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 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有哪些答题技巧在许多状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
这个时候你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学问有机结合起来,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
例如在在回答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措施有哪些时,这时只要套用课本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这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
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1、仔细审题审图仔细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殊留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审图时要留意看清图中全部信息,由于图中有可能就隐蔽了应答出的学问点。
2、全面思索要回答的问题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仔细思索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肯定要将最重要的学问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如题中要求分析缘由的,就既要考虑自然缘由,又要考虑人为缘由;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
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留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地理简答题解答留意事项1、防漏答的技巧。
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
但假如没有把握,怕把学问点漏答,依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学问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学问点放在后面。
2、模糊的技巧。
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详细具体,才能提高得分率。
但假如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如某地地震的成因,假如你不清晰它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你可模糊解答:它位于两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千万不要呈现与该地无关的板块名称。
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
3、条理清晰的技巧。
凡消失问什么的缘由什么区位优势什么问题的分析等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如自然方面是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
一个因素答一段作为一个要点,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究竟答了几点,这样很简单造成有些要点你答对了却得不到分。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步骤和要求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步骤和要求1、认真审题审图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
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3、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技巧:一是防止漏答,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
三是要条理清楚。
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必须分条分段,一个知识点一条。
高三地理的复习方法1、复习应选择一本栏目设计新颖的参考资料。
不要盲目地追求参考书的数量,因为每本参考书的编写都是依据教材,形成一个独立的高三地理体系,如果参考书过多,反而会使知识失去系统性。
2、复习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高三地理知识网络图。
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课时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3、在很多高三同学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搬来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猛做习题。
我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意思就是,在你高三地理相对薄弱了环节,你可以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
当然,也不能盲目的使用。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复习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例7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质点 的水平运动方向 ( )
A. B. C. D.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答案】 D
【技巧点拨】 选项A“在赤道上不偏转”——表述绝 对化;选项B“在极地偏转较大”——表述错误;选项C表述 举例不当;选项D表述成立。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复习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2.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 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复习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例8 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
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 ①④ C. ③⑤
【答案】 B
例5 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
值的是( )
A. 北京
B. 华盛顿
C. 悉尼
D. 莫斯科
【答案】 C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数量方面的限定即“6月22 日、最大值”
·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 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复习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例6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 期是( )
A. B. C. D. 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D 【技巧点拨】 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 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6月22日至9月23日”。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复习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1.分析选项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 地散热”。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2篇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2篇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11.位置:半球(南,北);经纬位置(温度带);海洋(东西)岸,陆(大洲)的方向。
2.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主要地形区(山地,*原,高原,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海岸线(曲折或*直)。
3.气候特征: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燥状况);大气运动(风带、气压带);水热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水系特征__流域面积;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水系形状(放射状,向心状) ;航运条件。
5.水文特征:内外流河,年径流量大小;汛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水能资源;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2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2.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气候状况。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或太阳辐射:(2)低纬区大于高纬区;季节变化:(3)夏季大于冬季;(4)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校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2)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基础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差济、交通、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中心变革、战争等)。
6.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1) 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2) 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孝蒸发量的大小)。
7.分析凌汛的形成条件:(1) 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2) 地位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宁夏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高考地理复习的简答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复习的简答题解题方法拿到考卷,先把各种个人信息按要求填涂好,然后就开始通盘浏览试题。
浏览试卷的目的是:第一,先看看每道题主要是考查哪一模块知识的;第二,再感觉一下这份试卷的总体难度情况,以便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慌张。
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地理试题的图、表资料总是最丰富的,很多同学并不会很好地利用这些图表。
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有图表的题目一定要细读图表,从中查找有用信息,分析其意义,得出结论,这是做地理试题的最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
选择题在地理高考试题中最为重要,因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不细做选择题,不经意间就会失去很多分数。
因此对每道选择题,特别是地球、地图和自然地理部分的选择题有一定思维难度,所以答案落笔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在心里做个简单的分析。
当然,还有些常规的做选择题的方法,也是很有实效的,比如:正确答案唯一法,即根据信息已得出正确答案,然后直奔正确选项;错误答案排除法,即虽不太清楚正确的结论,但从选项中可分析出哪些是错误的,排除掉后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运用正确的地理语言进行简单表述,这也是近两年地理高考的新趋势,也是学生们认为的难点。
这类题目往往是区域地理国土整治方面的问题,看起来也不难,但不易得分,主要难在学生答不到关键点上。
其实做这类试题的技巧是:学生要提前准备好以前高考或模拟考中各类经典的简单题答案,如:如何改善环境问题?工、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如何改进工、农业发展方向?城市聚落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等等,都可以套用地理“八股”式答题模式。
地理学科几乎大部分试题都与地图有关,这段时间考生要加强对地图的复习,要拿出地图册把它完整看一遍。
不能只是手中有图,最终要达到心中有图,高考题当中以前曾经考过没有图的题,考生自己需要构建一个图。
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应把地图册拿到手里,而高考答题时最好画辅助图,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过去老师总倡导考试结束之后如果有剩余时间可以检查选择题,把当时做错的题改过来。
高三地理高考前简答题答题方法、技巧指导

高三地理高考前简答题答题方法、技巧指导高考前看一看,瞧一瞧简答题注意事项:1.关注材料,提取关键信息2.因题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要思维定势3.表达清晰,注意逻辑答题技巧指导一、地理特征描述及原因分析1.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作答3.地形特征及分析原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区分布、地势起伏、海岸线形状等地势特征:地势变化、起伏大小地形地貌原因:内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外力(风力、流水、冰川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地形的判断依据: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等4.气候特征及分析原因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年较差)、最冷月气温(最热月)降水特征: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雨季长短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气温特征的原因: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白昼的差异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天气(削弱作用)、人类活动等降水特征的原因:大气环流(具体的气压带、风带、季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人类活动等气候特征的原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综合气温与降水的原因)5.水文特征及分析原因水文特征及原因:特征原因流量降水量的多少或补给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季节变化(汛期)降水的季节变化或补给的季节变化含沙量流域植被的覆盖率结冰期最冷月气温与0℃对比流速(水能资源)地形6.水系特征及分析原因水系特征:流向、流域面积、流程、水系形态、河道水系特征的原因:地形、地势7.等值线分布特征及原因多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沿?方向变化、疏密分布、弯曲方向、延伸方向单条等值线分布特征:弯曲方向、延伸方向等值线分布特征的原因:特别关注等值线中闭合(或半闭合)的中心与等值线两侧的数值对比,然后分析其原因太阳辐射分布特征的原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天气状况、日照长短8.产业结构特征及原因产业结构特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低,主要产业产业结构特征的原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农业结构特征(农业部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比重高低,主要部门农业结构特征的原因:从农业区位分析工业结构特征:轻工业、重工业的比重高低,主要部门农业结构特征的原因:从工业区位分析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农林牧副渔所占的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
地理高考如何答好简答题不失分?

地理高考如何答好简答题不失分?
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假如有一幅图:位于热带海洋有一小岛,岛上有温泉的符号,问岛上可开发哪些资源?有些同学没注意到温泉的符号就漏答了地热资源。
2.理清正确思路。
例如分析人为原因引起的我国南方山区土地利用恶性循环示意图,提出整治对策,如何让该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产生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
那么,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才是根据山区的特点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等等。
如要对条件进行评价,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3.答题术语要地理专业化且条理清楚。
高考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很高,出现错别字也会扣分。
如“大陆”写成“大路”,“炎热”写成“严热”等。
简短的答案要科学表述,逻辑清晰。
答题术语要地理专业化且条理清楚,最好罗列几点,言简意赅,准确表达。
4.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唆。
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另外,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点。
减少阅卷教师的眼疲劳程度。
5.注重回归课本。
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
可以找到答题原理,此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规律性语言去回答,得分率往往比较高。
有时候,只要套用课本上的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
更多地理考试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自然地理简答题答题思路

自然地理简答题答题思路一.如何描述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五种基本地形等)、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的地形单元名称等.2.地势特征:地势高低、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3.此外,还可以描述局部区域海拔范围和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地形剖面图中).二.影响太阳辐射能强弱的因素?1.纬度位置:(决定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一般纬度越低,辐射能越丰富.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削弱作用弱,越丰富.3.天气状况:晴天削弱少,辐射能丰富.4.昼夜长短: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越丰富.5.大气密度:密度越小,削弱越少,辐射能越丰富6.大气污染状况:污染程度越小,越丰富.三.影响日照时间(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1.昼夜长短:(取决于纬度和直射点位置),昼越长,辐射能越丰富.2.天气状况:晴天日照时间长.3.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日出越早.日落越迟,日照时间越长.4.大气污染状况:污染程度越小,越长.四.逆温现象的影响?利:由于逆温现象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所以好处有:1.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2.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高空飞行有利,飞机在飞行中不会颠簸,平稳飞行.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逆温出现阻碍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且近地面易形成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五.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1.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等)一般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是影响气温的决定性因素.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气温不同.3.海拔高度: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4.洋流:一般来说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量多少影响太阳辐射量和大气逆辐射,进而影响气温.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水域、绿地等热状况不同影响气温.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六.气压高低的影响因素?1.气温:一般来说,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热力因素影响).2.海拔高度: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3.大气运动状况:单位体积空气柱内空气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七.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八.天气特征的描述思路?1.气温:高或低,升高或降低.2.气压:高或低,升高或降低3.风向及风力:风的方向和风力大小4.阴晴状况5.降水特征:强度,时间等.九.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从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描述1.气温:高温或炎热(>20℃),温和(0-20℃),寒冷或低温(<0℃).2.降水:降水及季节分配情况十.海水温度高低的影响因素?1.纬度:一般纬度越低,水温越高.2.气压:高或低,升高或降低3.风向及风力:风的方向和风力大小4.阴晴状况5.降水特征:强度,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夏季反之。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风力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反之则雪线高)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注意:内力+外力,不可遗漏☆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怎样分析赤潮成因?(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河流水量大的原因: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