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驱动技术纵览

合集下载

现代驱动技术综述

现代驱动技术综述
关键词:现代驱动技术 电机 压电 磁致伸缩 形状记忆合金 光 超导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 ment of modern drive technology.The fundamental type,its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Au- thor also forecasts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modern drive technology.
除电磁驱动技术以外,近年来,其它各种非电 磁类的驱动技术(所谓非电磁类,指的是该类装置 不按通常的电磁定律来运动)也不断出现,尤以压 电材料和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驱动装置最为红 火,发展较快。此外,其它如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技 术、光驱动技术、静电驱动技术、超导驱动技术、金 属氢化物驱动技术、橡胶驱动技术、高分子凝胶驱 动技术、微驱动技术等,也在不断发展。
2 现代驱动技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1 现代驱动技术的分类 如上所述,现代驱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
类为电磁式的,另一类则为非电磁式的。电磁式的 又可以分为传统改进型与新发展型。非电磁式的 则以新发展型为主。它们的分类一般按框图所示。 2.2 现代电磁驱动技术 2.2.1 传统改进型
在这一类的现代驱动技术中,以原有的电磁
日本SODICK公司早在1996年就开始在电火 花成形机上采用直线电机技术,他们自行研制了 专用的直线电机技术及与其相配的NC系统。1999 年投放市场时,不仅二轴,还有x、y、z三轴均采用
《电机技术》2 0 0 5 年第 1 期 . 5 .
现代驱动与控制
Drive & Control

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解析

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解析

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解析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吧!全新能源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能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备受瞩目。

传统内燃机车辆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车则以其零排放、低噪音等优势成为了替代品种。

然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极致性能并非易事,其中驱动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技术在追求极致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中,驱动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动汽车通常采用电动机驱动,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则更为复杂。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的动力输出,驱动系统需要综合考虑电池管理、电动机控制、能量回收等一系列技术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汽车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达到最佳性能。

融合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设计,需要不断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

比如,采用先进的电机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利用智能化控制算法,实现动态调节和优化驱动系统效率;结合高性能电池技术,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和续航里程等。

这些创新设计的融合,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不断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了更出色的驾驶体验。

走进未来: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之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更多突破与革新。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将会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为环保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选择。

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汽车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迎接新能源汽车技术带来的改变!以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的阅读!极致性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不断创新将为汽车工业带来更多可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现代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

现代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

现代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传动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需求,传动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讨论现代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智能驱动、新型离合器和变速器、电动车传动和自动驾驶等方面。

智能驱动智能驱动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和智能操作,从而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传统的驱动方式需要人员通过操纵模拟器或控制杆来操作车辆,而智能驱动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主化,不仅可以减少驾驶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降低事故风险。

智能驱动技术的实现需要通过对汽车的智能化改造、高精地图系统的建立、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来实现。

近年来,一些智能驱动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如自动泊车、自动刹车、自动绕路等功能,未来还有望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技术。

新型离合器和变速器传统的离合器和变速器设计已经存在多年,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新型离合器和变速器也随之问世。

新型离合器和变速器不仅改进了性能和耐久性,还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中,双离合器变速器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变速器,它采用双个离合器,分别控制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转速,实现快速换挡和平顺加速。

与传统液力变速器相比,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以更快速换挡,提高了燃油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此外,还有电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等新型变速器也在不断开发和改进中。

这些新型离合器和变速器的问世将推动汽车传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

电动车传动传统汽车大都采用燃油作为动力源,而电动车则将电能作为动力源,其传动方式也有所不同。

电动车传动主要采用电机、电池等电气部件来转换、储存和传输能量,并将电动机的输出通过变速器传递到车轮上,实现车辆的运动和行驶。

与传统车辆相比,电动车传动无需涡轮增压和排放系统等传统动力部件,可以实现零排放、节能环保,并且带来更加平稳的行驶体验。

而电动传动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剖析北京现代新胜达四轮驱动系统技术

剖析北京现代新胜达四轮驱动系统技术

北京现代新胜达四轮驱动系统技术剖析新胜达(DM)车辆配备WiaMagna韩国的动力公司)传动系的电控4WD系统。

基于各种来自发动机、制动器和转向系统的信息,系统根据道路状况和驾驶情况,动态地分配前后轮驱动力,以实现最佳驾驶性能。

现有系统最显著的区别是离合器控制,以前使用电磁线圈,现在由执行器单独控制(电机和液压泵),如图1所示。

一、主要特征系统根据路面和驾驶情况将驱动力分配至前/后车轮,以实现车辆最佳驾驶性能。

1.电控马区动力分配根据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4WD ECU确定路面和驾驶情况,准确调整4WD 祸合器(离合器),对传送至后车轮的驱动力部分进行可变调节。

2.使用相关的驱动控制系统进行手动控制系统通过使用制动系统,如ABS和ESC,完成控制,确保车辆最佳驾驶性能。

二、系统结构驱动扭矩从发动机/变速器传送至分动器,然后经由传动轴传送至后差速器载体;驱动力的分配由4WDECU和藕合器控制。

(1)分动器一般安装在前轮驱动车辆,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将驱动力传送到后车轮。

对于DM车型,使用了小型单轴式分动器。

用于分动器的油为齿轮油(SAE75W/90 API GL-5级),应注满至加油口下。

(2)4WD系统有两个不同的模块:一前一后。

用于前轮的装置在变速器中,用于后轮的与电子藕合器相连接。

后差速器的主减速比为2.533,用于后差速器载体的油为SAE75W/90 API GL-5级,分动器使用同样的齿轮油。

油应注满至加油口下。

(3)维修注意事项①安装注意事项。

驱动轴:在安装变速器、后桥和轴后,检查圈形夹是否安装适当(传动轴断裂原因)。

在安装手动变速器部件时,应注意变速器密封不被驱动轴损坏。

变速器油泄漏原因:应注意由工具或处理失误造成的螺栓被刺穿或箍带损坏。

传动轴:应在拆卸发动机或变速器的同时,拆卸传动轴。

在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后拆卸传动轴会引起等速万向节角度的弯曲。

如果不拆卸,等速万向节的防尘罩可能被刺穿。

新技术--复习

新技术--复习
分动箱被锁止,在转弯时会 出现前后驱动轮系的干涉。 开放式差速器均匀分配扭矩, 如果两个车轮中一个上的扭 矩为零,另一车轮所接收的 扭矩也为零。
1.
1.
2.
2.
3. 4.
全时四驱
永久四驱(恒时四驱)
全轮驱动
什么是四轮驱动 有什么好处

所谓4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是指汽车前后轮都
有动力。可按行驶路面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 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
高汽车的行驶能力。

四轮驱动的优点:驱动四个轮子而不是两个轮子,
就可以获得双倍的牵引力(由轮胎作用于地面而
使车辆前行的力)。
分时四轮驱动系统存在的两个主要缺点

分时四轮驱动系统然提供远比两轮驱动车辆更好 的牵引力,但它有两个主要的缺点。 一是因为分动箱被锁止,因为在转弯时前轮行驶 的距离与后轮不同,会出现前后驱动轮系的干涉。

防止差速器动力流失的方法
1.
限滑差速器LSD,内部采用的特殊结构,可以用 机械原理将动力传递给阻力大(而不是阻力小) 的车轮。 差速器锁,将差速器锁止起来成为联轴器,让它 失去差速的作用。这时候左右车轮转速完全一致, 那么就算有车轮腾空,也不会空转了,由抓地的 那个车轮提供前进动力。
2.
防止差速器动力流失方法之三 制动方式阻止车轮打滑
2.

类型:机械式、液压式、电子/液压式、电子控制式
四轮转向分类
1. 2. 1.
根据转向盘转动量传递途径和转向轮动力来源分为:
集中驱动四轮转向系统
分散驱动四轮转向系统 按照前后轮的偏转角和车速之间的关系分为: 转向角比例控制型:后轮可以按前轮偏转方向和角度
做同向偏转或反向偏转。

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综述及发展趋势

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综述及发展趋势

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综述及发展趋势摘要:电机驱动技术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材料应用、集成化电路、数字化控制、模块化设计等技术手段,为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机驱动;新材料;集成化;数字化;模块化前言:作为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关键基础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产品性能和成本有直接影响。

近年来,电机驱动技术在新材料应用、集成化电路、数字化控制、模块化设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新技术无疑推动了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

1. 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是提高电机驱动技术性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软磁合金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和超导材料等。

软磁合金具有高磁导率、低磁性的特点,其在电机转子和变压器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磁通,实现更大功率的传输,提高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

软磁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密度和较低的磁性,使得电机体积更加紧凑,铁损降低,效率提高。

随着新型软磁合金材料不断涌现,电机性能持续提升,这为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稀土永磁材料由于其高能产品和高矫顽力,使得电机体积小型化,效率提高。

稀土材料具有较高能量产品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永磁电机,实现了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但稀土资源较为稀缺,价格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电机驱动中的推广应用。

超导材料因为其零电阻的特点,使得超导电机效率高达95%以上,但是因为液氦制冷技术的限制,超导电机应用还面临一定难度。

超导电机整体效率很高,但液氦制冷系统较为复杂,这限制其推广应用,只在特殊领域得到采用。

新材料在电机驱动中的应用提升了整体驱动系统的性能,其广泛应用必将推动电机驱动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必将推动电机产业实现深度电气化改造和性能飞跃。

2. 集成化电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机驱动器可实现集成化、轻型化、低成本化和高可靠性设计。

现代汽车新技术解析

现代汽车新技术解析

现代汽车新技术解析
现代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发布了一项新技术,能大幅缩小电力驱动单元体积,命名为“Uni Wheel”。

该技术将轮毂电机进行了重新布局,驱动电机采用外置的方式单独运行,将半轴万向节以多齿轮的方式布局到车轮内侧。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还可以让车辆的每个车轮独立地对根据路面情况做出反应。

而且,由于齿轮的重新布局,这些齿轮能在传输动力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地进行上下滑动,一方面可以承承担部分避震的功能,同时前后也可以移动。

这意味着消除了以某一角度操作这种连接相关的效率损失,从而提高了功率输出和续航里程。

并且,这套系统的引入,也真正地大幅缩减了电机和悬挂系统所占据的面积,从而增加乘坐空间以及电池放置的空间,能大幅提升当下纯电动新能源车的续航水平。

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已经测试了该装置的耐用性,并表现良好。

现代汽车还没有准备好Uni Wheel何时可以量产,但已经在韩国、欧洲和美国等主要市场申请了专利。

现代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新技术盘点

现代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新技术盘点

现代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新技术盘点肖九梅【期刊名称】《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6页(P14-19)【作者】肖九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如今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正向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现代汽车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驱动控制系统中。

这些新的底盘驱动控制技术在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操作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四轮驱动系统(4WD)、加速防滑控制系统、限滑差速器及锁定系统、动态稳定辅助控制系统和动态稳定牵引控制等等。

现代汽车驱动控制系统新技术的研发,都会带动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所谓4轮驱动系统,又称全轮驱动系统,是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

可按行驶路面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

一般用4×4或4WD来表示,如果一辆车上标有上述字样,那就表示该车辆拥有4轮驱动的功能。

一般的越野车,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力器,前后车轴各装一个称为驱动桥的部件。

变速器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力器和传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车轴上的驱动桥,再通过驱动桥将扭矩传递到轮子上。

而在轿车上,由于轿车的车架结构与越野车的车架结构有所不同,作用目的也有差异,所以轿车上的四轮驱动装置是常啮合式,增加了粘性偶合器,省去了手动分力器,自动将扭矩按需分配给前后轮子。

现代轿车的马力都比较大,加速时重心后移,造成前轴轻飘。

这对于前轮驱动的轿车来讲,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车也会打滑,四轮驱动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所以,轿车应用四轮驱动,主要作用是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

目前四轮驱动的车辆,发动机以前置或者中置为主。

前置发动机的车辆重量分配到前后轴上大致相同,两轴的驱动力矩大约是45∶55到40∶60,中置发动机的车辆,全车重量在前后轴上的分布大约是40∶60,两轴的驱动力矩大约是35∶65到30∶70。

这两类车辆前后轴之间有差速器和粘性耦合器,哪一个轴的轮子打滑,可以通过耦合器的粘性液体把它的部分驱动扭矩传送到不打滑的车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 透平 机 械 和离 心 机 :优 点是 能
个 调速范 围 内都具 有较 高效率 ,系 统 可靠性高 。其优点 主要表 现在 以 下几个方 面: 开关磁阻 电机效 率高 , 且在很 宽 的功 率和转 速范 围内都能
对振 动加 以控 制及 阻尼 ,并 获得 预
定 动 态性 能 ;由 于 没有 润 滑 剂 ,因 此 也 就不 需 要 密 封 可 进 一 步 简化 结
高效率使 得工作 电流 和起动 时的 冲 通 过 调 整 开 通 角 和 关 断 角 ,开 关 磁 机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 高 速永 磁 电机 , 功 率 1 k 一 1k 转 速 6 0 — . W 3 5 W, 5 0 0 击电流较低 ,从而延长了电池 寿命 。 阻 电 机 具 有 良好 的控 制 特 性 ,很 少 “ 凑 型 无 刷 直 流 电 机 技 术 为 电动 需要 维护 ,适用 于各种 恶劣 、高 温 紧 工 具 行业 设 立 了一 个 新 的性 能 标 准 , 环 境 ,具 有 良好 的 适 应 性 。 这 些 特
J ON 通 过 采 用 适 当 的 控 制 策 略 和 系统 设 而应 用 范 围极 为 广泛 ,几乎 遍 及航 HN O S 空航天 、国防 、工农业生产 和 日常 E C l 计 满 磁 阻 电 机 有 很 好 的散 热 特 性 ; 生 活的各个领域 。泰安 阳光 动力 电 T 开 关 足 电动 车 四象 限运 行 的要 求 ; L E R C
新 一 代 无 极 调 速 系 统 。 系统 主 要 有 领 域 ,在各种 需要调 速和高效 率 的 广泛应用 ,并证明 了它无可估量的 优越性 。一是真空超净室技术 :轴 开 关磁 阻电机 、功 率变换 器 、控 制
器 与位置 检测器 四部分 组成 。它 的 结 构简单坚 固,调 速范 围覆 盖功率 范 围 1W~ MW 的各种 高低 速驱动 0 5
钻和 电动螺丝起 等电动工具 的最佳 选择 。该 紧凑型无刷 直流 电机可 以 在一个 紧凑的空 间 内输 出最 高 的功 率 ,从而 为电机功率 密度 和效率设
立 了 新 的 行 业 标 准 。 以使 用 6 m 5m
线 电机根据 实 际的工作环 境不 同又
可 分 为 平 板 式 、u型槽 式 和 管式 。
马 达 ,直 线 马 达 。直 线 电 机 是 一 种 时 ,4 品使用 了完美 的定子齿形 , G产 将 电 能直 接 转 换 成 直 线 运 动 机 械 能 , 强 力 钕 磁 钢 ,大 尺 寸 的花 键 轴 以 及 列可 以使 电池续 航 时间更 长 , 电 是
而不需要 任何 中间转换机 构 的传 动 装 置 。它可 以看成 是一 台旋转 电机 按径 向剖开 ,并展成平 面而成 。 直
专 题 策划
l硼 点
SPEC I AL SU BJEC T PLAN N I NG
现 代 驱 动 技 术 纵
邵明涛 ( 黑龙 江省机械科 学研 究院 ,哈 尔滨 10 4 50 0)
编者按 :随 着科 技 的 不断进 步 ,现代 驱 动技 术 已被 广 泛地 融入 到我 们 的 日常 生活 ,现代 驱动技 术不仅 影 响 民用领 域 、工 业领域 的发 展 ,而且 还 影响 到 军事 工业 、航 空、航 天等 国防事 业的发 展 。驱 动技 术作 为机械 控 制 的关键技 术 之一 ,在 国 内外 受到普 遍 关注 。
场合均能得到广泛使 用 ( 电动车驱 构
动 、 用工业 、 通 家用 电器 、 织 机械 、 纺
电力 传动系统等各个领域 )。
永磁 电机 技 术
与 电 励 磁 电 机 相 比 ,永 磁 电
机 ,特别 是稀土永磁 电机具有结构 简单 、运行可靠 、体积小 、 质量轻 、
6 i 机 工 械 程师 21年 期 01 第5
直接转变 为动能 ( 与直线 电机原理 场合 得到 了应用 ,至于蠕动式 与惯 还 具有一些新 的功能 。德 国材料 研 相 同 ),电磁 力作功 ,其 速度高 , 性式 主要用 于直线 运动 ,结构也 很 究所 用稀土超磁致 伸缩薄膜材料 制 结构相对简单 , 但技术复杂。
美 国海军研究 局 f N ) O R 正在研 简单 ,目前也在一些场合得到应用 。 作 的微 型泵 ,当控 制 频 率 在 2 H kz 压 电 陶 瓷微 位 移 驱 动 器 是 利 时 ,最 大 流 量为 1 Lri,出 口 0 / n a 缩材料 的应用 , 目前美 国位居各 国
ei t n1 t o ML技 术 。 它 的 主 使其新产 品具备差异化优势的机会” 电动 车 辆 的各 种 工 况 下 运 行 ,是 电 lv ai 简 称 E 德 昌 电 机 市 场 策 略 部 高 级 副 总 裁 丁 动 车 辆 中 极 具 有 潜 力 的 机 种 。开 关 要原理是利用高频 电磁场在金属表 计 明 (mDc 1 。 J i i 说 k 磁 阻 电 机 也 有 其 缺 点 : 由 于 其 转 矩 面产生 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物 的悬
光 驱 动 技 术 、静 电 驱 动 技 术 与 分 子 马 达技 术 、 状 记 忆 合 金 驱 动技 术 、 形
1 r m, mm , 5 m, mm 。 4 a 1 8 2 m 3l
直 流 有 刷 电机 所 具 有 的 良好 的 动 、
G — 90 4 10 0电 机 的 机 身 直 径 静态 调 整特 性 , 结构 简单 、运行 且 只 有 2 rm 但 是 其 推 力 可 以 达 到 可 靠 、 易 于 控 制 , 而 被 广 泛 地 应 0 , a 从 机 内部就 实现 了把旋转运 动转 化为 电以及工业 自动化等运 动控制领域。
3 0 0/ n 。 0 0 r mi 。
保 持高效 率 ; 著 优 点 ,因
磁 悬浮 驱 动技 术
该 产 品的创新 为我们 的客户提 供 了 点使开 关磁阻 电机驱动 系统很适合
电磁 悬 浮技 术 ( l t m gei e c o an t er c
统 动态特性 要求非 常高 以及 特殊环 境 的场合 ,如半导体生产线等 。
使得 生产力 也提升 了 1%。电机的 5

机 工 械 程师 21年 期 01 第5
专 题 策划
役 点
SPEC I L SU BJEC T A NN I G A PL N
损耗小 、效率 高 、电机 的形状 和尺
调 速 系 统 , 速 性 能 优 异 ,且 在 整 调
承不存在任何机械磨损 ,因而也不
会 引 起 相 关 的 污 染 ,必 要 时 甚 至 可
以使 磁场力 透过容 器壁发生作用而 将轴 承安排在真空容器外面 ;二是 机床 :主要 优点是相对高承载能力 条件 下能够保 持高精度和高转速 ;
脉动大 ,所 以其 噪声也 较大 ;相对 浮 。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 电磁 气 开关 磁 阻电机 是一种新 型调 速 永磁 电机而言 ,功率 密度 和效 率偏 悬 浮 、光悬 浮 、声 悬 浮 、 流悬 浮 、 电 机 ,调 速 系 统 兼 具 直 流 、交 流 两 低 ;系统使 用位置 传感 器 ,增加 了 静 电悬浮 、粒子束悬浮等 ,其 中电
海 顿科 克直线 传动最 近推 出 的 能提 供更好 的旋转支撑 和更大 的轴
1 言 引
90 0 m) 现代驱 动技 术按原 理可分 为 电 1 00系 列 (电 机 直 径 为 2 m 向负 载能力 的加大球轴 承 以保证 产 磁式 驱动 和非 电磁 式驱动 两大类 。 固定轴式 电机 ,该 电机 主要是 为液 品在 整个使用 寿命 中都 能保持 免维 电磁 式驱动技 术 主要 包括 :直 线 电 体 微 型 注 射 泵 、 电 子 阀 门 调 节 、 护和精确重复定位精度 ! 机技 术 、无刷 直流 电机技术 、开关 激 光 焦 距 调 节 、 无 线 电 频 率 调 节 磁 阻电机技 术 、永磁 电机技 术 、磁 以 及 其 他 需 要 在 狭 小 的 空 间 内 实
电磁 发 射 驱 动技 术
的机 械 振 动 为 驱 动 技 术 在 电 能 的 控 点 ,与传 统 的压 电式 、静 电式形 状
制下 通过机械变换 产生运动 ,这种 记 忆 合 金 驱 动 器 相 比不 仅 成 本 较
电磁 发射驱 动技术是将 电磁能 电机 国 内外 已研究 较多 ,已在不 少 低 ,而且 输 出力 大 、响应速度 快 ,
专 题 策翘
I褫 点
SPEC I L SU BJECT A NN I G A PL N
在一些需要 高速运 动 的场合 , 的逆 压 电效应 ,通 过控制其 机械变 在 一些步进运动 场合正在得 到尝 试 磁悬浮驱 动技术将会得 到很好的应 形产 生旋转 或直 线运动 ,具 有结构 性 的应用 ,其前景让人感到很振奋 。 些先进 国家非 常重视该领域 的研 用 ,在直线 运动 时速超过 5 0公里 简单 ,低速 、大力 矩 的优点 。这种 0

时 ,也必须采 用磁浮驱 动。磁浮驱 电机 有三种类 型 ,分别 为超 声式 、
究 ,并 取得 了一 些很好 的成 果。近
动根据不 同材料的组合 以及不 同驱 蠕 动式和惯性式 。超声波式是 利用 年来 ,薄膜型超磁致 伸缩微执行 器 动方 式有许 多种 型式 , 但总体 上归 逆 压 电效 应 的 基 础 上 , 以超 声 频 域 的开发与应用成 为一个新 的研究 热 结 为两大类 , 即相 吸型与相斥 型。
最 少 的部 件实现 精密 的直 线传 动系 昌推 出 了一 款 应 用 于 电 动 工 具 的 高
直 流 电机 ( o p c E T ) 品 系 C m at C M 产
直线 电机也 称线 性 电机 ,线性 统 ,大 大 增 加 了 设 计 的 灵 活 性 。 同 性能 无刷直流 电机 。该 紧凑型无 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