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区位类问题、措施类问题、意义类问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区位类问题、措施类问题、意义类问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三、城市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 2、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3、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商业、工业、科技、政治、 旅游、宗教、军事等
四、商业区位
1、市场最优(市中心的商业中心) 2、交通最优(市郊的批发市场)
五、交通区位
1、铁路选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河流 (2)经济因素:建设成本、运输量、占地 (3)政治因素 (4)技术因素
区位类问题 措施类问题 意义类问题
区位类问题
一、农业区位 二、工业区位 三、城市区位 四、商业区位 五、交通区位 六、经济区位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农业产业链。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6、保护耕地资源。
2、节流
(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4)开发洁净煤技术 (5)提高节能意识 (6)加强国际合作
八、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地位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产业链中附 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应采取哪些措 施提升产业地位呢?
1、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 2、培育自身品牌,加强市场营销。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国际技术和营销的交流。
措施类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五、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六、保护森林资源的应对措施 七、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八、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地位的措施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 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1)~(4)题。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一、试题特点中区位分析是新课标高考地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涉及实践与理论。

区位分析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基础的地理理论知识,还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涵盖范围广。

区位分析试题不限于城市地理,也可以是农村、工业、旅游等,试题考查方面也不光是定量分析与优化,也会考查工具使用与准确程度。

3.理解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初步处理数据,同时也要学会利用一些地图工具、软件等去模拟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4.考察的层面多。

涉及到的层面可以从整个国家或大洲到某一个城市或某个企业,从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深入产品结构、市场营销等。

二、解题技巧1.做好基本功。

首先,需要学生熟记地理学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建立分析问题的基本模型;其次,学生要了解实践领域,了解相关部门工作班子加上几个邻居地理信息如交通、路网等方面。

2.学会绘制地图。

中区位分析需要涉及到各类地图,因此要学会绘制各种类型的地图。

例如,要掌握绘制经济、交通等特征地图的方法,这些都是解题的重要基础。

3.重视数据。

区位分析的原理是基于数据的,因此学生应该加强对数据的整理、管理、处理以及应用等基本能力,并从长期角度出发,把数据素材积累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地理分析任务。

4.掌握计算方法。

中区位分析需要运用大量的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计算,如SPSS等,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老师讲解、自学小草莓软件、视频教程等途径,全方位地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

5.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区位分析涵盖知识面很广,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力。

学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分析,不断自我推进,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

三、总结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决定了考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对应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针对这些特点,考生应当重视基本功的建立与加强,掌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类数据处理工具,注重实践操作,特别是认真参与讲座、研讨组等活动,不断丰富知识面、扩宽眼界,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为未来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近年来,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区位分析类试题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图的辨识能力,分析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区位关系。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例子,来分析这类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是注重考查地理要素的位置相对关系。

考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必须了解地理要素的概念,并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道典型的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是:“以下是关于中国的若干地理要点的叙述:①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平原上;②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③华南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

请根据地图回答问题:上述的叙述①、②、③ 分别是指中国哪部分地区?”考生要根据地图的知识,快速定位京津冀、上海和华南地区的位置,并判断其相对关系,解答该题目。

解题技巧是解答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关键。

对于解答这类试题,考生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地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技巧:1. 熟练掌握地图的用法和阅读能力:熟练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了解图例上的符号含义,掌握方位的表示等。

要有辨识地图上地理要素的能力,根据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准确判断地理要素的位置。

2. 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区位关系:在解答试题时,要注重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常见的区位关系有:上下游关系、控制区位关系、南北差异关系、东西差异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有助于正确判断地理要素的位置。

3. 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判断:在解答试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可以根据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的特点,判断某个地理要素可能位于哪个地区。

要注意区分具体名称和泛称,避免因为选项中的具体名称而误选错误答案。

4. 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多做练习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分析解题方法,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要注意观察考点的变化,了解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一、试题特点:1.保持一定的综合性和综合性考查区位分析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保持了一定的综合性和综合性考查的特点。

试题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和多个层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2.注重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注重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试题中会涉及到真实地理环境或实际案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能力。

3.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题的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较高的应用能力。

二、解题技巧:1.全面掌握区位分析的基本知识2.注重 case study学生需要注重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地理环境或实际案例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区位分析中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3.善于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学生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试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分层分析法、制图分析法等。

4.注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学生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于试题中所给出的各种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数据,才能够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判断。

5.注重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注重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察,学生需要不断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6.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中去,掌握区位分析的实际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

区位试题解题步骤: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2、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 因素分析、优势区位分析); 3、回归教材检索区位因素; 4、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隐性信息;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特别注意教材案所提到的各种区位案例,注意区位因素的 发展变化。
答题阶梯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区位含义
1、空间位置 2、要素联系
两大角度
1、自然区位 2、人文区位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Biblioteka (评价性) 地质地形
自然资源
气候 自 然
自然灾害 水文 因 素
植被
生态环境
土壤
区位分析

地理位置
文 因

市场 (评价性) 交通 科技 经济 信息 人力 政策 社会
人口 产业 环保 居民点
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 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最大化。
(6)抓住主导: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
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 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 (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 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 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不同的区域,其主导因素也不 一样,如:东北大豆种植、江南丘陵茶叶——土壤;青藏 高原河谷农业——热量;河西走廊粮棉生产——水源;珠 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等。
(2)明确要求:
即要明确试题在问我们什么。区位分析时有不同的 要求,有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对比分析(两者的 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因 素)、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一、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1. 综合考察能力:区位分析类试题常常涉及地理学科的多个领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种试题既有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又有地理地图的解释和利用,还可能要求进行地理现象的判断和归纳。

这类试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考查地理思维:区位分析类试题常常是关于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问题的深度分析和研究。

学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具备地理思维,能够从地理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3. 需要运用地理数据和地理技能:区位分析类试题通常以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给出考察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地理数据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解题技巧1. 熟练掌握地图分析方法:在解答区位分析类试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图上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地图上地理现象的判断与解释等。

熟练掌握地图的读图能力和图上信息的分析能力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基本技能。

2. 善于分析综合素材:区位分析类试题一般会以多种形式的地理信息素材为题材,包括地图、表格、图片等。

学生需要善于对这些综合素材进行分析,根据图表和文字材料判断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运用地理概念和理论:在解答区位分析类试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

解答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只有在日常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试题的挑战,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希望广大地理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迎接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1.农业区位(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2.工业区位(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

3.城市的区位(1)区位要素(宏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矿产);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

③新兴要素:科技;旅游。

(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因素(微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流向、气候(风向)、植被分布。

②历史因素:城市职能、知名度。

③经济因素:距市中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

④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4.交通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地形;地质;气候。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以港口的区位为例)①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避风的海湾。

②陆域(筑港)条件: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的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才、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③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口和对外开放港口有得于港口的发展)。

(3)内河船运的区位:①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文(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是地理科目中的一类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中的区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的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地理中的区位关系、地理位置优劣分析、地域相互联系等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中区位分析类试题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地理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到地理中的经纬度、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分析问题。

2.实际性:中区位分析类试题通常与实际生活或实际问题相关联。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分析问题的地理位置和区位关系,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分析结果。

3.灵活性: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解答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去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解题技巧:1.理清问题要求:在回答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要求,理清楚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只有明确了问题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避免偏离题目或遗漏关键信息。

3.举例说明:在解答中区位分析类试题时,适当举例说明能够更加具体、生动地说明问题。

通过举例,可以更好地展示地理位置和区位关系的影响,使解答更有说服力。

4.注意图表分析:中区位分析类试题中,通常会附带有地图、图表等形式的数据。

在解答时,要仔细分析这些图表,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与问题要求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要注意图表上的比例、单位等细节,避免因为数据解读错误导致解答错误。

5.着重关注地理位置优劣:中区位分析类试题通常会涉及地理位置的优劣分析。

在解答时,要着重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对于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地理高考的内容主要有三大块: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

其中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并且与数学、物理联系较多(如球面距离、线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区域地理的内容又太多,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既有中国的,又有世界的,再加上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识记许多区域特征,识记起来难度较大,有许多人把区域地理称之为地理学科试题的“瓶颈”,可见其难度的大小;人文地理的难度应该是最小的,主要体现在知识点少且条理性强,比较容易把握,高考最常见的就是区位的分析。

区位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另外,区位问题的考核能有效地体现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发现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只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分析方法和答题技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题中的信息及已有的信息进行知识迁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区位问题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其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如“工业”区位分析每年重点考,“农业”区位也出现较多,“城市区”、“城市带”、“交通点”区位都已有涉及。

其它诸如“交通线”、“海港”、“商业区”、“旅游区”等区位分析涉及较少。

由此可见,我们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时,一定要全面把握。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答题的技巧。

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首先是了解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1)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
例:分析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3)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例:分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优势在于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其次,针对高考中常见的五种设问角度,解决各类区位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四性”。

(1)全面性:分析某地的区位因素时,一
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只抓重点,要全面把握基本知识。

如: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省”之称。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丰富的铁矿、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再如:2003年9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大楼在武汉市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走出十堰,落户武汉市。

与十堰相比,武汉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分析:这就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武汉市与十堰对比,从地形、交通、原料、政治、科技、市场等角度来表述武汉市的区位优势。

(2)主导性:我们知道了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进行评价,但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例如:德国鲁尔区主导因素是煤炭;美国“硅谷”的主导因素是科技等。

注意:在回答区位问题时,可能由于时间、篇幅等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时,一定要抓住主导因素,主导因素肯定是重要的采分点。

(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
进行分析、评价。

(4)两面性:任何问题都要一分为二,任一区位都会存在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针对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有利条件: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下雪量大,使土壤有较好的墒情,冬季气温低,冻死很多害虫。

不利因素:秋末冬初、冬末春初会受到寒潮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三、学会知识迁移,注意答题技巧
1、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区位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大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学会区位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整合是解题的基础。

若是工业区位的分析,应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对工业分布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若是农业区位分析,则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对农业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应加以认真提取与分析;若是港口区位分析,则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例如:
左表是三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最适宜发展的指向型工业是
A.原料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劳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根据乙的区位特点,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是
A.汽车工业
B.生物制药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3、影响丙地高科技工业发展最不利的区位因素可能是
A.劳动力素质低
B.原材料缺乏
C.距市场远
D.劳动力缺乏
参考答案(1)A (2)B (3)A
简析:第一小题就要根据题中信息来判断,表中表明甲地发展工
业的三要素中原料的优势最为突出,应该选择原料指向型工业;第二小题要根据题中信息和已有知识来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乙地最突出的优势是市场区位,且对原料、工资的需求不多,再根据已有知识,生物制药对市场的要求较高,对原料及工资的要求不多;第三小题根据已有知识,高技术工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即可选出答案。

2、主次清楚,条理分明;具体规范,表达到位
答题时尽量回答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一个问题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可以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在分析问题时,切忌一条道走到黑,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

分析到一个具体的区位发展条件,原则上不要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应该具体一些,要具体的是哪些因素,比如要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就是要具体到五大湖的水运、密西西比河的水运及大西洋的水运等方面。

也就是说,在确定知识点无误的情况下,尽量详细、完整,并且要做到逻辑严密,前后没有自相矛盾的现象。

如果实在没有把握,亦可适当模糊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