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2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2(人民版必修一)

秦朝的败亡: 关于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 : “ 夏商周因封建而延 , 秦郡邑 有人质问: 夏商周因封建而延, 而促”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而促 ” 。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 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因为秦朝统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 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 人怨于下” 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 所以一呼百应, 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 统治。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思考: 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有何影响? 度有何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A、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B、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朝王朝的基础,为历代王朝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朝王朝的基础,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C、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巩固王权的 不同点
分封制
奴隶社会 时代 血缘 地域 基础 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世袭 直属中央,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相对独立, 直属中央,皇帝任免, 诸侯有统治权 权力 官吏只有管理权 利于统一 作用 导致割据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走 向 “大 一 统
大一统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朝议制度
七年级历史上重点材料分析题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战国末期,秦国进攻赵国。
赵国老将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期相持。
后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
赵王上当,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冒险出击,结果赵国大败。
①材料中讲的是哪一次战役?在哪一年?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②这次战役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③材料中赵括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不能象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只啃书本,要结合实践,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学以致用。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①“秦王”指谁?嬴政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天地四方③此话是什么意思?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读图回答:①图(1)中的人物是谁?如何评价他?此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秦始皇。
评价:他是秦朝开国皇帝,是突出历史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图(2)和图(3)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施?在文字和货币方面的改革。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又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4、.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推行了哪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太学(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5、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上写上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巨鹿之战项羽(2)下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吴越争霸越王勾践(3)谈一谈,这副对联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坚持不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奋努力,勇往直前。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训练课件)

点拨:根据材料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
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可知,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根据材料中“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
仕途径之中”可知,指汉武帝尊崇儒术。秦始皇和汉武帝
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禁”和“尊”
的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统治,A正确。秦朝以法治
1234
4. 【2024年1月太原期末改编】正确的政策制度是国家治理 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 偃说上曰:“……今诸
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 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
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 里……急则阻其强而合
朽而不可校(串钱的绳朽坏以 从以逆(反叛)京师。”
国,震慑臣民,汉代不是,排除B;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
与题干中秦的“禁”和汉的“尊”的内容不符,且“保障
民生”不是共同目的,排除C;选贤任能,反对攻伐是墨
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的主张,与题干中秦汉在思想领 汉武帝建立察举的选官制度,将通晓儒家经典作为选官的
重要条件;还建立刺史制度,颁布“六条问事”的监察法
12345678
8. 【2024·太原月考】汉高祖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每年要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布匹;汉武帝时则组建起强 大的骑兵队伍,多次大举进攻匈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汉武帝时期( A ) A.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B. “和亲”政策已不起作用 C. 重用军事将领卫青、霍去病 D. 匈奴势力衰弱
4. 【2023·朔州期末】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
一。下面史料体现了汉朝政府实施的哪一举措( C )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

栏目索引
知识点四 北击匈奴
7.(2019云南玉溪新平戛洒二中月考)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深入漠北
沉重打击了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统帅这支军队的两位大将
是( )
A.蒙恬和李斯
B.窦宪和窦固
C.卫青和霍去病 D.张骞和班超
答案 C 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
霍去病出击匈奴,双方在漠北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
答案 C
栏目索引
拓展一 实施“推恩令” 史料展示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 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料解读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古代诸侯的封地不超过方圆百里,形 成朝廷强地方弱的格局,容易控制。现在的诸侯有的连城数十座,封地 方圆千里,朝廷控制较松时,他们就骄横奢侈,容易做出淫乱的事情,朝廷 控制一紧时,他们就会凭借自身的强大而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希望
栏目索引
初中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栏目索引
本课内容概述 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 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的体现。在政治方面,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在思想 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 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在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中央收回 铸币权等措施,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为 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 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经济上: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上: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
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思维导图
统一条件
秦Leabharlann 秦灭六国秦朝的建立
统
皇帝制度
一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
郡县制
国
文化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
交通
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经济管理、尊崇儒术、北击 匈奴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黄巾起义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造纸术的发明、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司马迁 与《史记》、道教和佛教
184 25
138 202 207 209 221
秦 统 一 六 国
起 义 爆 发
陈 胜 、 吴 广
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魏 赵 韩 齐燕楚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半两
铜量 铜权
1、从秦朝开始,圆 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开凿灵渠。
找到灵渠的位置,指出灵 渠连接的河流。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 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在 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东汉建立初期,出现 “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朝开通的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 成就。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2

1、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与未来高考 衔接的问题 第一,正确看待新课改与升学的关系. 第一,正确看待新课改与升学的关系.
第二,尝试依据课改精神 创造性地 第二 尝试依据课改精神,创造性地 尝试依据课改精神 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 价体系
2、把握新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目的, 把握新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目的,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继续 探讨课改之路. 探讨课改之路. 江苏靖江教研室 邮编: 邮编:214500 电话:0523——5183896 电话:0523——5183896 —— E-mail:yaobeiping@ mail: 姚北萍
4.对教师的认识 加强教师协作 促进 对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协作 对教师的认识 加强教师协作,促进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
* 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 * 注重教学反思的作用 值得提倡
* 教师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5.对教法的认识 加强课标、教材、教法、 对教法的认识:加强课标 教材、教法、 对教法的认识 加强课标、 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二) 困惑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笼统,缺乏实际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笼统, 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2、新课程配套的习题较少. 新课程配套的习题较少. 3.新课程改革中考的评价方案. 3.新课程改革中考的评价方案. 新课程改革中考的评价方案
今后课改中的任务、 今后课改中的任务、目标
1、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及标准 2、评价焚书坑儒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课改三年后的体会 (一)认识 一 认识 1.对课标的认识 加强对课标研读 是 对课标的认识:加强对课标研读 对课标的认识 加强对课标研读,是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2.对教材的认识 认真研读教材 做到 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 对教材的认识 认真研读教材,做到 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3.对学生的认识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 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 对学生的认识 转变的动态研究. 转变的动态研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钳制人民思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一、“推恩令”的实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仍 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中之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 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1)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
答:A.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 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课堂练习
❖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答: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行政方面采 取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思想方 面采取的措施;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 的经济措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1)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对话篇中汉武帝是“用什么思想来教 化国民”的?这一思想是谁提出的?他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