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角度测量1

合集下载

【解析】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解析】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检测卷【C卷˙拓展卷】难度系数:;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2分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卷面(2分)。

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空。

(每空1分,共21分)1.(本题2分)()个直角组成1个周角。

从周角中剪去1个直角后,再剪去1个钝角,剩下的是1个()角。

【答案】4/四钝【分析】根据角的分类,直角等于90度,周角等于360度,所以4个直角组成1个周角;从周角中剪去1个直角,就用360度减90度;再根据钝角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用剪去一个直角后剩下的角的度数减钝角最大或最小时的度数,即可求出剩下的1个角的种类。

【详解】90°×4=360°360°-90°=270°当剪去的钝角最小时,270°-91°=179°,是一个钝角;当剪去的钝角最大时,270°-179°=91°,是一个钝角;所以4个直角组成1个周角。

从周角中剪去1个直角后,再剪去1个钝角,剩下的是1个钝角。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分类和求角的度数的方法。

2.(本题3分)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可能有()个角,也可能有()个角,还可能有()个角。

【答案】345【分析】沿对角线剪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如图所示:一张长方形纸板,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后,可能有(3)个角,也可能有(4)个角,还可能有(5)个角。

【点睛】解答此题应根据题意,结合图形进行操作,进而得出结论。

3.(本题1分)钟面上9点20分时,时针和分针之间所形成的较小角是()度.【答案】160【详解】略4.(本题2分)小明用量角器量角时,犯了两个错误:(1)第一个角的一条边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而是与10°的刻度线对齐了,这样一个角被他量成了80°的角,实际这个角度数是()。

徕卡TS60全站仪操作说明书V1.3

徕卡TS60全站仪操作说明书V1.3

徕卡TS60全站仪操作说明书2016年6月26日For Leica Captivate v1.3角度测量测角精度1Hz, V 0.5"(0.15mgon)原理测角方式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轴系补偿距离测量(棱镜)范围2棱镜(GPR1,GPH1P )31.5m ~3500 m 测距精度单次2,5/连续2,50.6mm + 1ppm /3mm+1.5ppm 测量时间单次2,5/连续2,5典型2.4秒/典型0.15秒距离测量(长测程模式)范围2长测程模式2,4,512000m 距离测量(无棱镜)范围2无棱镜(任意表面)41.5米至>1000m 精度/测量时间单次(任意表面)2,4,5,62mm + 2ppm / 典型3s激光光斑大小50m 处8mm x 20mm 测距技术基于相位原理系统分析技术同轴红色可见光徕卡TS6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1.标准差,依据ISO17123‐32.阴天,无雾霾,能见度40KM ,无热流闪烁3.1.5m 至2000m ,使用360度棱镜(GRZ4,GRZ122)4.测量目标处于阴影下,阴天,柯达灰白板(90%反射率)5.标准差,依据ISO17123‐46.距离>500m :精度4mm+2ppm,测量时间典型6秒徕卡TS6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驱动驱动方式压电陶瓷驱动技术不需任何齿轮,仪器损耗小,更经久耐用电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不产生磁场也不会被磁场干扰。

在测量以及瞄准过程中镜头不会抖动,保证测量精度。

通过控制热量的产生以及消散从而保证TS60的最高测距精度转速转速180°(200gon )/ s 倒镜时间2.9s 自动目标识别(ATR plus )ATR 2模式及工作范围可自动找目标测量圆棱镜(GPR1,GPH1P)1500m 360°棱镜(GRZ4, GRZ122)1000m LOCK 2模式及工作范围适用于动态实时跟踪监测目标圆棱镜(GPR1,GPH1P)1000m 360°棱镜(GRZ4, GRZ122)1000m 精度1,2/测量时间ATRplus 测角精度(Hz ,V)0.5″(0.15mgon)测量时间(GPR1)典型3 –4s 超级搜索PS (Power Search)测程360°棱镜(GRZ4, GRZ122)300米搜索时间一般典型5秒徕卡TS6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图像广角相机和望远镜相机传感器500万像素CMOS传感器视场(广角相机/望远镜相机)19.4°/1.5°帧频率高达20帧每秒导向光(EGL)工作范围/精度5‐150m/典型5cm,100m处综合数据自动对焦望远镜放大倍数/ 调焦范围30x / 1.7m至无穷远机载软件系统Captivate软件(含应用程序)接口RS232,USB,Bluetooth®,wlan处理器TI OMAP4430 1GHZ 双核ARM®CortexTM‐A9 MPCoreTM操作系统‐Windows EC7键盘和显示屏显示/ 键盘WVGA, 5英寸,彩色触摸屏, 双面/ 37键,带屏幕,键盘照明数据存储内存2G存储卡SD卡可配1G或8G/U盘徕卡TS6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操作微动螺旋3个无限位微动螺旋,一个伺服对焦驱动,两个自动对焦按键,可进行单手或双手操作自定义键√智能电源管理内置电池(GEB242)可更换锂电池,具备直接给机身电池充电功能操作时间/ 电池容量7‐9h / 5.8Ah 重量包括电池7.7kg 环境指标工作温度‐20℃至+50℃(‐4°F 至+122°F)防尘/防水(IEC 60529)/防雨IP65 /MIL ‐STD ‐810G,方法506.5‐I防潮IP65 / 95%, 无冷凝目录一、操作面板/图标介绍二、测前准备三、设站定向四、测量五、放样六、数据批量导入导出七、GeoCOM联机测量设置八、仪器四重轴系误差检校九、其他设置1.开机:按住2 s 打开。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附件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记录表格及示例
考试牌编号 :4- Ⅳ-06 考评员签字 : 高 斯
考生签考试牌编号 :4-Ⅳ-06
水准测量记录表 (双仪高法) 示例
项目名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 水准测量
考站号: 06
仪器: S3
测站
测序 点名
(流水号 )
B1 一次
B2
1
B1 二次
B2
B2 一次
B3
3 分;未
5、职业素养: 15 分
操作规范(仪器上、下脚架与中心连接螺旋松开时, 手不得离开仪器, 并且手要托住仪器照准 部或符合水准器部位) ;文明作业; 爱惜仪器(仪器完好、无损坏) ;仪器迁站过程中不奔跑,得 满分。否则,操作不规范,扣 5 分;不文明作业,扣 5 分;损坏仪器扣 10 分。
6、操作时间: 20 分
80 分,其他部分扣 10 分。
4、开箱、装箱: 5 分
按开箱时原样放回并扣紧箱盖锁扣,得满分。否则,仪器装箱但未扣紧箱盖锁扣,扣 将仪器放回箱内,扣 5 分。
3 分;未
5、职业素养: 15 分
操作规范(仪器上、下脚架与中心连接螺旋松开时, 手不得离开仪器, 并且手要托住仪器照准 部或符合水准器部位) ;文明作业; 爱惜仪器(仪器完好、无损坏) ;仪器迁站过程中不奔跑,得 满分。否则,操作不规范,扣 5 分;不文明作业,扣 5 分;损坏仪器扣 10 分。
一次成活。
( 4)钢筋工作业: 完成一简支梁, 截面宽 150mm,高 250mm,长 1500mm,下部受力筋 2 10, 架立钢筋 2 8,箍筋 6@150mm 的钢筋加工、绑扎工作。要求加工 2 根受力筋和 4 根箍筋,混凝 土保护层取 25mm。

角度测量—角度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工程测量)

角度测量—角度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工程测量)
对中整平装置该装置包括三脚架,垂球或光学对中器,脚螺旋, 圆水准器及管水准器。
照准装置
经纬仪的照准装置又称照准部,它包括望远镜,横轴及其支架,
竖轴和控制望镜及照准部旋转的制动和微动螺旋。
五、各种测角设备
电子经纬仪简介 结构及外观上和光学经纬仪相似,主要不同点: 读数系统采用了光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读数和液晶显示。 自动读数、记录、计算。
目镜调焦,物镜调焦, 粗瞄准器,十字丝 •读数显微镜 •竖直度盘 •光学对点器 •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器
望远镜十字丝
2.水平度盘
水平度盘由光学玻璃制成 •顺时针0360刻度;
0
270
90
180
•水平度盘与照准部相互脱离;
•改变度盘位置,要使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扳手。
3.基座
脚螺旋用于整平仪器
二、J6经纬仪读数方法
(一)分微尺 (1)分微尺的分划值为1ˊ, 估读到 0.1ˊ(6")。 (2)“H”——水平度盘读数,
“V”——竖直度盘读数。
水平度盘读数:
73度04分24秒
73
0
1
三、光学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主要轴线: 竖轴 VV 水准管轴 LL 横轴 HH 视准轴 CC 测量角度时,经纬仪应满足如下几何关系: 1.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LL⊥VV); 2.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CC⊥VV); 3.横轴应垂直于竖轴(HH⊥VV). 4. 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竖丝⊥ HH)
四、照准工具
测钎、标杆和觇牌均为经纬仪瞄准目标时所使用的照准工具 。
测钎:适用与距测站较近的目标。 标杆:适用与距测站较远的目标。 觇牌: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远近皆可适用;一般为红白或黑白相间且常 与棱镜结合,用于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 有时也可悬挂垂球用垂球线作为瞄准标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度的度量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度的度量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度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度量单位,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并读取角度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度的概念及分类2. 角度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3. 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度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钟表指针的运动等,引出角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角度的概念及分类(1)角度的概念: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起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度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讲解角度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1)角度单位:度(°),1度等于圆周的1/360。

(2)量角器的使用: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使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读取另一边的刻度线,即为角的度数。

4. 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1)角度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角度的计算:已知角的度数,求补角、余角、周角等。

5.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度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操作能力。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掌握程度。

3. 测试与竞赛:定期进行测试,组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展示角度的概念、分类、度量方法等。

3. 教学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等。

七、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为2周,共计8课时。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角度测量—认识角度测量原理(工程测量)

角度测量—认识角度测量原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课件
角度测量原理
角度测量原理
➢ 角度测量是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之一,分为水平角测量和竖
直角测量。
➢ 水平角测量用于测定点的平面位置。
➢ 竖直角测量用于测定高程或将倾斜距离转化为水平距离。
角度测量原理
➢ 水平角测量原理


线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
面上的垂直投影所构成的夹角称为

水平角,通常以 表示。

水平角变化范围为 ° ~°
水平投影面



线
角度测量原理
➢ 水平角测量原理
在点的铅垂线方向上安置一水平
度盘,其中心′ 在通过点的铅垂
线上,设、方向线在水平度
盘上的投影读数为和。
则水平角为两读数之差,即:
=−
(当 > 时) 或
= − + ° (当 < 时)


线
线



线
角度测量原理
➢ 竖直角测量原理

在同一铅垂面内,观测方向线与水
(+)
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又称
垂直角或高度角),通常以 表示。
(-)
水平线

竖直角变化范围为 ° ~±° 。
视线在水平线之上称为仰角,角值
为正;反之称为俯角,角值为负。

角度测量原理
➢ 竖直角测量原理
在视线与水平线相交处的铅垂面内
设置一度盘,则竖直角可通过水
平视线读数与目标视线读数之差求
得。





水平线



线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1-1. 测得某三⾓块的三个⾓度之和为180°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180°00’02”-180°=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2”/(180×60×60”)=3.086×10-4%1-2. 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被测件的长度为50mm ,已知其最⼤绝对误差为1µ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解】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µm =0.001mm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1-3. ⽤⼆等标准活塞压⼒计测量某压⼒得100.2Pa ,该压⼒⽤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等标准活塞压⼒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等标准活塞压⼒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100.2-100.5=-0.3( Pa )。

1-4. 在测量某⼀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绝对误差为20µm ,试求其最⼤相对误差。

【解】因 ?L =L -L 0 求得真值:L 0=L -?L =2310-0.020=2309.98(mm )。

故:最⼤相对误差=0.020/2309.98=8.66×10-4%=0.000866%1-5. 使⽤凯特摆时,g 由公式g=4π2(h 1+h 2)/T 2给定。

今测出长度(h 1+h 2)为(1.04230±0.00005)m ,振动时间T 为(2.0480±0.0005)s 。

试求g 及其最⼤相对误差。

如果(h 1+h 2)测出为(1.04220±0.0005)m ,为了使g 的误差能⼩于0.001m/s 2,T 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解】测得(h 1+h 2)的平均值为1.04230(m ),T 的平均值为2.0480(s )。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角度测量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角度测量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角度测量的步骤角度测量作为测绘技术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地质勘探,或者是机械加工,都需要准确地测量和确定各个角度。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角度测量的一般步骤。

首先,进行角度测量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测量工具。

常见的角度测量工具有:测角仪、全站仪、经纬仪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需要注意其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确定测量的目标。

角度测量的目标有很多种,比如测量两个建筑物之间的夹角、机械零件的角度等。

确定目标后,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是平面角度测量。

在测量平面角度时,首先需要选取一个参考线,一般选择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参考。

然后,用测角仪等工具测量出目标线和参考线之间的夹角。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测量工具的水平或垂直。

另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是空间角度测量。

空间角度测量较为复杂,一般需要使用全站仪等高级仪器。

在进行空间角度测量时,首先需要选取三个或更多个测站,测量这些测站之间的夹角和方位角。

夹角是指两条线之间的角度,而方位角是指线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

通过测量多组夹角和方位角,可以确定目标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进行角度测量时,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进行反复观测,并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其次,需注意测量时的环境条件,比如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潮湿的天气等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再次,需要合理安排测量路线和测站位置,以确保能够顺利观测到目标点。

最后,在测量结果处理时,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和数据处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角度测量是测绘技术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进行角度测量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确定测量目标和方法。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精度、环境条件、测量路线和测站位置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测量步骤和精确的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角度测量结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各个领域的测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