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课程群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

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及时更新实践教学 内容,引入新的实践项目和案例,强化新技 术和新工艺的实践应用。
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反转课堂、虚拟仿真等,提高实践教学的 趣味性和实效性。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 立
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先进的 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的硬 件水平。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 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和监督,促进实 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03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与食品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实践机会。
完善实践基地管理机制
制定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考核等制度,确保实践基地的有效利用。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梳理和优化,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实践 教学体系。
改革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
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
未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 教学环节将更加注重推进国际化 发展,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学 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 的视野和机会。
未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 教学环节将更加注重强化质量意 识,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 系和质量监控机制,以确保实践 教学环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参加实践教学研讨会等活 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04
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实验技能掌握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食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吃得饱”走向“吃得健康”、“吃得美味”,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社会急需一批合格的监管和管理人员。

为了适应这种客观需要,许多大学都设立了食品专业,以满足社会需要。

虽然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食品专业,也有不少人选择了食品专业,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专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的学生还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1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催生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1.1专业建设革新(1)随着食品工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食品种类日益增多,食品精深加工和新型方便食品的销售也在稳步增长。

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智能化”为导向。

(2)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支持,而粮食产业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提升产品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对物质的依赖性。

近年来,超微粉碎、脉冲强光杀菌、微电子油脂浸出、巡回检测等新工艺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从新的食品经济的视角来看,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传统的食品专业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人才需求。

(3)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地方,学校发展的关键隐私就是其创新能力,食品工业的全面发展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密切相关。

1.2专业教学方式变革(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往往面临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培养后仍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学生和职业中,就业不是一种“双向选择”。

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的被动选择,对企业的培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二次教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顺应产业发展的潮流,改变教育方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I FOOD INDUSTRY I 55FOOD INDUSTRY I INTERPRETA TION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1.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繁琐,学生有畏难情绪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的大部分章节涉及很多公式定律、图表计算等知识,如果单纯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学生记不住,并且也不能灵活运用。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

新工科专业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更加重视该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为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员和技术保障。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食品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其基本理论解决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一般工艺计算和常用设备的选型配套计算等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过程选择、设备操作、设备工艺设计、食品工程单元操作实验、食品工程单元操作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和初步的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连接专业与实际的桥梁。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知识,也对后续工程制图、工厂设计等课程起到了支撑作用,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起到了承文 牛斌 徐超 王银平 林顺顺 张艳杰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解读INTERPRETATION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推导公式,就会运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知识,如果之前的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感觉非常困难。

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第2期(总第521期)2021年2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2Feb.文章编号:1671-9646(2021) 02a-0108-03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杨槟煌,**陈洪彬,林 娈,王宝贝,郭凤仙,王 芳,郑宗平,袁建军收稿日期:2020-09-22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383);泉州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17032)。

作者简介:杨槟煌(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陈洪彬(1989—),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贮藏。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泉州师范学院建设的 “福建省海洋与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为例,总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中 的实施方案与初步成效,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转型;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1.02.028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YANG Binhuang, THEN Hongbin, LIN Luan, WANG Baobei , GUO Fengxian, WANG Fang,ZHENG Zongping, YUAN Jianjun(College of Oceanology and Food Science ,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 Quanzhou , Fujian 362000, China )Abstract :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the local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ransform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ook the "Fujian marine and food industr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professional group ” constructed by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mmarized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preliminary effec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reform of applied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Key words : applied ; curriculum system ; transformation ; reform ; exploration2015年底,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主 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的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国家 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福建省开始开展普通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叫探索普通本科院 校的应用型发展模式,推动其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 济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增 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叫泉州师范学院作为地方 新建本科院校,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做好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工作。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

76 I FOOD INDUSTRY I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今社会,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思维冲击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微生物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科学真理,这些鲜明的事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例如,科学探索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等。

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典型的案例教育启发学生,在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增加专业认同感,拓宽教育深度。

同时食品微生物实验又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安全培训、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课后思考,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挖掘出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可以真正实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因此,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性。

2.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首先要找好思政切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

新工科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如何培养出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且能报效祖国的新工科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工科人才既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又要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科技报国的理想,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意识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和培养,将课程思政作为常态化育人方式是培养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举措。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探索新工科是指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以新兴学科为基础,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

食品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探索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紧跟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专业人才应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强调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

食品专业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验室实践,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过程和技术。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改善实验室设施和装备,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食品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工程实施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并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合作的训练,提供团队项目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需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跨学科融合,强调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探索,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食品专业人才,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

104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食品工厂设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结合新工科导向,对近5年《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创新课程及实训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途径,构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良性教学与实训新模式。

一、《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是教育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实施的国家教育改革。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措施,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需要极为迫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其发展对于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全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增值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优化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增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食品工厂设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类专业课程。

该课程以食品工厂的典型设计过程为主线,是对项目所涉及基本建设程序、设计环节的综合训练和强化。

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可有效支撑新工科专业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很好体现工程教育中“产出导向”基本理念的一门重要课程。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需求不匹配;学生对专业知识不能综合运用、不能熟练运用工程制图软件;考核方式单一,从而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未能有效发挥该课程在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以食品工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以食品工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以食品工程原理课为例贲宗友,杜庆飞,孙艳辉,朱双杰(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 要:分析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制定出课程建设框架,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成果显著.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9)05-0083-04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新工科建设文件,并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1],在全国高校掀起了新工科建设讨论热潮.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3E)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要求紧紧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全面推进,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卓越创新的工程科技人才[2].食品工程原理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介绍“三传理论”,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及其相关操作设备,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机械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课程知识涉及多学科交叉,在前续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与后续课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具有知识点繁杂、理论性强等特点,导致课程的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故本文拟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滁州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合理、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新颖、考核评价全面为建设目标,开展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与实践.1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框架 基于现有师资情况,组建“双师型”课程组,提升教学水平;按照食品生产单元操作分类,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基于学科竞赛和职业导向重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翻转课堂、双师同堂、虚实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全过程、多手段考核,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提升教学效果.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2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践2.1 师资队伍合理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应以规章制度为抓手,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过程考核为手段,磨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成果为导向,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收稿日期:2019-03-08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7jyxm0495);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7jyxm0484);滁州学院一般教学研究项目(2018jyc041);滁州学院课程综合改革项目(2018kcgg038);滁州学院课程综合改革项目(2017kcgg051)作者简介:贲宗友(1990男,安徽滁州人,助教.·38·  2019年5月 第38卷第5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19 Vol.38No.5 图1 课程建设框架 第一,定期开展听课说课磨课活动,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反思总结的过程,课程组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听课过程中吸取他人长处,在说课过程中改进教学设计,在磨课过程中内化升华教学技能.同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互动、学情反馈等方面进行研讨,真正做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第二,支持教师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刚毕业就站上了三尺讲台,尽管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割裂,导致课程内容讲授不够出彩,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鼓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如挂职锻炼、共建实习基地、签订横向课题等,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也为企业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达到实践和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2.2 课程内容通过广泛调研科技动态、企业需求及对学情分析,制定新工科“四懂四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有序的教学设计,模块化递进式的知识构架,丰富的实验内容,达到知识的有效传递,提升教学质量.2.2.1 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学习的基石,其掌握深浅程度对工程应用有着重大影响.由于食品工程原理理论知识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而国内外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3],经课程组讨论决定,将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新工科背景下,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讲授的知识点分割为基本原理、应用案例和理论计算三个层次,循序渐进,每部分内容根据重要程度又细分为不同等级.具体内容见表1.表1 模块化内容设计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层次一:基本原理层次二:应用案例层次三:理论计算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方程、流体流动现象、流体流动阻力、管路计算、流量测定离心泵∗∗、真空泵、风机;重力沉降∗;滤饼过滤∗∗;离心机离心泵∗∗、板框压滤机∗∗热量传递热交换∗∗∗:热传导、热对流、换热器单效蒸发∗、多效蒸发;湿空气热力学∗∗;对流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换热器∗∗∗、蒸发器、干燥设备∗∗质量传递传质原理∗:吸收、吸附双组分精馏∗;液-液萃取;常用膜技术精馏塔∗、板式塔∗、萃取设备、反渗透和超滤装置注:∗为内容重要等级2.2.2 实践教学2.2.2.1 实验实验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高、学生盲目性大等缺点,导致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课程探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4],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解除了学生实验的场所和时间限制.本课程开设实验项目6项,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其中4项为必做,其余2项选做,如表2所示.2.2.2.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结束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环节,通常包括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和结构设计等,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设计思维和能力.本课程选用间壁式换热器作为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为了使设计过程更具指导意义,设计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以工程教育理·48·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念和职业为导向,结合工厂实际设备,要求学生以设备设计工程师的角度开展设计,熟悉设计流程,同时增加设计产品校核环节,真正做到设计产品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为将来从事设备设计岗位打好基础.表2 开设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方法实验要求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仪器操作选做2流体流动阻力测定虚实结合必做3恒压过滤常数测定虚实结合必做4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虚实结合必做5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洞道干燥)仪器操作必做6精馏实验仪器操作选做2.3 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到课堂中.本课程在重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翻转课堂、双师同堂、虚实结合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以往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思想,注重学生的德育和价值导向. 2.3.1 翻转课堂,拓展学习空间理论知识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PPT、Flash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在学校泛雅教学平台上建立完善的食品工程原理网路课程,上传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教案、案例视频等.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提前发布课程任务,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浏览了哪些内容、浏览时长、标记的疑问等.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采用讨论、投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后发布相关思考题、作业、测试题等,巩固课程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2.3.2 双师同堂,树立职业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行业的了解,邀请相关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实践,开展“双师同堂”教学.企业人员长期从事前沿工作,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行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最直接的了解,通过大量实际应用案例,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应用技巧、注意事项等有理有据地传递给学生,更具说服力.实践环节引用企业工程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内容,并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包括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使学生对设计产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将设计内容细化,通过任务驱动,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职业观念.2.3.3 虚实结合,提升学习兴趣基于学科竞赛“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实验采用虚实结合的形式,按照竞赛规则,学生自由组成3人小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仿真实验的操作,获取相应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学习竞技氛围.虚拟仿真实验界面如图2所示.图2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虚拟仿真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部分实验中引入CAE数值模拟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数字化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得到不同的模拟结果,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强化传热值模拟如图3所示.2.4 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设计说明书等“一考定终身”,形式单一,忽略了过程,造成学生唯分数是从、盲目应付、甚至抄袭等现象,使得考核缺乏公正性.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本课程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将考核项目划分为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模块,细化考核内容,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创新多元化考核方式,如信息化、教考分离等.每周课程结束,公布学生的周成绩,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增加学生在考核中的参与度,如作业的批改、实验报告批改等,达到透明化考核,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适当增加能力考核图3 强化传热数值模拟·58·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比例,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表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项目内容方式权重/%主体素质/20%出勤信息化5教师预习信息化5教师课堂参与度:课堂互动、讨论、学习态度信息化10教师知识/50%作业:小节知识点信息化5教师、学生章节测试:章节知识点及综合运用笔试5教师、学生期末考试笔试(教考分离)40教师能力/30%实验:仿真操作、仪器操作、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实验报告30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设计图纸单独考核教师、小组、企业导师 增加对教师的考核,采用学生评教、课程组相互听课等方式.教师在每个课程章节结束后,采用学生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授课过程中发挥课程组的优势,教师相互听课,做好每次听课记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使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同时,在学生、任课教师、课程组之间建立沟通反馈机制.3 结语教师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为导向开展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并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中荣获国赛和南部赛区三等奖各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教学效果显著.但是随着行业发展,新的生产问题必将不断出现,生产技术必将不断革新.因此,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助力新工科建设.参考文献[1]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2017-02-20)[2018-12-19].http:∥/s78/A08/A08_gggs/A08_s #/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3]赵学伟,张培旗,姜春鹏.国内外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6): 134-137.[4]刘秀清,葛文庆,焦学健,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1):225-228,233.[责任编辑 杨 倩]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an ExampleBen Zong⁃you,Du Qing⁃fei,Sun Yan⁃hui,Zhu Shuang⁃jie(School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239000,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Food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re analyzed,and the framework of course construction is worked ou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and the new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aff building,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The practice of the new course shows that initiative of students’learn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re obviously improved.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68·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期摘要:新工科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课程体系整合及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来进行。

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食品工艺课程群结构构建及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的实施情况,总结了基于“OBE ”理念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和形成性考核方式的改革成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群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工艺课程群;探索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doi :10.16693/ki.1671-9646(X ).2019.01.065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Technology Course Group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KONG Xinxin ,WANG Yingying(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Institu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64,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must depen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food technology course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on the food technology course group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summarize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blended-learning mode and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The results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the food technology course group ;exploration当今世界范围内,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我国食品产业也随之进入新的变革期,无论是食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还是食品工程化制造的革新和应用,又或是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管理中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和推行,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支撑,食品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其核心是与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

这其中重头戏之一是食品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开展食品工艺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食品工艺设计与应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在校期间学习的核心方向之一,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工过程、方法的一个应用型学科方向[1]。

学生通过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食品产业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应用及质量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在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与食品工艺设计与应用有关的课程有多门,知识覆盖面广、应用性强、交叉性强。

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讲教师通常独自承担授课任务,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孤立,不太注意课程间是否存在重复性和衔接性。

此外,在工程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教学内容理论性强[2]、技术更新速度慢、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呆板、学生参与度不高,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和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

课程群是以特定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3]。

对食品工艺设计与应用方向的人才培养而言,开展课程群建设,更利于教学内容的整合优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课程群建设探索孔欣欣,王莹莹(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64)收稿日期:2018-07-26基金项目:郑州科技学院应用型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课程群综合改革探索”(ZKYJG201601)。

作者简介:孔欣欣(197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饮料、谷物方便食品工程制造。

文章编号:1671-9646(2019)01b-0107-03第1期(总第472期)农产品加工No.12019年1月Farm Products ProcessingJan.农产品加工2019年第1期化,更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力。

2食品工艺课程群结构构建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2.1根据知识的内在关系构建课程链,优化课程结构食品工艺课程群属于知识型课程群,可以依据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性构建[3],其中知识和应用性最为密集的课程是“食品工艺学”,以该课程为核心,可以选择与之有紧密关系的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链接为课程链。

在课程时序的安排上,要找到合适的时间衔接点,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和本校学科专业特色,项目组把与“食品工艺学”有紧密关系的先导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保藏原理”,后续课程“食品工艺综合实训”纳入食品工艺课程群。

食品工艺课程群结构及开课时序见图1。

2.2根据新工科建设需要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功能2.2.1根据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整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教育部于2017年6月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方向是: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河南省是我国食品工业大省,郑州市是食品工业强市,优势产业为速冻米面制品、谷物方便食品、饮料、乳制品等。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食品产业发展,同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项目组对“食品工艺学”“食品原料学”“食品保藏原理”3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把“食品工艺学”中的豆制品、原粮原油工艺学删去,调整至“食品原料学”中,把“肉制品”和“发酵食品工艺学”删去改为选修课。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按谷物速冻及方便食品、烘焙食品、饮料、乳制品四大模块设置,分2个学期开设。

“食品原料学”教学内容以“食品工艺学”四大模块所需原料的品种规格、营养及卫生指标、生产加工特性及检验验收方法来整合。

“食品保藏原理”教学内容也采用模块式设计思想,保藏技术的选取围绕四大模块安排,将腌制、烟熏、辐射保藏技术删去,相关前沿技术及应用在选修课“食品科技前沿发展”中设置。

经整合,上述3门课程的内容更具地方行业针对性和协同性,理论总学时减少了28个,为实践学时的增加提供了契机。

2.2.2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实践教学体系本着突出地方龙头产业特色,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项目组增加了“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3门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并对实验项目和“食品工艺综合实训”项目进行了整合优化。

经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项目比例达到90.6%,其中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达到39.8%。

食品工艺课程群实验、实训项目优化见表1。

3基于“OBE ”理念,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3.1以在线开放课程为突破口,助力学生工科素养的培育近年来,以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打破了时空界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促进了传统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变革。

项目组在“食品工艺学”已建成郑州市精品资源课程的基础上,自2016年开始,依托学校赛课(Sakai )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建设“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原料学”3门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投入使用,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讨论、学习记录和各类统计等功能。

从2014级、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届本科生使用的情况看,这3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协同互动性好、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基本实现。

3.2以混合式学习模式为引擎,全面提升学生工艺应用和创新能力尽管赛课、慕课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育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助推作用,但经项目组实践证明,至少在目前,用这些教育手段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来培养食品新工科人才还不可行。

该项目探索实践了基于“OBE ”理念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OBE ”理念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近些年国际公认的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改革主方向[4]。

“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原料学”3门课程均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以不同食品品类加工方法为主线,几门课程间的知识点有较大关联性,课程内知识点具有平行性。

根据这样的特点,3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图1食品工艺课程群结构及开课时序108··2019年第1期表1食品工艺课程群实验、实训项目优化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实验(实训)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学时/个食品保藏原理必修专业基础课1.食品罐藏技术试验2.食品干燥保藏实验3.果蔬加工中护色实验及水果酶促褐变的防止4.不同防腐剂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设计性4444小计4项16食品原料学必修专业基础课5.油料作物辨析及不同油脂的感官评价6.常见果蔬质量快速鉴别7.原料乳主要质量指标检测与掺伪鉴别8.常见包装材料的质量评价与验收9.香辛料质量评价及五香粉的设计调配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设计性33444小计5项18食品工艺学Ⅰ必修专业课10.快速发酵法面包的加工11.海绵蛋糕的加工12.丹麦曲奇的加工13.风味老婆饼的加工14.特色中西点的设计与加工15.速冻汤圆的加工16.方便面及汤料的设计与加工17.特色方便食品或快餐食品的创新设计与加工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设计性综合性设计性设计创新性42223344小计8项24食品工艺学Ⅱ必修专业课18.纯净水生产线的认知与操作19.橙汁复合饮料的加工20.风味豆乳的设计与加工21.调配型乳饮料的设计与加工22.凝固性酸奶的快速加工23.风味复合饮料或特色乳品的创新设计与加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设计性设计性设计创新性243344小计6项20食品工艺综合实训集中实践课24.中式面点的加工25.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的设计与加工26.装饰蛋糕技能训练与产品创意27.凝固性酸奶的菌种培育与加工28.软质冰激淋的设计与加工29.连锁食品(餐饮)店策划与推广验证性设计创新性设计创新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设计创新性2d1d3d1d1d2d小计6项2周合计29项128注:集中实践课程每天按5个学时折算实践学时按照成果导向的理念,采用了以线下教师授课为主、线上在线开放课程为辅的混合式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