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综合试卷五套题名词解释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综合试卷五套题名词解释

1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意神经阶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

2无症状型冠心病:指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下降,T波低平等心肌缺血样改变。

3混合痔:直肠上下静脉丛相互吻合、静脉曲张时相互影响,使上下静脉丛均发生曲张。

4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5免疫放射分析法:属于非竞争性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技术。

它与RIA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是抗体,而不是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限量抗体,IRMA与RIA比较,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伟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进一步提高。

6过敏反应:是指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敏曾称为变态反映或过敏反应。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性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并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临床上有广泛性出血、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8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9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但仍滞留在子宫腔内尚未子宫腔内尚未自然排除者,往往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小于停经月份,听不到心音。

10休克指数:指脉搏与收缩血压的比值。

11脑死亡:指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永久性消失,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但是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12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13过期妊娠:妊娠预产期超过2周或2周以上。

14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收到严重损伤,且其中至少一处危及生命。

15内环境:即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护理三基考试的名词解释

护理三基考试的名词解释

护理三基考试的名词解释护理三基考试是指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一项基础知识测试,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个考试,旨在考核护理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基础。

第一部分:护理学护理学是指研究护理现象和护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在护理三基考试中,护理学的内容包括护理理论、护理过程和护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理论是指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的关于护理的各种观点和原则。

护理过程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活动时,按照系统性、连续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等环节。

护理模式是指按照护理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生理改变,以及与之相关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症状等的科学。

在护理三基考试中,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正常生理学是指健康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是指疾病状态下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机能的改变和障碍。

通过对正常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不同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疾病诊断与治疗是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三部分: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应用护理技术和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的过程。

在护理三基考试中,临床护理的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护理方法和护理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技术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操作技能,例如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等。

护理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例如沐浴、更衣、体位翻转等。

护理计划是指根据病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目标,以指导护理实施的过程。

三基考试题库内科卷名词解释

三基考试题库内科卷名词解释

三基考试题库内科卷《课程名称》习题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1章第2节1. 慢性支气管炎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第3节3. 肺性脑病第4节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第5节5. 哮喘持续状态第6节6. 支气管扩张症第7节7. 铁锈样痰8. 肺实变体征9. 肺炎10. 感染性肺炎11. 非感染性肺炎12. 肺炎球菌肺炎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第8节14. 吸入性肺脓肿15. 肺脓肿16. 血源性肺脓肿17. 继发性肺脓肿第9节18. 霍纳(Horner)综合征19. 周围型肺癌20. 支气管肺癌21. 倍增时间22. 中心型肺癌23. 隐性肺癌24. 副癌综合征第10节25. 结核A菌群26. 浸润性肺结核27. 原发型肺结核28. 原发综合征29. 原发性肺结核30. 结核感染31. Ⅰ型呼吸功能衰竭32. Ⅱ型呼吸衰竭3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4. 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35. 失代偿性呼吸衰竭36. 呼吸功能衰竭第11节37. 干性胸膜炎38. 结核性胸膜炎第13节39. 肺性脑病参考答案:1. 感染和(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有的有喘息,经常有感染而急性发作,症状加重,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至少连续两年以上。

2. 慢性支气管炎多在呼吸系统感染后出现咳、痰、喘症状加重,可有发热、黄痰、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等,此时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 慢性肺部疾病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而引起精神神经障碍,同时要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神志意识障碍。

4. 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胸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

5. 哮喘严重发作,经一般治疗24小时仍不能缓解者。

6. 是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疾病,系由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组织结构出现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支气管呈现不可复原性扩张与变形。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呼吸内科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生酸血症,是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3、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72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5、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 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

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7、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呼吸内科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生酸血症,是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3、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72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5、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

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7、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lt;60 mmHg,PaCO2&gt;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lt;60 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1.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2.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3.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4.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5.压力:又称应激,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6.压力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7.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8.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9.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10.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11.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12.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3.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14.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15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16学分制管理: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并要修满最低学分,才能进行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产生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官,血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临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

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后,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也产生交叉耐药性。

胚胎抗原:胚胎期表达,正常成人不表达,伴随肿瘤发生又重新表达的抗原靶分子药物:以导致肿瘤发生的关键受体及基因产物作为靶点而设计,筛选出的药物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白细胞减少性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时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体温超过38C,常称为白细胞减少性发热。

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

不易唤醒。

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

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色素沉着: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

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肢端肥大症、晚期肝癌。

充血性心衰: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侵犯方式可表现为侵犯包膜,周围组织,神经,淋巴官和血管。

10 间变: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间变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几乎都是恶性的。

3 靶向治疗: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

5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2021年三基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2021年三基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In places deeper than night, there must be darker eyes than night.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三基名词解释复习资料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中央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三偏征:内囊损伤后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偏瘫、偏盲、偏感觉障碍。

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的疼痛或感觉过敏。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及尿道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脊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其内有脊神经根通行,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阻滞时,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内,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例如: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发生波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窦性节律和异位节律:由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起搏细胞)控制的心脏跳动节律称窦性节律。

由窦房结起搏细胞以外的的其他自律细胞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血氧饱和度: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氧含量,血红蛋白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Hb的氧饱和度,即血氧饱和度。

内脏痛觉:内脏痛觉不同于躯体感觉,其特点是:①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②伴随不安与恐怖感③有牵涉痛④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切割、烧伤不敏感。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激素。

菌群失调症: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机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正常比例发生变化,称为菌群失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中央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三偏征:内囊损伤后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偏瘫、偏盲、偏感觉障碍。

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的疼痛或感觉过敏。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及尿道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脊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其内有脊神经根通行,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阻滞时,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内,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例如:血压在80~180mmHg 范围内发生波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窦性节律和异位节律:由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起
搏细胞)控制的心脏跳动节律称窦性节律。

由窦房结起搏细胞以外的的其他自律细胞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血氧饱和度: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氧含量,血红蛋白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Hb的氧饱和度,即血氧饱和度。

内脏痛觉:内脏痛觉不同于躯体感觉,其特点是:①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②伴随不安与恐怖感③有牵涉痛④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切割、烧伤不敏感。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激素。

菌群失调症: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机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正常比例发生变化,称为菌群失调。

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人,可使肠内正常的大肠埃希菌数目大量减少,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此类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荚膜:是某些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可帮助鉴定细菌,荚膜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菌分型的依据之一。

干扰素: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迟发感染:又称慢发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
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

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最后以死亡而告终,如麻疹病毒感染后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

a463323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