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经常被广大考生所选择和热爱。

作为高考重点科目之一,地理考试难度不小,但只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必背术语,就能以较高的分数顺利通过。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分别介绍高考地理答题的模板和必背术语。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1. 地图题答题模板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地图题的解题模板与试题布局颇有关联,所以要先看清楚考试要求,了解题目所在的行政区域、以及所考察的内容。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①直观观察图例,了解图例所表示的意义并标注在试卷上。

②直接跟着地图逐一解决问题,问题一般围绕特定的位置和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明的方式回答考题。

2. 综合题型答题模板高考地理考试的综合题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材料分析、提取信息、解释和综合分析。

综合题型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因此参考以下答题模板:①先看图,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②根据材料,先按顺序把必须回答的答案写在纸上。

③对于引申问题,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展开,将同一大类问题一并写在一张便笺之上,使回答有头有尾。

④把图例中代表性颜色或符号标上,以方便阅卷人比对相应数字。

3. 判断题答题模板判断题的答案具有二元性质,需要针对题目关键词语和选项间的微小区别,来确定是否属于真或者假的性质。

一般来说,判断题答案的调查范围很小,占据少量的时间,指导思想是:快速准确,重点抓住关键词语。

二、必背术语下列术语作为高考地理中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需要多理解多背诵,以便在作答时有利有据。

1. 面积术语面积计量的单位最好不要混淆,否则兑换时很容易出错,因此考点在此处,需要多理解以下面积术语:平方千米km²,平方米㎡,公顷ha,亩a,平方公里km²,顷,市亩,市场亩等。

2. 地貌和土地利用我国地貌和土地的利用一直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市县区的分界线长相鲜明、灌溉、种植等各项意义和概念,都需要理解和背诵。

3. 社会经济术语在社会经济方面,经常会涉及到当地的文化、行政、旅游、城市化等各个方面的考试题目,考点众多。

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模板

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模板

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模板
高三地理大题是高考地理的重要部分,掌握答题技巧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模板:
1. 仔细审题: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

在答题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和考查点,避免盲目答题。

2. 确定答题要点:地理大题一般要求答案要点清晰,因此需要学生在答题前先确定答题要点,避免遗漏或重复。

3. 联系实际: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很多题目会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答题时,需要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避免理论脱离实际。

4. 运用图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图表,这些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

在答题时,可以运用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5. 语言简练:地理大题的答案要求简练明了,不需要过多地展开和论述。

在答题时,需要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答案,避免冗长和啰嗦。

6. 注意逻辑性:地理大题的答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和层次感。

在答题时,需要注意逻辑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和清晰。

7. 检查答案:在答完题后,一定要留出时间来检查答案,确保答案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符合题目要求。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对答案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总之,高三地理大题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在答题时,需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确保答案准确、完整、简练、有条理。

题型04 问题措施类(20个命题角度)-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题型04 问题措施类(20个命题角度)-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4 问题措施类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模板一】一般问题措施类答题方向【模板二】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1.(水质的保护措施)(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

左图为该流域示意图,右图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的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详解】甲地:位于山区,应当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减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传力度,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水体水质。

乙地:位于平原地区,要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布局,防止水体污染;下游平原河谷农业发达,要严禁施用农药、化肥,杜绝污染水源;居民生活点较多,生活污水要净化处理。

2.(风蚀的防治措施)(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

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

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

该指数数值越大。

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

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提出图右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答案】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详解】青藏高原风力侵蚀作用增强首先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有关,重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超载放牧、城镇化及土地利用、工业旅游业的发展等。

因地制宜防治风蚀,首先需要根据区域不同地区破坏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坚持以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生态治理与恢复: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2021届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完整版)

2021届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完整版)

2021届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完整版) 2021届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一、增分策略1.合理安排时间,争取更多分数。

2.仔细审题,确保准确性。

3.提取完整信息,不漏任何重要点。

4.规范表达,避免错误和混淆。

二、分析步骤和技巧1.仔细阅读材料,圈出重要信息点,包括时间、地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成因、问题、措施等。

2.仔细读图,关注纬度、图例等。

3.细审题干,抓住设问词、主题词和限定词,明确答题要求和方向。

4.回顾材料,寻找与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

5.书写答案,注意主次性、要点化和规范性。

三、常见设问词的答题要求1.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2.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3.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4.说明原因和结果,不需要每个结果都要有原因。

5.分析原因和结果,每个结果都要有原因。

6.评价有利和不利,常用词有“有利于”、“促进”等。

7.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

8.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

四、简答题的常见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河流、湖泊)、植被和资源。

2.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和第三产业。

3.自然特征描述类型的简答题包括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需要注意地图、经度、纬度、海陆分布和特殊地貌的地貌。

4.降水描述包括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等,需要参考气候要素图表。

5.水文描述需要关注水源、河流、湖泊等。

1.影响径流量的因素包括季节、年际变化、地形地势、气候和植被等。

同时,汛期、含沙量和有无结冰期也会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和变化。

2.水系的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流程、流向、支流分布地图、地形地势和流速等。

3.土壤的类型和特点受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不同地带的土壤特征也不同。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题技巧模板(45道综合题)一、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坡度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河流凌汛的条件地维度向高纬度流。

最冷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六、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未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七、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人海河道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八、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直选法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

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

在答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3)排除法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

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

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

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一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等高线地形图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二1、最重要的一点是仔细审题不管是做什么科目的题,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认真的、仔细的审题,清楚题目要求,然后再分析题目信息。

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掉进题目的陷阱里,这也是很多同学经常把会做的题做错的原因。

2、善于挖掘题干信息做题的时候主要的信息都来源于题干,有些信息比较直观,解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些,而有些题的的信息则是隐藏起来的,这就需要你去挖掘了。

在地理考试中,题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图表题,每个点都和图中的信息联系紧密,如果你不会分析图表,那么这道题就很难做出来,相反的如果你善于挖掘题干信息,那就很容易做出来了。

因此高三学生在平时做地理题的时候,应该培养自己的读题和解题能力。

3、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桥梁如果从高考的角度分析,学习地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多么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所学内容都串起来,解题的时候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分析和解解答。

很多同学之所以地理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认真学习,或者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知识清楚每个知识点单独的用法,如果解题的时候需要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学生就不会做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们熟练的调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所以遇到复杂的题就不会分析了。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题型01 特征描述类题型(答题模版)(解析版)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题型01 特征描述类题型(答题模版)(解析版)

01 特征描述类题型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7大模板)【模板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模板二】气候特征的描述【模板三】地形特征的描述【模板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模板五】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板六】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模板七】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1.(面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下图阴影部分)绵延约500千米,最高峰为友谊峰,自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渐降低。

晚更新世以来,受该山区雪线上升影响,第四纪不同时期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利大气降水,形成众多冰湖。

在气候转暖、年降水量变幅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区域冰湖数量科面表1:流域区位年份冰湖个数1992年700~800I 西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km3)41302773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答案】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详解】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1.(2023·湖南·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邮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地处东经119°06~119°25',北纬32°42'~33°41',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天长市东北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量低.
6.复种指数问题: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7.美国印度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大于中国,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8.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9.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10.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11.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12.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13.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14.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三】影响因素及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