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14
第十四页,共39页。
2.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15
2021/6/24 星期四
15
第十五页,共39页。
二、积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
1.人际交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16
2021/6/24 星期四
16
第十六页,共39页。
[天堂午餐]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17
2021/6/24 星期四
17
第十七页,共39页。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去年,一名到武大报到的大一女生带了3箱大约有100多斤行李,其中有17双各式各样的鞋,有运动鞋,越野鞋,凉鞋,高跟鞋,把楼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23
2021/6/24 星期四
23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三、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24
2021/6/24 星期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
2021/6/24 星期四
5
第五页,共39页。
名人名言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点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为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2)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2、核心价值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与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的回答(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二)信念的含义、特征(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四)理想信念的作用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遇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更兴的信心・第二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含义(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立志当高远(二)立志做大事(三)立志须躬行(四)伟大出自平凡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人和坚定弘扬者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含义(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团结统一(三)爱好和平(四)勤劳勇敢(五)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特点(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四、做忠诚的爱国者(一)推进祖国统一(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货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一)世界观的含义(二)人生观的含义(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生目的(三个决定作用)(二)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3、端正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的内容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4、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普遍标准与基本尺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三个价值)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特殊要求・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一)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和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关键(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二)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三)正确认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三)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功能的含义2、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规范、调节)3、道德的社会作用(内容、表现、性质)二、道德的历史发展(一)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二)道德发展的规律(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现实意义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妨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强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含义(二)形成与发展(三)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四)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的作用(五)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四个有利于)・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方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道德建设核心问题的实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原因(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原因2、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务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网络生活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底线・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二、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职业道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婚姻家庭关系2、大力提倡家庭美德(1)含义(2)重要性(3)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节约、邻里团结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一)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二)营造良好家风(三)遵守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的特点(三)个人品德的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二)个人品德的养成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一)道德境界的含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个人道德境界的引领(三)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人生目标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含义(一)“法律” 一词的两种用法(二)法律的含义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二)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一)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二)法律的四种历史演进与发展1、法律的四种历史类型2、不同历史类型法律的特征(1)奴隶制法律的特征(2)封建制法律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4)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从体现的意志看,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健性环节)1、法律制定的含义2、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法律制定的规定3、我国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4、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法律执行1、含义2、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4、行政执法的主体(三)法律适用(司法)1、含义2、我国的司法机关3、司法机关的职责4、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四)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即守法)1、含义2、依法办事的两层含义3、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分(一)宪法相关法(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三)非诉讼程序法1、仲裁法2、调节法・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一)科学立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二)严格执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三)公正司法(重要性、目标、要求)(四)全民守法(重要性、目标、要求)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共同点、不同点)(-)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共同点、不同点)(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1、西方国家宪政的主要内容2、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依据、方式、价值、标准)2、做一个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信法的“法制人”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律之上(含义、要求、具体表现、意义)(二)权力制约(含义、原因、要求)(三)公平正义(含义、内容、条件、意义)(四)人权保障(宪法、立法、行政、司法、意义)(五)正当程序(重要性、表现)三、培养法制思维的途径(一)学校法律知识(二)掌握法律方法(三)参与法律实践(四)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尊重法彳:威的重要意义(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法律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四)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大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一)信仰法律(二)遵守法律(三)服从法律(四)维护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1、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2、法律权利的含义3、法律权利的特征(二)法律权利的分类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点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三)法律权利与人权1、人权的含义2、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己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3、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4、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二、法律义务(一)法律义务的含义(二)法律义务与法律义务相对应(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四)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五)法律义务的特点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辩证统一(-)一律平等(三)互利互赢•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选举权利与义务2、表达权利与义务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4、监督权利与义务二、人生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生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三)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义务与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力(一)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三)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四)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二、依法救济权利(一)救济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司法、行政、政治与社会、自力)(三)依法维权三、尊重他人权利(一)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三)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二)义务法定(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四)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货任1、民事货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1—3章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 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 现。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 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 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 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 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 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 团结
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中国人民为统一祖国而奋 斗的决心是坚决的。1997年我们收回了香港, 1999年我们收回了澳门。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 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 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各民族人
民的大团结在今天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台湾当局一直不放弃台湾独立的主张,从李登 辉公然抛出所谓的“两国论”,到现在的台湾 领导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岛 内分裂势力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 是一切有着爱国之心的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 国人坚决不能容许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课满分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课满分答案——第一二章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2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A.世界观B.人生观C.社会观D.价值观答案ABD2【单选题】(2分)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______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A.德B.智C.体D.美正确答案是:A3【多选题】(2分)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观念B.政治立场C.价值取向D.道德情操答案ABCD4【单选题】(2分)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12个范畴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内容。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D5【多选题】(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ABCDE6【单选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遵纪、守法、服务、奉献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答案C7【单选题】(2分)古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
”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_________辩证统一的过程。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绪论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一)人都有责任和使命(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承担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责任。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贡献。
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当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在未来的人生奋斗中自觉地担当起为世界和平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光荣使命。
三、自觉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
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力量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的力量来起作用。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必须如何做。
法律规范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靠奖惩,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犹如车之两轮,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道德是维护法律的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法律保障作用。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件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 系
• 内涵有交叉 •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前提 • 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区 •不可替代的 别 •着重点不同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指导人生的奋斗 目标 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和人生实践具有导向的作用。
“青年啊,你们面临 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 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 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 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 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 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 子„„” ———李大钊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科学信念的代表,更确切地说, 科学信念的理论信念典型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 信念的实践信念典型形式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信念与共产主义信念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5)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 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 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 于现实。因而,成为人 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二)理想的类型
从主体上分为:
从性质上分为: 从时序上分为: 从内容上分为:
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崇高理想、庸俗理想 近期理想、长远理想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 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 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 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 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 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 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 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 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 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 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沙漠的边 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 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 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 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2)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 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 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 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 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 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 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 不可死抱着不放。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 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 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 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 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 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 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 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 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 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到他们长 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 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 飞向梦想的天空。
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 理想方面存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职业理 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 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的志向 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 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 有职业理想呢?不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后 发现,日本人一般很少豪言壮语,但都能认 认真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工作执著和 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具有职业理想的 突出表现。
德同则相聚, 道合须志同。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信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 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 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 主张的坚信不移、身体力行。
后者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四)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 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 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 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 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 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 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他 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1687年出版的《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704年 出版的《光学》,尤其是《原理》一书,几百年 来颇受推崇。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后 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 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 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 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 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 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 可是在肯•莱文l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 大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 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 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 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作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 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 莱文 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 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 肯· 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 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应,即人们在 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 未来,美好蓝图。
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 想或幻想,而是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 符合科学的目标。
2.理想的特征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谈谈:自己的理想
想想: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明确的航向; 没有航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 托尔斯泰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 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 真理。 ——高尔基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 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罗素
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 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2.信念的特征:
稳定性
执着性
亲和性
多样性
(1)稳定性。 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 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 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 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 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是难以改变 的。
个人理想:指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 的向往和追求,即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 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生活理想
个 人 理 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 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楷模和标准, 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职业理想:
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 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3)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 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 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 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 在的。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 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 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 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 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 言,感情上比较接近。
(三)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 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 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它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 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陈果的悲剧
陈果,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 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 学生。 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 “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 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 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 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 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 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 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 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 才提供前进动力
人生理想形成以后, 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 为的动机,使人们在 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 的意志和情感,这种 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 生理想的信念,是人 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 量源泉。
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
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专家和 飞行家。他出生于农民家庭,12岁开始旅美生活。美国 的工业繁荣使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要有先进 工业。他省吃俭用,大量购买机械学书籍刻苦自学 并于几年后开始了发明创造。1904年,俄日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三 省爆发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冯如闻后立志为祖国制造飞机, 并发誓:“苟无成,毋宁死。” 1906年冯如在美国旧金山,向华侨募集了1000美元资金,与9位华侨 青年助手,开始了飞机的研制工作。面对一次次失败和各方面阻力,冯 如毅然宣布“飞机不成、誓不回国”。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艰苦 设计、研究实践,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21日驾驶自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 兰的上空。它震惊了西方世界,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之后,冯如谢绝美国的高薪延聘,回国创办了飞机制造公司,致力于 祖国的航空事业。直至1912年8月15日,于一次飞机试飞中因故遇难,年 仅29岁。 思考:冯如的故事说明了理想和事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