 单用化疗可能治愈的肿瘤:
– 白血病(ALL,AML) 、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HD 、生殖细胞肿 瘤、绒癌、恶性葡萄胎、小细胞肺癌、 Wilm瘤、 Ewing瘤、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
• 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减少手术和放射范围:
– 乳癌、成骨肉瘤、胃肠癌等
• 化疗有效但不能治愈:
– 膀胱癌、宫颈等
抗肿瘤药物
• 药物对肿瘤的杀灭模式 (1)完全杀灭概念(Total kill) (2)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模式 ①I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 ) 一定时间
内一定浓度的药物能杀伤一定比例的细胞称为一级 动力学或对数杀灭(Log Kill) 。
②0级动力学:一定的免疫活性细胞或抗体可 以消灭一定数量的细胞。 (3)药物杀伤与肿瘤细胞周期的关系
常用化疗药物(五)
抗微管药 长春新碱(VCR) 紫 杉 醇 (Paclitaxel, Taxol) 泰素帝(Docetaxel, Taxotere)
长春花碱(VLB)
长春碱酰胺(VDS) 失 碳 长 春 花 碱 (Vinorelbin)
常用化疗药物(六)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TOPO I抑制剂: 依立替康(CPT-11, Irinotecan) 托泊替康(Hycamtin, Topotecan) 羟基喜树碱 TOPO II抑制剂: 鬼臼乙义甙(VP-16)
鬼臼噻吩甙(VM-26)
常用化疗药物(七)
杂 类 顺氯氨铂 (DDP) 卡铂 (CBP) 氮烯 咪胺(DTIC) 甲基卞肼 (PCB,PCZ)
常用化疗药物(八)
激 素 类 雄激素/抗雄激素――前列腺(Flutamide) 雌激素 / 雌激素受体阻断剂、抑制雌激素合 成乳腺癌(三苯氧胺) (氨基导眠能) 皮质激素――淋巴瘤、白血病、 孕 激 素――宫体癌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江涛;张伟;王政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2(49)16
【摘要】脑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当前脑胶质瘤的分型越来越清晰,传统诊疗方案及新型诊疗方案也逐渐精确化、标准化。

针对中国人群,该指南结合国内长期以来的脑胶质瘤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进展,整合了传统诊疗与新型精准诊疗策略,形成适合中国医生、针对中国人群的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使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提升中国脑胶质瘤综合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脑胶质瘤患者。

【总页数】8页(P811-818)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江涛;张伟;王政
【作者单位】不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2.《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
4.《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肝癌(2022精简版)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立替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伊立替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伊立替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刘东;董梦竹;张程亮【摘要】To our best of knowledge, the most active regiment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linical, can't improve the overall survival apparently. Irinotecan can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hen exhibit strong cytotoxicity against malignant glioma (MG). Studies of irinotecan as monotherapy, or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gents have yielded many promising results, all of which haven't been summarized so far. Therefore, relevant advanceswith irinotecan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ioma are reviewed. Unsatisfactory efficacy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irinotecan monotherapy, however, enhancing efficac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appear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such as temozolomide, Celecoxib, Sunitinib.% 目前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方案都无法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伊立替康可透过血脑屏障,强烈杀伤恶性胶质瘤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0.2 0
早期TMZ组 标准STUPP组
P=0.021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时间(月)
中国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对新诊断的GBM患者,在STUPP方案基础上增加手术后2周开始TMZ早期治疗 14天(75mg/m2/d),虽然PFS没有明显延长,但结果显示OS比单纯STUPP方案组显著延长(17.6个月vs. 13.2个月,p=0.021),而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贝伐珠单抗+放疗-TMZ
HR, 0.88 (95% CI, 0.76-1.02) P=0.10
OS (%)
>3级不良事件 率(%) 安慰剂 安慰剂+放疗-TMZ 贝伐珠单抗 51.30% 66.80%
时间(月)
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共纳入921名幕上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贝伐单抗组458例,安慰 剂组463例,接受RT+TMZ联合贝伐单抗或安慰剂治疗6周,随后为28天的治疗间隔,继续维持贝伐单抗或安慰剂联合TMZ治疗 6个周期(每个周期4周),再予贝伐单抗单药或安慰剂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 研究结果:在RT-TMZ方案中加入贝伐单抗未显著改善GBM患者总生存,PFS有所改善,但贝伐单抗治疗不良事件增加。
30
36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342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60岁)。其中291例患者随机分为 3个组,93例接受TMZ治疗, 98例接受大分割放疗, 100例接受标准放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结果显示TMZ组比标准 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OS)显著延长(8.3个月比6.0个月,HR 0.60,p=0.01),而与高分割放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5个 月,HR 0.85,p=0.24。在>70岁的患者中,TMZ组与高分割放疗组的OS比标准放疗组显著延长。在TMZ治疗组中, MGMT甲基化患者的OS比非甲基化患者显著延长(9.7个月比 6.8个月,HR 0.56,p=0.02)。
脑胶质瘤化疗总论
陈忠平教授
CONTENTS
目 录
01
2015胶质瘤新指南的制定
02
2015胶质瘤指南化疗章节总论
CONTENTS
目 录
01
2015胶质瘤新指南的制定
02
2015胶质瘤指南化疗章节总论
更新2012版指南,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2015年 2012年 2011年在共识的基础 下,进行了更新和扩容, 2008年 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和指南 撰写程序,1年时间编写 在中华医学神经外科分 成《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 会的领导下,发表了由 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多学科专家编写的《中 (2012)》 (简称指南) 2 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 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简 化版)》 (简称共识) 1 近年在精准医学等推动下, 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快 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 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迫 切需要对2012年指南进行更 新,以推动这些新技术和新 方法在我国的应用。2015年 完成指南更新3
2015 指南
1
启动会(上海) 2015年3月7日
3 2
初稿意见收集会 2015年6月-10月
初稿会(南昌) 2015年5月31日
会议集锦
意见收集及解读会覆盖全国十大区域
成功召开区域意见会、解读会 各10场 收集指南初稿不同意见几百 条,并解读,确定终稿
参与的专家来自各个领域
神经外科
放疗科
B
*STUPP方案:同步化疗期间TMZ 75 mg/m2/d,连服42天; 辅助化疗期间TMZ 150~200 mg/m2/d,d1~5,每28天重复,共6个周期
新诊断GBM患者 TMZ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可改善生存
新诊断GBM患者放疗联合化疗 vs. 单独放疗总生存曲线
100 80
OS/%
60
放疗联合化疗 单独放疗 HR 0.63, 95%CI 0.52-0.75 P<0.001
更加肯定了TMZ在胶质瘤化疗一线用药的地位,在化疗药物介绍中把替莫唑胺 (TMZ)放在第一位
2015版
1
替莫唑胺
亚硝脲类 丙卡巴肼
1
3
亚硝脲类
丙卡巴肼
2 替莫唑胺
中国胶质瘤指南 化疗药推荐顺序
2 3
2012版
TMZ总体毒性反应低于PCV/NU
RT+TMZ组患者的 总体严重毒性反应显著低于RT+NU组1
毒性<3级
毒性≥3级
1. Cancer, 2001, 92(2): 420-433. 2.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27(35): 5874-5880.
2015版指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推荐 “贝伐珠单抗不推荐一线治疗新诊断胶质瘤”
以VEGF为靶标的分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阿瓦斯汀Avastin),不 推荐常规用于新诊断胶质瘤的一线治疗。
Clin Med J, 2015,128(10): 2751-2758.
2015版指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推荐 “对于部分患者,推荐延长辅助化疗至12周期”
对于TMZ治疗中有持续改善且毒性可耐受的患者,可考虑延长辅助化疗的治疗周期。参 考目前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推荐辅助化疗12个周期
研究 RTOG 0525 RTOG 0825
80% 60%
RT+TMZ组患者的
总体严重毒性反应显著低于RT+PCV组2
100%
80% 79.40%
76%
52%
患者比例
40% 20% 0%
患者比例
48%
60% 40% 20% 10.40%
24%
0%
RT+NU (n=99) RT+TMZ (n=96) RT+PCV (n=68) RT+TMZ (n=67)
40
20 0
0
6
12
18 24 时间/月
30
36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342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60岁)。其中291例患者随机分为 3个组,93例接受TMZ治疗, 98例接受大分割放疗, 100例接受标准放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结果显示TMZ组比标准 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OS)显著延长(8.3个月比6.0个月,HR 0.60,p=0.01),而与高分割放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5个 月,HR 0.85,p=0.24。在>70岁的患者中,TMZ组与高分割放疗组的OS比标准放疗组显著延长。在TMZ治疗组中, MGMT甲基化患者的OS比非甲基化患者显著延长(9.7个月比 6.8个月,HR 0.56,p=0.02)。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时间/月
2005年由Stupp等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85个中心573例新诊断GBM患 者。结果发现,TMZ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可延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同时2年生 存率提高了16%,5年生存率由2%提高至9.8%(Ⅰ级证据)。
Clin Cancer Res. 2015 May 1;21(9):2057-64.
2015版指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推荐 “老年患者根据KPS评分和MGMT状态进行个体化治 疗”
老年患者治疗方案可以根据KPS评分<60分和MGMT启动子是否甲基化为选择基础, 做如下选择: a.标准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TMZ) b.低分割放疗+同步化疗+辅助化疗(TMZ) c.低分割放疗+辅助化疗(TMZ) d.低分割放疗/标准放射治疗 e.单药化疗(TMZ) f.支持治疗/姑息对症处理
对于新诊断的GBM患者,强烈推荐STUPP方 案:术后TMZ同步放疗联合TMZ辅助化疗至少6 个周期(I级证据)
A
STUPP方案*
STUPP方案被美国NCCN指南、加拿大GBM共
识、英国卫生与临床优秀成果研究所(NICE)以及
澳大利亚成人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目前被认 为是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1.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28-3030; 2.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418-2449. 3.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85
2015版指南制定流程
终稿会(上海) 2015年12月12日
5
初稿意见解读会 2015年10月-12月
6
4
2015版指南 发表于中国医学杂志 2016年2月23日
Lancet Oncol. 2012;13(9):916-926.
2015版指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推荐 “推荐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化疗”
推荐对于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化疗,如类似GBM的TMZ方案(IIB证 据)或者PCV方案
在接受放射治疗和TMZ治疗均失败后,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有效化疗方案。可推荐的方案 包括TMZ剂量密度方案、联合治疗方案、抗血管生成治疗等
MGMT甲基化高级别复发患者 vs. 未甲基化治疗失败时间
1.0 0.8 MGMT甲基化患者 MGMT未甲基化患者 P=0.0014
治疗失败时间/%
0.6
0.4
0.2 0 0 10 20 30 40 时间(月)
在2015年新近发表前瞻、随机、开放II期DIRECTOR研究中,105例经TMZ同步放化疗至少2个周期TMZ 辅助化疗治疗后复 发的GBM患者随机分到二组,组A (替莫唑胺120 mg/m2/d,连续服用1周休息1周) 或 组B (替莫唑胺80 mg/m2/d),连续服 用3周休息1周)。结果显示二组中位治疗失败时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性,总生存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性。但MGMT甲基化的患者较非 甲基化患者的治疗失败时间显著延长(3.2个月 vs 1.8个月,p= 0.0014),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也显著延长 (39.7% vs 6.9%,p<0.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