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卫生学教案
环境卫生学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解读 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 验数据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应用 和意义。
实验报告撰写和成果展示要求
学生需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 析和结论等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心得,提高团队 协作和沟通能力。
土壤污染物种类
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减少污染源、加强土壤修复、提高环保意识 等。
噪声污染及防治
噪声污染来源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 会生活噪声等。
噪声污染的危害
影响听力、干扰睡眠、引 起心理不适等。
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控制噪声源、加强城市规 划、提高公众意识等。
04
城市规划与环境卫生
目标制定
明确城市规划目标,制 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指标
。
方案比较
提出多个规划方案,进 行综合比较和评估。
实施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和政策措 施,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
垃圾收集设施
合理设置垃圾桶、垃圾站等收集设施 ,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实现污 水达标排放。
灯光亮化工程
实施灯光亮化工程,营造夜间景观效果。
优秀城市环境卫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新加坡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特点分析
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高效的环 卫作业管理、完善的法律保障。
成功经验总结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技支撑 、法律保障。
成功经验总结
规划先行、注重细节、公众参与 、多元共治。
特点分析
高绿化覆盖率、精细化城市管理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6.环境卫生学教案

6.环境卫生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是《环境卫生学》第X版,由XX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强调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内容深入浅出,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共有学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环境卫生学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和理论知识。
学生们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但部分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需加强。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卫生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知识;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卫生学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为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活页教材、教学视频、教学器材、教学课件等。
其中,教材和活页教材用于系统的讲解环境卫生学的知识;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实际案例和操作方法;教学器材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八、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教学时间:5分钟教学内容: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教师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什么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什么的?”等。
教学设计目的: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卫生学》 教 案

《环境卫生学》教案2005年7 月 6 日授课年级2002 专业预防医学班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环境卫生教师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第三章大气卫生P55~103第八章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P251~278讲授题目第二单元空气环境与健康第一节空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计划用学时 2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大气垂直分层2.太阳辐射的卫生学意义3.天气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空气离子化的概念及其卫生学意义5.室内微小气候的概念及其卫生学意义了解内容 1. 气象因素各要素的概念、强度单位、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2. 空气离子化的发生及评价指标3. 室内空气噪声污染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大气垂直分层、紫外线的生物学意义、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及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天气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离子化的卫生学意义室内微小气候的概念及其卫生学意义难点:气温垂直分布、大气稳定度、天气变化与疾病教学进程:导入(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内容介绍等)5分钟一、大气圈及大气垂直分层10分钟二、太阳辐射15分钟三、气象因素35分钟四、空气离子化15分钟五、室内空气物理性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方法:大课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参考资料:1、蔡宏道主编.现代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6月2、盛联喜主编.现代环境科学道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作业:1、复习:本次课教学内容,并整理笔记。
2、预习:教材:P58-91。
3、思考题:1、试述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贵阳医学院教案2005年7 月 6 日授课年级2002 专业预防医学班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环境卫生教师韦艳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第三章大气卫生P55~103第八章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P251~278讲授题目第二单元空气环境与健康第二节空气的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计划用学时 2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分类,2.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几种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及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内容 1. 大气的正常组成2. 大气污染物的转归3.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来源;TSP、PM10、PM2.5、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二次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可对人体健康引起哪些危害;光化学烟雾的概念及主要成分;煤烟型与光化学烟雾型事件特点比较;温室效应的定义;臭氧层空洞的健康危害;酸雨的定义、成因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SO2与颗粒物的联合作用;Pb对儿童健康损害的特点;PAH与二恶英的主要健康危害;环境激素的概念;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爱护环境卫生教案

爱护环境卫生教案教案标题:爱护环境卫生教案目标:1.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3.学习正确的环境卫生知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环境脏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提问:1.你们在学校、家里或社区里有没有发现过环境脏乱的地方?2.你们认为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有什么好处?Step 2:学习环境卫生知识(15分钟)教师讲解环境卫生知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提问:1.什么是环境卫生?2.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3.不保持环境卫生会有什么危害?教师讲解:1.环境卫生指的是保持环境的清洁、整洁和无害的状态。
包括清理垃圾、保持周围的空气清新等。
2.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保持环境卫生:a.不随地扔垃圾,使垃圾桶变成我们的“小伙伴”;b.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丢废纸、饮料瓶等;c.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垃圾分类等;d.关注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用电等;e.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和垃圾回收等。
3.不保持环境卫生会导致以下问题:a.垃圾堆积,滋生病菌和害虫,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b.空气和水污染,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c.影响美观和居住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Step 3: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改善学校的环境卫生,并提出相关建议。
教师指导: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建议;2.建议要具体且可行。
Step 4:小组发言(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建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5:制定环境卫生计划(1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和整合各小组的建议,制定一个学校环境卫生改善计划。
教师指导:1.将学生的建议分类整理,整合出几个主要方面;2.列出改善计划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Step 6:环境卫生行动(20分钟)学生按照制定的计划,通过集体行动改善学校的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案设计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人口密集、交 通拥堵等问题对人类生活 环境的影响。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 、酗酒、缺乏运动等,对 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机制
• 直接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如高温、低氧等极端自然 环境条件可直接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
• 间接作用:环境因素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间接影响 人体健康,如社会压力可能导致人们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卫生 学对于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 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的能力。
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环境卫生学的相关 理论,掌握环境因素的调查、监测和 评价方法,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 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污染物来源
建筑材料、家具、清洁剂、烹饪油烟、人体活动等。
危害识别
长期暴露于室内空气污染环境中,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 问题。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解读
检测方法
空气质量检测仪、观察室内环境、身 体反应等。
标准解读
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室内空 气中PM2.5、甲醛、TVOC等有害物 质的含量限值。
大气污染物种类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 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监测指标和方法介绍
大气污染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 、PM10、SO2、NO2等。
室内环境卫生学教学设计 (2)

室内环境卫生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室内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健康,并能够应对常见的室内污染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室内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2.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3.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4.室内环境检测方法和常用仪器与设备三、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室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 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室内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污染种类和来源的差异,了解各种污染的危害程度,掌握应对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或家庭中的室内环境问题,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4. 实验室操作在实验室里,引导学生学习室内环境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讲授课件2.室内环境检测仪器和设备3.相关图书和期刊4.成功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价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习室内环境卫生学,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个人总结和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创新和想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本教学把室内环境卫生学作为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室内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措施,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管理-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 精品

(2)γ>γd 有利于空气垂直 对流,大气中的 污染物容易扩散
可用γ 、 γd 判断
γd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γ:大气垂直温度递减率
(3)中性状态 空气团被推到某一定 高度后,既不加速也 不减速
(2)不稳定状态 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 逐渐加速运动,并有 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
(3)γ=γd 空气垂直对流不 剧烈,大气中的 污染物可以扩散, 但不充分
(2)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排入大气后在物理、化学的 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 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之。
紫外线
NOx和HCs
臭氧、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㈠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放量
2.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 无有组织排放
3.排出高度 烟囱高度加烟气抬升高度
⒊气压 低压 中心空气形成上升气
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 高压 中心空气向周围下降,
形成反气旋,阻止污染物扩散。
⒋ 气湿 用相对湿度(%)表示 气湿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三)地形
山谷: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间犹如峡谷,可以阻碍近地 面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热岛(heat 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 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 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 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称 为热岛现象。
【教学目的】
通过对大气卫生章节的学习,要求熟悉大 气的结构、理化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大 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 主要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 大气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熟悉大气污染对健 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环境卫生学教案设计

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和试剂。
2. 样品采集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环境样品采集方法,确保样品 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 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以便于后续分析。
4. 样品分析
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实验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卫生学评价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结合环境卫生学知识 进行卫生学评价。
环境卫生评价指标
详细讲解环境卫生评价中常用的指标、标准及其制定 依据。
环境卫生现状评价
结合实际案例,对环境卫生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 进建议。
环境卫生干预措施
污染源控制措施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工业污染 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对 环境卫生问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1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采用百分制评 分,课程论文根据论文质量和创新性进 行等级评定。
02
03
成绩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成绩,并针对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08 教学反思与改进 建议
教学效果评估总结
学生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考试等方式, 评估学生对环境卫生学基本理论和技
实践教学不足
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课堂参与度低,影响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重 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丰富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医学院教学教案本
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
授课班级及专业2002级预防本科班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教师及职称谢春讲师
教研室主任张华教授
贵阳医学院教务处制
2005年6月
贵阳医学院教案
2005年月日授课年级预防医学专业2002 级本科班
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教师谢春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环境卫生学》第5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四章103~139页、131~135页,第五章141~178页。
讲授题目
水环境与健康
计划用学时
18 (本人授课1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水体污染的概念,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水体污染的危害;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原则;
安全饮用水概念及基本卫生要求;饮水安全性评价;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
废水处理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废水处理的原则;
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基本原理、方法。
熟悉内容
自然界水的分布和循环及水资源种类、卫生学特征;水体的自净和水体污染物的转归;
水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水环境功能区划;
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关系;
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农村给水卫生;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生活污水处理、医院污水处理、污泥处理。
了解内容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清洁生产的概念;
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危害;
氯化副产物、有机前体物;影响氯化副产物形成的因素及减少其形成的措施。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水质化学性状指标和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三氮、三氧、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危害—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化学性污染的危害(重点介绍水俣病、痛痛病);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以江河水系为代表);
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
安全饮用水概念及基本卫生要求;饮水安全性评价;
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
几个基本概念:水体、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废水一、二、三级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点: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本市尚无废水处理厂,缺少增强感性认识的条件)。
主要通过补充介绍工艺流程示意图,帮助理解。
教学进程
(步骤)
结合报告书写情况在大课上讲评,以提问方式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总结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方式及板书)
参考资料1、《现代环境卫生学》第四版.蔡宏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2001年6月7日发布,自2001年9月1日起实施)
3、王琳,王宝贞编著.《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肖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环境保护》.刘天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2月
6、蒋家昆.你了解矿泉水吗.健康指南,2000年第5期,第46页
7、《医院污水污物处理》.马世豪,凌波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作业1、复习本章节内容
2、做教材140页、179页思考题
3、如何评价安全饮用水?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4、预习第五单元“公共场所卫生,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第2页
本单元的英文术语:
水资源(water resource), 水体(water body),
饮用水(drinking water), 废水(waste water),
降水(precipitation), 地面水(surface water),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
化学耗氧量(chemica1 oxygen demand,COD),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1 oxygen demand,BOD),
总有机碳(tota1 organic carbon,TOC),
总需氧量(tota1 oxygen demand,TOD),
水体富营养化(water body eutrophication), 赤潮(red tide),
水体自净(water body selfpurification),
生物富集作用(bioenrichment),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s),
给水水源(water supply source),水塔(water tower),
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THM),硬度(hardness),
细菌总数(bacteria count),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 group),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ation unit,CFU),泉水(spring water),
污水灌溉(sewage irrigation),沉淀池(settling(sedimentation) tank),农村给水(rural water supply), 快(沙)滤池(rapid (sand)filter), 臭氧消毒(ozonation), 过量氯消毒(superchlorination),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漂白粉(bleaching powder), 折点氯消毒(break-point chlorination) ,氯化副产物(by-product of chlorination),有机前体物(organic precursor),取水构筑物(water intake structure),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废水处理系统(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饮用水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卫生监督(hegienic supervision),水质监测(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第12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13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14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15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16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贵阳医学院教案
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19页
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22页
第23页
第25页贵阳医学院教案
第26页。