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篇1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读性:有注释。
b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四、实验报告内容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上机实验报告篇2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
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1.格式:《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上机实验报告会计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3.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4. 提高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环境:用友财务软件U8.723. 硬件环境:普通PC机三、实验内容1. 系统初始化2. 账套管理3. 会计科目设置4. 账务处理5. 财务报表生成四、实验步骤1. 系统初始化(1)进入用友财务软件U8.72,选择“系统”菜单下的“系统初始化”选项;(2)输入账套名称、账套路径、会计期间等信息;(3)设置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确定会计科目编码级次和级长;(4)设置会计凭证类型,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等;(5)设置账簿,包括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6)设置外币,如美元、欧元等;(7)设置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2. 账套管理(1)选择“系统”菜单下的“账套管理”选项;(2)选择需要管理的账套;(3)对账套进行备份、恢复、修改等操作。
3. 会计科目设置(1)选择“系统”菜单下的“会计科目设置”选项;(2)输入会计科目编码、科目名称、科目类型、余额方向等信息;(3)设置会计科目对应的账簿类型,如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
4. 账务处理(1)选择“业务”菜单下的“凭证录入”选项;(2)输入凭证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等信息;(3)选择凭证类型,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等;(4)保存凭证,并进行审核、记账等操作。
5. 财务报表生成(1)选择“报表”菜单下的“报表管理”选项;(2)选择需要生成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3)根据需要设置报表参数,如会计期间、报表格式等;(4)生成报表,并打印输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熟悉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2.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初始化、账套管理、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生成等操作;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4. 发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便于数据查询等。
管理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管理系统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模块;2. 掌握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操作;3. 学会使用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4. 提高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4. 管理系统:某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三、实验内容1. 系统安装与配置(1)安装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数据库;(2)安装Visual Studio 2019开发环境;(3)下载并导入人事管理系统项目。
2. 系统功能模块学习(1)人事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员工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2)部门管理模块:包括部门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3)薪资管理模块:包括薪资计算、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4)考勤管理模块:包括考勤记录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5)报表生成模块:包括各类报表的生成和导出功能。
3. 系统操作实践(1)人事信息管理模块操作:①录入新员工信息;②查询员工信息;③修改员工信息;④删除员工信息;(2)部门管理模块操作:①录入新部门信息;②查询部门信息;③修改部门信息;④删除部门信息;(3)薪资管理模块操作:①计算员工薪资;②查询薪资信息;③修改薪资信息;④删除薪资信息;(4)考勤管理模块操作:①录入考勤记录;②查询考勤信息;③修改考勤信息;④删除考勤信息;(5)报表生成模块操作:①生成员工考勤报表;②生成部门考勤报表;③生成薪资报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安装与配置:按照实验要求,成功安装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Studio 2019开发环境和人事管理系统项目。
2. 系统功能模块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人事信息管理、部门管理、薪资管理、考勤管理和报表生成等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数字逻辑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门电路的功能。
2.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 学会使用逻辑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验证。
4. 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软件:Multisim 14.02. 实验设备:个人计算机3. 实验工具:万用表、示波器、数字逻辑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1)实验一:全加器设计实验目的:设计并验证一个全加器电路。
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从库中选择所需的逻辑门,如AND门、OR门、NOT门等,搭建全加器电路。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验证电路功能。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全加器电路,输出波形符合预期。
(2)实验二:译码器设计实验目的:设计并验证一个3-8译码器电路。
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从库中选择所需的逻辑门,如AND门、OR门、NOT门等,搭建3-8译码器电路。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验证电路功能。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3-8译码器电路,输出波形符合预期。
2.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1)实验一:D触发器设计实验目的:设计并验证一个D触发器电路。
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从库中选择所需的逻辑门,如AND门、OR门、NOT门等,搭建D触发器电路。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验证电路功能。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D触发器电路,输出波形符合预期。
(2)实验二:计数器设计实验目的:设计并验证一个4位同步加法计数器电路。
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从库中选择所需的逻辑门,如AND门、OR门、NOT门、触发器等,搭建4位同步加法计数器电路。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验证电路功能。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4位同步加法计数器电路,输出波形符合预期。
四、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数学的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线性代数求解方程组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线性代数中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3. 熟悉数学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利用数学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求解方法有很多种,如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法等。
本实验以高斯消元法为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三、实验步骤1. 编写高斯消元法算法程序。
2. 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
3. 调用程序求解方程组。
4. 输出解向量。
四、实验代码及分析1. 高斯消元法算法程序```matlabfunction x = gaussElimination(A, b)[n, m] = size(A);assert(n == m, 'The matrix A must be square.');assert(n == length(b), 'The length of b must be equal to the number of rows in A.');% 初始化解向量x = zeros(n, 1);% 高斯消元for i = 1:n-1% 寻找最大元素[~, maxIdx] = max(abs(A(i:n, i)));maxIdx = maxIdx + i - 1;% 交换行A([i, maxIdx], :) = A([maxIdx, i], :);b([i, maxIdx]) = b([maxIdx, i]);% 消元for j = i+1:nfactor = A(j, i) / A(i, i);A(j, i:n) = A(j, i:n) - factor A(i, i:n); b(j) = b(j) - factor b(i);endend% 回代求解for i = n:-1:1x(i) = (b(i) - A(i, i+1:n) x(i+1:n)) / A(i, i); endend```2. 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matlabA = [2, 1, -1; 1, 2, 1; -1, 1, 2];b = [8; 5; 2];```3. 调用程序求解方程组```matlabx = gaussElimination(A, b);```4. 输出解向量```matlabdisp('解向量为:');disp(x);```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解向量为:2-13```实验分析:通过高斯消元法,我们成功求解了给定的线性方程组。
ERP上机实验总结五篇

ERP上机实验总结五篇第一篇:ERP上机实验总结ERP第一次上机实验报告第一次上机,充满了好奇与激情。
于是早早的到实验室打开电脑对着实验指导摸索起来。
持续3小时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任务。
首先,我粗略地对实验指导浏览了一遍,大体对它有个印象,了解本次上机的大概内容。
这次的主要任务为建账和录入档案信息。
然后,对着实验指导一步一步地进行。
第一步是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陆系统,接着增加三个用户和建立华兴公司的账套。
增加的用户则与其在公司里所担任的职位相对应,具体信息和所属部门都有录入。
账套是每个公司都必须设立的,是一组每个企业内相互关联的数据,平时要有相关人员进行建立、修改、输入输出等管理,以确保数据是最新的。
第一次接触账套这个词,担心不理解,然而老师在实验指导中做了详细的说明,每个步骤都有提示,也非常详细,并且还有配图。
老师的这份细心让我很快地就进入状态,操作非常流畅。
虽然在后面的企业修改分类编码方案卡壳了一会儿,主要原因是对编码方案和数据精度不了解,导致对操作步骤有点摸不着头脑,并且电脑系统处理时间过长。
不过有幸和旁边的同学探讨后顺利完成了。
接着跟随实验指导设置了操作员权限和修改账套。
最后,登录企业应用平台,设置档案信息。
刚开始就出现状况了。
当我在登录窗口中输入周建操作员登录时,点进去发现和实验指导上的截图不符,在最上方工具栏里一个个点击工具发现也没有出现想要的界面,纳闷许久,将实验指导步骤再次看了个遍,才发现是最初登陆的窗口非此窗口,而是要从电脑桌面上的另一个软件上登陆。
建立档案时也遇到了小麻烦。
首先你得建立部门档案、设置人员类别才能建立人员档案,设置好客户分类后才能建立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
这些是我经过一次次惨痛的经历才得知的。
起初,觉得哪个少就先设置哪个,到后来发现有些设置不能用甚至出现错误,跟实验指导上有很大差别,越到后面就越明白自己出错了。
只有删除所有之前设置的档案信息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一步步从新来过。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上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输出。
(3)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等,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4)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5)主板:连接各个硬件部件,提供电力和信号传输。
(6)内存: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2. 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2)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需求。
3. 计算机工作原理(1)输入: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处理:CPU根据程序指令,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存储: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4)输出: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4.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其原理如下:(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将计算机资源分配给不同的进程,实现多任务处理。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内存空间,实现虚拟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3)文件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等操作。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输入输出设备,实现设备的分配和调度。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师:XXX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工具,如计算器、记事本等。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1)启动和关闭计算机(2)桌面操作:添加、删除桌面图标,调整桌面布局(3)文件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4)系统设置: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2. 常用工具使用(1)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2)记事本:编写简单的文本文件(3)画图:绘制图形和编辑图片(4)写字板:编辑和排版文本3. 系统安全与维护(1)安装和卸载软件(2)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3)病毒查杀(4)备份和还原系统三、实验步骤1.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
2. 调整桌面布局,添加和删除桌面图标。
3. 创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并将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文档保存到该文件夹中。
4. 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对实验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5. 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系统设置。
6. 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7. 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并保存到实验文件夹中。
8.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保存为图片文件。
9. 使用写字板编辑一个文档,并保存为Word文档。
10. 安装一个软件,如QQ,并学习如何卸载软件。
11. 对磁盘进行清理和碎片整理,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12.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确保系统安全。
13. 学习备份和还原系统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CPU_Rank {P1=1,P2,P3,P4,P5,P6,P7};
class CPU
{
private:
CPU_Rank rank;
int frequency;
float voltage;
public:
CPU(CPU_Rank r, int f, float v);
3)单击Step Into,程序准备执行CPU类的构造函数;
4)连续单击Step Over,观察构造函数;
5)此时程序准备执行CPU对象的run()函数,单击Step Into,程序进入run()成员函数,连续单击Step Over,直到回到main()函数。
6)继续执行程序,参照上述的方法,观察程序的执行顺序,加深对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的认识。
class RAM
{
private:
RAM_Rank rank;
int frequency;
float voltage;
int large;//大小
public:
RAM(RAM_Rank r, int f, float v,int c);
~RAM();
RAM(){}
RAM_Rank GetRank(){return rank;}
int GetFrequency(){return frequency;}
float GetVoltage(){return voltage;}
void SetRank(CDROM_Rank r){rank=r;}
void SetFrequency(int f){frequency=f;}
void SetVoltage(float v){voltage=v;}
RAM ram(K2, 100, 2, 12 );
CDROM cdrom(J3,100,23,233,23);
COMPUTER computer(cpu,ram,cdrom);
computer.Run();
computer.Sto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5.使用debug调试功能观察lab4_2.cpp程序的运行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特别注意观察成员变量的构造与析构顺序。
void SetVoltage(float v){voltage=v;}
void Run(){cout<<"CPU开始运行!"<<endl;}
void Stop(){cout<<"CPU停止运行!"<<endl;}
};
CPU::CPU(CPU_Rank r, int f, float v)
{
rank=r;
源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CPU_Rank {P1=1,P2,P3,P4,P5,P6,P7};
class CPU
{
pri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e:
CPU_Rank rank;
int frequency;//频率
float voltage;//电压
public:
void SetRank(CPU_Rank r){rank=r;}
void SetFrequency(int f){frequency=f;}
void SetVoltage(float v){voltage=v;}
void Run(){cout<<"CPU开始运行!"<<endl;}
void Stop(){cout<<"CPU停止运行!"<<endl;}
{
rank=r;
frequency=f;
large=c;
w=m;
voltage=v;
cout<<"构造了一个CDROM!"<<endl;
}
CDROM::~CDROM()
{
cout<<"析构了一个CDROM!"<<endl;
}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CPU cpu;
RAM ram;
int GetFrequency(){return frequency;}
float GetVoltage(){return voltage;}
void SetRank(RAM_Rank r){rank=r;}
void SetFrequency(int f){frequency=f;}
void SetVoltage(float v){voltage=v;}
};
CPU::CPU(CPU_Rank r, int f, float v)
{
rank=r;
frequency=f;
voltage=v;
cout<<"构造了一个CPU!"<<endl;
}
CPU::~CPU()
{
cout<<"析构了一个CPU!"<<endl;
}
//
enum RAM_Rank {K1=1,K2,K3,K4,K5,K6,K7};
{
cpu=cpu1;
ram=ram1;
cdrom=cdrom1;
}
COMPUTER(COMPUTER&computer2)
{
cpu=computer2.cpu;
ram=computer2.ram;
cdrom=computer2.cdrom;
}
};
int main()
{
CPU cpu(P1,100,2);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首先定义枚举类型CPU_Rank,例如enum CPU_Rank{P1=1, P2, P3, P4, P5, P6, P7},再定义CPU类,包含等级(ran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等私有数据成员,定义成员函数run、stop,用来输出提示信息,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也可以输出提示信息。在主程序中定义一个CPU的对象,调用其成员函数,观察类对象的构造与析构顺序,以及成员函数的调用。程序名:lab4_1.cpp。
void Setlarge(int c){large=c;}
void Run(){cout<<"RAM开始运行!"<<endl;}
void Stop(){cout<<"RAM停止运行!"<<endl;}
};
RAM::RAM(RAM_Rank r, int f, float v,int c)
{
rank=r;
CPU(CPU_Rank r, int f, float v);
~CPU();
CPU(){};
CPU_Rank GetRank(){return rank;}
int GetFrequency(){return frequency;}
float GetVoltage(){return voltage;}
frequency=f;
voltage=v;
cout<<"构造了一个CPU!"<<endl;
}
CPU::~CPU()
{
cout<<"析构了一个CPU!"<<endl;
}
void main()
{
CPU a(P4, 200, 3.8);
a.Run();
a.Stop();
}
运行结果:
2.使用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lab4_1.cpp的运行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运行结果:
思考题
1.如何定义一个类?
数据,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复制构造函数,方法。。。
2.如何定义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通用于实例化象自内部数据员初始化设置初始值、配内存空间等
析构函数则用于删除象做收尾工作比释放申请空间等
3.类的各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
按调用顺序执行
4.类组合时对象的构造顺序是怎样的?
~CPU();
CPU_Rank GetRank(){return rank;}
int GetFrequency(){return frequency;}
float GetVoltage(){return voltage;}
void SetRank(CPU_Rank r){rank=r;}
void SetFrequency(int f){frequency=f;}
C++程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类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声明
3.复习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的访问方式
4.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
5.学习类的组合使用方法
6.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实验要求
1.定义一个CPU类,包含等级(ran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等属性,有两个公有成员函数run、stop。其中,rank为枚举类型CPU_Rank,定义为enum CPU_Rank{P1=1,P2,P3,P4,P5,P6,P7},frequency为单位是MHz的整型数,voltage为浮点型的电压值。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