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地质勘查规范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5.1 阶段划分5.2 预查阶段5.3 普查阶段5.4 详查阶段5.5 勘探阶段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10 泥炭地质勘查10.1 泥炭预查10.2 泥炭普查10.3 泥炭详查10.4 泥炭勘探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B.1 煤质研究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B.4 环境地质工作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J.1 概略研究J.2 预可行性研究J.3 可行性研究DZ/T 0215-2002前言《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MT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1090—2009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Evaluation of coal quality in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2010-07-01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工作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煤样采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煤样的包装、送检和保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煤样的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煤质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煤质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9)附录B(资料性附录)送样说明书 (12)前言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指导煤炭勘查过程中的煤质评价工作,使煤炭地质勘查更好地适应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主要条文解释

e c. t
K y o d: E a a o f ol ulyi C a R suc xlr i ” sp linit r a o; ol uly tsn e w rs ” vl t no a Q ai ol eoreE poa o ;t ua o e e t n ca q a t;et g ui C t n tn i t n r ti p i i
Abtat I r so te” vlai f ol ulyi ol eo reE poao ” f r 0 0 2 0 cmbndwt teato s c:nt m fh E aut no a Q a t nC a R suc xlr i r e o C i tn MIr 9 — 0 81o ie i uhr y1 hh S
中 图分 类号 : 6 81 P 1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I tr rtt no i t uain h E au t no o l ai o l eo reE poain n ep eai f o Man Si lt si te“ v lai fC a p o n o Qu lyi C a su c x lrt ” t n R o
COAL GEOLOGY OF CHI NA
V0 -3 No Il I2 . No 2 v. 01l
《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主要条文解释
张 谷 春
( 苏 地 质 矿 产设 计 研 究 院 , 苏 徐 州 2 10 ) 江 汀 2 0 6 摘 要 : 据 《 炭 资源 勘 查 煤 质 评 价 规 =} /19 — 0 8 结 合 规 范 编 写 过 程 中的 体 会 和 多 年 的 煤 质 工作 经验 , 依 煤 : MTT 0 0 2 0 , l 苴 从 煤 炭 资 源 勘 查煤 质 工 作 基 本 要 求 、 样 采 取 、 样 的 包装 送 检 和保 存 、 煤 煤 煤样 的测 试 、 质 评 价 和 煤质 报 告 等 6个 方 丽 煤 对 该 规 范 进行 了解 释 和 补 充 说 明 。重 点 解 读 了煤 质 测试 项 目要 求 、 质测 试 单 位 资 质 、 何进 行 煤 质评 价 和 煤 质 报 煤 如 告 的 主要 内 容 . 充 了几 种 特殊 试 验 煤 心 煤 样 的 采取 、 要 的煤 质 测 试 项 目标 准等 。 补 主 关 键词 : 炭 资 源勘 查 煤 质 评 价规 范 ; 文解 释 ; 煤 条 煤质 ; 试 测
煤炭质量分级煤质评价实用手册

高灰煤
HA
>35.00
注: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也可参照上表进行分级。
⑶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灰分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1
特低灰煤
≤6.00
2
低灰煤
LA
6.01~8.00
3
中灰煤
MA
8.01~10.00
4
中高灰煤
MHA
10.01~12.50
5
高灰煤
HA
>12.50
注: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上表进行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氟含量范围(Fd)ug/g
试验方法
1
特低氟煤
SLF
<80
GB/T 4633
2
低氟煤
LF
80~130
3
中氟煤
MF
131~200
4
高氟煤
HF
>200
煤中磷分分级
A:(MT/T562-1996)
(1996年4月18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干燥基磷分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磷分范围。
HQ
27.21~30.90
3
中高发热量煤
MHQ
24.31~27.20
4
中发热量煤
MQ
21.31~24.30
5
中低发热量煤
MLQ
16.71~21.30
65
低发热量煤
LQ
≤16.70
煤的固定碳分级
(MT/T561-1996)
(1996年4月18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煤炭mt的基本指标

煤炭的检测指标包括:煤的发热量(热值)、含硫量(硫份)、灰分、挥发份、固定碳、焦渣特征、全水分、分析水等指标。
若是焦煤的话,还需要化验粘结指数(G值)、胶质层(X值、Y值)等指标,检测更多的指标还包括煤炭的灰熔点(灰熔融性)、碳氢、哈氏可磨指数、煤的燃点、奥亚膨胀度、煤炭活性、煤炭结渣性等指标。
全水:煤炭中含有的水分,(微机水分测定仪)。
灰分:煤炭燃烧后剩余的灰分,(灰分测定仪)。
挥发份:煤炭燃烧中可挥发成分,(马弗炉)。
固定碳:指煤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物,(工业分析仪、马弗炉)。
全硫:煤炭中所有硫元素含量(污染指标),(定硫仪)。
热值:煤炭的发热量,它是确定煤炭质量用途的重要指标。
检测标准1煤炭灰分分级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 1-19942煤炭硫分分级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 15224. 2-19943煤炭发热量分级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 3-19944矸石率和限下率商品煤含研石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1996 5真相对密度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7-19966各种形态硫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19967煤样制备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474-19968GB/T : 474-1996商品煤样采样方法GB/T 475-19969煤中全水分煤中全水分的测试方法GB/T 211-199610煤种空干基水分煤的水分测试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334-1994 11焦渣特性及固定碳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12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313全硫全硫GB/T 214-199614灰熔融性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19-199615可磨性指数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16粘结指数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8517碳和氢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460-200318氮氧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 476-1991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7 ISO 502:1982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烟煤显微组分和矿物分析GB/T 8899-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8-1998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01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023-2000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GB/T 2566-1995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GB/T 15591-1995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 18511-2001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GB/T 19224-2003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666-2002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GB/T 19952-2005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0-2001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02-2002。
煤炭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煤炭质量等级划分标准!我国煤炭质量指标等级划分(1)煤炭全水分的分级煤的全水分(Mt,%)分级)范围/%级别名称代号煤的全水分(Mt特低全水分煤SLM <6.0低全水分煤LM >6.0~8.0中等全水分煤MM >8.0~12.0中高全水分煤MHM >12.0~20.0高全水分煤HM >20.0~40.0特高全水分煤SHM >40.0(2)煤炭挥发分的分级挥发分分级级别名称代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范围/%daf特低挥发分煤SLV ≤10.00低挥发分煤LV >10.00~20.00中挥发分煤MV >20.00~28.00中高挥发分煤MHV >28.00~37.00高挥发分煤HV >37.00~50.00高挥发分煤HA >50.00(3)煤炭灰分的分级灰分分级根据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灰分分级和炼焦煤精煤灰分分级。
动力煤灰分分级)范围/%级别名称代号干基灰分(Ad特低灰煤SLA ≤10.00低灰煤LA >10.01~18.00中灰煤MA >18.01~25.00中高灰煤MHA >25.01~35.00高灰煤HA >35.50炼焦煤精煤灰分分级)范围/%级别名称代号干基灰分(Ad特低灰煤SLA ≤6.00低灰煤LA >6.01~8.00中灰煤MA >8.01~10.00中高灰煤MHA >10.01~12.50高灰煤HA >12.50(4)煤炭硫分的分级硫分分级根据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硫分分级和炼焦煤精煤硫分分级。
动力煤硫分分级)范围/%级别名称代号干基硫分(St,d特低硫煤SLS <0.50低硫煤LS >0.51~0.90中硫煤MS >0.91~1.50中高硫煤MHS >1.51~3.00高硫煤HS >3.00炼焦精煤硫分分级)范围/%级别名称代号干基硫分(St,d特低硫煤SLS <0.30低硫煤LS >0.31~0.75中硫煤MS >0.76~1.25中高硫煤MHS >1.26~1.75高硫煤HS >1.76~2.50(5)煤炭发热量的分级发热量分级)范围/(MJ/kg)级别名称代号发热量(Qgr,d特高发热量煤SHQ >30.90高发热量煤HQ >27.2~30.90中高发热量煤MHQ >24.31~27.20中发热量煤MQ >21.31~24.30中低发热量煤MLQ >16.71~21.30低发热量煤LQ ≤16.70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有氯、磷、砷、汞、铬,有害微量元素等级的划分情况。
煤炭指标mt

煤炭指标mt指标MT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旨在促进煤炭行业的安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它以改善安全性指标、降低环境影响、提高绩效指标等为出发点,从技术到管理到全球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
指标MT是一种跨部门、跨领域的政策,有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效率、确保煤炭的安全性、降低煤炭开发的环境影响,促进全球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指标MT的定义和内容指标MT是一组为煤炭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安全、环境和绩效指标。
它将从技术、管理、绩效和环境等角度评估煤炭行业的安全性、绩效和环境影响,以提供更好的行业管理模式。
指标MT由亚洲政策机构于2020年发布,涉及安全、绩效、环境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1)安全指标:包括采矿安全、转运安全、煤矿使用和改造安全等;2)环境指标: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控制等;3)绩效指标:包括煤炭生产效率、技术改进和能源利用等。
煤炭指标MT的重要性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指标MT对于促进煤炭行业的安全、绩效和环境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指标MT,煤炭行业开发者需要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安全、绩效和环境解决方案,以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指标MT还提倡降低煤炭的能源消耗,改善能源效率,以减少行业的碳排放,对于满足国家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煤炭指标MT的实施煤炭指标MT的实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加强:(1)继续完善政策体系。
应该建立完善的煤炭行业政策体系,将指标MT广泛应用到全球煤炭行业发展中,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2)健全煤炭行业标准体系。
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行业标准体系,强调坚持技术发展规范,确保煤炭行业绩效、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3)完善煤炭行业监管和评价体系。
应当建立完整的煤炭行业监管机制,改进煤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指标MT是一种强化煤炭行业安全性、绩效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为减少煤炭行业环境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水分: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 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 全水份(Mt ),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 Mar 表示。
通常规定在8%^下。
2、 空气干燥基水份(Mad ),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 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 )、干燥基灰分(Ad )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 Aar )。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 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 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 Vad )、干燥基挥发份(Vd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 )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
其中Vdaf 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
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相关公式如下: FCad=100-Mad-Aad-VadFCd=100-Ad-VdFCdaf=100-Vdaf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 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 (St,ad )、干燥基全硫(St.d )及收到基全硫(St,a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1090—2009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Evaluation of coal quality in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2010-07-01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工作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煤样采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煤样的包装、送检和保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煤样的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煤质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煤质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9)附录B(资料性附录)送样说明书 (12)前言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指导煤炭勘查过程中的煤质评价工作,使煤炭地质勘查更好地适应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秦云虎、张谷春、潘树仁、陈建常、吴国强、程爱国、刘勇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勘查各阶段对煤质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查各阶段设计编制、采样测试、煤质研究、勘查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51 中国煤炭分类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6417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GB/T 20104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煤中有害元素含量分级第1部分:磷GB/T 煤中有害元素含量分级第2部分:氯AQ 1045 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MT/T 560 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 561 煤的固定碳分级MT/T 596 烟煤粘结指数分级MT/T 803 煤中砷含量分级MT/T 849 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 850 煤的全水分分级MT/T 852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MT/T 煤灰软化温度分级MT/T 煤灰流动温度分级MT/T 963 煤中汞含量分级MT/T 964 煤中铅含量分级MT/T 966 煤中氟含量分级MT/T 967 煤中锗含量分级3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工作基本要求3.1 总则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的煤质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煤的煤岩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煤中有害组分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煤类,研究其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用途,提出煤炭加工及其利用方向,为研究煤的沉积环境﹑煤层对比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资料。
在煤炭资源勘查各阶段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的煤质资料,为煤质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资料。
3.2 预查阶段的煤质工作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研究煤的原始物质、煤岩组分和煤的成因类型,研究各主要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煤中主要有害组分的变化规律,对煤变质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采样种类、数量和测试项目见附录A表和表。
3.3 普查阶段的煤质工作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研究煤的原始物质、煤岩组分和煤的成因类型,研究各主要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煤中有害组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各主要煤层的变质因素。
采样种类、数量和测试项目见附录A表和表。
3.4 详查阶段的煤质工作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 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全面研究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煤类分布规律,对煤的综合利用方向和对煤层开采所造成的影响做出初步评价。
采样种类、数量和测试项目见附录A 表、和表。
3.5 勘探阶段的煤质工作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及其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的变化,根据开发建设的要求,着重研究与煤的开采、洗选、加工、销售、环境保护、利用等有关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采样种类、数量和测试项目见附录A表、和表。
4 煤样采取4.1 煤层煤样4.1.1煤层煤样是在矿井或探巷中由一个煤层的剥离面上按一定规则采取的煤样,是进行多项目试验的重要样品之一。
它包括分层煤样和可采煤样,分层煤样和可采煤样必须同时采取。
4.1.2分层煤样从煤和夹石的每一自然分层分别采取。
当夹石层厚度大于时,作为自然分层采取。
4.1.3可采煤样采取范围包括应开采的全部煤分层和厚度小于的夹石层。
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则按分层开采厚度采取。
对于炭质泥岩与煤逐渐过渡,顶、底界面不清的煤层,应根据肉眼鉴定,连同顶、底部分炭质泥岩按同样要求分层采取。
4.1.4煤层煤样应在地质构造正常、煤厚、煤层结构有代表性的地点采取。
如为了某种研究目的必须在构造破碎带、岩浆接触带等特殊地点采样时,要作详细地质记录。
4.1.5采样前先仔细清理煤层剥离面,除掉受氧化和被岩粉污染的部分。
一般用×的规格刻槽采取。
为满足所需煤样质量,对薄煤层可加大刻槽规格。
分层样须从上而下顺序编号,防止各分层样互相掺杂或顺序错乱。
4.2 煤芯煤样4.2.1 煤芯煤样是从勘探钻孔中采取的,它是研究勘探区内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煤样之一。
煤芯提出孔口后,要按上下顺序依次放入洁净的岩芯箱内,断口互相衔接,清除泥皮等杂物,去掉磨烧部分,煤芯不得受污染。
记录煤层厚度和煤芯长度,计算长度采取率,描述宏观煤岩类型及煤芯状况。
对煤芯进行称量(以kg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计算质量采取率。
4.2.2 煤芯煤样一般按独立煤层采取全层样。
当煤质有显着差异且分层厚度大于时,应采取分层煤样。
结构复杂煤层采样时,应按夹矸和煤分层单独采取。
4.2.3 大于至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应单独采样;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属非炭质泥岩的,一般不采样,属炭质泥岩或松软岩的,需单独采样。
厚度小于或等于的夹矸,应与相连煤分层合并采样,不得剔除。
煤层中的多层薄煤层夹矸,可单独采样,也可按相同岩性合并采样。
4.2.4 煤层伪顶、伪底为炭质泥岩时,应分别采取全层样。
属非炭质泥岩时,层厚大于时,采取,小于时全部采样。
4.2.5 煤芯煤样需按不同煤层分别取样,不缩分,当煤层厚度较大时应分段采样,分段厚度一般不大于;急倾斜煤层段距可适当放宽。
4.2.6 把煤芯从钻孔取出到采样结束,褐煤不超过8h,烟煤不超过24h,无烟煤不超过48h。
煤芯煤样的质量至少应为,如需进行特殊项目的试验,可根据试验要求决定采样数量。
4.3 可选性试验煤样4.3.1可选性试验煤样分为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又称生产大样)和煤芯煤样的可选性试验煤样(又称简选样)两种。
4.3.2筛分、浮沉试验煤样须在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中采取,其质量不少于10t。
采样点应布置在氧化带以下及煤层厚度、结构、煤质正常的地段,采样点附近要作详细的地质编录。
煤样中应包括开采的夹矸和自然混入的伪顶、伪底矸石。
除有要求分层采样外,一般采取全层样。
在采样巷道中采取从煤层顶板至底板的全部煤炭时,如采出煤炭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缩取。
尽量使用打眼放炮法采取煤样,特别松散的煤层可用手镐落煤。
4.3.3简选样可在坑道中专门采取或从煤层煤样中缩取,煤样质量不少于40kg。
也可从钻孔中采取,钻孔取样时的煤样质量按煤层厚薄分别为:薄煤层不少于5kg,中厚煤层为5kg~13kg,厚煤层大于13kg(计算煤样质量时均不包括厚度大于的夹矸)。
薄煤层可用人工斜孔或加大孔径等措施增加煤样质量,有条件时也可在相邻两孔或多孔的同一煤层中合并采样。
4.3.4可选性试验煤样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日光和风雨影响,防止不正常的破碎、损失和杂质混入。
从采样到试验结束不得超过30d。
散煤视密度、安息角和摩擦角的测定,可用筛分前的原煤和筛分后各粒级产品分别进行,不需单独采样。
4.4 专门性试验煤样4.4.1风氧化带煤样一般在沿煤层倾向开掘的斜井中采取。
从露头开始沿坑道向深部每隔5m~10m采取1个样品(煤层倾角小于25o时间距为10m,倾角大于25o时间距为5m),当接近氧化带下界时采样间距缩小为1m~2m,达正常煤后再超前5m~10m。
每个采样点均需测量距地表的垂深。
煤样用刻槽法采取,在较薄的煤层中可从顶到底取全层样,在厚煤层中可只取某一个固定的层段(1m左右)。
送样质量应大于3kg。
钻孔中取样与煤芯煤样相同。
4.4.2体积质量煤样必须在坑道中采取。
选择构造正常,煤层厚度和结构有代表性的地点,先将煤壁表面受氧化的部分剥去,平整工作面,铺好防水布,从煤层顶板至底板刻取1m3左右的体积,样槽各壁必须平整,互相垂直,样槽宽度不得大于深度的两倍。
厚煤层可按煤的自然分层或人工分层采取,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厚度大于的夹矸一律剔除)。
准确丈量样槽的12个边长,计算其体积。
用同一方法计算厚度大于的夹矸体积(如夹矸形状不规则,可将夹矸浸入水中测其体积)。
准确称出空气干燥状态的全部煤样质量,并缩取一份测定水分、灰分、真密度、视密度等项。
同一采样点应取两份规格相近的体积质量煤样,其测值之差不得大于m3。
超过时应再采第三份样。
4.4.3在坑道中采取全水分煤样时应选择无淋水、温度正常的新鲜煤面,按规定要求采取,或利用筛分浮沉煤样、生产煤样按四分法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