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知识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物理光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word版)物理光学复习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第一章1.可见光波长范围(380nm~760nm )。

2.折射率c n v== 3.能流密度的坡印廷矢量s 的物理意义: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光强20012n I S E c μ==4.已知0cos 2t z E eE T πλ⎡⎤⎛⎫=- ⎪⎢⎥⎝⎭⎣⎦或()0i t kz E E e ω--=,求光的相关参量,参见作业1-1,1-2; 5.简谐球面波()0i t kz E E e r ω--=或()0cos E E t kz rω=-,求光的相关参量。

6.无限长时间等幅震荡光场对应的频谱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称为理想单色振动,持续有限长时间等幅震荡的光场对应的频谱宽度1T ν∆=。

7.等相位面的传播速度称为相速度,平面单色波的相速度()p k c v k n ω==,等振幅面的传播速度称为群速度,复色波的相速度p v k ω=(公式来源t kz ω-=常数,然后求导),复色波的群速度1g p d dn v v dk n d ωλλ⎛⎫==+ ⎪⎝⎭,结合第六章讨论在正常/反常色散中相速度和群速度哪个大?8.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条件,结合第四章波片讨论。

9.讨论光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如s 分量和p 分量的概念,菲涅尔公式的理解,图1-21的理解与应用,熟悉公式1s s R T +=,1p p R T +=,()12n s p R R R =+,在正入射和掠入射时2121s p n n R R n n ⎛⎫-== ⎪+⎝⎭,布儒斯特角的计算21tan B n n θ=,全反射角21sin C n n θ=,半波损失产生的两种情形: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时,在正入射和掠入射时反射光相对入射光将产生“半波损失”;图1-29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的四种情形的作图法;偏振度的计算(1.2-39,1.2-42,43),注意p35偏振度计算的例子和p49例题1-5,利用片堆产生线偏振光的原理(反s 不反p ,输出p )和作业1-10,外腔式激光器的布儒斯特窗口的原理(反s 不反p ,输出s ),衰逝波的概念。

考研光学知识点梳理

考研光学知识点梳理

考研光学知识点梳理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考研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

本文将对考研光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1. 几何光学1.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沿直线传播,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光线的传播速度方向相同,光线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1.2 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

1.3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中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1.4 球面镜球面镜是一种由曲面组成的镜子,根据曲面形状可以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和凹面镜分别具有不同的成像性质,需要掌握其成像规律。

1.5 透镜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经过折射聚焦的光学元件,根据透镜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也具有不同的成像性质,需要了解其成像规律。

2. 物理光学2.1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相互作用的现象。

干涉分为干涉条纹、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等。

2.2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有缝隙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偏斜并扩展的现象。

衍射分为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光栅衍射等。

2.3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中的电场矢量在空间中只沿一个方向振动的现象。

根据偏振方向的不同,光的偏振可以分为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偏振。

2.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折射现象。

根据色散的原因,色散可以分为色散棱镜和色散光纤等。

3. 光的量子性3.1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3.2 光的能量和频率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有关,高频率的光具有更高的能量。

光的能量可以用普朗克公式来描述。

3.3 光的波长和波速光的波长和波速是光的基本特性,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章节一:光的直线传播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证据和应用。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掌握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二:光的反射1. 理解光的反射原理,掌握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特点。

2. 掌握反射定律,理解反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反射现象。

3. 掌握反射光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光的折射1. 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掌握折射光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四:光的干涉1. 理解光的干涉原理,掌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结果,能够分析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和相位差。

3. 掌握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结果,能够分析单缝衍射条纹的形状和宽度。

章节五:光的偏振1. 理解光的偏振原理,掌握偏振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掌握偏振光的实验现象,能够分析偏振光的特点和应用。

3. 掌握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能够运用偏振片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六: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1. 理解光的波动性,掌握光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等。

2. 掌握光的粒子性,理解光子概念,了解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原理。

3. 探讨波动性与粒子性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

章节七:光的传播与介质1. 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速度和频率在介质中的变化。

2. 探讨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光在折射率变化介质中的弯曲现象。

3. 分析光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边界条件对光传播的影响。

章节八:光的干涉与衍射1. 深入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干涉和衍射实验的原理。

《光学》知识复习

《光学》知识复习

《光学》知识复习一、光的传播。

1、光源:⎭⎬⎫⎩⎨⎧射其它光源发的光。

的物体,不是反射和折本身正在发光理解:光源一定指的是的物体叫光源。

定义:能够例题: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①太阳,②月亮,③星星,④流星,⑤夜明珠,⑥钻石,⑦蜡烛的火焰,⑧发光的电灯,⑨打开的电视机,⑩萤火虫。

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 ;可能是可能不是的有 。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或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321 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例子有:()()()⎪⎭⎪⎬⎫⎪⎩⎪⎨⎧所有人,队伍就站直了排队时前面一人挡住了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激光准直321 例题: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 、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C 、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D 、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 、影子的形成B 、太阳的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 、发生雷电时,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3、光的传播速度:①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以前人们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后来科学家准确测出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3×105Km/s 。

所以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

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传播速度慢,约为3×108m/s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标准大气压下,15℃时)为340m/s. 这就是为什么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

③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只有空气中的3/4和2/3。

以上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有介质反而使其传播受阻。

介质越密,传播速度越小。

高考物理备考指南如何系统复习光学

高考物理备考指南如何系统复习光学

高考物理备考指南如何系统复习光学光学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占据一定的比重。

能否系统地复习光学,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高低。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如何系统复习光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整体了解光学知识体系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需要对光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整体的了解。

包括了解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基本概念。

这些基础概念都是后续复习的基石,只有对它们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光学知识。

二、重点突破难点知识点在复习光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点知识点。

针对这些难点,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等方式进行解决。

比如,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或者观看相关实验演示视频,加深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三、掌握常见的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光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也经常会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理解。

因此,在复习光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例如牛顿环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狭缝衍射实验等。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光学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四、做好典型例题的练习在复习光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例题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高考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尽量涵盖各个知识点和题型。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辅助学习,理清思路,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光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实践课程,进行光学实验和操作练习,加深对光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可以结合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升自身的实验报告能力。

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特别重视。

通过系统地复习光学知识,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逐步解决难点知识,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操作,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4、光线:
S
光年 5、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小孔成 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 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 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 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平面镜成像 B、皮影-光的反射 D、摄影-凸透镜成像
实 虚
)像总是倒立的, )像总是正立的。
例一、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 厘米, (1)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时,物 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当物体在凸透镜前8厘米处时,物体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当物体在凸透镜前3厘米处时,物体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1)原理:利用凸透镜 能够成缩小的实象
B、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 变大 )。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A、( 实像 )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 聚而成的,( 虚像 )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B、( 实像 )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 眼睛直接观察,( 虚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 C、 ( (
3、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现象有:
水 中 的 鱼
放大镜、显微镜、看到水中物体实物(鱼、石头) 比实际的要浅、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等
筷 子 弯 折
一束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当入 射光线与界面成60º 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 直,则折射角为( 60º )度,光线是从 ( 玻璃 )传播到( 空气 )。
4、平面镜成像
⑴、成像原理:由于光的反射,像点的位置就是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位置
S
S’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作s点的像

物理光学复习第一章知识总结

物理光学复习第一章知识总结

红色部分为老师提到的考点。

第一章 光波的基本性质1.1光的电磁理论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物质方程 1. 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光的电磁理论可归纳为一组与E B D H 四个矢量有关的方程组,即麦克斯韦方程组ds t Bdl E c 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积分公式。

意义:变化的磁场可产生电场。

⎰⎰⎰⎰⎰=⋅vAdv ds D ρ电场高斯定律的常用形式。

意义:自体积V 内部通过闭合曲面向外流出的电通量等于A 包围的空间中的自由电荷的总数。

0=⋅⎰⎰Ads B磁场的高斯定律。

意义:通过闭合曲面A 流出和流入的磁通量相等磁场没有起止点。

ds t DJ dl H A C ⋅∂∂+=⋅⎰⎰⎰)(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意义:描述了电荷流动会在周围产生环形磁场的事实。

其中 E :电场强度 B :磁感应强度 D :电位移 H :磁场强度 J :电流密度tD∂∂:位移电流密度2.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tD J H B D t BE ∂∂+=⨯∇=∙∇=∙∇∂∂-=⨯∇ρ3.物质方程为了描述电磁场的普遍规律,除了利用上述涉及E D B H J 各矢量关系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四个等式外,还要结合一组与电磁场所在空间媒资有关的方程,即物质方程。

EJ B H E D σμε===14.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当波源处存在着振荡偶极子或其他变速的带电粒子时,由于偶极子内正负电荷的振动,造成了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电场,按照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它会在周围空间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后者又会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依存、交替产生,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以一定速度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波。

1.1.2电磁波的波动微分方程讨论电磁波在无限扩展的均匀、各向同性、透明、无源媒质中传播的波形。

“均匀”“各向同性”意味着εμσ,,等物质常数均是与位置无关的标量;“透明”意味着0=σ,J=0,否则电磁场在媒质中的交变就会引起电流,消耗电磁波的能量;“无源”意味这0=ρ。

小学物理简单光学复习 题集附答案

小学物理简单光学复习 题集附答案

小学物理简单光学复习题集附答案小学物理简单光学复习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小学物理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光学知识。

本文将针对小学物理中涉及的一些光学概念进行复习,并附上相应的题目和答案,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知识。

一、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为什么?答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约30万公里。

光的传播速度快是因为在真空中没有任何物质或介质来阻碍光的传播。

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答案:是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遇到不同的介质粒子,与介质粒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散射和吸收,从而使光的传播速度变慢。

二、光的反射1. 什么是光的反射?答案: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在表面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2. 什么是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答案:光的入射角是指光线入射到物体表面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光的反射角是指光线反射出物体表面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

3. 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规律是什么?答案: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规律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光的折射1. 什么是光的折射?答案:光的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 光在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是向什么方向折射的?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答案:光在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会向法线所在的方向折射。

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一个固定的关系,即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四、光的颜色1. 什么是光的颜色?答案: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颜色就越接近蓝色;光的频率越低,对应的颜色就越接近红色。

2. 光的三原色是什么?答案: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

五、光的消失和重现1. 什么是光的消失?答案:光的消失是指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物体吸收或反射,导致人眼无法看到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知识综合复习【知识结构】【章末检测】A 组一、选择题(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1. 用包括红、绿、紫三种色光的复色光做光的干涉实验,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心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A . 紫色条纹 B.绿色条纹 C .红色条纹 D.都一样近2. 白光通过双缝观看干涉现象时,在中央看到白色条纹,两侧还显现彩色条纹,其缘故是( )①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 ②各种色光的频率不同 ③各种色光的强度不同④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光学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sin sin 21vcn ==θθ 全反射光的干涉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光的衍射: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孔、障碍物尺寸比光波长小或相当 光的偏振现象、激光的特点光的色散薄膜干涉引起的色散 光的折射引起的色散→棱镜条件:光密→光疏 ; C >1θ应用:光导纤维、全反射棱镜3.关于单缝衍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条纹越亮B.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条纹越明显C.缝的宽度d越小,光的传播路线越接近直线D.入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

C.不同颜色的光,波长越大,频率越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0×108m/s5.(04理综)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亮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坦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出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6.(2001年高考理综卷)如图13-1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平均的未知透亮介质。

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二、填空题7.(2001年上海卷)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填干涉或衍射)图象。

由此能够判定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图13-1图A 图B图13-28.,是波特有的现象,光的,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

偏振现象证明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光多是。

9.玻璃对红光折射率为n1,对紫光折射率为n2,一束红光穿过玻璃砖时刻为t,一束紫光沿同样路径穿过玻璃砖时刻。

三、运算题10.某水池实际深度为h,垂直于水面往下看视深是多少?(设水的折射率为n)11.黄光频率f=5×1014Hz,在折射率n=2的透亮介质中传播,求这种黄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波长12.在真空中,频率为5×1014Hz的色光,从某一透亮介质射入真空,临界角为30º,求这种色光在介质中的速度、频率和波长。

B组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一个不透光的薄板上有两条平行的窄缝,红光通过两条窄缝后,在屏幕上出现明暗交替的、间隔平均的红色条纹,若将其中一条窄缝挡住,而让另一条窄缝通过红光,那么屏幕上能够观看到( )A.形状与原先相同的明暗交替、间隔平均的条纹B.没有条纹只有一片红光C.形状与原先不同的明暗交替、间隔不平均的条纹D.既不是条纹也不是红光一片,而是出现光源的像2. 图13-3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甲图为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 为中央亮条纹,乙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 '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说明红光波长较长 B .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说明紫光波长较长 C .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说明紫光波长较短 D .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说明红光波长较短3.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 ①在距双缝的路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②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亮条纹 ③在距双缝路程差为λ21n 的点形成亮条纹 ④在距双缝路程差为λ⎪⎭⎫ ⎝⎛+21n 的点形成暗条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如图13-4,半圆形玻璃砖acb ,O 为圆心,c 为圆弧顶点,一束专门细的平行白光束沿cO 方向射入玻璃砖,保持光的方向不变,而将玻璃砖沿顺时针方向绕O 点转动,则第一在界面ab 上发生全反射的应是白光中的( ) A .红光成分,因为玻璃对红光折射率较大B .红光成分,因为玻璃对红光折射率较小C .紫光成分,因为玻璃对紫光折射率较大D .紫光成分,因为玻璃对红光折射率较小5.一只青蛙蹲在枯井的底部,一旦井里灌满了水,而它仍在进底呆着,那么它观看到天空的视野比原先 ( ) A .加大 B .缩小 C .不变D .因为不知井的深浅,因此无法判定6.(04年天津理综19):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刻间隔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

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刻间隔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

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A.tl x v ∆∆=λ B.t x l v ∆∆=λ C.t x l v ∆∆=λ D. xtl v ∆∆=λ 二、填空题7.光线以30º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互相垂直,则这块玻璃的折射率为 。

8.玻璃对绿光的折射率是 1.5,绿光在真空中波长为 5.6×10-7m ,则它在玻璃中的波长为 。

9.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从双缝S 1、S 2射出的光不但 相同,而且总是 的,甲 乙 a a ' 图13-3图13-4从而形成两个光源。

假如光的波长是400nm,屏上某点与S1和S2的距离之差为1800nm,那么该点处的条纹是条纹。

三、论述、运算题10.某种无色透亮玻璃关于真空中波长为0.60μm的单色光的折射折射率是1.60,求⑴这种光的频率⑵这种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及波长11.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上由于反射带来的缺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样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真空中波长为5.52×10-7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

12.光线经平行透亮板时发生平等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亮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如图13-5所示,宽为a的平行光束从真空斜向入射到两面平行的玻璃板上表面,入射角为45º,光束中包含两种色光,玻璃对这两种色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1.5,n2=3。

⑴求每种色光射入玻璃板上表面后的折射角。

⑵为了使光束从玻璃板下表面射出时能分成不交叠的两束,玻璃板的厚度至少为多少?A 组1.C 2.A 3.B 4.ACD 5.B6. B 简析:光线由左边三棱镜AB 面射入棱镜,不改变方向;接着将穿过两三棱镜间的未知透亮介质进入右边的三棱镜,由于透亮介质的两表面是平行的,因此它的光学特性相当于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能使光线发生平行侧移,只是因为它两边的介质不是真空,而是折射率未知的玻璃,因此是否侧移以及侧移的方向无法确定(若未知介质的折射率n 与玻璃折射率玻n 相等,不侧移;若n >玻n 时,向上侧移;若n <玻n 时,向下侧移),但至少能够确定方向没变,仍旧与棱镜的AB 面垂直。

如此光线由右边三棱镜AB 面射出棱镜时,不改变方向,应为4、5、6中的任意一条。

选项B 正确。

7.衍射,小于 8.干涉,衍射,干涉,衍射,横波,偏振光 9.t n n 1210.nh简析:设S 为水池底部的点光源,在由S 发出的光线中选取一条垂直于水面MN 的光线,由O 点射出;另一条以与SO 成极小角度从S 射向水面的A 点,由A 点折射到空气中。

因入射角极小,故折射角也极小,那么进入眼中的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S '点,该点即为我们看到水池底部点光源S 的像点。

S '点到水面的距离h '即为视深度。

由几何关系有:h hh AO h AO '=='=1212tan tan ,tan ,tan θθθθ,因1θ,2θ均专门小,故h h '=≈≈121122sin sin ,sin tan ,sin tan θθθθθθ,又因为12sin sin θθ=n ,因此h h n '=,即nhh =',视深度为实际深度的n1。

11.6×10-7m/s,3×10-7m/s 简析:据f v λ=,在真空中光速s m c v /1038⨯==,则mm f c 7148106105103-⨯=⨯⨯==λ,在介质中s m ncv /105.18⨯==则:m m f v 7148103105105.1-⨯=⨯⨯==λ 12.1.5×108m/s,5×1014Hz,3×10-7m 简析:据nC 1sin =,则230sin 1sin 1=== C n ,则光在介质中的速度s m s m n c v /105.1/210388⨯=⨯==,频率由振源决定,因此不变,即5×1014Hz ,图13-5另据f v λ=,则m m f v 7148103105105.1-⨯=⨯⨯==λ。

B 组1.C 2.A 3.D 4 .C 5.A6.B 简析:设双缝的距离为d ,则由题设有t v d ∆=……①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双缝距离d 、光波长为λ满足λdlx =∆……② 由①、②可解得tx l v ∆∆=λ,故选项B 正确。

7.3 8.3.7×10-7m9.频率,振动情形相同,相干,暗 10.5×1014Hz ,1.9×108m/s,0.375μm11.1×10-7m 简析:增透膜厚度为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41倍,使薄膜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为波长的一半,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因此m n d 7710138.11052.54141--⨯=⨯⨯=⨯=λ。

12.简析: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可直截了当由折射定律求出,由于光束中包含着两种波长的光,因此每条入射光线射入玻璃后就会分成两条。

为了使得从玻璃板下表面出射时能刚好分成不交叠的两束,就应使得原光束左边缘光中折射角在的这条光恰能与右边缘中折射角小的这条光在下表面相交,如图所示,O 点确实是这两条光线的交点,现在所对应的玻璃板厚度d 确实是题中所求的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